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慢性胃溃疡大鼠胃粘膜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李宇航;王庆国;牛欣;赵琰;王新月;贾玉森;杨美娟;赵丽云;张冬梅;钟相根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 方剂配伍, 消化性溃疡, 增殖细胞核抗原
摘要:制备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通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等指标,对半夏泻心汤进行拆方研究,观察其对大鼠慢性胃溃疡的治疗作用,以便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实验结果表明,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调节胃粘膜细胞增殖作用。拆方各组中,部分药组之间呈协同的作用趋势,部分药组之间呈制约趋势。综合评价其总体疗效,以全方组佳,从而印证了仲景组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山茱萸分离提取物对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观察山茱萸提取物总甙、第一部分多酚、第二部分多酚等对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寻找山茱萸总甙中抑制免疫的有效成分,并初步探讨山茱萸总甙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理。采用3H-TdR参入法测定各种提取物对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提示各部分对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皆有抑制作用,第二部分多酚作用强。山茱萸总甙的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可能与它抑制抗原特异刺激的T淋巴细胞增殖有关。

    作者:郭丽丽;周勇;王旭丹;张丽;赵世萍;葛东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外感病寒证的诊疗

    在外感病的诊治中,尽管寒证患者不少,但诊断准确率却不高,从而直接影响到治愈率。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在脉诊上有些体会,简介如下。

    作者:肖正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沉香与伪品的鉴别

    1 性状(1)沉香:多呈不规则块状、片状或盔状木块。表面凹凸不平,有刀痕,可见黑褐色树脂与黄白色木部相间的斑纹,有特异香气。(2)沉香伪品1号(简称伪品1号):为柱状,表面凹凸不平,有加工的刀痕,可见棕褐色树脂与黄白色木部相间的斑纹,质坚实,微有香气。(3)沉香伪品2号(简称伪品2号):为不规则块状。表面凹凸不平,有加工的刀痕。可见棕色树脂与黄白色木部相间的细条纹,质较轻,纵断面呈枯木状,微有香气。2 横切(1)沉香:射线宽1~2列细胞,充满棕色树脂。导管圆多角形,直径42~128 μm,有的含棕色树脂,木纤维多角形,有直径20~45 μm,壁稍厚,木化,木间韧皮部扁长椭圆状或条带状,常与射线相交。(2)伪品1号:导管断续排列,较少,半圆或扁圆形。木间韧皮部与射线排列较规则。(3)伪品2号:导管断续排列,较多,扁圆或长圆形。木间韧皮部与射线排列不规则。3 理化鉴别(1)沉香:取本品乙醇浸出物少量,进行微量升华,得黄色油状物,香气发郁,于油状物加盐酸1滴与香草醛颗粒少量,再滴加乙醇1~2滴。渐显樱红色,放置后颜色加深。(检出萜类成分)(2)伪品1号:照上述方法操作,即显棕褐色,放置后为黑褐色。(未检出萜类成分)(3)伪品2号:照上述方法操作,结果同伪品1号。4 薄层鉴别在沉香对照色谱Rf值约0.6处可见持久不褪的玫瑰红色斑点,而供试样品(伪品1号、伪品2号)色谱中,在与沉香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不见持久不褪的玫瑰红色斑点,但在接近前沿处可见一暗红色斑点。再置紫外灯下检视,伪品1号与沉香对照药材色谱在相应的位置上显6个相同的荧光斑点,而伪品2号在与沉香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只有一个很淡的荧光斑点。另外如果是正品,其浸出物含量应达到中国药典规定的范围。也可根据观察浸出物溶液的颜色来鉴别,正品为黄棕色液体,伪品为棕褐色。另外,一般伪品浸出物百分比含量高。

