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丽;陈继红;李海霞
目的:统计中药房一段时间内的用药信息,总结用药状况.方法:利用中药房计算机软件系统分类分析用药情况.结果及结论:根据结果掌握,临床用药方向,给中药采购、制定协定处方、制剂申报和生产提供依据.药学人员应了解、关注处方用药、疗效跟踪、配合临床针对患者实施个体化给药方案,提高用药质量.
作者:庄美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入组76例失眠患者,给予养血清脑颗粒每日3次,每次1袋治疗,4周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8周末的情况,用阿森斯失眠量袁评定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失眠和认知功能障碍总有效率分别为63.15%和53.95%,治疗8周后失眠和认知功能障碍总有效率分别为89.47%和85.53%.结论:多数患者服药8周后失眠及认知功能障碍均有缓解.
作者:陈金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为了解门诊西药房处方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对2006年9月的处方用药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林素珍;毛平;卢秀琼;项芳;陈淑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治疗性乙型肝炎(HBV)疫苗的分类、机制及疗效.方法:检索、综述国内外有关的新文献.结果:治疗乙型肝炎的疫苗是通过改造、构建等方法以提高抗原的免疫原性,刺激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消除免疫耐受,达到免疫清除的目的.目前研究的疫苗有蛋白质疫苗、核酸疫苗、树突状疫苗.结论: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利用疫苗来治疗HBV感染成为可能.
作者:范芸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我院全肠外营养液(TPN)的使用情况,以提高TPN使用的合理性.方法:对我院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的TPN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PN总共使用6 401份,主要集中在普外科、新生儿科、肿瘤外科、肝胆外科、重症监护室和胸心外科.结论:我院临床使用TPN基本合理、规范,但是存在部分问题有待改进.
作者:谢黎崖;伊丽;邱杏桃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为提高患者激活自身免疫细胞抗肿瘤活性,且杀灭胸水癌细胞的作用,达到减少恶性胸水及减轻患者痛苦的目的.方法:确诊为恶性胸水的患者共66例,随机分成两组,即复方苦参注射液、顺铂联合用药组与顺铂组,每组33例.两组患者在胸腔穿刺抽液后,分别注入不同药物处理,比较两种处理A-法对消胸水灌注药物次数有无差别.结果:两组患者消胸水用药灌注次数及不良反应有差别(P《0.05).复方苦参注射液、顺铂联合用药灌注组优于单纯顺铂灌注组.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顺铂联合用药对激活免疫细胞抗肿瘤活性、杀灭癌细胞,促进胸膜粘连,既达到减少恶性胸水,又有提高患者抗病能力的作用.
作者:林思祥;王义善;丛晓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耐药分子标志及其逆转的临床与基础应用评价.方法:采用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我们在这一领域长期研究,深入归纳与分析.结果与结论:肺癌化疗耐药主要分子标志有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增加,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基因表达增加,谷胱甘肽解毒酶系统活性增强和线粒体凋亡途径异常,综合采用逆转耐药分子,耐药基因 siRNA和中医药结合的逆转耐药策略,为彻底攻克肺癌耐药奠定坚实研究基础.
作者:徐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我院抗组胺药应用现状及趋势,并分析其合理性.方法:调查2004年~2006年我院应用抗组胺药的品种、剂量、消费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每日平均药费(DDC)等情况.结果:2004年~2006年共应用抗组胺药11个品种;2004年、2005年、2006年的用药金额分别为421 292、459 349和561 942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5.50%.DDDs分别为206 747、246 687和230 267,年平均增长率为5.54%,3年之中DDC无差异.结论:分析、掌握药品消费金额和用药频度、对抗组胺药的供应管理至关重要.药品消费结构不够合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有助于降低药费支出.
作者:赵银安;颜艳;燕洪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观察临床上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对心率和血压的影响,及对腺体(口腔唾液腺、气道腺体)分泌的影响.方法:全麻下行择期手术患者265例,随机分为3组:A组为肌肉注射阿托品注射液0.5mg,B组为肌肉注射戊乙奎醚注射液0.5mg,C组为肌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mL,注射时间均在麻醉前30min.每隔5分钟记录1次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SpO2,并且在患者入手术室时和注药后30min用视觉模拟评分方法(VAS)测定口干程度、唾液分泌量、术毕用吸痰法吸尽口咽腔分泌物并测量.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给药后30min,阿托品、盐酸戊乙奎醚和生理盐水组HR分别较给药前变化(11.65±1.99)次,分、(-4.30±6.02)次/分、(-0.55±1.85)次/分;唾液分泌量分别较给药前变化(-17.64±18.53)mg、(-22.30±18.04)mg、(-4.67±10.17)mg;VAS阿托品、盐酸戊乙奎醚较用药前明显增加;术毕口咽腔气管内分泌物量A组(11.5±2.4)mL、B组(4.2±1.6)mL、C组(20.2±3.0)mL.观察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盐酸戊乙奎醚作为全麻术前用药,可明显减少唾液分泌,无HR增快,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刘远春;宋小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病因、机制、危险因素及诊治现状进行评价.方法: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纳. 结果及结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诱因主要为抗生素的应用,常由肠道正常菌群遭到破坏、胃肠蠕动加快、肠道黏膜损害等引发.一经确诊应立即停用相关抗生素,轻症患者停用后多能自愈,重症患者需用针对艰难梭茵的抗生素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掰AAD的关键.
