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院近3年下呼吸道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监测

郑玉龙;张兵;万长标;叶茂林

关键词:革兰阴性杆菌, 细菌耐药性监测, 微生物敏感试验, 下呼吸道感染
摘要:目的:调查我院近3年下呼吸道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使用MIC法对我院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痰液标本中临床分离的603株革兰阴性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并用WHONET5进行数据分析.结果:603株革兰阴性杆茵中常见的菌种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34.7%)、大肠埃希菌(17.4%)、鲍曼不动杆菌(15.4%)、肺炎克雷伯茵(10.9%).铜绿假单胞茵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头孢他啶耐药率低于30%;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比较严重,除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外,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为64%,对其余所检测药物的耐药率均在80%以上;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无耐药菌株检出,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20.8%,对其余所检测药物的耐药率均在60%以上.结论:本研究结果对我院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经验用药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相关文献
  • 门诊西药处方目前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门诊西药房处方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对2006年9月的处方用药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林素珍;毛平;卢秀琼;项芳;陈淑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新药甘氨双唑钠(希美纳)加放疗治疗局部晚期肿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甘氨双唑钠(希美纳)对放疗的增敏作用研究.方法:增敏组:常规放疗的同时,用甘氨双唑钠1.25g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滴,30min内滴完.每周1、3、5各1次,放疗前O~3小时.对照组:常规放疗过程中不用甘氨双唑钠.结果:放疗19次后(DT3800cGY),增敏组可见肿瘤体积缩小达到显效率84.4%,有效率为11.1%;对照组可见肿瘤体积缩小达到显效率55%,有效率7.5%.两组病例的显效率、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甘氨双唑钠具有明显的放疗增敏作用.

    作者:王海荣;罗中银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对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将72例患有急性支气管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7例用常规抗菌药、抗病毒药等对症治疗.治疗组35例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20mL,疗程均为5天.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在相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疾热清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显效率分别为82.9%和48.6%,两组总显效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治疗急性支气管炎加用痰热清注射液可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张文军;朱立勤;徐丽;韩迎;王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3种抗菌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不同抗菌药治疗方案对急性胆囊炎所产生的成本-效果.方法:将急性胆囊炎患者分成3组,分别给予不同治疗方案,运用药物经济学原理进行比较.结果: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胆囊炎是一种成本效果较好的药物.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方案为佳方案.

    作者:张惠丽;陈继红;李海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HPLC法测定凉血化斑颗粒剂中绿原酸的含量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凉血化斑颗粒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柱,乙腈-O.4%磷酸(13:8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7nm.结果:绿原酸在5~200μg·mL-1范围内线形关系良好(r=O.999 9),平均回收率为92.13±1.28%,日间误差RSD小于2%.结论:本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准确、经济等特点,适用于凉血化斑颗粒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任荣;李正翔;李彬;孟冲;董伟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水的疗效观察

    目的:为提高患者激活自身免疫细胞抗肿瘤活性,且杀灭胸水癌细胞的作用,达到减少恶性胸水及减轻患者痛苦的目的.方法:确诊为恶性胸水的患者共66例,随机分成两组,即复方苦参注射液、顺铂联合用药组与顺铂组,每组33例.两组患者在胸腔穿刺抽液后,分别注入不同药物处理,比较两种处理A-法对消胸水灌注药物次数有无差别.结果:两组患者消胸水用药灌注次数及不良反应有差别(P《0.05).复方苦参注射液、顺铂联合用药灌注组优于单纯顺铂灌注组.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顺铂联合用药对激活免疫细胞抗肿瘤活性、杀灭癌细胞,促进胸膜粘连,既达到减少恶性胸水,又有提高患者抗病能力的作用.