    作者:王家光;刘雅琴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千金方治疗肝性脑病医案3则

    韩某,女,68岁,2000年10月9日初诊。素患肝硬化腹水,平时服双氢克尿噻,安体舒通等利尿剂。近2月来,形体消瘦,食欲不振,腹部逐渐膨隆,再次以“肝炎肝硬变,乙型,活动性并腹水”收入我院。给予保肝利尿降酶等对症处理,病情未能控制,腹部仍逐日膨隆。于10月8日行“腹水超滤腹腔回输术”,抽出原腹水4000 mL,回输纯净腹水500 mL。术后第2日上午10时,患者自诉鼻衄,五心烦热,发热不畏寒,测体温37.2 ℃,给予云南白药,化学冰袋,止血降温处理。下午3时,仍发热,体温37.8 ℃,并突然出现神志不清,狂言妄语,烦躁不安,定向力、理解力减退,计算力下降,扑翼样振颤阳性,舌质红绛,苔剥脱,脉细数。急查血常规正常,血氨78.8 mol/L。诊断为:肝炎肝硬变,乙型,活动性,合并腹水、肝性脑病Ⅱ度。此属阴液耗损,肝阴不足,血燥发热,风阳上升,窍络阻塞而致。法当滋阴清热,潜阳安神。拟以《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之犀角地黄汤加味,处方:水牛角30 g,知母15 g,生龙牡各30 g包煎,生地30 g,赤白芍各15 g,丹皮15 g,玄参30 g,石菖蒲15 g,远志15 g,水煎服,每日1剂。2剂后病情缓解,神志转清,身热也退,体温36.7 ℃。后再合猪苓汤加味,以养阴清热,利水消胀,服用20剂。于2000年11月8日复查B超,示:下腹腔未探及液性暗区,肝功能正常而出院。

    作者:史文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补肾复方冲剂影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造血祖细胞研究

    在探讨补肾复方冲剂治疗肾阳虚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临床疗效基础上,观察其对于再障患者骨髓造血祖细胞影响。以补肾复方冲剂治疗30例,复方皂矾丸、康力龙各治疗15例。采用甲基纤维素培养法观察3组病例治疗前、后骨髓造血祖细胞水平变化,并与正常献血员对照。结果示补肾复方组临床有效率为80%,明显高于复方皂矾丸(40%)与康力龙组(46.67%);且补肾复方组治疗有效病例的骨髓造血祖细胞(BFU-E及CFU-GM)恢复明显优于复方皂矾丸与康力龙组;3组间无效者骨髓BFU-E及CFU-GM水平无明显变化。说明补肾复方冲剂治疗肾阳虚型再障疗效不仅高于复方皂矾丸和康力龙组,且其有效者血液学恢复更为完全。

    作者:邱仲川;赵琳;陈佩;胡琦;曹妹芳;王运律;应平平;杨懿萍;杨红;杨协珍;吴翰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老年期痴呆中医证型的脏腑传变规律

    老年期痴呆(SD)是发生在老年期的、大脑获得性高级功能全面损伤的、慢性进行性智力减退性疾病,突出表现为记忆力障碍和智能障碍。SD包括阿尔茨海默型痴呆和血管型痴呆,它的中医病机为本虚标实,病位在脑[1~12,16~25]。从1980年起的20年中随机抽取5个1年,在此阶段所有SD临床证型的文献中随机抽取出1/4的具体文章进行总结和归纳(两阶段抽样),发现中医临床证型命名繁杂多样。现以中医基础理论为线索探讨SD脏腑归属的疾病机制和证型演进的传变规律。

    作者:蔡大勇;黄启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活血化瘀方对大鼠肝星形细胞活化的影响

    活血化瘀方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为探讨活血化瘀方影响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我们采用MTT法检测活血化瘀方药物血清对HSC增殖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法研究活血化瘀方药理血清对HSC表达α-SMA的影响。结果表明,药物血清组MTT法OD值、α-SMA阳性染色吸光度分别为对照组的58.8%、51.2%(P<0.01)。活血化瘀方药物血清与γ-IFN有相似作用,能够通过抑制HSC增殖、α-SMA的表达抑制体外培养的HSC的激活。

    作者:江涛;郭顺根;蒙一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莱菔子现代研究概况(综述)

    莱菔子异名萝卜子,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Raphnaus satirus L.)的成熟种子。含脂肪油、挥发油。挥发油内含甲硫醇。脂肪油内含多量芥酸(Erucic acid)、亚油酸、亚麻酸以及芥子酸甘油酯(Glycerol sinapate)等。性味辛甘,平。归入肺、胃经。可以下气定喘,消食化痰。可用于咳嗽痰喘,食积气滞,胸闷腹胀,下痢后重。本文对莱菔子近5年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李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天南星属植物研究进展(综述)

