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散发性皮肤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37例回顾研究

金江;贾军;丁晓岚;陈雪;孙青苗;徐健楠;薛晨红;杜娟;蔡林

关键词:非结核分枝杆菌, 皮肤疾病, 细菌感染, 病理学, 治疗结果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散发性皮肤非结核分枝杆菌( 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 NTM)感染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探讨皮肤NTM感染诊断方法的准确性及药物治疗原则. 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自2000年1月至2014年3月诊治的散发性皮肤NTM感染患者,病原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细菌培养鉴定及PCR扩增病损组织DNA分枝杆菌hsp65基因并鉴定. 结果:共37例患者,30例为海分枝杆菌感染,6例为脓肿分枝杆菌感染,1例为龟分枝杆菌和偶发分枝杆菌感染,PCR法较细菌培养更为敏感;21例有外伤史,21例有养鱼史或海产相关工作史,1例有美容手术史. 海分枝杆菌感染皮疹多表现为结节和浸润性斑块,沿淋巴管播散常见,脓肿分枝杆菌感染临床缺乏特异性,组织病理上常表现为感染性肉芽肿. 海分枝杆菌感染患者多采用利福平、乙胺丁醇、克拉霉素二联或三联治疗,治愈率90. 00%;6例脓肿分枝杆菌感染患者中4例治愈,1例死亡. 结论:散发性皮肤NTM感染以海分枝杆菌感染常见,外伤(包括美容或手术)及鱼类或海产接触为常见诱因;组织病理改变无致病菌特异性,确诊需有病原学诊断依据. 海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可选用利福平、乙胺丁醇、克拉霉素中任两种联合治疗,脓肿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应依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制定方案.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舌体对舌力介导器的静息压力分析

    目的:探讨坐位静息状态下舌肌对不同矢状向和垂直向位置舌力介导器的压力,以初步探索舌力介导器作为一种支抗方式的效用范围. 方法:纳入19例个别正常牙合志愿者(男4名,女15名,年龄23~33岁) ,分别个体化制作舌力介导器,矢状向测量选取正中线上对应于第二前磨牙远中、第一磨牙远中和第二磨牙远中3个部位,垂直向测量以舌位记录为参考零点,分别测量-3 mm、0 mm和3 mm这3个高度对应于第一磨牙远中处的压力. 所用传感器型号为美国Honeywell公司生产的FSS1500NS,压力校验仪、监测仪以及分析软件由厦门福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制作. 志愿者取坐位,测量舌体处于自然放松状态时的静息压力. 使用Friedman test对矢状向及垂直向各组数据进行多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在垂直向上,随着舌力介导器高度增加,压力逐渐增大(P<0. 001),-3 mm、0 mm和3 mm高度的压力均值分别为105. 83 Pa、167. 75 Pa和254. 25 Pa. 在矢状向上,压力由近中至远中逐渐减小(P<0. 001),其均值分别为177. 64 Pa、126. 72 Pa和109. 37 Pa. 结论:舌肌在静息状态下对舌力介导器的压力随基托高度增加而增大,并且由近中至远中逐渐减小,但在实际应用时应综合考虑效果和舒适度,不宜过高和偏远中.

    作者:曾婧婧;徐开凡;高雪梅;许天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散发性皮肤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37例回顾研究

    目的:通过分析散发性皮肤非结核分枝杆菌( 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 NTM)感染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探讨皮肤NTM感染诊断方法的准确性及药物治疗原则. 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自2000年1月至2014年3月诊治的散发性皮肤NTM感染患者,病原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细菌培养鉴定及PCR扩增病损组织DNA分枝杆菌hsp65基因并鉴定. 结果:共37例患者,30例为海分枝杆菌感染,6例为脓肿分枝杆菌感染,1例为龟分枝杆菌和偶发分枝杆菌感染,PCR法较细菌培养更为敏感;21例有外伤史,21例有养鱼史或海产相关工作史,1例有美容手术史. 海分枝杆菌感染皮疹多表现为结节和浸润性斑块,沿淋巴管播散常见,脓肿分枝杆菌感染临床缺乏特异性,组织病理上常表现为感染性肉芽肿. 海分枝杆菌感染患者多采用利福平、乙胺丁醇、克拉霉素二联或三联治疗,治愈率90. 00%;6例脓肿分枝杆菌感染患者中4例治愈,1例死亡. 结论:散发性皮肤NTM感染以海分枝杆菌感染常见,外伤(包括美容或手术)及鱼类或海产接触为常见诱因;组织病理改变无致病菌特异性,确诊需有病原学诊断依据. 海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可选用利福平、乙胺丁醇、克拉霉素中任两种联合治疗,脓肿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应依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制定方案.

