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氧化应激与抑郁情绪的关系

张舸;赵绵松;夏蓉晖;王玉华;张国华

关键词:氧化性应激, 关节炎, 类风湿, 抑郁
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氧化应激状态与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方法:用Hamilton抑郁量表、Zung自测抑郁量表、Zung自测焦虑量表、SCL-90( symptom checklist 90)症状量表及多项目问卷对129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调查评估,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在进行治疗前检测血浆氧化应激指标.根据Hamilton抑郁量表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抑郁组(≥20分,A组)和非抑郁组(<20分,B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C组).结果: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抗氧化酶防御能力下降.A组SDS(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评分为(59.12±10.18)分,B组SDS评分为(39.24±5.02)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42,P<0.01).A组SAS(self-rating anxiety scale)评分为(52.85±6.35),B组SAS评分为(39.24±5.02)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P<0.01).A组患者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antisuperoxide anion capacity,A-ASC)水平(393.76±43.35)明显低于B组(456.98±93.86)及C组(483.51±30.64) (F=3.95,P=0.03);A组患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13.84±3.35)明显高于B组(9.42±3.52)及C组(7.86±3.21) (F=12.01,P=0.01).Pearson相关分析示MDA与抑郁呈明显正相关(r=0.58,P<0.05),A-ASC与抑郁呈明显负相关(r=-0.30,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存在氧化损伤,伴抑郁症状的患者抗氧化酶防御能力进一步减弱,提示氧化应激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抑郁症状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妊娠结局:41例患者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at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病情对妊娠结局及后代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住院分娩的SLE患者的病例资料和妊娠结果,并随访产后1年患者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ystemat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新生儿状况,分析比较孕前病程、既往用药情况、病程中高SLEDAI评分、产前SLEDAI评分对患者病情及后代的影响.结果:SLE患者孕前病程(3.5±3.1)年,病程中高SLEDAI评分为10.6±3.1,产前、产后和产后1年的SLEDAI评分分别为6.2±1.6、6.4±2.9和5.4±2.1.病程≥4年者产后1年的SLEDAI评分较产前病程<4年者升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所有新生儿均为活产,出生时胎龄和体重分别为(37.6±3.3)周和(2 510.0±756.9)g,均明显低于正常产妇(P值分别为0.036和0.008);新生儿狼疮发生率为9.8% (4/41).结论:SLE患者早产和分娩低体重儿的风险升高,严格掌握妊娠和分娩时机可提高SLE患者及胎儿的安全性.

    作者:叶华;陈适;安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伴发风湿性疾病的病例较为少见,二者在发病机制上可能有相关性,近年来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于2011年12月收治1例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ndifferentiat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UCTD)合并MDS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英;温鸿雁;陈俊伟;李小峰;王黎醒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骨桥蛋白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唇腺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 osteopontin,OPN)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患者唇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24例pSS患者和14例对照者的唇腺标本,提取唇腺中总RNA,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扩增OPN、β-肌动蛋白(β-actin)的片段,计算OPN/β-actin光密度比值.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OPN蛋白在唇腺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SS组唇腺中OPN的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OPN表达水平与淋巴细胞灶性评分(lymphocyte foci-score,LFS)呈正相关,mRNA转录水平与LFS相关系数为0.407(Pearson相关系数),P=0.049;蛋白表达程度与唇腺LFS相关系数为0.476(Spearman相关系数),P=0.03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OPN蛋白主要分布在腺上皮细胞胞浆内,但在浸润的淋巴细胞胞浆中也有阳性表达.结论:pSS患者唇腺中OPN表达增加,可能是唇腺结构破坏的原因之一.

    作者:王玉华;赵绵松;赵岩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我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现况调查

