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慧;史录文;陈欣
随着抗菌药物日益广泛的应用,其不合理应用现象也越来越突出.目前,因滥用抗菌药物而导致的药物毒副作用,耐药菌增加以及患者经济负担加重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已成为全社会的呼声.
作者:陈维红;李志宏;郝林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近年来,随着中药制剂不断研究开发,中药品种日益增加,应用范围、使用频率也逐渐扩大,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同时药品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年上升.现就近年来有关中药注射剂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文献作一综述,以供临床用药参考.
作者:陈丽芳;杨继章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为加强对进口药品的监督管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打击假冒进口药品的违法行为, 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司的领导下,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以下简称中检所)于2003年至2004年组织实施了<药品进口检验报告书互联网发布项目>,项目具体由信息处负责.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我们首先对假冒进口药品的一些违法手段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提出了项目建设方案,在深入调研与有效组织的基础上,建立了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数据收集和发布系统.在此过程中充分注重了规范化工作,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有效.目前该系统已经投入运行,正在为进口药品的监管发挥作用.
作者:谢丽丽;丁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药品上市后不良反应的监测是关系用药安全有效极为重要的环节.为此,我们对2005年我院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了解门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常威;梁莉;王婷;乔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制定并推行<化妆品良好生产规范(试行)>(GMP),是规范化妆品生产,提高企业生产质量管理水平,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就全国而言,化妆品企业的整体水平不高,生产过程未得到有效控制,化妆品产品质量不稳定,使用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为保证化妆品质量,在化妆品生产行业实行GMP,推行规范化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吴生齐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临床药学是药师联系临床,探讨药物应用规律,促进临床用药合理化的一门药学分支学科.它是现代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核心是合理用药,中心内容是治疗药物监测.此项工作除少数技术力量和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大型医院开展得比较好外,一般二级医院仍停留在口头上,实际工作进展缓慢.因为一般二级医院,既没有血药浓度监测的仪器,也没有较好的药理实验条件,更没有临床药学工作的专门人才,特别是二级医院药学人员的知识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药学人员深入临床往往不能即刻回答医师提出的问题,在病理、药理等方面与医师交流不多,这是二级医院临床药学工作难以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二级医院该怎样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开展临床药学的主要工作内容有哪些?本文就此问题探讨如下:
作者:缪文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中药用于治疗疾病在我国源远流长,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西药不可取代的作用.由于它的疗效与药材品质密不可分,药材品种又繁多,既有植物药又有动物药.为了保证用药安全有效,需要建立准确迅速简捷的鉴别方法,因此长期以来,以人为主的经验鉴别法逐步被现代的、以仪器分析为主的鉴别技术所优化.中药指纹图谱技术的应用,使中药鉴别技术逐步科学、完善、先进、实用.
作者:杨雪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痢必灵片[1]由制苦参、白芍、木香三味药组成,清热利湿.用于湿热痢疾,热泻、腹痛等症.原标准只收载了苦参的化学鉴别及常规检查,为更好地控制其内在质量,确保其临床疗效,我们以HPLC法测定了本品中白芍主要有效成分之一芍药苷的含量,为控制其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李伯军;付艳敏;李铁强;刘丽;赵磊;梁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建立参龙补肾胶囊中淫羊藿苷的高效液相测定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 C18 ODS,流动相为甲醇-水(54:46),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270nm.淫羊藿苷线性范围为0.38~3.07μ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8%,RSD=0.7%.方法简便,准确可靠,适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建平;廖和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醋酸曲安奈德乳膏原处方中无盐酸丁卡因,本医院1g中含醋酸曲安奈德1mg,含盐酸丁卡因2.5mg.具有抗真菌和止痛作用.批准文号为陕药管制字[2001]第2140号.目前还未见同时测定两种成分含量的报道.采用本文提供的方法,可在一种色谱条件下,短时间内同时测定两种成份的含量,结果准确,重现性好.
作者:闫花丽;成斌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建立更优化的氢氯噻嗪片中氢氯噻嗪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以Waters ODS C18为色谱柱,水-乙腈(88:12)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为271nm,柱温为室温,进样量为20μL.氢氯噻嗪在2~18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5).平均回收率为100.36%,RSD=1.63%.该法准确度高,简便快速,是更优良的氢氯噻嗪片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王早斌;邹媛媛;张庆秋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建立HPLC法测定复方茶碱麻黄碱片中可可碱、盐酸麻黄碱、茶碱和咖啡因的含量.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以0.05mol·L-1磷酸二氢钾-甲醇-三乙胺(77:23:0.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5nm.线性范围为可可碱:0.1011~0.9097μg(r=0.9998);盐酸麻黄碱:0.0418~0.3758μg(r=0.9999);茶碱:0.0973~0.8759μg(r=0.9999);咖啡因:0.0614~0.5522μ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可可碱:99.8%(RSD=0.6%,n=9);盐酸麻黄碱:100.4%(RSD=0.9%,n=9);茶碱:99.6%(RSD=0.5%,n=9);咖啡因100.1%(RSD=0.3%,n=9).本方法简便、快速,专属性强,可有效地控制复方茶碱麻黄碱片中可可碱、茶碱、咖啡因和麻黄碱的含量.