    作者:金江;贾军;丁晓岚;陈雪;孙青苗;徐健楠;薛晨红;杜娟;蔡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穿透型胎盘植入行腹主动脉球囊置入的围术期管理1例

    当前置胎盘合并胎盘穿透时,血液供应极其丰富,手术视野难以暴露,常规止血方法难以有效控制出血,术中出血量可以达到上万毫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Sumigama 等[1]报道胎盘植入平均出血量3 630 mL,而胎盘穿透出血量达12 140 mL. 球囊阻断是指应用球囊导管阻断供血血管,Hughes[2]报道可以利用球囊控制腹部创伤患者的大出血,并获得成功,术中膨胀球囊暂时性阻断动脉血流,起到减少术中出血、暴露术野和缩短手术时间的作用. 常见的球囊导管阻断的血管包括腹主动脉远端(肾动脉水平以下)、患侧/双侧髂血管(髂总动脉或髂内动脉)等. 本文报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确诊穿透型胎盘植入行腹主动脉球囊置入1 例,探讨腹主动脉球囊在穿透型胎盘植入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曾鸿;王妍;王阳;郭向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CMTM5基因rs723840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治疗下血小板高反应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成员5 ( CKLF-like MARVEL transmembrane member 5, CMTM5 )基因rs723840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治疗下血小板高反应性的相关关系. 方法:采用临床单组观察试验研究设计方法,共入选210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内科住院患者,采用光学比浊法测定0. 5 g/L花生四烯酸( arachidonic acid,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io,PR),阿司匹林治疗下血小板高反应性(high on aspirin platelet reactivity,HAPR)定义为PR≥3/4 PR界值. 将入选患者按照PR分为HAPR组和非血小板高反应性组( No-HAPR). 采用焦磷酸测序法测定CMTM5基因rs723840单核苷酸多态性在HAPR组和No-HAPR组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采用卡方检验统计分析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在两组间的差异. 结果:CMTM5基因rs723840多态在两组间基因型分布频率皆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3种基因型( CC型、CT型和TT型)分布频率在HAPR组和No-HAPR组分别为48. 4%、51. 6%、0. 0%和73. 7%、22. 9%、0. 034%, 3种基因型在两组间分布频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 004),C、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两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 031,OR=2. 002,95% CI:1. 056~3. 793). Logistic回归校正了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冠心病易患因素后, CMTM5基因rs723840单核苷酸多态性仍与冠心病患者HAPR的发生存在显著相关性. 结论:CMTM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位点rs723840与冠心病患者血小板高反应性发生存在显著相关性.

    作者:刘滕飞;张婧薇;陈夏欢;冯雪茹;柏中胜;刘梅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卡介苗膀胱灌注治疗致结核性前列腺脓肿1例