    目的:了解我国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应用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抑制剂的现状以及影响其应用的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现况调查问卷调查的方法,记录入选者的一般情况和应用TNF抑制剂的情况,计算患者应用TNF抑制剂的费用,分析我国TNF抑制剂的应用现状及影响其应用的相关因素.结果:2009年7月至2010年11月期间,共有全国范围内的21家大型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1 095位RA患者完成问卷,其中112位患者应用了TNF抑制剂(infliximab,商品名类克或etanercept,商品名益赛普)进行治疗,占总研究人群的10.2%(其中益赛普81例,占7.4%;类克26例,占2.4%;两种制剂都用过者5例,占0.5%).应用类克疗程<3个月及3~6个月者均为38.1%,益赛普疗程<3个月及3~6个月者分别占38.5%和25.0%.应用类克疗程<3个月、3~6个月及6~9个月者的健康评估问卷(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HAQ)评分分别为1.1、0.5、0.1,益赛普的相应评分分别为1.3、1.0、0.3.应用类克疗程<3个月、3~6个月及6~9个月的费用分别为24 525.0、69 300.0、96 800.0元,益赛普的费用分别为7 394.8、9 158.6、54 910.9元.应用类克疗程<3个月、3~6个月及6~9个月的患者的间接经济损失分别为365.6、0、158.9元,益赛普分别为2 158.4、288.5、180.1元.出现过敏和感染的比例在应用益赛普者均为3.5%,在应用类克者均为6.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是影响TNF抑制剂应用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在我国大型医院就诊的RA患者中约有10%应用过TNF抑制剂,其病情随应用TNF抑制剂的疗程延长而减轻、治疗总费用随用药疗程延长而增加,但间接经济损失随疗程延长而减少,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和感染,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其应用的主要相关因素.

    作者:王秀茹;苏茵;安媛;周云杉;张晓盈;段天骄;朱佳鑫;李小峰;王彩虹;王莉枝;王永福;杨荣;王国春;卢昕;朱平;陈丽娜;王轶;王晓元;靳洪涛;刘金婷;陈海英;魏平;王俊祥;刘湘源;孙琳;崔刘福;舒荣;刘白鹭;张卓莉;李光韬;李振彬;杨静;李俊芳;贾彬;张风肖;陶杰梅;林金盈;韦美秋;刘晓敏;柯丹;胡绍先;叶丛;韩淑玲;杨岫岩;李昊;黄慈波;高明;赖蓓;李兴福;宋立军;穆荣;栗占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通路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表达

    目的:了解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骶髂关节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通路的主要分子表达情况,探讨TGF-β1/CTGF通路与AS关节纤维化的关系.方法:30例AS患者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清TGF-β1、CTGF水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GF-β1、p-smad3、smad7、CTGF、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AS骶髂关节组织可见TGF-β1、CTGF高表达,主要在骨髓及血管翳中炎症细胞的胞浆中表达;smad7明显低表达,p-smad3则主要表达于骨髓及血管翳中炎症细胞的细胞核中,提示smad3已被激活;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大量沉积,但血清中的TGF-β1和CTGF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S骶髂关节存在TGF-β1的过高表达,smad信号通路的激活,samd7的低表达,导致CTGF高表达,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大量沉积.

    作者:王庆文;曾沛英;蔡月明;陈澄;路晓燕;蓝辉耀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牙周门诊患者口臭的自我评价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的:了解牙周门诊患者的口臭自我评价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接受过口臭检测且不吸烟的患者435名,进行口气检测与问卷调查,其中312人接受了舌苔检查.结果:435名受检者中,273人认为自己有口臭,将这273名主诉口臭患者按实际检测的有、无分为真性口臭组(188人,68.8%)与假性口臭组(85人,31.2%).假性口臭组中不愿意提及口臭的患者比例高于真性口臭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3).假性口臭组中接受过口臭治疗的患者比例高于真性口臭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29).多因素分析表明,刷牙出血( OR =2.905,P<0.001)、舌苔面积≥2( OR =2.395,P=0.019)、舌苔厚度≥2 (OR =3.419,P<0.001)的患者更容易产生口臭.结论:并非所有主诉口臭的患者均为真性口臭,假性口臭患者心理状态与真性口臭患者不同;刷牙出血、舌苔面积大、舌苔厚度厚的患者更容易产生真性口臭.

    作者:王晶;和璐;刘婷婷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血清特异性标志物的筛选

    目的:用纳米磁珠与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检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合并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患者血清蛋白质组,筛选候选蛋白标志物并建立诊断模型,初步探讨所建立的诊断模型在pSS-ILD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弱阳离子(WCX)纳米磁性微球捕获69例pSS患者血清中的蛋白质,所获蛋白质经PBSⅡ-C蛋白质芯片阅读仪绘制蛋白指纹图谱,经Ciphergen ProteinChip和Biomarker Wizard软件分析之后,再用Biomarker Patterns软件识别,终筛选出pSS-ILD的特异性蛋白标志物,并优化组合建立诊断模型.结果:在pSS-ILD患者和对照组之间共找到7个差异蛋白峰(P<0.05),其中质荷比(m/z)为3 778.3、3 318.3和2 236.6的3个蛋白峰用于建立pSS-ILD诊断模型,该模型对pSS-ILD诊断的敏感性为93.1%,特异性为87.5%.经双肓实验验证,该模型对pSS-ILD诊断的敏感性为84%,特异性为85.7%.结论:应用WCX纳米磁性微球联合MALDI-TOF-MS技术可检出pSS-ILD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蛋白标志物,并建立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的pSS-ILD诊断模型.

