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稀土离子La3+、Ce3+、Tb3+、Y3+对肌醇磷脂信号系统中蛋白激酶C的作用

李霞;刘会雪;杨晓达;刘湘陶

关键词:金属, 稀土, 肌醇磷脂酸类, 信号传递, 蛋白激酶C
摘要:以往的研究证明稀土离子(Ln)具有类似磷脂酶C(PLC)的作用[1,2],促进肌醇磷脂(PIP2)水解产生三磷酸肌醇(IP3)和甘油二酯(DAG).已知IP3和DAG分别激活肌醇磷脂信号系统中的IP3/Ca2+和DAG/蛋白激酶C(PKC)两条信号传递途径.DAG激活PKC转位,以磷酸化形式对许多蛋白质和酶类进行修饰,从而调节和控制一系列生理反应.本工作以大鼠肝脏、人红细胞以及K562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酶联免疫法(ELISA)以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LSCM)研究稀土离子La3+、Ce3+、Tb3+和Y3+对PKC的含量、分布和转位的影响.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成功实施Mohs显微外科手术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注意网络的特点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注意网络的特点.方法:以25例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ADHD门诊患儿,以及按年龄、性别和智商配对的25名正常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神经心理测试软件ANT(attentional networks test)对其觉醒、指向及执行控制三种注意网络的效率进行测试与比较.结果:(1)ADHD组的总体正确率(91.2±9.5)%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97.0±2.9)%,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6).(2)ADHD组执行控制网络项效应量(118±38)ms明显高于对照组(93±28)ms,差异有显著性(P=0.012).(3)未发现ADHD组与正常对照组的觉醒和指向两个注意网络存在差异.结论:本研究提示ADHD儿童可能存在执行控制网络缺陷.

    作者:汪冰;隋嫚秋;王玉;范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7种吸收促进剂的鼻黏膜毒性及评价方法

    目的:考察常用吸收促进剂的鼻黏膜毒性.方法:采用测定黏膜纤毛持续运动时间、测定黏膜纤毛输送速率和考察黏膜形态3种方法评价了7种[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去氧胆酸钠(SDC),苄泽35(Brij35),吐温80(Tween 80),乙二胺四乙酸钠(EDTANa2),2-羟丙基-β-环糊精(2-Hp-β-CD),卵磷酯(lecithin)]常用的吸收促进剂的鼻黏膜毒性.结果:对纤毛持续运动时间的影响1%SDS>1%SDC>1%Brij35>5%Tween80>0.1%EDTA>5%HP-β-CD>1%lecithin.对纤毛输送速率的影响1%Brij35>1%SDC>1%SDS>0.1%EDTA>1%lecithin>5%Tween80>5%HP-β-CD.黏膜形态学考察毒性1%SDS≈1%SDC≈1%Brij35>5%Tween80>0.1%EDTA≈5%HP-β-CD≈1%lecithin.以上浓度均为质量分数.结论:3种评价鼻黏膜毒性方法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作者:赵莹;张大卫;郑爱萍;于少云;武凤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中国安阳地区人群IRF-3基因Codon427位点多态性与食管癌的关联性研究

    目的:探讨河南省安阳地区人群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与食管癌发生的关联.方法:提取安阳地区152例食管癌患者及当地食管拉网普查个体191例外周血基因组DNA,用PCR方法扩增IRF-3基因含Codon 96、194、377、427这4个多态性位点的片段,并采用DNA直接测序法明确个体基因型,用x2检验计算多态性分布频率.结果:IRF-3基因Codon96、194、377处3个多态性位点在安阳人群中没有多态性,Codon 427位点在安阳正常人群与安阳食管癌患者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0R=2.38(95%CI=1.15~4.95,P<0.05).结论:IRF-3基因Codon 427的多态性增加食管癌发生的易感性,在增加食管癌的发病风险性方面,C等位基因约是G等位基因的2.38倍.

    作者:张春风;曹邦伟;陆哲明;邢海平;崔建国;宁涛;柯杨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加快走上国际学术大舞台的步伐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稀土离子La3+、Ce3+、Tb3+、Y3+对肌醇磷脂信号系统中蛋白激酶C的作用

    以往的研究证明稀土离子(Ln)具有类似磷脂酶C(PLC)的作用[1,2],促进肌醇磷脂(PIP2)水解产生三磷酸肌醇(IP3)和甘油二酯(DAG).已知IP3和DAG分别激活肌醇磷脂信号系统中的IP3/Ca2+和DAG/蛋白激酶C(PKC)两条信号传递途径.DAG激活PKC转位,以磷酸化形式对许多蛋白质和酶类进行修饰,从而调节和控制一系列生理反应.本工作以大鼠肝脏、人红细胞以及K562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酶联免疫法(ELISA)以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LSCM)研究稀土离子La3+、Ce3+、Tb3+和Y3+对PKC的含量、分布和转位的影响.