    Morales等[1]于1976年报道应用卡介苗( 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BCG )治疗膀胱癌. 目前 BCG膀胱灌注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常用方法,但该治疗方法可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包括结核性前列腺炎. BCG致结核性前列腺炎发展为前列腺脓肿罕见,国内外仅有少数个案报道,现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近期收治的1例卡介苗膀胱灌注治疗致前列腺脓肿的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叶海云;许清泉;黄晓波;马凯;王晓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股腘动脉TASCⅡC/D型病变腔内重建与旁路手术的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腔内重建与旁路手术两种方法治疗股腘动脉TASCⅡ( 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Ⅱ) C/D型病变的近、远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介入血管外科收治的103例(119条患肢)股腘动脉TASCⅡ C/D型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1条患肢应用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植入重建股浅动脉血运(腔内组) ,48条患肢行旁路转流术(旁路组). 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住院时间、近远期疗效、再手术率、1 ~10 年通畅率及保肢率. 结果:与腔内组相比,旁路组住院时间更长[(13. 2 ± 4. 7) d vs. (6. 5 ± 3. 1) d,P<0. 001],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手术率更高(10. 4% vs. 1. 4%, P=0. 039;58. 3%vs. 31. 0%,P=0. 003),近期显效率更高(25. 0% vs. 9. 9%,P=0. 027),远期恶化率更高[37. 5% vs. 18. 3%,P=0. 019],1~10年一期及二期累积通畅率更高(P=0. 001, P=0. 001). 两组近期及远期总有效率相当(89. 6% vs. 84. 5%, P=0. 426, 45. 8% vs. 56. 3%, P=0. 260);保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 3% vs. 94. 4%, P=0. 051). 结论:腔内治疗对于股腘动脉TASC ⅡC/D型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作者:庄金满;李选;李天润;董国祥;赵军;栾景源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学龄前儿童口腔中挥发性硫化物的检出情况及其相关因素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口腔中挥发性硫化物的检出情况,分析引起学龄前儿童口臭的主要相关因素,为儿童口臭和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对北京市某幼儿园170名4~6岁学龄前儿童口腔中挥发性硫化物( volatile sulfur compounds,VSC)含量和口腔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挥发性硫化物的检测使用便携式气相色谱仪OralChromaTM. 使用SPSS 13. 0软件包,进行VSC与口腔健康状况和行为等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检出口臭的儿童占全部受检人数的34. 4%. 女童口腔中硫化氢( hydro-gen sulfide,H2S)[(1.59 ±2.41) ng/10 mL]和VSC总量[(2.14 ±4.42) ng/10 mL]高于男童(P<0.05). 舌苔指数高的儿童的H2S[舌苔面积(1.68 ±2.48) ng/10 mL,舌苔厚度(2.18 ±2.69) ng/10 mL)和VSC总量[舌苔面积(2. 26 ± 4. 31) ng/10 mL,舌苔厚度(2. 41 ± 3. 02) ng/10 mL]高于舌苔指数低的儿童(P<0. 01). 简化软垢指数记分值≥2的位点数值与甲硫醇(methyl mercaptan,CH3SH)和二甲基硫[dimethyl sulfide,(CH3)2S]浓度呈正相关(P<0.01);母亲受教育程度在本科及以上的儿童口腔中H2S值[(1.19 ±1.62)ng/10 mL]显著低于母亲教育程度在本科以下的儿童(P<0. 01);甜食进食频率高的儿童H2S浓度[(1. 04 ± 1. 55) ng/10 mL]低于频率低的儿童(P<0. 01);有张口呼吸习惯的儿童CH3SH和(CH3)2S浓度[(0. 29 ± 1. 92) ng/10 mL,(0. 37 ± 2. 06) ng/10 mL]显著高于没有张口呼吸习惯的儿童(P<0. 05). 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舌苔指数高、母亲教育程度低的儿童VSC高于舌苔指数低和母亲教育程度高的儿童. 结论:学龄前儿童口臭检出率高,性别、舌苔指数、软垢指数、母亲教育程度、甜食进食频率、张口呼吸等因素是儿童口臭的相关影响因素,不同影响因素导致不同VSC成分的改变.

    作者:张群;刘雪楠;常青;敖霜;郑树国;徐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影像引导下放射治疗脊柱肿瘤六自由度摆位误差分析

