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逐年提高.有资料显示,全世界患病总人数达6亿之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逐年上升[1],高血压病对人们的健康危害较大,是目前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通过基线调查分析,健康教育是预防病情进展的重要手段,可引导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健康维护,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指导患者掌握有关疾病的防护知识、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据此开展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基线调查并实施健康教育,收到良好效果,现将实施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王荣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自发性结肠破裂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发性结肠破裂患者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均急诊行开腹手术治疗,15例治愈,6例死于感染中毒性休克所致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自发性结肠穿孔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术前不易确诊.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及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改善自发性结肠破裂患者预后的关键.
作者:余强;闵军;万云乐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对3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尿患者严格控制血糖达到标准,膀胱排尿功能训练,局部药物热敷,下腹部推拿按摩,抗感染,配合中西医药物对症及营养神经治疗.结果:3例患者自主排尿顺畅,自觉症状消失,排尿后B超检查提示膀胱内残余尿量<60ml.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可靠,可操作性强.
作者:刘毅玲;李祥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本溪市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出生缺陷发生顺位进行分析,证明5年来采取的三级预防干预措施成果显著.方法:对本溪市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下降,平均发生率为85.13/万,出生缺陷前5位顺位分别为多指(趾)、总唇裂、先天性脑积水、外耳其他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结论:通过加强孕前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教育,采取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作者:李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脑器质性病变在神经内外科进行救治后,渡过临床危险期,进入恢复期,多伴有精神障碍和复杂的心理需求,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属于比较特殊的精神障碍,它多由脑组织病变、感染等原因导致.患者常表现为意识障碍、遗忘综合征、痴呆综合征、智能障碍、人格改变等.因此对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护理应多加注意,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分期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家属和患者需要专业知识的指导,此类患者属于跨科病变,一般躯体护理措施重要,心理护理尤其重要.
作者:宋卫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支气管哮喘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氧气驱动硫酸沙丁胺醇及布地奈德悬液气动雾化吸入治疗.<4岁,沙丁胺醇为0.25ml;4~8岁,沙丁胺醇为0.5ml;>8岁,沙丁胺醇为0.75ml;布地奈德混悬液1ml加入生理盐水溶液2ml中雾化吸入,每次吸入时间为10分钟,每天3次.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儿咳嗽和气喘的改善情况、肺部哮鸣音改善情况,记录两组患儿平均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刘麦叶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了解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心理状况,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根据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质性研究的心理特点,采用深入访谈及填表法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运用自我效能理论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结果: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障碍,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克服这些心理障碍.第一次化疗后心理护理至关重要.结论:护士应深入了解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内心的感受,对她们进行全面的身心照护,帮助她们摆脱疾病及治疗过程的痛苦,重新唤起生命的意义和幸福.
作者:李玉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社区健康体检人群通过联合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和甲胎蛋白筛查早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方法:通过乙肝病毒标志物和甲胎蛋白的联合检测及影像学检查.结果:5000人份健康体检人群筛查出4例早期原发性肝癌.结论:社区健康体检联合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和甲胎蛋白能筛查早期原发性肝癌.
作者:郭大洪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总结42例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的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行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患者42例.其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5例,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5例,心脏骤停2例,心动过缓外科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起搏20例,以selding方法穿刺,选择左锁骨下静脉路径36例,右锁骨下静脉路径6例.经动脉鞘管插入球囊电极,根据Ⅱ、Ⅲ、AVF导联QRS波形态,判断电极是否进入右心室.结果:42例均起搏成功,安置平均23±10分钟.所有患者未出现血气胸、导管断裂、心脏穿孔、心包填塞等并严重发症.结论: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方便快捷,尤其对不宜搬动的危重患者,可快速在床旁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为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赢得时间.同时也对缓慢心律失常外科患者起搏保护,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作者:刘新文;唐明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减轻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将26例确诊为老年股骨颈骨折并需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例.对照组给予一般的术前探访;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认知治疗、心理干预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及抑郁状况,并对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恐惧、抑郁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综合干预后观察组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有利于患者配合治疗,增加手术耐受能力,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小燕;王晓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作者:陈锐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对股骨颈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将157例股骨颈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7例,常规手术后切口施行封闭式负压引流,连接扬州产无菌一次性负压引流器,持续负压引流约72小时左右;对照组70例在接受常规手术后切口采用传统橡皮管自然引流法.结果:观察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较传统橡皮管自然引流法能降低股骨颈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住院费用.
作者:陈艳;赵月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为探讨剥脱性皮炎的治疗及护理方法,对剥脱性皮炎患者进行抗炎激素治疗,做好皮肤护理、口腔护理、营养支持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经过精心的治疗及护理,患者病情痊愈出院.剥脱性皮炎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及护理,疗效显著.
作者:施庆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腹部损伤其受伤机制、部位不同,受力时间各异,伤情复杂,常常合并多发伤,腹部体征常被掩盖,给临床诊疗造成困难[1].因此,尽早抢救休克、维持器官功能、控制感染是提高疗效的主要环节.对2005~2010年36例腹部损伤并休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均行手术治疗,死亡2例.腹部损伤并休克处理相对复杂,病症转变快,危险性大,同时损伤常涉及多个脏器损伤,死亡率高.按救治程序进行评估,在快速判断伤情的基础上进行及时合理有效的治疗,在抢救休克同时及时手术治疗,是早期预防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降低术后病死率的有效措施.现总结诊治体会如下.
作者:薛卫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医疗护理行业是一项高风险的职业.医疗护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存在不安全的因素,只有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护理技术,提升护士自身素质,才能有效地防范护理投诉与纠纷.因此探讨其原因从而寻找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尤为重要[1].
作者:周金花;吴莹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妇科4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的文件明确规定,为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在妇科要组织开展子宫腺肌病、卵巢良性肿瘤、宫颈癌和输卵管妊娠等妇科4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的试点工作.我院根据卫生部制定的临床路径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制订了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住院手术的临床路径,并进行总费用控制,与市医疗保险事业处合作,实行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参保患者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手术临床路径管理,按病种付费,定额结算的办法,通过实施这一办法,大大降低了患者住院费用,减轻了参保人的负担,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王素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代谢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34例40~65岁围绝经期女性进行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测定血清雌二醇(E2)及血脂,筛选出代谢综合征的人群,计算吴中区的发病率,同时计算体重指数、是否绝经等因素与代谢综合征的关联.结果:女性围绝经期代谢综合征与血清E2、绝经、体重指数、年龄相关.结论:绝经及肥胖是引起代谢综合征的一个重要因素;锻炼身体有利于骨矿物质在骨内的沉积.女性代谢综合征的防治应侧重在围绝经期进行.
作者:王慧华;陆云霞;殷华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律失常的特点及治疗.方法:对126例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数出现一种心律失常类型,但也有不少患者同时或先后出现两种及两种以上类型的心律失常(135例).其中室上性心律失常66.67%(90/135)、室性心律失常14.81%(20/135),右束支传导阻滞11.11%(15/135),其余心律失常7.4%(10/135).心律失常的发生与低氧血症、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心功能不全、年龄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心律失常以激动起源异常多见,感染、缺氧、电解质紊乱和心功能不全是诱发的常见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及诱因是治疗重点,抗心律失常药物不是治疗肺心病心律失常的佳手段.
作者:高莉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2009年6月~2010年8月对56例BPH患者进行微创治疗,术前加强心理护理,精心准备,术中全力配合,术后密切观察,做好基础护理,加强管道护理,生活护理和健康指导,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姚爱琴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