    作者:李霞;刘会雪;杨晓达;刘湘陶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5-HT2C基因多态与共患学习困难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共患与不共患学习困难(1earning disorder,LD)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 disorder,ADHD)与5-HT2c受体基因(HTR2C)C-759T和G-697C两种多态之间的关联.方法:检测189个共患LD的ADHD核心家系(ADHD+LD)和299个不共患LD的ADHD核心家系(ADHD-LD)的C-759T和G-697C两种多态,并对各等位基因和单体型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结果:在ADHD-LD家系中,-759C(x2=6.961,P=0.008)和-697G(x2=8.346,P=0.004)等位基因优先传递,就单体型而言,-759C/697G传递较多(x2=9.000,P=0.002 7),而-759T/-697C传递较少(x2=7.784,P=0.0053);但是,在ADHD+LD家系中未发现任何等位基因和单体型的传递不平衡现象.结论:ADHD共患LD与否在HTR2C基因C-759T和G-697C两种多态水平上有明显的遗传差别.HTR2C基因与ADHD-LD相关联.

    作者:李君;王玉凤;周儒伦;张浩波;汪冰;杨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合欢皂苷及苷元的分离鉴定

    目的:研究合欢皮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法分离合欢皂苷及皂苷元,用化学和波谱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一个三萜皂苷(1)和四个三萜皂苷元(2~5),化合物1的结构为3-0-[β-D-吡喃木糖(1→2)-β-D-吡喃呋糖(1→6)-β-D-葡萄糖]-21-0[(6S)-2-反式-2羟甲基-6-甲基-6-O-β-D-吡喃鸡纳糖-2,7-辛二烯酸]-金合欢酸-28-β-D-吡喃葡萄糖(1→3)-[o-L-呋喃阿拉伯糖(1→4)]-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酯,化合物2,3,4,5的结构分别为金合欢苷元B,合欢三萜内酯甲,剑叶沙酸内酯,金合欢酸甲酯.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合欢皮中分离得到,即合欢皂苷Prosapogenin-10.

    作者:郑璐;吴刚;王邠;吴立军;赵玉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细胞的增殖与凋亡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tumor,GTT)是一组以滋养细胞异型增生为特征的疾病,多于妊娠流产或正常产后发生,是妇科常见的疾病.GTT包括部分性葡萄胎(partial hydatidiform mole,PM)、完全性葡萄胎(complete hydatidiform mole,CM)、侵袭性葡萄胎(invasive hydatidiform mole,IM)、绒毛膜上皮癌(choriocarcinoma,CCA)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lacenta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PSTT).

    作者:胡建功;李民;宋立刚;金小平;赵晓明;高子芬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单细胞克隆小鼠胚胎干细胞系的建立

    目的:建立胚胎干细胞的培养系统及培养方法.方法:用免疫溶解法(immunosurgery)分离3.5 d的129SvJ系小鼠囊胚内细胞团,在γ射线照射的胎鼠成纤维细胞饲养层上培养,胰酶消化传代.用组织化学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识别细胞表面标志,常规G带法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体、离体分别观察细胞的多向分化能力.结果:得到一个单细胞克隆129系小鼠胚胎干细胞系G11能长期稳定增殖不分化,具有正常40XY核型,碱性磷酸酶阳性、SSEA-1阳性,在体和离体条件下可分化为多种细胞.结论:以小鼠为模型成功建立了哺乳动物胚胎干细胞的培养方法和培养系统.