    目的:探讨颈椎、胸椎及腰椎肿瘤在锥形束CT( cone beam CT,CBCT)影像引导下的调强放射治疗( image guided radiation therapy, IGRT)六自由度摆位误差分析. 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脊柱恶性肿瘤放疗的患者30 例,其中颈椎肿瘤10 例,胸椎肿瘤10 例,腰椎肿瘤10 例. 采用瑞典医科达( ELEKTA)公司AXESSE直线加速器CBCT引导,用HexaPODTM evoRT床从平移和旋转六自由度方向在线校正摆位误差,CT模拟定位获取治疗计划参考图像(层厚3 mm,120 kV,200 mAs). 每次治疗前行千伏级( kV级) CBCT扫描(100 kV,36. 6 mAs,s20射野准直器),CBCT图像采用骨窗模式与计划参考图像自动匹配,并经高资质医师和物理师共同确认,误差校正后再次行CBCT扫描,将两次图像与计划参考图像分别进行匹配验证. 本研究共收集838次摆位校正前、后匹配结果,分别记录患者平移摆位误差左右方向X( lateral)、进出方向Y( lngitudinal)、升降方向Z(vertical)、旋转误差俯仰方向RX(pitch)、滚动方向RY(roll)及左右旋转方向RZ(yaw)匹配结果. 应用SPSS 13. 0统计软件,对HexaPODTM evoRT床校正前后位移误差数据行配对t检验. 结果:椎体肿瘤摆位误差(绝对值)中,3个平移X、Y和Z方向摆位误差结果分别为颈椎(1.71 ±0.10)mm、(1.81 ±0.11)mm和(1.94 ±0.09)mm;胸椎(3.17 ±0.19)mm、(4.26 ±0.28)mm和(2.18 ±0.12)mm;腰椎(2.69 ±0.24)mm、(3.33 ±0.26)mm和(2.86 ± 0. 21)mm. 患者摆位后首次CBCT获得摆位误差数据与误差纠正后(动床后)再次CBCT验证后获得残余误差数据3个平移X、Y和Z方向分别为颈椎(0. 5 ± 2. 4) mm、(0. 01 ± 2. 4) mm和(2. 4 ± 1. 4) mm,胸椎(1. 17 ± 0. 11) mm、(0.26 ±0.30)mm和(0.08 ±0.12)mm,腰椎(1.09 ±0.24)mm、(2.03 ±1.26)mm和(0.06 ±0.51)mm. 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颈椎及胸椎平移3个方向误差纠正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腰椎仅是升降Z方向平移误差纠正前后差异统计学有意义(t= -3. 518,P<0. 001). 3个旋转RX、RY和RZ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颈椎肿瘤0. 67° ± 0. 04°、1. 06° ± 0. 06°和0. 78° ± 0. 05°,胸椎0. 62° ± 0. 05°、0. 75° ± 0. 06°和0. 84° ± 0. 06°,腰椎0. 59° ± 0. 06°、0. 80° ± 0. 07°和0. 73° ± 0. 06°;误差纠正后(动床后)再次CBCT验证后获得残余误差数据3个旋转方向RX、RY和RZ方向分别为颈椎肿瘤0. 27° ± 0. 14°、1. 20° ± 0. 04°和0. 28° ± 0. 05°,胸椎0. 02° ± 0. 20°、 0. 05° ± 0. 26°和0. 64° ± 0. 16°,腰椎0. 09° ± 0. 26°、0. 50° ± 0. 05°和0. 03° ± 0. 16°,误差纠正前后颈椎和腰椎旋转3个方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胸椎仅是滚动方向RY方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 106,P<0. 001). 30例患者疼痛均有缓解,未发现放疗副反应. 结论:IGRT下HexaPODTM evoRT床对脊柱肿瘤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纠正有明显作用,建议采用在线校正脊柱肿瘤放射治疗摆位误差.

    作者:江萍;周舜;王俊杰;杨瑞杰;刘子毅;姜树坤;王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芦山地震6个月后老年人可疑创伤后应激障碍调查研究

    汶川地震后5年,2013年4月四川再次发生里氏7. 0级雅安芦山地震,除了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还严重威胁到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使人们面临极度的无助与恐惧.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是灾难后人们常见的心理反应,其发生率为31. 7% ~60. 0%[1].老年人由于衰老、疾病的影响,应急能力下降,地震灾害可能给老年人身心健康带来更大威胁. 为了解芦山地震6 个月后老年人 PTSD 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地震灾后中、长期建设中老年人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本研究对四川地区距离本次地震中心不同距离居住的老年人进行了调查.

    作者:陈茜;张雪梅;胡秀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肌阵挛癫痫伴破碎样红纤维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肌阵挛癫痫伴破碎样红纤维( myoclonus epilep-sy with ragged-red fibers, MERRF )综合征是线粒体病中较少见的一种类型,国内外报道较少,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肌阵挛癫痫、共济失调、肌病伴破碎样红纤维病理改变,分子遗传学检查是诊断该病的可靠手段. MERRF综合征尚无根治方法,目前广泛采用的鸡尾酒疗法对本病的发展有可能起到延缓的作用,近年来开展的基因治疗研究有望成为MERRF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手段. 本文报道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近期诊断的1 例 MERRF 综合征并进行了文献复习.

    作者:赵曼曼;张尧;包新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可弯曲喉罩在颌面外科日间手术的应用