    作者:李玉慧;孙晓麟;何菁;贾汝琳;杨冬月;张学武;栗占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痛风的规范化诊治迫在眉睫

    近年来,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在我国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已逐渐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常见多发病.重视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早期诊断和系统的规范化治疗迫在眉睫,但是,长期以来高尿酸血症或痛风并未引起风湿免疫、内分泌及心血管等相关学科医生的足够重视,常常导致患者未早期诊治或治疗不规范.近期发表的英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诊治共识[1],以及2011年11月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的痛风诊治共识[2]就上述疾病的诊治提出了许多新观点,这些建议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作者:张学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树脂粘固剂厚度对CAD/CAM长石质陶瓷断裂性能的影响

    目的:测试树脂粘固剂不同厚度对CAD/CAM陶瓷断裂韧性值的影响,以期对临床医生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分别制作12 mm×14 mm×2 mm的CAD/CAM陶瓷和树脂片,用树脂粘固剂进行粘接,分为3组:第1组为空白对照,瓷-树脂片间无粘固剂;第2组的瓷-树脂片间粘固剂厚度约为50 μm,第3组的瓷-树脂片间粘固剂厚度100μm.用维氏硬度仪测试硬度和断裂韧性,并进行Weibull分析.结果:3组样本的硬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断裂韧性分别为(1.02±0.11) MN/m3/2,(0.99±0.10) MN/m3/2和(0.97±0.14) MN/m3/2,第3组低于第1组(P<0.05),第2组断裂韧性Weibull分布模数高,第1~3组的特征断裂韧性值分别为1.08、1.04和1.03MN/m3/2.结论:树脂粘固剂厚度能影响陶瓷的断裂韧性值,提示临床操作应该控制粘固剂的厚度,避免过厚.

    作者:董颖韬;王晓燕;高学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柳氮磺吡啶在我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用药现况调查

    目的:调查和分析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治疗中柳氮磺吡啶(sulphasalazine,SSZ)的使用及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研究方法,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全国21家三级甲等医院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于风湿免疫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l 096例RA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点,分析其中160例使用SSZ患者的临床特点、副作用发生情况、SSZ使用现况及联合用药种类和时间等数据.结果:160例患者使用SSZ治疗,使用比例为14.6%.该组患者男女之比为1∶7,平均发病年龄为(46.1±15.O)岁,平均病程为(9.9±7.8)年.SSZ平均用量为(1.87±0.52) g/d,平均用药时间为(26.3±14.6)月.所有患者仅有17% (27/160)使用SSZ单药治疗,其余患者均曾联合应用其他缓解病情抗风湿药(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其中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是常应用的联合治疗药物,占63.1%,平均联合使用MTX时间(28.2±12.3)月;其次为来氟米特(36.2%)和羟氯喹(18.1%);SSZ+ MTX是常见的联合治疗方案(36.2%).应用SSZ患者的疗效指标优于未应用者.调查时有41.9% (67/160)的患者曾使用SSZ治疗,但因药物不良反应或其他原因而停药.有17.5% (28/160)的患者因不良反应停药,其中因胃肠道反应停药比率(8.8%)高,其次为皮疹(3.8%)和肝功能异常(3.1%).结论:与其他国家相比,SSZ在我国应用率偏低,且平均用量上较临床规范用量偏小.SSZ治疗RA不良反应程度较轻,在临床应用中相对比较安全.

