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L-精氨酸对兔大量输注库血后酸碱平衡和血栓弹力图的影响

李雪;冯艺;潘芳;王晓宁

关键词:精氨酸, 输血, 血气分析, 血栓弹力描记术, 血库
摘要:目的:探讨兔大量输注库血后酸碱平衡和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TEG)的变化以及L-精氨酸(Larginine,L-Arg)对其的影响.方法:普通级新西兰大白兔50只,其中20只用来抽取全血做为实验用血,其余30只随机分为3组(n=10).对照组:对实验动物进行放血(血容量的20%),维持30 min后输入等量库血,输血前5 min给予和25% L-Arg 300 mg/kg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1.2 mL/kg);假手术组:进行与对照组相同的麻醉、有创操作和监测,但不进行放血和输血的处理,在与对照组相同的时间给予25% L-Arg 300 mg/kg.L-Arg组:所有操作同对照组,只将生理盐水的输注改为25% L-Arg 300 mg/kg.各组动物分别于麻醉及有创操作完成后稳定10 min(T0)、放血结束即刻(T1)、输血结束即刻(T2)、输血结束60 min(T3)和输血结束120 min(T4)5个时点抽血进行动脉血气分析,于T1和T4时点抽血进行TEG的测定.结果:对照组和L-Arg组的血 pH值先降后升,其中对照组T2时点血pH值显著低于T0和T1(P<0.05);假手术组各时点的血pH值均无明显变化.3组实验动物的碱剩余(base excess,BE)值持续降低,其中对照组和L-Arg组T2~T4时点的BE值均显著低于T0(P<0.05),假手术组T4时点的BE值明显低于T0时点(P<0.05).对照组血乳酸(lactate,Lac)含量无明显变化;假手术组和L-Arg组血Lac含量逐渐下降,T3和T4时点的血Lac含量明显低于T0(P <0.05),且T1~T3时点的血Lac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组实验动物T0至T4时点的TEG组内和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兔输血前给予L-Arg 300 mg/kg可以明显改善组织灌注,但对酸碱平衡影响不大;L-Arg对TEG的影响还需进一步实验证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肾缺血后处理对大鼠Kim-1表达的影响及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的保护作用及与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表达的关系,以及Kim-1能否作为敏感的标记物反映IPO早期的保护效果,为IPO应用于泌尿外科临床寻找早期、有效的监测指标.方法:雄性SD大鼠85只,体重240~300 g,缺血再灌注组(IRI)30只,缺血后处理组(IPO) 30只,假手术组(Sham)25只.经腹正中切口切除大鼠右肾建立左侧孤立肾模型.IRI组夹闭左肾动脉45 min后开放,IPO组在IRI模型基础上,恢复血流前给予反复6次10 s供血-10 s缺血的后处理.各组于术后6h、12h、24h、48 h、72 h每时点随机选取5只大鼠,分别取血和肾皮质标本.测定血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实时PCR( RT-PCR)检测肾组织Kim-1 mRNA表达量.IRI和IPO组各随机取5只大鼠,于Oh、6h、12h、24h、48 h、72 h这6个时点取尿液样本,ELISA法检测尿Kim-1含量.肾病理组织切片观察3组间的差别.结果:ELISA检测显示,IRI与IPO组尿液Kim-1分子均在再灌注6h开始上升,24h达峰值,6h、12h、24h、72 h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显示,Kim-I mRNA于再灌注6h开始上升,24h达峰值,各时间点IRI组显著高于IPO组(P<0.05),24h后IPO组Kim-1 mRNA下降速度较快(P<0.05).BUN、Cr于术后12 h明显上升,比Kim-1分子升高时间延后,24h后1RI组较IPO组显著增高(P<0.05).肾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提示,12 h、24h、48 h IPO组肾损伤较IRI组明显减轻.结论:IPO能减轻大鼠肾IRI,并可以降低IRI后肾Kim-1表达量.Kim-1作为急性肾损伤的标记物和保护因子之一,较其他指标可更早、更有效地反映IPO的保护作用.