    目的:探讨可弯曲喉罩在颌面外科日间手术全身麻醉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研究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在全身麻醉治疗中应用可弯曲喉罩的日间手术病例40例( 3~61岁) ,其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均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分级Ⅰ~Ⅱ级. 术中监测不同时间点,即入室麻醉前(T0,基线值)、插入喉罩后即刻(T1)、手术切开时(T2)、术中15 min(T3)、术毕时(T4)5个时间点的患者生命体征指标,记录喉罩首次置入成功率及改为气管内插管的比例. 记录术中体动、低氧血症、呼吸道梗阻情况,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毕至拔除喉罩时间、拔除喉罩时体动、呛咳及术后24 h咽痛发生率. 术后24 h随访记录有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如出血、血肿、及术区神经损伤情况). 结果: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36例患者成功使用可弯曲喉罩(90%, 36/40),男性16例,女性20例,其中喉罩首次置入成功率80%(32/40),二次尝试成功率50%(4/8). 4例不成功的患者中,3例患者第二次尝试置入喉罩位置仍不理想,改为气管内插管方式;1例患者第二次尝试,喉罩虽顺利置入,但在手术开始前发现胃部胀气,改为气管内插管. 36例应用喉罩患者,平均手术时间(46. 58 ± 22. 57) min,平均麻醉时间(77. 97 ± 26. 82) min,术毕至拔除喉罩时间(8. 31 ± 3. 33)min. 术中患者均无明显体动,拔除喉罩时轻微体动者11. 11%(4/36例),均无呛咳. 术后24 h喉罩组咽痛发生率13. 89%(5/36例). 术后无手术治疗相关出血、血肿及术区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患者清醒状态下各生命体征基线值T0与麻醉后各时点的数值T1、T2、T3、T4比较,P<0. 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心率在麻醉后各时点数值T1、T2、T3、T4两两比较,P>0. 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收缩压与舒张压在麻醉后各时点数值两两比较,T1与T4,T2与T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呼吸频率手术开始后各时点数值T2、T3 与T4 间两两比较,P>0. 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可弯曲喉罩作为一种新型的声门上人工气道方式,应用于颌面外科日间手术的全身麻醉中,具有手术安全性较高、对患者心血管系统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在临床上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葛娜;关明;李茜;李率;王恩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日本血吸虫感染可诱导共刺激分子配体基因敲除小鼠CD154和CD40动态变化及对Th1/Th2偏移的影响

    目的:探讨可诱导共刺激分子( inducible costimulator,ICOS)-ICOS配体( ICOS ligand,ICOSL)信号通路对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的CD154、CD40表达及Th1/Th2偏移的影响. 方法:建立ICOSL基因敲除( ICOSL knockout, ICOSL-KO)小鼠及野生型C57BL/6J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疾病模型,于感染前和感染后4、7、12、16、20周,应用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小鼠脾细胞与肝虫卵肉芽肿周围炎性浸润细胞CD154、CD40的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小鼠脾细胞经可溶性虫卵抗原( soluble egg anti-gen,SEA)诱导72 h后培养的上清液中γ-干扰素(interferon gamma,IFN-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水平及小鼠血清中SEA特异性抗体IgG、IgG1、IgG2a的水平;应用HE染色观察小鼠肝虫卵肉芽肿病变动态变化. 结果:感染后4、7、12、16、20周,ICOSL-KO小鼠脾细胞CD154、CD40 水平与野生型小鼠相比,显著降低 [ CD154 为(18. 62 ± 4. 76)% vs. (27. 91 ± 3. 94)%、(22. 44 ± 4. 67)% vs. (40. 86 ± 5. 21)%、(25. 50 ± 6. 81)% vs. (43. 81 ± 8. 41)%、(20. 22 ± 5. 28)% vs. (40. 95 ± 7. 34)%、(17. 87 ± 4. 59)% vs. (33. 16 ± 6. 31)%,皆P<0. 01;CD40为(19. 43 ± 3. 26)% vs. (24. 37 ± 3. 59)%、(23. 00 ± 4. 47)% vs. (31. 80 ± 5. 86)%、(24. 46 ± 5. 01)% vs. (35. 85 ± 5. 32)%、(23. 42 ± 4. 69)% vs. (33. 30 ± 6. 14)%、(22. 85 ± 3. 78)% vs. (30. 88 ± 5. 94)%,皆P<0. 05 ]. 感染后7、12、16、20周,ICOSL-KO小鼠肝虫卵肉芽肿炎性浸润细胞 CD154、CD40 水平与野生型小鼠相比,亦显著降低[CD154为(0. 319 ± 0. 066) vs. (0. 488 ± 0. 086)、(0. 389 ± 0. 067) vs. (0. 596 ± 0. 082)、(0. 378 ± 0. 064) vs. (0.543 ±0.072)、(0.348 ± 0. 069) vs. (0. 523 ± 0. 076),皆 P <0. 01;CD40 为(0. 398 ± 0. 066) vs. (0. 546 ± 0. 079)、(0. 461 ± 0. 085) vs. (0. 618 ± 0. 076)、(0. 453 ± 0. 087) vs. (0. 587 ± 0. 074)、(0. 449 ± 0. 065) vs. (0. 565 ± 0.082),皆P<0.05 ]. 感染后,ICOSL-KO小鼠IFN-γ表达显著高于野生型小鼠(P<0.05),而IL-4表达水平则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P<0. 05),其Th2分化指数亦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P<0. 01). ICOSL-KO小鼠血清SEA特异性抗体IgG、IgG1、IgG2a的水平与IgG1/IgG2a的比值亦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P<0. 01),且ICOSL-KO小鼠的肝虫卵肉芽肿体积显著小于野生型小鼠(P<0. 01). 结论:ICOS-ICOSL信号通路在血吸虫病免疫病理中起重要调控作用,其对Th1/Th2偏移的影响可能是通过调控CD154-CD40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作者:王瑜;夏超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短时CaCl2刺激对人脂肪干细胞增殖与成骨向分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CaCl2 溶液作为海藻酸钠/明胶交联剂短时作用于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human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ASCs)时,对其增殖和成骨向分化的影响,从而为后期三维生物打印实验选择合适浓度的CaCl2 溶液打下研究基础. 方法:取P3代hASCs,实验组分别用50、100、200、500 mmol/L的CaCl2 溶液对细胞处理5 min,对照组细胞不处理. P3代hASCs处理后第1、3、5、7天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 P3代hASCs成骨诱导7d后,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法观察细胞成骨向分化情况,并用碱性磷酸酶活性定量法测定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碱性磷酸酶活性表达的差异. P3代hASCs成骨诱导14天后,用茜素红染色法观察细胞矿化结节形成情况进行定量分析. 采用SPSS 17. 0软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结果进行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法.结果:不同浓度CaCl2 溶液处理组细胞的增殖水平在第1、3、5、7天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成骨诱导7天后,随着CaCl2 溶液浓度的升高,碱性磷酸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除50 mmol/L与100 mmol/L CaCl2 溶液处理组之间,以及成骨诱导培养基组与200 mmol/L CaCl2 溶液处理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5);成骨诱导14天后,随着CaCl2 溶液浓度的升高,矿化结节由散在片状逐步变为层叠片状,矿化结节定量结果显示各实验组之间以及与各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短时高浓度钙离子刺激对hASCs增殖无影响,但对hASCs的成骨向分化有促进作用,且随着钙离子浓度增加,促进作用加强,因此可以选用高浓度CaCl2 溶液作为三维生物打印用材料的交联剂.