    天南星(Rhizoma Arisaematis)味苦,辛,性温,有毒。是临床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的常用药。用于顽痰咳嗽,胸膈胀闷,眩晕,中风,口眼歪斜,癫痫及破伤风等。外用治疗痈肿及蛇虫咬伤[1]。以生南星为原料制成的胆南星则具有清热,祛风作用,其制剂多用于急症或儿科疾患。近年来应用天南星配伍治疗宫颈癌、肺癌、中风等疾病, 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 同时在《中国药典》95版一部中收载成方制剂17首(生品2首,制品4首,胆南星11首)。本文对天南星及其同属植物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杜树山;孟蕾;徐艳春;魏璐雪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调律汤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近年来笔者根据祖国医学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综合益气养阴、清热宁心、镇惊安神法组成调律汤治疗收到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瑞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论李梴《医学入门》“脏腑论”

    李梴,字健斋,明代江西南丰人,具体生卒年不详,约生于明嘉靖年间即十六世纪,是一代知名的儒医。曾编撰《医学入门》(刊于明万历三年,即1575年)一书,该书主要特点有二:一是将多种古人著作重新合并分类,提取其精华而成;二是以《医经小学》为主要蓝本,用歌赋形式写作。《医学入门》的许多正文是用歌赋形式写作,但又以大量注文作补充说明,不仅汇集了各家学说,而且也阐明了作者自己独特的见解。“脏腑”一节分“总论”与“条分”两部分,前者汇集了脏腑功能、主病、数目等各家看法,并进行了分析;后者则对各脏腑的功能、解剖、病变、用药、养生注意点进行了说明。今仅对其特色与不足做一简要剖析。

    作者:翟双庆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化呆醒神汤对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病理变化及胆碱能纤维的影响

    本实验采用反复缺血再灌方法复制出血管性痴呆(VD)动物模型,以具有调理脾胃、消痰化瘀功效的化呆醒神汤进行治疗。光、电镜观察发现VD大鼠海马CA1区大量神经元出现变性、坏死及脱失,线粒体肿胀、空泡样变性、突触变性;组织染色及定量分析发现VD大鼠海马CA1区、额叶皮质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阳性纤维数量显著减少。化呆醒神汤可以明显减轻V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增加海马CA1区、额叶皮质内AchE阳性纤维数量。

    作者:张力;王洪图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仲景三方对大鼠肝纤维化不同时期血清Ⅲ型前胶原、透明质酸及层粘蛋白作用的观察

    观察小柴胡汤、大黄虫丸、鳖甲煎丸对不同时期肝纤维化大鼠血清透明质酸(hyaluranic Acid,HA)、层粘蛋白(Laminin,LN)及血清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Ⅲ,PcⅢ)影响;采用CCl4肝纤维化模型,用放射免疫方法测血清PcⅢ、HA、LN含量,结果小柴胡汤预防及肝极轻度损伤时可显著降低血清LN、HA含量,示小柴胡汤治肝纤维化当早期用药;大黄虫丸对肝纤维化各期给药均可降低血清HA、LN、PcⅢ含量,示大黄虫丸对肝纤维化有治疗作用;鳖甲煎丸预防及治疗给药能降低血清HA含量,对LN、PcⅢ只在治疗用药时有作用,且大鼠整体状态差,示鳖甲煎丸对肝纤维化预防作用不佳,虽有治疗作用,但其攻逐伤正,临床应用当注意扶益正气。

    作者:任小巧;卢跃卿;陈永旭;庞玉琴;未志军;田晨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降脂通脉方抗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给家兔喂饲胆固醇饲料8周形成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部分家兔于第8周开始加用降脂通脉方喂养16周,在不同的时间测量家兔血脂,实验结束后观察动脉壁的光镜及电镜改变。结果显示:降脂通脉方能显著抑制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甘油三酯(TG)的上升。说明降脂通脉方能对抗实验性高脂血症,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作者:王亚红;赵明镜;吕希莹;任映;赵凤志;宋崇顺;秦腊梅;郭维琴;王硕仁;鲁伟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任脉经穴主治作用探讨