    作者:纪翔;马潞林;卢剑;张树栋;黄毅;侯小飞;马鑫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锥形束CT与8层螺旋CT检测牙根外吸收的可靠性

    目的:在体外条件下比较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和多层螺旋CT(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检测牙根外吸收的可靠性,评估CBCT诊断牙根表面微小缺损的能力,并探讨其三维影像学特点.方法:在40颗离体单根牙舌面的根颈、根中和根尖部随机制备洞型,直径为1 mm,深度分别为0.1 mm、0.2mm、0.3mm、0.4 mm,用以模拟牙根外吸收缺损.分别对样本进行容积扫描(日本森田株式会社生产Accuitomo 3DX型CBCT)和层厚0.625 mm的高分辨薄层扫描(美国GE公司生产BrightSpeed Edge型8层MSCT);两名研究者评估图像,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分析,得到曲线下面积(Az值),用于评估两种设备检测牙根外吸收的可靠性.结果:CBCT和MSCT检测所有部位、所有大小缺损的Az值分别为0.921和0.770;检测根颈部缺损的Az值分别为0.885和0.752,根中部缺损的Az值分别为0.991和0.844,根尖部缺损的Az值分别为0.873和0.709;检测0.1mm缺损的Az值分别为0.794和0.592,0.2 mm缺损的Az值分别为0.934和0.719,0.3 mm缺损的Az值分别是0.992和0.920,0.4 mm缺损的Az值分别为0.992和0.990.结论:体外条件下,Accuitomo 3DX型CBCT检测单根牙根舌面缺损的可靠性优于8层MSCT,检测小缺损的优势更明显;CBCT对深度大于0.2mm缺损的检测能力明显优于深度0.1mm的缺损,MSCT对深度大于0.3mm缺损的检测能力明显优于深度小于0.2mm的缺损;两种设备检测根中部缺损的可靠性均高于根颈部和根尖部.

    作者:谢晓艳;张祖燕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索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潜在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使用统一的问卷调查年龄、性别等一般人口学资料,AMD家族史,疾病史及吸烟、饮酒等行为因素;使用标准化的方法进行体格检查、血生化检查和眼科检查;使用卡方检验分析病例组(545人)和对照组(480人)中各影响因素的分布差异.结果:有AMD家族史者患AMD的危险性是无家族史者的4.21倍(P<0.001),有气管炎/哮喘病史者患AMD的危险性是无该病史者的1.87倍(P=0.008),吸烟者患AMD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1.91倍(P<0.001),饮酒者患AMD的危险性是不饮酒者的1.53倍(P=0.003).在血生化指标中,总蛋白(P=0.00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16)和载脂蛋白A1(P=0.012)水平与AMD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家族史、气管炎/哮喘病史、吸烟和饮酒是AMD的危险因素;总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1水平与AMD有相关性.

    作者:田君;方凯;秦雪英;陈卿;李娟;于文贞;侯婧;陈大方;胡永华;黎晓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成人肾母细胞瘤的治疗及其长期随访结果

    目的:分析并报道成人肾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对1970年1月至2011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的成人肾母细胞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对临床表现、肿瘤分期、手术情况、病理结果、术后辅助治疗情况及预后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定期随访,并统计随访时间、肿瘤特异性生存时间及肿瘤特异性生存率.结果:通过对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共有1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中位年龄33.5岁,男、女各5例,左侧4例,右侧6例,其中80%的患者因临床症状而就诊,30%的患者以腹部肿物为首发症状,30%的患者在就诊时即已经存在远处转移.肿瘤分期为Ⅰ、Ⅱ、Ⅲ和Ⅳ期的患者分别为2、1、4和3例.除1例患者只接受肾肿瘤穿刺活检外,其余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随访时间12~18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其中1例患者失访,5例患者已经死亡,2例患者出现肿瘤复发并带瘤生存,2例患者无复发生存,中位生存时间42个月.结论:长期随访数据显示,成人肾母细胞瘤的预后较差,较早的肿瘤分期及手术结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是患者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