作者:杨宏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有资料显示[1],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3年收到的3万多份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处方药的不良反应占97.4%,其不良反应和严重程度远远高于非处方药,给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为了保证人民用药安全,维护人民用药的合法权益,我国全面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该制度的核心是有效地加强对处方药的监督管理,防止消费者因自我行为不当导致滥用、误用药物,危及生命健康,消除安全用药的隐患.
作者:张爱葵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为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费用,药剂科临床药学室做了大量的调查与分析.现将调查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分别来自于我院2003年至2004年住院费用以及2003年6月24日和2004年11月30日两天全院各临床科室所有在架病历548份和365份.
作者:汤萍;王湘玲;田庆锷;刘湘;肖碧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蒙药是在蒙古民族传统医药基础上,汲取了藏、汉等民族以及印度医药学理论的精华而形成的具有民族风格的、独立的医药体系,在我国民族药中占有重要地位,有着2000余年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治疗作用,是祖国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关金凤;周桂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2003年以来,齐齐哈尔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加强药品使用环节监管,规范药品使用行为,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了齐齐哈尔市<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GUP)及齐齐哈尔市一、二、三级医疗机构<规范化药房现场检查验收细则>,在全市医疗机构开展了规范化药房检查验收活动.对达到标准的医疗机构规范化药房授牌并在新闻媒体上予以公示.截止2005年底,全市48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药房已有23家通过验收,成为齐齐哈尔市首批医疗机构规范化药房.此项工作,使医疗机构在药品使用理念、人员素质、制度建设、临床药学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作者:曹永文;刘一民;张晶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高风险医疗器械是指那些植入人体或用于支持、维持生命或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的医疗器械产品,其质量优劣直接关系病人生命安危.在日常监管中我们发现,部分医疗机构在高风险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管理上还存在不少隐患.本文就如何加强医疗机构使用高风险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作一粗浅的探讨,供同道们参考.
作者:田春林;吴春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2005年11月1日,国务院发布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1](以下简称<条例>)开始实施,自<条例>施行之日,<麻醉药品管理办法>和<精神药品管理办法>同时废止.<条例>将原属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使用环节的审批、监管职能调整到卫生行政部门.为配合<条例>的实施,卫生部相继发布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2]、<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3]、<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管理规定>[4]等配套法规,发布了新的<麻醉药品品种目录>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5],以及对医务人员使用该类药品的培训和考核要求[6] .这些法规对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采购供应、处方使用、药品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做出了一些新的规定.
作者:赵怀全;甄健存 刊期: 2007年第02期
DNA疫苗的概念提出已有十几年的时间,其间针对DNA疫苗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其有效性已在动物体内得到了验证,而且部分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但在取得进展的同时也遇到了许多制约其发展的难题.本文对DNA疫苗发展现状,遇到的问题,采取的策略及可能引起的副反应加以综述.
作者:聂建辉;王佑春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磷酸可待因是一种镇咳药,对延髓的咳嗽中枢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镇咳作用强而迅速,且抑制支气管腺体的分泌,可使痰液粘稠,难以咳出,主要用于无痰或少痰而过于频繁剧烈咳嗽的患者,不宜用于多痰粘稠的患者.其口服后易吸收,主要分布于肺、肝、肾和胰,可透过血脑屏障和胎盘,蛋白结合率25%左右,半衰期约为2.5~4小时,镇咳持续时间4~6小时,经肾排出,主要为葡糖醛酸结合物[1].较多见的不良反应有:心理变态或幻想;呼吸微弱、缓慢或不规则;心率或快或慢、异常.少见的不良反应有:惊厥、耳呜、震颤或不能自控的肌肉运动;荨麻疹、瘙痒、皮疹或颜面水肿等过敏反应;精神抑郁和肌肉强直等.笔者连续发现2例口服复方磷酸可待因溶液引起的过敏反应症状,实属少见.现将其介绍如下,以期引起医药界同仁们的注意.
作者:李秋霞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