    任脉为奇经八脉之一,其循行路线有两条:一为行于身之前的主干,源于胞中,下出于会阴部,向上行于阴毛部,沿着腹内,向上经过关元等穴,到达咽喉部,再上行环绕口唇,经过面部,进入目眶下。任脉与足三阴经、阴维、冲脉均交会于此,且手足三阴经脉气相通,故任脉可总任诸阴,为一身阴脉之海,调节阴经脉气。一为行于身之后的分支,与督脉的循行部分重合。任督二脉互相沟通,同源胞中,隶于肝肾,通行原气以主宰生长壮老;联系统帅诸经,为阴阳二脉之海以总调一身阴阳;同时督脉通于脑,可输布脏腑精血以奉元神,任脉维系三焦,主调一身之气,故在生理、病理及治疗等方面,二脉都具有协同的作用。任脉循行于腹部正中,贯穿上中下三焦,联系胸腹腔诸脏腑。不仅能维持正常的脾胃功能,而且有利于肝之疏泄,肾之藏精,肺之肃降,更能使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使上下气机相通。然而这种作用不同于十二正经与脏腑有固定的络属关系,只是通过上、中、下三焦之气的布散,发挥其重要的生理功能,所以其经穴的主治范围广泛。因此,任脉经腧穴具有温调下焦,协理中焦,宣通上焦的作用及特点。现分述如下。

    作者:马惠芳;邬继红;图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补肾活血、泻下及开窍活血方药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作用

    为研究益元活血丹和大黄及血栓心脉宁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防护作用的机制。将老龄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益元活血丹大小剂量组、大黄组、血栓心脉宁组,观察LDH、CPK活性和NE、DA、E、ET、CGRP、NPY的含量的变化。模型组血清中CPK、LDH活性和血浆ET及脑组织NPY含量增高,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增强。与模型组比较,大黄组血清LDH和CPK活性减低,益元活血丹大剂量组和血栓心脉宁组及大黄组血浆ET含量、大黄组和益元活血丹大剂量组脑组织NPY含量降低,益元活血丹小剂量组血浆中CGRP水平增高;用药各组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减低。提示大黄和血栓心脉宁及益元活血丹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增强和调节CGRP与ET间的平衡失调有关。

    作者:李建生;赵君玫;郭盛典;张卫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过敏性鼻炎患者特应性素质的研究

    体质与疾病有密切关系,特应性素质与过敏性疾病关系尤为密切,我们从过敏性鼻炎患者与体质的关系入手,深入研究了过敏鼻炎患者特应质的现象学,具体研究如下。

    作者:贯剑;胡开敏;宋红普;何裕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温病伏邪说指导“疑难性热病”辨证论治探讨

    “疑难性热病”病名并非公认,而是笔者拟指一类西医诊断难以定论,或诊断尚清楚但病情复杂或患病多种而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发热为主症的病证。从中医学角度按伏邪说的发病、病理对此类疾病进行理解,并以伏邪说辨治思路指导其治疗,有着独特而优越的作用。

    作者:谷晓红;赵展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慢性胃溃疡大鼠胃粘膜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制备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通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等指标,对半夏泻心汤进行拆方研究,观察其对大鼠慢性胃溃疡的治疗作用,以便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实验结果表明,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调节胃粘膜细胞增殖作用。拆方各组中,部分药组之间呈协同的作用趋势,部分药组之间呈制约趋势。综合评价其总体疗效,以全方组佳,从而印证了仲景组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作者:李宇航;王庆国;牛欣;赵琰;王新月;贾玉森;杨美娟;赵丽云;张冬梅;钟相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抗精神1号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观察

    1 一般资料1.1 病例选择本研究中的100例患者均选自精神科现住院病人,符合CCMD-Ⅱ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入院未经系统治疗,全面体检及辅助检查除外躯体疾病及药物禁忌者。凡入选病例均随机分组,至研究结束。100例患者均系男性,每组50例,抗精神1号组年龄17~64岁,平均(35.27±9.2)岁,病程0.5~10年,平均(3.1±1.7)年。氯氮平组年龄19~62岁,平均(36.58±7.8)岁,病程0.5~9年,平均(3.9±1.9)年,两组在年龄与病程上无显著差异。

    作者:张庆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