    作者:张崔建;李学松;虞巍;吴问汉;何志嵩;金杰;周利群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牙科分光光度计用于测量上颌前牙牙龈颜色的精确性及准确性

    目的:研究应用牙科分光光度计测量牙龈组织比色的精确性及准确性.方法:将牙科分光光度计Crystaleye(Olympus Inc,Tokyo,Japan)的天然牙咬合定位板进行改良,并辅以遮光罩获取牙龈图像.精确性试验中,2名实验者对5名被试共计20个牙位的上颌前牙区进行测色,采用国际照明委员会(Commission Intemationale de I'Eclairage,CIE)1976 L*a*b*色度系统,获取附着龈、游离龈、近中龈乳头CIE L*a*b*值,并计算各测量值与平均值的平均差值.准确性试验中,1名实验者对6名被试共计24个牙位上颌前牙区的附着龈进行测色,获取附着龈的CIE L*a*b*值,以分光光度计PR715(SpectraScan;PhotoResearch,Inc.,California,USA)所测数值为金标准计算与各测量值的平均差值.结果:精确性的平均L*差值(平均dL*)在(0.28±0.16)至(0.78±0.57)之间,平均a*差值(平均da*)及平均b*(平均db*)差值分别在(0.28±0.15)至(0.87±0.65),(0.19±0.09)至(0.58±0.78)之间,平均色差值在(0.62±0.17)至(1.25±0.98)之间,总平均色差值为(0.90±0.18);准确性的平均dL*在(0.58±0.50)至(2.22±1.89)之间,平均da*及平均db*分别在(1.03±0.67)至(2.99±1.32),(0.68±0.78)至(1.26±0.83)之间,平均色差值在(2.44±0.82)至(3.51±1.03)之间,总平均色差值为(2.96±1.08).结论:经过适当的仪器改良,Crystaleye用于测量上颌前牙区牙龈组织颜色产生的不稳定性相对较低,是测量牙龈颜色的可行仪器.

    作者:杜阳;谭建国;陈立;王芳萍;谭瑶;周剑锋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男性罗氏易位的临床特点及其胚胎着床前遗传学诊断

    目的:分析男性罗氏易位的生育期临床特点,探讨胚胎着床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技术在男性罗氏易位携带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5年1月至2011年10月,共对80例男性罗氏易位携带者进行了96个PGD周期,选择正常或罗氏易位核型的胚胎移植.分析男性罗氏易位携带者的临床特点及其PGD周期的临床特点.结果:80对男性罗氏易位者夫妇中,62对夫妇因男方严重少、弱精症而致原发不孕,占77.50% (62/80);8对夫妇因男方继发少、弱精症而出现继发不孕,占10% (8/80);10对夫妇因反复自然流产就诊,占1 2.50%(10/80).80例男性罗氏易位携带者中,(13;14)易位有50例,占62.50% (50/80);(14;21)易位有15例,占18.75%(15/80).96个PGD周期中,17个周期无胚胎可以移植,79个周期进行了胚胎移植,25个PGD周期获得临床妊娠,妊娠率31.65%(25/79).至目前,共有18对夫妇分娩了21个健康子代,3对夫妇持续妊娠中.结论:少、弱精症是男性罗氏易位携带者不育的主要原因,辅助生育技术可以解决其不育问题.PGD技术可以为男性罗氏易位携带者获得健康的子代提供帮助,减少了女方流产及分娩畸形儿的发生率.

    作者:黄锦;廉颖;乔杰;刘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北京市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北京市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6个区县18岁以上居民进行抽样,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传染病健康素养的3个维度(知识、行为、技能)的相关指标,根据答案给各个指标赋值.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传染病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此次调查共抽取13 287人,回收有效问卷13 001份.北京市居民具备传染病健康素养的比例为9.9%,郊区人口(6.6%)、60岁以上老年人(6.4%)、文盲或半文盲的居民(0.8%)、农民(4.5%)、生产及运输工人(4.3%)和家务及待业人员(4.5%)等人群具备传染病健康素养的比例较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显示,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后,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身体状况(自我感知)、地区(城郊)等是影响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高低的重要因素.结论:北京市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应针对不同对象特征采取积极措施.