    作者:林思祥;王义善;丛晓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我院近3年下呼吸道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监测

    目的:调查我院近3年下呼吸道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使用MIC法对我院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痰液标本中临床分离的603株革兰阴性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并用WHONET5进行数据分析.结果:603株革兰阴性杆茵中常见的菌种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34.7%)、大肠埃希菌(17.4%)、鲍曼不动杆菌(15.4%)、肺炎克雷伯茵(10.9%).铜绿假单胞茵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头孢他啶耐药率低于30%;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比较严重,除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外,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为64%,对其余所检测药物的耐药率均在80%以上;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无耐药菌株检出,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20.8%,对其余所检测药物的耐药率均在60%以上.结论:本研究结果对我院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经验用药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郑玉龙;张兵;万长标;叶茂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促肝细胞生长素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目的:了解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现状.方法:总结和分析有关PHGF的生理学及临床上的应用文献和资料.结果:PHGF不仅可用于治疗重型肝炎,还可以治疗慢性肝病肝纤维化、防治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等.结论:PHGF联合其他药物治疗重型肝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朱雪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我院中药房2006年上半年用药分析

    目的:统计中药房一段时间内的用药信息,总结用药状况.方法:利用中药房计算机软件系统分类分析用药情况.结果及结论:根据结果掌握,临床用药方向,给中药采购、制定协定处方、制剂申报和生产提供依据.药学人员应了解、关注处方用药、疗效跟踪、配合临床针对患者实施个体化给药方案,提高用药质量.

    作者:庄美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肺癌化疗耐药分子标志及其逆转研究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耐药分子标志及其逆转的临床与基础应用评价.方法:采用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我们在这一领域长期研究,深入归纳与分析.结果与结论:肺癌化疗耐药主要分子标志有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增加,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基因表达增加,谷胱甘肽解毒酶系统活性增强和线粒体凋亡途径异常,综合采用逆转耐药分子,耐药基因 siRNA和中医药结合的逆转耐药策略,为彻底攻克肺癌耐药奠定坚实研究基础.

    作者:徐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临床药师在外科ICU药学服务的实践和体会

    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各种危、急、重病症较多,抢救、治疗用药及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品种繁多,包括普外、骨科、泌尿外科,抗菌药使用率基本达到100%.临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滥用,导致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增长,并产生多重耐药条件致病菌及真菌.

    作者:李炜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镇痛泵使用中的安全性考察

    目的:了解外科术后镇痛泵(PCA)的93药安全性.方法:通过我院2005年12月~2006年3月118例术后PCA患者72h内PCA用药与其他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讨论术后应用PCA与临床用药安全的相互影响.结果:本组术后应用PCA者占同期调查病例的49.17%(118/240),72h内用药4大类共计80个品种,累计11 547例次,人均用药97.86例次.结论:PCA可缓解患者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但PCA与其他手术用药的相互作用带来的患者术后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应高度重视.

    作者:杨杰;吴建华;陈新梅;吐尔迪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药学服务中的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应用到医疗实践中的产物,其研究对象主要是医学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即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作用[1].

    作者:张丽;段丽芳;张耀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盐酸戊乙奎醚用于麻醉前用药的临床研究

    观察临床上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对心率和血压的影响,及对腺体(口腔唾液腺、气道腺体)分泌的影响.方法:全麻下行择期手术患者265例,随机分为3组:A组为肌肉注射阿托品注射液0.5mg,B组为肌肉注射戊乙奎醚注射液0.5mg,C组为肌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mL,注射时间均在麻醉前30min.每隔5分钟记录1次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SpO2,并且在患者入手术室时和注药后30min用视觉模拟评分方法(VAS)测定口干程度、唾液分泌量、术毕用吸痰法吸尽口咽腔分泌物并测量.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给药后30min,阿托品、盐酸戊乙奎醚和生理盐水组HR分别较给药前变化(11.65±1.99)次,分、(-4.30±6.02)次/分、(-0.55±1.85)次/分;唾液分泌量分别较给药前变化(-17.64±18.53)mg、(-22.30±18.04)mg、(-4.67±10.17)mg;VAS阿托品、盐酸戊乙奎醚较用药前明显增加;术毕口咽腔气管内分泌物量A组(11.5±2.4)mL、B组(4.2±1.6)mL、C组(20.2±3.0)mL.观察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盐酸戊乙奎醚作为全麻术前用药,可明显减少唾液分泌,无HR增快,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刘远春;宋小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1997年~2006年我院门诊抗感染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考察我院执行抗感染药物使用管理办法的情况.方法:抽查1997年~2006年我院门诊成药处方,运用χ2检验抗感染药物使用管理办法系列文件出台前后的抗感染药使用率、抗感染药联用率、抗感染药三联以上联用率、抗感染药药物利用指数的超标率.结果:抗感染药联用率、抗感染药三联以上联用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抗感染药使用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文件出台后呈下降趋势,但抗感染药药物利用指数的超标率也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文件出台后呈上升趋势.结论:我院门诊在抗感染药物使用管理办法系列文件出台后运用抗感染药情况较好,但药物使用量不够合理.