作者:杨雪松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对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将72例患有急性支气管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7例用常规抗菌药、抗病毒药等对症治疗.治疗组35例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20mL,疗程均为5天.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在相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疾热清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显效率分别为82.9%和48.6%,两组总显效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治疗急性支气管炎加用痰热清注射液可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张文军;朱立勤;徐丽;韩迎;王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调查医院急诊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2006年1~6月急诊药房处A-7 638张,对有关临床抗茵药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抗茵药的处方占总处方数的56.80%,抗茵药单用的处方占总抗菌药处方数的68.52%.二联及三联以上处方31.48%.以销售金额计,β-内酰胺类占58.22%,氟喹诺酮类占20.87%,大环内酯类占9.63%,克林霉素占5.75%,氨基苷类占4.49%,其他类占1.04%.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氟喹诺酮类临床应用为广泛,我院抗菌药的应用仍存在问题.
作者:赵宁民;韩雷;张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现状.方法:总结和分析有关PHGF的生理学及临床上的应用文献和资料.结果:PHGF不仅可用于治疗重型肝炎,还可以治疗慢性肝病肝纤维化、防治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等.结论:PHGF联合其他药物治疗重型肝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朱雪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凉血化斑颗粒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柱,乙腈-O.4%磷酸(13:8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7nm.结果:绿原酸在5~200μg·mL-1范围内线形关系良好(r=O.999 9),平均回收率为92.13±1.28%,日间误差RSD小于2%.结论:本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准确、经济等特点,适用于凉血化斑颗粒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任荣;李正翔;李彬;孟冲;董伟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1 胃食管反流病的内科学及药物治疗1.1 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系统常见病.GERD的定义为异常的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产生症状并损伤食管黏膜.
作者:段京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我院消化系统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药物利用分析法对我院2005年~2006年消化系统药物的销售金额、使用频度、药费增长情况及主要品种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2006年医院消化系统药物的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呈增长趋势.结论:我院消化系统药品品种结构使用合理,品种结构稳定.
作者:许庭郁;张舒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作用.方法:将60例由应用抗结核药物所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给予复方甘草酸苷,后者给予肌苷、维生素C等治疗,3周为1疗程;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的恢复无明显差异(P》O.05).治疗组治愈及好转28例(93.3%),对照组治愈及好转22例(73.3%).治疗组肝功能损害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结核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应加强肝功能监测;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炎疗效显著.
作者:姜宏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考察我院执行抗感染药物使用管理办法的情况.方法:抽查1997年~2006年我院门诊成药处方,运用χ2检验抗感染药物使用管理办法系列文件出台前后的抗感染药使用率、抗感染药联用率、抗感染药三联以上联用率、抗感染药药物利用指数的超标率.结果:抗感染药联用率、抗感染药三联以上联用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抗感染药使用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文件出台后呈下降趋势,但抗感染药药物利用指数的超标率也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文件出台后呈上升趋势.结论:我院门诊在抗感染药物使用管理办法系列文件出台后运用抗感染药情况较好,但药物使用量不够合理.
作者:文洪宇;杨娟;陈媛媛;陆倩;金建初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各种危、急、重病症较多,抢救、治疗用药及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品种繁多,包括普外、骨科、泌尿外科,抗菌药使用率基本达到100%.临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滥用,导致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增长,并产生多重耐药条件致病菌及真菌.
作者:李炜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从循证医学的角度解析炎性肠病药物治疗的相关进展.旨在提高对临床证据的认知,帮助临床医生评估新的治疗,从批判的视角重新看待以往的治疗.方法:收集国外近期相关文献进行评价.结果及结论:炎性肠病(IB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众多的治疗方案可供选择.因此,循证医学研究结果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IBD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是,有关CD活动指数(CDAI)和临床分型系统仍有待于改进.通过循证医学的研究证据有望确定安全和易于耐受的药物,并能发现目前诊治方面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更好地解决患者的病痛.
作者:韩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