    作者:吴双胜;杨鹏;李海月;马春娜;张奕;王全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Ras分子信号蛋白调控睾丸间质细胞Cox7a2蛋白表达及共定位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Cox7a2与Ras分子蛋白的共定位特点,探讨迟发性性腺功能障碍(late onset hypogonadism,LOH)的分子信号调控机制.方法:构建Cox7a2及Ras正义及点突变体荧光表达载体,鉴定后转染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Cox7a2及Ras蛋白的共定位特点.结果:Cox7 a2的线粒体定位能被Wt-Ras所干扰,N17-Ras突变体转染细胞,Cox7a2恢复线粒体定位,提示Cox7a2和N17-Ras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结论:Cox7a2对睾酮合成的调控可能与Ras相关信号通路有关,Ras可能是调控靶点之一.

    作者:陈亮;徐阳;左文莉;杨慧霞;廖秦平;辛钟成;郭应禄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结合经腹腔下腹正中切口治疗移植肾同侧原上尿路移行细胞癌

    目的:介绍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结合经腹腔下腹正中切口治疗移植肾同侧原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初经验.方法:选取2005年11月至2009年1月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5例肾移植后因移植肾同侧原上尿路移行细胞癌而接受结合经腹腔下腹正中切口的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的患者.后腹腔镜下将肾切除后,经膀胱镜行同侧输尿管口及膀胱袖状切除术,于下腹正中做6~8 cm切口,经腹腔途径将远端输尿管切至膀胱壁内段后,将输尿管完整取出,并经此切口完整取出标本.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253 min,平均术中出血245 mL,3例患者接受输血治疗.后腹腔镜肾切除术中无1例中转开放,2例患者出现轻微并发症.病理结果显示:3例肾盂、1例肾盂和输尿管、3例肾盂和膀胱、1例双侧肾盂、4例输尿管、2例输尿管和膀胱和1例双侧输尿管内可见移行细胞癌.平均随访35个月,无1例患者后腹腔内复发或远处转移.5例并发膀胱癌患者中在随访时发现有2例复发膀胱癌,4例行单侧肾输尿管切除的患者在随访中发现对侧原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结论: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结合下腹正中经腹腔切口的方法可能是一个治疗移植肾同侧原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安全且有效的选择.

    作者:叶剑飞;马潞林;黄毅;肖春雷;侯小飞;赵磊;王国良;卢剑;洪锴;田晓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重视染色体基因缺陷对男性生育的影响

    目前全世界约有10%~15%的育龄夫妇受到不孕症的困扰,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夫妇不采用任何避孕措施生活1年以上、由于男方因素造成女方不孕者称为男性不育.许多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的病因尚不清楚,男性不育病因复杂,除内分泌激素紊乱、生殖道炎症、精索静脉曲张、免疫异常、理化因素等外,约30%患者是由染色体畸形或基因突变等遗传因素引起的不育[1-2],应该引起重视.

    作者:姜辉;田杨;黄锦;赵连明;唐文豪;洪锴;毛加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含麻疹成分疫苗常规免疫首剂接种率评价指标分析

    目的:对贵州省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 containing vaccine,MCV)常规免疫首剂(MCV1)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评价,以获得接种率评价的客观指标.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抽取贵州省8月龄至6岁未患过麻疹的健康常住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以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金标准,麻疹发病数据作为参考,评价调查接种率( investigated immunization coverage rate,IIR)和估算接种率(estimated immunization coverage rate,EIR).结果:8月龄至1岁、2~3岁和4~6岁MCV1的调查接种率分别为86.0%、90.1%和90.2%;调整后的调查接种率(adjusted investigation immunization coverage rate,AIIR)分别为89.8%、94.8%和95.3%,当疫苗效力(vaccine efficacy,VE)取82.9%时,疫苗效力法计算的估算接种率(EIR1)分别为59.8%、71.6%和77.9%,调整后的估算接种率(adjusted estimated immunization coverage rate,AEIR1)分别为68.2%、79.7%和86.8%;VE为95%时,EIR1分别为84.3%、90.1%和92.7%,AEIR1分别为88.6%、93.4%和96.0%;按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方法计算的估算接种率(EIR2)分别为97.9%、94.5%和91.4%.各年龄组AIIR和VE=95%时的AEIR1估算的抗体阳性率与实测抗体阳性率相差0~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AIIR、AEIR1(VE为95%)和EIR2估算的抗体阳性率与未发病人群率的相对误差较低,为7.0%~15.8%.结论:AIIR和疫苗效力法AEIR1 (VE=95%)与实测基本相符,建议建立一套以AIIR和AEIR1为基础评价指标的接种率评价体系.