    作者:王晓飞;吕培军;宋杨;王勇;孙玉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Ⅱ型内漏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Ⅱ型内漏的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28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的内漏发生情况及转归,分析Ⅱ型内漏病例的肠系膜下动脉、Riolan弓以及腰动脉的特点. 结果:28 例中有8 例(28. 6%)发生Ⅱ型内漏,其中Ⅱa型2例,Ⅱb型6例. 形成内漏的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直径[平均(4. 03 ± 1. 00) mm]明显大于未形成内漏者[平均(2. 89 ± 0. 50) mm,P=0. 007];发生Ⅱ型内漏病例的瘤腔发出腰动脉支数[平均(3. 4 ± 0. 8)支]明显多于无内漏者[平均(1. 9 ± 1. 5)支,P=0. 017];内漏的形成与腰动脉起始部直径、Riolan弓形态不相关. 平均随访14. 5个月,8例Ⅱ型内漏中1例瘤腔缩小,2例无变化,5例增大,其中仅1例增大明显而接受栓塞治疗. 结论:增强CT静脉期延迟扫描可更好地发现低流量内漏,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直径越粗大,从瘤腔直接发出的腰动脉越多,越易形成Ⅱ型内漏. 对于Ⅱ型内漏动脉瘤腔明显增大者,应积极栓塞治疗.

    作者:栾景源;李选;傅军;王昌明;李天润;庄金满;冯琦琛;韩金涛;董国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北京通州区神经管缺陷患病率及其与监测时限的关系

    神经管缺陷( neural tube defects,NTDs) ,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管闭合不全引起的一组中枢神经系统畸形,主要包括无脑畸形、脊柱裂和脑膨出,是我国高发的先天缺陷中的一种. NTDs生存率低,致死和致残率高[1- 2] ,疾病负担重,严重影响了人群健康水平. NTDs的发病有地区差异,美国NTDs患病率约为 5. 0/万[1] ,阿根廷 NTDs 患病率为 12. 1/万[3] ,中国北方省份高发,个别县达92. 6/万[4]. 我国以医院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是从孕满28 周到产后第7天,其监测数据显示,1987 年我国围产儿(孕28周到产后第7 天) NTDs 患病率高达27 . 4/万, 2011 年为4 . 5/万,与 1987 年相比,下降近84. 0%,并呈逐年下降趋势[5]. 然而,随着我国产前筛查工作的开展,大多数 NTDs 胎儿在孕中期(13~27周)筛查中被发现,并于孕28 周前选择性引产,从而无法纳入出生缺陷监测系统报告的病例中,造成监测患病率偏离于实际患病率,不利于指导出生缺陷的预防.

