学术投稿

我院14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黎石宝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 统计, 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上报全国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网络中心的报告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寻找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方法和措施.方法:对我院2008~2009年收集上报的149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临床表现及上报科室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9例ADR中,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多,占总例数的94.0%(140例);抗菌药物引.冬的ADR多占总例数的42.3%(63例);ADR病例多发于住院病房,占总例数的64.4%(96例);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常见,占总例数的50.3%(75例).结论:在医院开展ADR监测工作,有利于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相关文献
  • 2006~2008年我院抗抑郁药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抗抑郁药使用情况及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抗抑郁药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抑郁药的销售金额、DDDs呈逐年上升趋势,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的销售金额每年都占80%以上,成为一线抗抑郁药,西酞普兰、氟西汀、舍曲林是近3年来使用多的SSRI类药物.结论:我院抗抑郁药使用基本合理,SSRI成为抗抑郁首选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应用逐年减少.

    作者:许月芳;姜玲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我院14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上报全国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网络中心的报告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寻找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方法和措施.方法:对我院2008~2009年收集上报的149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临床表现及上报科室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9例ADR中,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多,占总例数的94.0%(140例);抗菌药物引.冬的ADR多占总例数的42.3%(63例);ADR病例多发于住院病房,占总例数的64.4%(96例);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常见,占总例数的50.3%(75例).结论:在医院开展ADR监测工作,有利于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黎石宝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四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药物经济学研究

    目的:探讨含左氧氟沙星的四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的药物经济学分析.方法:将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8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含左氧氟沙星的四联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舍胶体次枸橼酸铋钾的常规四联方案治疗.结果:两组在清除Hp与药物成本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过经过成本-效果分析,两组成本-效果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四联疗法可迅速缓解临床症状,根除幽门螺杆菌,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四联疗法,虽然其成本相对高,但是也应广泛用于临床幽门螺杆菌的治疗.

    作者:耿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我区3家医院235例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对我区3家医院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查2008年6~7月3家医院手术病历共235份.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应用原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家医院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上存在部分抗菌药物选择不当、使用疗程较长,剂量偏大、微生物学检查送检率较低等问题.结论:3家医院围术期抗茼药物应用存在一定不合理情况,医院及卫生行政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作者:郑勇;陈红;陈娟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结合抗菌药物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原则的认识,从而做到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6~12月门诊处方13 162张,对其中抗菌药物的处方数、应用的抗菌药物的种类及数量、用药频度(DDDs)、相关药物的联用情况等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共统计处方13 162张,其中抗菌药处方4 939张,占总处方量的37.52%;单一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4 093张,占抗菌药物处方总量的82.87%;二联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为812张,占抗菌药物处方总量的16.44%;三联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为34张,占抗菌药物处方总量的0.60%.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然存在问题,需进一步改善.头孢菌素类的使用量占医院抗菌药物的首位,大环内酯类(克拉霉素)、青霉素类和氟喹诺酮类的使用量较大.为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建议进一步规范化管理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掌握医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对于促进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范义凤;严明莉;蔡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肿瘤专科医院住院患者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分析

    目的:了解肿瘤专科医院住院患者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5~10月住院患者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处方7 386张.采用WHO药物使用研究小组建议的限定日剂量(DDD)为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及结论:用药频度大的为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主要用于手术镇痛;用于癌症疼痛治疗以盐酸布桂嗪注射液用药频度大,吗啡缓、控释制剂次之.

    作者:龙明辉;丁惠萍;罗建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我院处方评价及结果分析

    目的:完善处方评价制度,促进我院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依据2007年5月1日实施的<处方管理办法>,随机抽取我院2007年5月~2008年12月门急诊处方2 000张,并随机抽取小儿科、老年病科、呼吸科病区出院带药处方500张,运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合理处方和专科用药进行评价.结果:我院门急诊处方合格率88.7%,小儿科病区、老年科病区、呼吸科病区处方合格率分别为98.5%、97.0%、99.0%;不合格处方中处方前记占36.7%,处方量超过7(3)天未写原因占28.8%,配伍禁忌占12.8%,相互作用占不合格处方的9.7%,禁忌用药占不合格处方的6.6%.结论:我院抗菌药物、注射剂、基本药物等使用相对比较合理,配伍禁忌和药物相互作用应该得到重视,有待临床医生和临床药师的共同努力,提高我院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于秋影;石磊;孟丽霞;朱玉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横断面调查

    目的:了解医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合理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1日的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1 503例住院患者中,抗菌药物横断面使用率为51.1%,联合用药比例为45.7%,术科系抗菌药物使用率(68.5%)明显高于内科系(39.2%);联合用药率高的是呼吸科、综合ICU和产科,分别为89.6%、85.7%和72.7%;DDDs前的10位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5个、氟喹诺酮类4个、氨基糖苷类1个,限制使用类别9个,特殊使用类别1个,大部分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临床所用剂量高于限定日剂量;病原学送检率为55.3%.结论:全院尤其是术科系预防用药和联合用药构成比偏高,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类别药物使用率过高,部分头孢菌素类用药剂量过大,需要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

    作者:何丽庭;李伟恩;谭丽蓉;陈敏珊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临床应用与评价

    目的:评价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临床应用概况.方法: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应用状况、有效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及结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目前已普遍应用于临床.