    作者:刘田;王秀茹;安媛;周云杉;张晓盈;段天骄;朱佳鑫;李晓峰;王莉枝;王彩虹;王永福;杨荣;王国春;卢昕;朱平;陈丽娜;靳洪涛;刘湘源;孙琳;陈海英;崔刘福;舒荣;刘白鹭;张卓莉;李光韬;李振彬;杨静;李俊芳;贾彬;张风肖;陶杰梅;韩淑玲;林金盈;韦美秋;刘晓敏;柯丹;胡绍先;叶丛;杨岫岩;李昊;黄慈波;高明;赖蓓;李兴福;宋立军;王轶;王晓元;穆荣;苏茵;栗占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91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转归

    目的:了解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MCTD)的临床特点及其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至2008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91例MCTD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辅助检查特点,并对其进行随访,依据其不同转归结果进行分组比较.结果:MCTD患者首诊时雷诺现象、关节痛、关节炎、发热、乏力、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阳性和抗核糖核蛋白抗体(ribosenuclear protein antibodies,RNP)阳性的发生率高.91例患者中有63例完成随访,死亡6例,失访22例.63例MCTD患者经过1~6年随访,8例明确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2例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es,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2例为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RA),1例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50例仍为MCTD.发展为SLE的患者发病初期脱发,蛋白尿,血小板下降,低补体血症的发生率较高.结论:MCTD可发展为明确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转归与发病时的临床特点有关.

    作者:石宇红;李茹;陈适;苏茵;贾园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血清Dickkopf-1与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骨破坏的相关性

    目的:检测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Dickkopf-1( DKK-1)的浓度,探讨其与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骨破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50例、无症状高尿酸m症患者100例及正常对照100例,用ELISA法分别测定3组研究对象血清DKK-1浓度,同时检测血清中反映破骨细胞活性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RAP5b)浓度,并研究分析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DKK-1与TRAP5b、血尿酸及其他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结果:(1)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组[ (2 574.8±997.9) ng/L]、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2009.4±756.9) ng/L]血清DKK-1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981.8±770.7) ng/L,F=49.59,P<0.001],并且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组明显高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t=3.998,P<0.001).(2)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组[(3.2±1.4) U/L]、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2.5±1.4) U/L]血清TRAPSb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2±0.2) U/L,F=103.039,P<0.001],并且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组明显高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t=3.391,P =0.004).(3)在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组中,血清DKK-1水平越高,TRAP5b的水平亦越高(r=0.47,P<0.001).(4)在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组中,血尿酸水平与血清DKK-1和TRAP5b均无相关性(P>0.05).(5)在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组中,TRAP5b浓度与痛风石的存在和病程相关,合并痛风石组血清TRAP5b浓度高于无痛风石组[(8.4±6.4)U/Lvs.(4.0±1.6) U/L,t=-2.938,P=0.007],并且病程越长,血清TRAP5b浓度越高(r=0.455,P=0.01),但血清DKK-1浓度与病程和痛风石的存在与否无相关性(P>0.05).结论:在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中可以检测到血清DKK-1明显升高,并且DKK-1与反映破骨细胞活性和功能的TRAP5b呈正相关,提示DKK-1可能参与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骨破坏的发生.

    作者:赵卫;高辉;朱佳鑫;张学武;栗占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糖皮质激素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作用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的糖皮质激素受体β(glucocorticoid receptor beta,GRβ)和糖皮质激素受体α(glucocorticoid receptor alpha,GRα)的表达量及其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以及SLE合并心血管受累时GRβ和GRα表达的变化,揭示GRβ和GRα在SLE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检测104例SLE患者和56例健康对照者PBMC中GRβ mRNA和GRα mRNA表达量.结果:PBMC中的GRα表达量SLE患者组(相对表达量为1.24±0.97)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相对表达量为2.31±1.42),而GRβ的表达量SLE患者组(相对表达量为0.61±1.23)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相对表达量为0.18±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LE患者GRα表达量与疾病活动度呈负相关,GRβ与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sDNA阳性组GRα表达水平(相对表达量为0.89±0.66)低于dsDNA阴性组(相对表达量为1.54±1.10),dsDNA阳性组GRβ的表达水平(相对表达量为0.95±1.00)高于dsDNA阴性组(相对表达量为0.22±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心血管受累组GRβ(相对表达量为1.02±1.76)的表达水平及GRβ/GRα(相对表达量之比为1.10±2.02)均高于无心血管受累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8±0.31和0.32±0.32) (P <0.05),而GRα的表达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Rα的表达与SLE的活动度呈负相关,而GRβ的表达量与SLE的活动度呈正相关;GRβ的表达可能与SLE发生心血管受累相关.