    作者:郁静茹;金蕾;肖利华;靳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聚乳酸可吸收根管桩与3种粘接剂的粘接强度

    目的:研究聚乳酸可吸收根管桩与3种粘接剂的粘接强度,寻找可用于聚乳酸可吸收根管桩的合适的可吸收粘接剂,为进一步的应用奠定基础. 方法:使用聚乳酸根管桩修复离体牙,用不同的粘接剂进行聚乳酸根管桩的粘接. 按使用的粘接剂分为3组:氰基丙烯酸酯粘接剂组、纤维蛋白粘接剂组和玻璃离子水门汀组. 将离体牙制成薄片试样并进行微推出试验,测试不同粘接剂的粘接强度,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 将经过测试的薄片试样,放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粘接破坏的方式,分为4种:桩-粘接剂界面破坏、牙本质-粘接剂界面破坏、粘接剂的破坏和可吸收桩的破坏. 结果:测得氰基丙烯酸酯粘接剂的粘接强度为(16. 83 ± 6. 97) MPa,玻璃离子水门汀的粘接强度为(12. 10 ± 5. 09)MPa,这两组的粘接强度均高于纤维蛋白粘接剂的粘接强度(1. 17 ± 0. 50)MPa,P<0.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氰基丙烯酸酯粘接剂的粘接强度与玻璃离子水门汀的粘接强度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 156.观察粘接破坏的方式,在氰基丙烯酸酯粘接剂组,桩-粘接剂界面破坏占25. 0%,牙本质-粘接剂界面破坏占16. 7%,粘接剂的破坏占33. 3%,可吸收桩的破坏占25. 0%;在纤维蛋白粘接剂组,桩-粘接剂界面破坏占66. 7%,牙本质-粘接剂界面破坏占22. 2%,粘接剂的破坏占11. 1%;在玻璃离子水门汀组,桩-粘接剂界面破坏占87. 5%,粘接剂的破坏占12. 5%. 纤维蛋白粘接剂和玻璃离子水门汀粘接剂,以桩-粘接剂界面破坏为主,而在氰基丙烯酸酯粘接剂组,各种破坏方式的出现次数较为平均. 结论:从粘接强度方面,纤维蛋白粘接剂的粘接强度低,难以满足临床使用的需求,氰基丙烯酸酯粘接剂和玻璃离子水门汀的粘接强度可以满足临床需求;氰基丙烯酸酯粘接剂是可用于聚乳酸可吸收根管桩的较好的可吸收粘接剂.

    作者:潘徽;程灿;胡嘉;刘鹤;孙志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报道2013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诊治的1例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 autoimmune lympho-proliferative syndrome,ALPS)的临床诊疗过程,并复习国内外新文献. 该男性患儿就诊时为11个月,生后早期起病,病程中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肝脾肿大,伴溶血性贫血、慢性感染(巨细胞病毒、细小病毒B19 感染以及慢性腹泻),外周血双阴性T细胞(double negative T cells,DNTs)明显升高(占淋巴细胞的27. 18%,CD3+T淋巴细胞的35. 16%),多种自身抗体阳性(包括抗核抗体、双链DNA、类风湿因子)以及高丙种球蛋白血症. 父母双方均体健,否认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 经基因诊断提示存在FAS基因c. 309A>C杂合突变,位于FAS基因3号外显子,导致FAS蛋白第103位氨基酸由精氨酸( R)突变为丝氨酸( S). 但基因结果仍需进一步验证父母双方基因及正常对照,明确是否为致病基因. 该患儿临床经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在外院接受霉酚酸酯治疗,贫血改善,仍有反复感染,肝脾回缩但未至正常. ALPS的特征是编码细胞Fas/FasL凋亡途径的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特点突出,早期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需对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分析,治疗手段主要依赖于免疫抑制剂治疗.