    作者:芮莉萍;张丽;唐宁;王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L-精氨酸对兔大量输注库血后酸碱平衡和血栓弹力图的影响

    目的:探讨兔大量输注库血后酸碱平衡和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TEG)的变化以及L-精氨酸(Larginine,L-Arg)对其的影响.方法:普通级新西兰大白兔50只,其中20只用来抽取全血做为实验用血,其余30只随机分为3组(n=10).对照组:对实验动物进行放血(血容量的20%),维持30 min后输入等量库血,输血前5 min给予和25% L-Arg 300 mg/kg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1.2 mL/kg);假手术组:进行与对照组相同的麻醉、有创操作和监测,但不进行放血和输血的处理,在与对照组相同的时间给予25% L-Arg 300 mg/kg.L-Arg组:所有操作同对照组,只将生理盐水的输注改为25% L-Arg 300 mg/kg.各组动物分别于麻醉及有创操作完成后稳定10 min(T0)、放血结束即刻(T1)、输血结束即刻(T2)、输血结束60 min(T3)和输血结束120 min(T4)5个时点抽血进行动脉血气分析,于T1和T4时点抽血进行TEG的测定.结果:对照组和L-Arg组的血 pH值先降后升,其中对照组T2时点血pH值显著低于T0和T1(P<0.05);假手术组各时点的血pH值均无明显变化.3组实验动物的碱剩余(base excess,BE)值持续降低,其中对照组和L-Arg组T2~T4时点的BE值均显著低于T0(P<0.05),假手术组T4时点的BE值明显低于T0时点(P<0.05).对照组血乳酸(lactate,Lac)含量无明显变化;假手术组和L-Arg组血Lac含量逐渐下降,T3和T4时点的血Lac含量明显低于T0(P <0.05),且T1~T3时点的血Lac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组实验动物T0至T4时点的TEG组内和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兔输血前给予L-Arg 300 mg/kg可以明显改善组织灌注,但对酸碱平衡影响不大;L-Arg对TEG的影响还需进一步实验证实.

    作者:李雪;冯艺;潘芳;王晓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AdVance经闭孔吊带治疗男性中、重度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

    目的:评估男性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患者采用AdVance 经闭孔吊带术治疗的早期疗效.方法:2名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SUI患者纳入本研究,尿失禁程度通过体格检查和尿垫使用量来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术后1个月和6个月的回访时获得.结果:中度SUI患者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nternational prostate scoring system,IPSS)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分,术后IPSS生活质量评分2分.大尿流率20 mL/s,残余尿量0 mL.患者整个随访期间临床表现稳定,没有随着时间推移加重.术后未发现伤口感染,尿道没有侵蚀,患者对手术效果感受为满意.重度SUI患者术后每天使用7~8块尿垫(术前使用8~10块尿垫),尿垫使用量较术前稍减少.排尿日记显示,日间自主排尿2~3次,其余均需要尿垫.术前IPSS生活质量评分6分,术后IPSS生活质量评分5分.大尿流率15 mL/s,残余尿量0 mL.术后未发现伤口感染,尿道没有侵蚀,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为不满意.结论:AdVance经闭孔吊带术是治疗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的一个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轻度或中度SUI患者.