    作者:文洪宇;杨娟;陈媛媛;陆倩;金建初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我院2004~2006年抗组胺药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抗组胺药应用现状及趋势,并分析其合理性.方法:调查2004年~2006年我院应用抗组胺药的品种、剂量、消费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每日平均药费(DDC)等情况.结果:2004年~2006年共应用抗组胺药11个品种;2004年、2005年、2006年的用药金额分别为421 292、459 349和561 942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5.50%.DDDs分别为206 747、246 687和230 267,年平均增长率为5.54%,3年之中DDC无差异.结论:分析、掌握药品消费金额和用药频度、对抗组胺药的供应管理至关重要.药品消费结构不够合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有助于降低药费支出.

    作者:赵银安;颜艳;燕洪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复方甘草酸苷(美能)治疗药物性肝损伤30例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作用.方法:将60例由应用抗结核药物所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给予复方甘草酸苷,后者给予肌苷、维生素C等治疗,3周为1疗程;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的恢复无明显差异(P》O.05).治疗组治愈及好转28例(93.3%),对照组治愈及好转22例(73.3%).治疗组肝功能损害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结核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应加强肝功能监测;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炎疗效显著.

    作者:姜宏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健脾润肺丸防治抗结核药对肝功能损害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健脾润肺丸防治抗结核药物对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全程常规抗痨的基础上,治疗组联合应用健脾润肺丸,6~1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肝功能,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6~12个月,显示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全程常规抗痨的基础上联合用健脾润肺丸,能有效地防治抗结核药物对肝功能的损害,对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疗效,是一种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

    作者:吴英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7638张急诊处方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调查医院急诊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2006年1~6月急诊药房处A-7 638张,对有关临床抗茵药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抗茵药的处方占总处方数的56.80%,抗茵药单用的处方占总抗菌药处方数的68.52%.二联及三联以上处方31.48%.以销售金额计,β-内酰胺类占58.22%,氟喹诺酮类占20.87%,大环内酯类占9.63%,克林霉素占5.75%,氨基苷类占4.49%,其他类占1.04%.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氟喹诺酮类临床应用为广泛,我院抗菌药的应用仍存在问题.

    作者:赵宁民;韩雷;张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口服丹参滴丸对98例COPD患者CRP及肺动脉高压的影响

    目的:了解口服丹参滴丸对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CRP(C反应蛋白)及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对98例COPD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病例口服大剂量丹参滴丸1.6g·d-1(20粒/次,3次/日),观察两组病例入院第9天CRP、PAPM(肺动脉压力)和肺功能(sa02、P02、PCO,、FEVl%)、心功能(cI、EF)各项指标的变化,及对两组达到临床治愈住院天数比较,经统计学方法处理,进行t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结果:A组57例,住院第9天CRP、PAPM明显下降,与B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A组心功能、肺功能各项指标测定均好于B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B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大剂量口服丹参滴丸具有降低肺动脉血管炎症反应,减少肺小动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对降低肺动脉压力,缓解肺心病事件有很大益处.

    作者:苏金刚;田麦会;张波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