    作者:王永福;庞春艳;马秀芬;安燕;冯秀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初诊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患者起病形式和临床特点,为临床提供诊断治疗资料.方法:采用流行病学中现况调查的研究方法,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224例pSS患者进行现况调查,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发病年龄、病程、腺体外表现、合并症及家族史,并进一步分析相互间的关系.结果:本组pSS患者平均年龄为(53.5±11.7)岁,男性11例,女性213例,男女之比为1∶19,4,平均发病年龄为(46.1±10.7)岁,中位病程9.4年(0.2 ~40.0年).224例患者中确诊pSS前的临床表现中常见的腺体外表现从高至低依次为白细胞减低74例(33%,74/224),关节炎56例(25%,56/224),雷诺现象37例(16.5%,37/224),肝损伤35例(15.6%,35/224),肺间质病变27例(12.1%,27/224),双下肢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6例(11.6%,26/224),血色素减低18例(8.0%,18/224),血小板减低13例(5.8%,13/224),肾小管酸中毒8例(3.6%,8/224).分析患者脏器受累的影响因素显示,肺间质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OR=1.074,95% CI=1.031~1.118)和病程(OR=1.075,95% CI=1.023~1.128);肝受累的危险因素主要为病程(OR=1.050,95%CI=1.002 ~1.100).患者中有自身免疫病家族史者占8.0% (18/224),有肿瘤家族史者占11.2%( 25/224).结论:pSS患者绝大多数为女性,发病隐匿,病程迁延,容易延误诊断,诊断时多有腺体外脏器受累,尤其是白细胞减低,肝损伤及肺间质病变等严重的系统受累常见,并且该病可能有遗传倾向,应引起临床上更多的重视.

    作者:何菁;丁艳;李玉慧;冯敏;戴逸君;张学武;栗占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氧化应激与抑郁情绪的关系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氧化应激状态与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方法:用Hamilton抑郁量表、Zung自测抑郁量表、Zung自测焦虑量表、SCL-90( symptom checklist 90)症状量表及多项目问卷对129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调查评估,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在进行治疗前检测血浆氧化应激指标.根据Hamilton抑郁量表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抑郁组(≥20分,A组)和非抑郁组(<20分,B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C组).结果: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抗氧化酶防御能力下降.A组SDS(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评分为(59.12±10.18)分,B组SDS评分为(39.24±5.02)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42,P<0.01).A组SAS(self-rating anxiety scale)评分为(52.85±6.35),B组SAS评分为(39.24±5.02)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P<0.01).A组患者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antisuperoxide anion capacity,A-ASC)水平(393.76±43.35)明显低于B组(456.98±93.86)及C组(483.51±30.64) (F=3.95,P=0.03);A组患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13.84±3.35)明显高于B组(9.42±3.52)及C组(7.86±3.21) (F=12.01,P=0.01).Pearson相关分析示MDA与抑郁呈明显正相关(r=0.58,P<0.05),A-ASC与抑郁呈明显负相关(r=-0.30,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存在氧化损伤,伴抑郁症状的患者抗氧化酶防御能力进一步减弱,提示氧化应激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抑郁症状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张舸;赵绵松;夏蓉晖;王玉华;张国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抗c-mpl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血小板减少中的作用

    目的:分析抗血小板生成素( thrombopoietin,TPO)受体(c-mpl)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血小板减少中的作用,探讨该抗体的致病机制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间接ELISA法检测24例伴血小板减少SLE患者(A组)、27例曾有血小板减少现已恢复正常SLE患者(B组)、18例无血小板减少SLE患者(C组)及18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抗c-mpl抗体、TPO水平,分析其与临床表现及SLE疾病活动性指数(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抗c-mpl抗体在SLE总的阳性率为18.8%,抗c-mpl抗体在A组、B组和C组中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0).抗c-mpl抗体阳性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阴性组(P=0.025),血清TPO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P =0.038),抗c-mpl抗体阳性与阴性组补体C3和C4、红细胞沉降率(eryt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抗双链DNA抗体(anti double-strained DNA,dsDN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阳性率、SLEDA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c-mpl抗体可能通过与TPO竞争结合c-mpl,阻断TPO-c-mpl通路,引起巨核细胞分化、发育、成熟障碍,从而引起血小板减少.