    作者:彭红梅;陈贵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MBTTM托槽系统矫正病例支抗磨牙的三维位置变化

    目的:研究经MBTTM托槽系统矫正病例的支抗牙--上颌第一磨牙的三维位置变化;比较一步滑动法和两步滑动法对治疗后牙齿的轴倾度、转矩度和扭转的影响;比较横腭杆(TPA)对矫正后上磨牙轴倾度、转矩度和扭转的影响.方法:对37例上颌后牙需大支抗的患者应用MBTTM托槽系统进行矫正,其中19例应用一步滑动法,18例应用两步滑动法.所有的病例均采用口外弓加强支抗,其中21例还使用了TPA;利用YM-2115三维测量仪和三维测量软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上颌模型进行测量和重叠测算,得出牙齿矫正后空间位置变化.结果:矫正后上第一磨牙平均前移(4.5±1.1)mm,伸长(1.5±0.9)mm;近中舌向扭转(3±7).(一步滑动法和两步滑动法间差异无显著性;TPA组和非TPA组间差异有显著性);近中倾斜(6±4).(一步滑动法大于两步滑动法,差异有显著性);上磨牙平均发生(3±6).冠颊向转矩(一步、两步滑动法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应用MBTM托槽系统行拔牙矫治后,上磨牙出现冠颊向转矩、近中扭转和近中倾斜的趋势.矫治过程中,一步滑动法比两步滑动法更容易造成上磨牙的近中倾斜.TPA对抗磨牙扭转的作用较其它作用更为明显.

    作者:张晓芸;张静;贾绮林;许天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北京地区180名汉族新生儿HLA-G多态性分析

    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kocyte antigen-G,HLA-G)是一种非经典的HLA-I类分子.与经典HLA-I类分子广泛的组织分布不同,HLA-G局限地高表达于妊娠过程中绒毛膜外滋养层细胞[1].而且,HLA-G的功能研究表明,HLA-G可通过多种方式抑制NK细胞、CD4+/CD8+T淋巴细胞以及抗原呈递细胞的免疫功能[2-6].因此,HLA-G被认为可能是介导母胎耐受的关键分子.

    作者:孟君;石春林;李涛;余晓燕;杨颖;陈苹;马康涛;朱平;周春燕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乙酰胆碱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内钙信号及细胞间通讯的影响

    目的:探讨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对大鼠海马细胞间通讯(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的影响.方法:原代混合培养海马细胞;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Ach作用后细胞内游离钙的变化;用荧光染料的刮除负载法检测Ach作用后GJIC的变化.结果:Ach(0.05~0.10 mmol/L)可引起海马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显示Ach作用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该变化大小依赖于Ach浓度,并能被东莨菪碱拮抗.荧光染料的刮除负载法检测发现细胞与0.05 mmol/L Ach共同孵育60h后GJIC明显增强.结论:Ach使细胞间由缝隙连接介导的细胞间通讯明显增强.

    作者:王丽珺;胡白和;何其华;樊景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加强国际交流,促进我国介入性肺病学的发展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发育中Wistar大鼠大脑皮层甲基化结合蛋白-2基因表达变化

    目的:研究甲基化结合蛋白-2(methyl-CpG-binding protein 2,mecp2)基因在发育中正常Wistar大鼠大脑皮层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Northern印迹杂交对mecp2基因在正常Wistar大鼠发育的不同阶段:胚胎第15天(E15)、第17天(E17)、第19天(E19)、出生当日(P0),生后第7天(P7)、生后第14天(P14)、生后第28天(P28),成年期大鼠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应用Western印迹杂交对MeCP2的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mecp2基因是在正常Wistar大鼠大脑皮层中表达的mRNA,约为10kb.从胚胎至成年期的发育过程中,mecp2基因mRNA的表达虽有波动,但差异无显著性.mecp2基因在正常Wistar大鼠大脑皮层中仅表达一种MeCP2,相对分子质量为75 000.在不同发育阶段其表达水平表现为,胚胎E15表达水平低,自胚胎E19始至成年期MeCP2表达水平较E15明显增高.生后第7日至成年期,各时间点间表达水平的变化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随着正常Wistar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发育成熟,MeCP2的表达水平逐渐增高,说明MeCP2对神经元的成熟有重要作用,并可能与维持神经元的成熟状态有关.

    作者:张玉稚;潘虹;王汉森;包新华;吴希如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用MAPs制备新肿瘤相关基因1A6/DRIM的多克隆抗体

    目的:获得1A6/DRIM的N端特异性抗体并对其在细胞内的定位进行分析.方法:针对1A6/DRIM的N端多肽用多通道同步固相全自动合成系统合成,以无免疫原性的赖氨酸结构为核心偶联,将此多聚抗原肽(mutiple antigenic peptides,MAPs)免疫新西兰大白兔,从免疫兔血清中获得1A6/DRIM的多克隆抗体.结果:用Western Blot技术证明了1A6/DRIM的N端抗体,与C端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识别相同的1A6/DRIM基因表达的310 000蛋白条带,经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的方法初步证实1A6/DRIM在多种胃癌细胞系、乳腺癌细胞系以及肝癌细胞系中表达,免疫荧光显示1 A6/DRIM主要定位在细胞核内.结论:对于用谷胱苷肽巯基转移酶(Glutathion-S-transferase,GST)融合蛋白方法不能诱导表达的蛋白,可利用合成MAPs制备抗原的方法获得抗体.本研究用此方法制备的抗体特异性识别1A6/DRIM蛋白产物并证明该基因主要在多种肿瘤细胞的核内表达.