    作者:孙佳鹏;卢新天;赵卫红;华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日两国部分口腔医师乳牙活髓保存诊疗操作现况调查

    乳牙牙髓病是儿童口腔科临床工作中的常见病,是引起牙体缺损、牙列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1]. 在我国,儿童牙体牙髓病的治疗存在较大的问题,儿童口腔科专职医生较少,特别是在基层医院,对儿童牙病的重视程度不够,治疗原则不清[2] ,一些患儿得不到完善的治疗,将给其生长发育带来不良影响[3]. 随着新型生物相容性材料和具有良好边缘封闭性牙科材料的发展,使处于可逆性牙髓炎状态患牙的保髓治疗成为可能[4]. 根据深龋和可逆性牙髓炎状态的患牙去净腐质后的状态,医师可选择不同的乳牙保存活髓治疗( vital pulp therapy,VPT)术式,包括牙髓未暴露时的间接盖髓术( indirect pulp capping,IDPC)、牙髓暴露时的直接盖髓术( direct pulp capping, DPC )和牙髓切断术( pulpotomy) [5].

    作者:郑佳佳;陈小贤;张笋;葛立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上颌中切牙冠根折行冠延长术并桩核冠修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目的:构建上颌中切牙及其不同冠根折类型牙冠延长术后桩核冠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术后牙齿应力大小和分布情况,从力学角度分析牙冠延长术的适应征. 方法:采用Micro-CT和3shape D700牙齿印模扫描仪分别对1颗上颌中切牙和模拟牙槽骨外形的石膏模型进行扫描,应用Mimics 10. 0、Geomagic studio 9. 0和ANSYS 14. 0软件构建上颌中切牙及其9种冠根折类型牙冠延长术后桩核冠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在舌侧切1/3和中1/3交界处,与牙长轴呈45°角静态加载100 N的力,对比分析不同模型中牙本质、牙周膜、牙槽骨、桩、核的等效应力( von Mises stress)和牙周膜面积的改变. 结果:共建立10个精度较高的上颌中切牙三维有限元模型;不同牙冠延长术模型中不同结构的等效应力大小为:桩>牙本质>牙槽骨>核>牙周膜,且随着折裂程度的增加,上述结构的等效应力均呈线性增加(核例外);模型的牙周膜面积减少了12% ~33%;其中 B2L2c、B2L3c、B3L1c、B3L2c、B3 L3 c模型的牙周膜等效应力超过了牙周膜的极限阈值. 结论:唇侧折裂大于冠长3/4同时舌侧折裂深达骨嵴顶根方1 mm以上的上前牙不是牙冠延长术的良好适应征.

    作者:甄敏;胡文杰;荣起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国内单中心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治疗早期胃癌( early gastric cancer, EGC)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单发EGC接受ESD治疗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分别从临床特征、病理结果、治愈性评价、手术并发症及术后随访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结果:共计116例EGC病例纳入本研究,包括男性88例,女性28例,中位年龄63岁( 25~80岁). 术后病理组织学分型包括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8例(24. 1%)、高分化腺癌35例(30. 2%)、中分化腺癌35例(30. 2%)及低分化腺癌18例(15. 5%). 87例(75. 0%)肿瘤局限于黏膜层,18例(15. 5%)侵及黏膜下层浅层,11例(9. 5%)侵及黏膜下层深层. 病灶平均直径(1. 49 ± 0. 96) cm,17例(14. 7%) EGC合并溃疡形成. 病灶整块切除率为95. 7%(111/116),完整切除率为93. 1%(108/116),总治愈性切除率为77. 6%(90/116),其中,62 例(53. 4%)为标准的治愈性切除(standard curative resection, sCR), 28例(24. 2%)为扩大的治愈性切除(expanded curative resection, eCR),26例(22. 4%)为非治愈性切除(non-curative resection, nCR). sCR组病灶平均直径小于eCR组及nC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4. 121, P<0. 001及t= -3. 420, P=0. 001). nCR组0~Ⅲ型病例的比例及合并溃疡形成的比例更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10. 287, P=0. 006及χ2 =17. 737, P<0. 001).多因素分析显示,EGC合并溃疡形成及肿瘤浸润黏膜下层是导致非治愈性切除的因素( OR=6. 634, P=0. 006及OR=12. 735, P<0. 001). ESD相关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4例(3. 4%)、术中穿孔3例(2. 6%)、术后贲门狭窄2例(1. 7%)及术后心衰1例(0. 9%). 共有106例患者进入随访,除1例于术后8个月出现局部复发外,其余105例患者未见复发及转移,中位随访时间为22个月(12~47个月). 结论:ESD是治疗EGC安全且可行的手段,合并溃疡形成及肿瘤浸润达黏膜下层是导致非治愈性切除的因素,穿孔及术后出血是主要的并发症.

    作者:李士杰;王警;李子禹;步召德;苏向前;李忠武;吴齐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