    作者:杨拓;黄慈波;赖蓓;赵丽珂;陈颖娟;赵籥陶;张春媚;曾小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新疆吐鲁番地区维吾尔族人群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调查新疆吐鲁番地区维吾尔族人群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方法:采用整体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吐鲁番地区3 982例(男性1 745例,女性2 237例)14岁以上维吾尔族居民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情况.结果:(1)吐鲁番健康维吾尔族人群男性血尿酸平均为( 284.33±88.81) μmol/L;女性为(201.04±66.30)μmol/L.(2)高尿酸血症总患病率3.97%( 158/3 982),男性为6.36%( 111/1 745),女性为2.10% (47/2 237).痛风总患病率为0.025%( 1/3 982),1例痛风为男性,男性患病率为0.06%(1/1 745).结论:与同时期国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比较,新疆吐鲁番地区维吾尔族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均较低.

    作者:武丽君;宋小芸;库尔班江;石亚妹;黄慈波;黄嘉;刘爱华;米克拉依;滕玉芬;古丽娜;孟新艳;单新洁;木亚赛;苑爱萍;张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复发肿瘤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肿瘤复发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02年6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29例既往接受过颈部外照射或颈清扫术联合外照射后再次局部或区域复发患者,局部麻醉,利用超声引导插植18G粒子针,针间距1 cm,范围包括肿瘤靶区+外周0.5 cm;后退式植入125Ⅰ粒子,粒子间距1 cm;中位植入粒子数27颗(范围3~61颗),粒子活度0.35 ~0.80 mCi( 1.30×107 ~2.96×107 Bq).术后即刻或24h内行CT扫描,层厚5 mm,将图像传送到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进行质量验证.结果:随访3~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术后剂量验证D90(90%靶区内体积接受的照射剂量)为90 ~160 Gy,中位剂量为130 Gy.1年局部控制率为53.1%,2年为34.8%,3年为17.4%,全组病例中位控制时间8个月(95% CI2.8 ~21.1).1年生存率54.1%,2年生存率27.5%,3年生存率27.5%,全组病例中位生存时间8个月(95%CI7.6 ~ 18.3).结论:超声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复发头颈部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易操作的微创治疗方法,是较好的挽救治疗手段之一.

    作者:江萍;马月;王俊杰;冉维强;姜玉良;曲昂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尿调蛋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IgA肾病中的应用

    目的:建立尿尿调蛋白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ELISA)检测方法,并对IgA肾病患者的尿尿调蛋白水平监测进行进一步验证.方法:以多克隆抗体作为包被抗体,单克隆抗体作为检测抗体,建立尿调蛋白的快速双抗夹心检测方法,检测其精确性及重复性,随机选取55例尿液标本,同时以商品化试剂盒与本实验方法进行检测,比较166例IgA肾病患者和正常人的尿尿调蛋白水平.结果:获得的标准曲线为0.78 ~ 12.5 μg/L,实验室内变异系数为7.5%,实验室间变异系数为7.9%.55例尿液标本的商品化试剂盒与本实验方法结果比对,相关系数为r=0.615,P<O.001;166例IgA肾病患者的尿尿调蛋白/尿肌酐比值低于正常人.结论:尿尿调蛋白的ELISA检测方法灵敏,重复性较好,可运用于大样本的人群检测,IgA肾病患者的尿尿调蛋白分泌低于正常人.

    作者:刘颖;陈育青;周晶晶;韩佳;梁彧;李雪迎;张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肺受累的IgG4相关硬化性疾病1例

    IgG4相关硬化性疾病(IgG4 related sclerosing disease,IgG4-RSD)是一种累及多器官、以血清IgG4升高、组织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为特点的淋巴浆细胞病,主要表现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硬化性胆管炎、硬化性涎腺炎、腹膜后纤维化和淋巴结病.本例患者以泪腺、唾液腺、淋巴结肿大起病,多种自身抗体阴性,外院应用激素效果不佳,多次查血清IgG4阴性,为诊断带来困难,患者在此基础上出现以肺内结节为主要表现的肺受累更为罕见,终通过组织活检IgG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诊.IgG4-RSD作为一种新的临床疾病逐渐被广泛认识,但国内报道仍较少.报道这一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旨在提高对IgG4-RSD多种临床表现的认识并对其诊疗及发病机制进行探讨.

    作者:张颖健;赵金霞;刘蕊;刘湘源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