    作者:贡联兵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2009年我院眼科门诊电子处方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眼科门诊电子处方存在的问题,探讨改善眼科门诊处方质量的措施,提高处方质量.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眼科门诊电子处方2 400张,分析处方不合理情况,统计不合理处方比例.结果:不合理处方84张.占所抽取处方的3.50%.其中年龄与诊断不符的4张,占不合理处方的4.76%;用法用量不符合要求的32张,占不合理处方的38.10%;诊断与用药不符的7张,占不合理处方的8.30%;用药周期过长的24张,占不合理处方的28.50%;无医师修改印章与日期的6张,占不合理处方的7.14%;药物配伍禁忌的2张,占不合理处方的2.38%;重复用药的10张,占不合理处方的11.90%.结论:电子处方的实行大大降低了不合理处方的发生,但仍应进一步对门诊电子处方系统功能进行完善并加强药师审核处方的水平与力度,规范医生开具处方,提高我院门诊处方的质量.

    作者:张春雨;刘子琦;付望舒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吉非替尼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吉非替尼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一线应用吉非替尼250 mg·d-1,直至出现肿瘤进展或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结果:40例可评价病例中,无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13例,病情稳定(SD)17例,疾病进展(PD)10例.全组有效率为32.5%,疾病控制率为75.0%.疾病相关症状缓解率为72.5%,中位缓解时间为8天.中位生存期13.0个月.主要的毒副作用为皮疹24例(60.0%),腹泻17倒(42.5%),皮肤干燥脱屑10例(25.0%),皮肤瘙痒7例(17.5%),恶性呕吐6例(15.0%),转氨酶升高3例(7.5%)及口腔溃疡1例(2.5%).结论:吉非替尼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曲怡梅;廖国清;王红梅;刘鹏辉;李亮亮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2006~2008年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对我院2006~2008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儿童抗菌药物使用的特点和规律变化,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抗菌药物的品种数、使用金额等进行统计排序分析.结果及结论:我院的抗菌药物用药结构比较稳定,抗菌药物用药品种趋向集中,抗菌药物的选择较合理.

    作者:赵庚昊;王荣乐;崔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传统中药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临床研究进展

    肿瘤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肿瘤血管的生成为其发生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分,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环节,抗肿瘤血管的生成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的新靶点,近年来中药或有效成分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研究非常活跃,也具有明显的广度和深度.

    作者:刘娟;文静;王晶;谢铮铮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2008年下半年我院门诊处方调查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对门诊处方进行统计调查和评价,并根据结果对门诊进行干预,从而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下半年的门诊处方的处方金额,药品数量,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平均每张处方的价格偏高,但其他数据基本都符合卫生部规定.抗菌药物方面氟喹诺酮类的使用量虽然在后3个月略有下降,但总体的使用量依然偏高.结论:医疗机构应继续时处方管理和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干预.

    作者:高宁舟;沈杰;宋钟娟;刘奕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阿莫西林/舒巴坦钠和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对阿莫西林/舒巴坦钠和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为临床提供用药参考方案.方法:采用统计研究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下呼吸道感染治疗成本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阿莫西林/舒巴坦钠和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总有效率分别为88.0%和90.0%,效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成本分别为948.57元和2 529.45元,差异明显.结论:阿莫西林/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比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更经济,符合药物经济学原则.

    作者:白瑶;刘玉琴;饶艳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3种方案治疗儿童原发性遗尿症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目的:探讨3种方案药物治疗儿童原发性夜间遗尿症的经济效果.方法:152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醋酸去氨加压素(A组)、醋酸去氨加压素合并奥昔布宁(B组)和酸酸去氨加压素合并中药温肾止遗汤(C组)3种不同方案治疗.运用药物经济学中小成本分析法(CMA)进行评价.结果:3种方案在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药物治疗费用以B方案低;而A方案复发率高,与B、C两方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醋酸去氨加压素合并奥昔布宁治疗方案复发率较低,成本低,更具经济学优势,而醋酸去氨加压素合并中药温肾止遗汤方案虽成本较高,但复发率低,远期疗效理想.

    作者:熊一岚;万力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2006~2008年我院抗真菌药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我院2006~2008年抗真菌药的应用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HIS系统软件,统计我院2006~2008年抗真菌药的消耗金额和数量,并计算DDDs和DDC.结果:2006~2008年我院抗真菌药使用品种数量及消耗金额同时增长;氟康唑的应用品种和数量多,3年来的销售金额及各年度DDDs排序中均占首位;伏立康唑的使用上升较快.结论:我院抗真菌药使用基本合理,较多地使用了有效、经济的药物.

    作者:班立丽;谭晓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2006~2008年我院抗感染药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评价分析我院2006~2008年抗感染药的临床使用情况和变化趋势.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抗感染药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06~2008年我院抗感染药总的使用金额占全部药品销售金额的31.21%~32.95%.注射剂的使用频度和消耗金额远高于口服剂和外用荆.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及氟喹诺酮类药是临床上应用为广泛的抗感染药.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加替沙星、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3年中使用频度均排在前5位.结论:我院抗感染药临床应用广泛,使用量和金额均呈快速增长趋势.部分品种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需要加强监管.

    作者:钱方;陶宜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我院门诊处方用药分析

    目的:对我院2008年门诊处方进行随机抽查分析,以了解我院门诊患者处方用药的基本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抽查处方逐一审查,将其中不合理用药的处方挑选出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有402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2.76%,其中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相符、剂量或用法不正确、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等的发生率较高.结论:我院门诊处方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应加大<处方管理办法>的实施力度,加强处方的监督检查,提高处方质量.

    作者:徐芳琴;陈晓莉;赵越平;文爱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评价医院门诊患者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9月门诊应用中药注射剂的处方,对处方诊断、给药途径、单次用量和联合用药进行统计,与药品说明书相关项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抽查处方316张,中药注射剂功能主治符合率为72.78%;临床用药过程中存在过量使用现象,高限剂量使用占49.37%;稀释剂规范率为67.41%;使用两种以上中药注射剂处方占31.01%.结论:医院中药注射剂应用存在与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证、用法用量不符的现象,应该严格按说明书的规定使用药品.

    作者:杨永榆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