    作者:黄莹莹;武晓楠;杜晓娟;宁涛;李宁;朱军;柯杨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一种高灵敏度的SARS病毒检测技术--增强型real-time PCR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替加色罗抑制内脏高敏大鼠直肠扩张反应和脊髓神经元性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

    目的:观察应用5-HT4受体部分激动剂替加色罗(tegaserod)对大鼠直肠扩张反应的影响和脊髓神经元性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的变化,探讨替加色罗对内脏感觉的影响机制.方法:应用新生大鼠(生后第8~21天)醋酸灌肠建立慢性内脏高敏模型为H组;生理盐水灌肠为C组.H组又分为H-saline、H-vehicle、H-Teg 0.1、H-Teg 0.3和H-Teg 1.0组;C组分为C-saline和C-Teg 1.0组.H-saline和C-saline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H-vehicle组注射溶剂+蒸馏水,H-Teg0.1、H-Teg0.3和H-Teg 1.0组分别注射替加色罗0.1 mg/k、0.3 mg/kg、1.0 mg/kg,C-Teg1.0组注射替加色罗1.0 mg/kg,10 min后直肠扩张观察腹部撤离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并用NADPH-d黄递酶法观察腰骶髓(L6~S1)nNOS的表达.结果:替加色罗明显抑制高敏组AWR,但在对照组的作用不明显.1.2 mL扩张时,替加色罗(1.0 mg/kg)使高敏组AWR积分低于对照组AWR积分.替加色罗(1.0 mg/kg)可以明显减少高敏组脊髓nNOS阳性细胞总数(减为H-saline的40%,P<0.01),在背角nNOS减少的明显(为H-saline的31%).替加色罗(0.1 mg/kg)不影响脊髓nNOS总数,但可以使中央管区nNOS减为H-saline的79%(P<0.01).结论:替加色罗可抑制内脏高敏大鼠直肠扩张反应,并呈剂量依赖性减少腰骶髓nNOS的表达,尤其是在脊髓背角和中央管区作用更明显,提示脊髓nNOS可能参与了替加色罗对内脏敏感性的调节作用.

    作者:焦红梅;谢鹏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趋化素样因子2 mRNA在心肌肥厚大鼠心肌中的表达

    目的:检测趋化素样因子2(chemokine-like factor 2,CKLF2)mRNA在心肌肥厚大鼠心肌中的表达.方法:实验组以手术缩窄大鼠腹主动脉致心肌肥厚,对照为假手术组;应用竞争PCR方法检测两组左心室CKLF2mRNA表达差异.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手术组术后早期(第17天)心肌中CKLF2mRNA表达增高,第45天时降到假手术组水平.结论:CKLF2mRNA在心肌肥厚早期表达增加.

    作者:任鸿坤;洪涛;蒋捷;龚艳君;王志坚;卜定方;周爱儒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胃肠B细胞淋巴瘤的增殖与凋亡及其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

    目的:探讨胃肠B细胞淋巴瘤(B cell lymphoma,BCL)的临床病理特点、不同组织学分型胃肠,BCL肿瘤细胞增殖与凋亡情况,以及BCL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肿瘤组织学分类、HP的表达、细胞增殖性及凋亡相关因子检测;末端转移酶生物素标记法[TdT(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dUTP nick end-labeling,TUNEL]检测细胞凋亡数.结果:57例胃肠BCL中,MALT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15例(胃9例,肠6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42例(胃28例,肠14例).MALT和DLBCL的平均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分别为O.16%和2.54%,平均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分别为2.22%、8.71%,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和35.7%,并且PI值(P=0.026)及p53(P=O.044)差异有显著性;而Bcl-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35.7%,HP的阳性率分别为66.7%、23.8%,且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HP与胃肠MALT淋巴瘤关系密切.DLBCL的细胞凋亡和增生活性较MALT高,MALT Bcl-2的高表达可能与其低凋亡率有关.p53促进凋亡,p53基因突变可能在MALT向DLBCL转化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抗HP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必要时可以用于胃肠BCL中的HP检测.

    作者:尹洪芳;李挺;张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