    作者:许克新;张晓鹏;王栋;胡浩;黄晓波;王晓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不同年龄段活体供肾者的安全性

    近年来,活体肾移植在我国发展迅速,由2004年的76例增加到了2007年的2 000余例[1].目前,移植物供需之间的巨大差异促使活体供肾仍在不断增长.活体供肾者各年龄段均有分布,比较各年龄段供者的安全性,有利于临床医生掌握不同年龄段供者供肾后恢复特点,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

    作者:李刚;马潞林;黄毅;侯小飞;王国良;赵磊;肖春雷;刘亚丽;邱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保留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与防治探讨

    目的:探讨先天性尿道下裂保留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tubularized incised plate urethroplasty,TIP 术式)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尿道下裂TIP术式247例,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对54例并发症与其解剖因素(如尿道开口位置、阴茎头及尿道黏膜板发育状况、阴茎下曲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TI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与尿道开口位置密切相关(x2=26.309,P<0.01),尿道开口位置越近,并发症发生率越高;(2)与阴茎头发育状况密切相关(x2=23.709,P<0.01),阴茎头发育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3)与尿道板发育状况密切相关(x2=12.086,P<0.01),尿道板发育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4)与阴茎下曲程度密切相关(x2=10.233,P<0.01),阴茎下曲>30°,并发症发生率高.结论:TIP术式尿道下裂成形术应选择阴茎头扁平宽大、尿道板发育良好、阴茎下曲较轻的病例,以期达到成功率高、外形美观的效果.

    作者:杨槐;刘俊;张利朝;何恢绪;胡卫列;吕军;张小明;吴实坚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多节段髓内肿瘤青少年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前瞻性分析、评价多节段髓内肿瘤未成年患者的首发症状、二便功能和预后等临床特征,以及肿瘤部位、累及节段数和肿瘤性质等基本特性,以期了解其中规律.方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近8年来连续性收治25例多节段(≥3个椎体节段)髓内肿瘤青少年患者,均行后正中入路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将二便功能状态分为4级(正常、尿频或/和便秘等轻度异常、排便困难等中度异常、失禁),以改良JOA评分系统(improv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 system,IJOA)评价神经功能状况,以IJOA分值差(术后IJOA和术前IJOA差值)评估手术效果.所有患者随访至2011年10月30日.结果:25例小于25岁的青少年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15.3±6.83)岁.首发症状:单纯疼痛7例,疼痛伴麻木3例,疼痛伴肢体无力2例,疼痛伴步态不稳1例,单纯麻木3例,单纯肢体无力2例,跛行2例,步态不稳2例,二便功能障碍、发热、肢体变形各1例.术前IJOA评分(14.4±3.38)分.肿瘤部位:颈胸9例、颈4例、胸4例、胸腰6例、腰2例.累及节段数(4.4±1.38)节.肿瘤性质:先天性肿瘤8例(畸胎瘤6例、脂肪瘤1例、表皮样囊肿1例),星形细胞瘤7例(星形细胞瘤Ⅰ~Ⅱ级5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2例),室管膜瘤5例,血管性肿瘤3例,胶母和神经鞘瘤各1例.术后HOA评分(15.5±3.31)分.结论:未成年患者的多节段髓内肿瘤多见于颈胸和胸腰段,以先天性肿瘤和星形细胞瘤多见,预后较好.

    作者:孙建军;王振宇;李振东;谢京城;陈晓东;马长城;刘彬;张嘉;于涛;林国中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后新发膀胱结石4例报告

    2007年1月至2012年4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共行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272例,术后发现新发膀胱结石4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例,年龄65~76岁,平均70.1岁,3例患者体检发现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total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tPSA)升高(tPSA 5.8~12.5μg/L),1例患者体检经直肠超声发现前列腺结节,4例患者均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为前列腺癌,临床分期2例为T2aN0M0,2例为T2bN0M0,4例患者均于全身麻醉下行经腹膜外途径的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膀胱颈部与远端尿道采用3-0可吸收缝线连续吻合,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5~4.0h,平均3.2h,术中出血量50~150 mL,平均85 mL.

    作者:赵磊;马潞林;张洪宪;黄毅;张荣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StarD7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Annexin 5刺激大鼠Leydig细胞睾酮分泌的影响

    目的:研究StarD7以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睾酮合成的内在机制,探索睾酮合成的调控新途径.方法:用l nmol/L的Annexin 5处理大鼠原代Leydig细胞24 h,化学发光法检测睾酮含量,利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分析StarD7和β-catenin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变化,并利用免疫荧光法对β-catenin进行定位.结果:在Annexin 5的刺激作用下,与对照组相比,睾酮合成水平明显增加了176%[(7.83 +0.32)vs.(21.6±1.1),P<0.05];在Annexin 5作用下,与对照组相比,StarD7在mRNA水平表达增加55%[(1.12 +0.08)vs.(1.74±0.11),P<0.05],β-catenin表达增加48%[(1.15±0.08)vs.(1.70+0.05),P<0.05].在蛋白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StarD7增加42%[(1.06±0.09)vs.(1.51±0.07,P<0.05)],β-catenin增加55%[(1.02±0.01)vs.(1.58±0.02),P<0.05],此外在Annexin 5作用下,β-catenin有入核积聚的趋势.结论:在Annexin 5作用下,StarD7和β-catenin的表达均有显著增加,且β-catenin有入核积聚的趋势,提示StarD7和β-catenin对Annexin 5刺激Leydig细胞睾酮的合成均有调控作用,该过程可能是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促进StarD7表达上升,终导致睾酮合成增加.

    作者:伏海燕;靖俊;伊男;余时超;恽时峰;梁元姣;姚兵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非嵌合型克氏综合征患者显微取精成功3例报告

    目的:探索非嵌合型克氏综合征(Klinefelter syndrome,KS)患者生育的方法,为此类患者拥有自己遗传学意义的后代寻找出路.方法:对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就诊的3位非嵌合型克氏综合征患者实施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结果:3例患者,年龄分别为31、36和23岁,均多次检查无精子,双侧睾丸大小分别3 mL、1 mL和4 mL;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均明显升高,睾酮水平均下降;染色体核型均为47,XXY.2例患者在手术中找到形态基本正常的精子,仅行单侧睾丸切开取精术,术后培养后可见活动精子,冷冻保存.1例患者行双侧睾丸切开取精术,手术中未找到精子,术后再次寻找,找到少量精子,培养后未见活动精子,形态差,未冷冻保存.结论:非嵌合型克氏综合征患者虽睾丸小,生精功能减弱,但尚有一部分患者可以通过显微取精的方式获得精子.

    作者:赵连明;姜辉;洪锴;黄锦;唐文豪;毛加明;乔杰;刘平;廉颖;马潞林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控尿功能及学习曲线

    目的:评价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的控尿功能,探讨达到稳定控尿的学习曲线.方法: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200例,其中由一名术者施行且随访资料完整的共160例纳入本研究.患者的平均年龄(71.9±5.5)岁(56~85岁),术前无尿失禁.11例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其余149例于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明确诊断,无肿瘤远处转移.回顾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数据,并对术后控尿情况进行随访.控尿定义为不使用尿垫、日常活动不漏尿或偶尔少许漏尿.根据手术先后顺序平均分成4组,比较组间控尿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手术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无中转开放.平均手术时间( 230±57) min( 110~493 min),中位出血量200 mL(30 ~1 200 mL),输血率7.5%,术后住院时间(11.8±7.9)d(5~60 d).术后病理分期:T2a期32例(20%)、T2b期27例(16.9%)、T2c期64例(40%)、T3a期24例(15%)、T3b期9例(5.6%)、T4期4例(2.5%).切缘阳性率32.5%.随访时间均在12个月及以上,总体控尿率:1个月14.4%、3个月48.8%、6个月77.5%、12个月86.3%,截止后一次随访,仍然有21例(13.1%)存在不同程度的尿失禁,与后期相比,前40例控尿较差(P<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控尿良好,与开放手术的报道类似.手术经验的积累可以改善术后的控尿功能,对于有一定腹腔镜操作经验的术者来说,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控尿水平需要在40~50例之后.

    作者:黄建林;马潞林;黄毅;侯小飞;王国良;洪锴;卢剑;肖春雷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