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海军舰艇军医业务支持系统设计

邵壮超;喻锡成;沈俊良;曹保根;赵红旗;倪健

关键词:卫生服务, 海军医学, 医学信息学
摘要:本文阐述了构建舰艇军医业务支持系统的意义,并结合舰艇军医业务工作实际,从系统基本模块设置、系统环境配置两方面构建了舰艇军医业务支持系统的框架,提出了舰艇军医业务支持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对提高舰艇卫勤保障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对心肾综合征的认识及分型(4例报告)

    目的 探讨心肾综合征分型是否科学、合理.方法 分析Ronco等提出的分型建议,并结合4个典犁病例,评判分型的合理性和不足.结果 病史长且复杂者病例难以确定分型,无法判断发病是以肾功能或心功能为主.结论 该分型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不能包含所有的心肾综合征,如加入未定型更合理.

    作者:任学文;盖鲁粤;孙志军;陈韵岱;王志国;蒋博;汪奇;付振虹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乳腺叶状肿瘤6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叶状肿瘤复发、转移因素,为术式的选择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98年1月-2009年10月间经手术并经病理诊断的66例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诊断治疗情况.结果 66例中,恶性11例,交界性3例,良性52例.初次手术即在我院者57例,随访39例,6例局部复发(15.4%),其中良性2例,交界性1例,恶性3例.复发后来我院诊治9例,随诊7例,再次复发4例(57.1%).因肺转移死亡3例,均为多次局部复发的恶性叶状肿瘤患者.结论 再次局部扩大切除术后仍复发的良性病例,及初次复发的恶性病例,应尽早行乳腺切除术.

    作者:王建东;李席如;刘梅;张艳君;马冰;郑一琼;李捷;王全胜;程流泉;晋援朝;陈凛;史凤毅;李荣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反义核酸药物癌泰得对乳腺癌细胞株的体外杀伤作用

    目的 探讨反义核酸药物癌泰得对乳腺癌细胞株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 1)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癌泰得对乳腺癌细胞株BT474的抑制率.2)Annexin/PI双染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比率.结果 MTT法观察到癌泰得对BT474细胞的杀伤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到BT474细胞凋亡率达16.82%,以晚期凋亡为主.结论 癌泰得对BT474细胞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与浓度呈线性相关.

    作者:张帆;冯帆;任磊;谢文秀;李自健;杨俊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利多卡因防治大鼠深二度烧伤创面早期加深的作用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防治深二度烧伤创面早期加深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背部深二度烧伤,治疗组局部应用利多卡因凝胶,对照组涂抹安慰剂,检测烧伤后创面组织中Na-K-ATP酶、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琥珀酸脱氖酶(SDH)、丙二醛(MDA)的含量,HE染色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创面组织坏死程度.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SDH和Na-K-ATP酶活性在伤后24h均达到低,之后逐渐升高,但远低于正常水平.伤后24h治疗组SDH、Na-K-ATP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MPO酶活性在伤后24h达高,治疗组在伤后48h达高,之后两组都降低,但仍高于正常水平,对照组MPO活性高值高于治疗组(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伤后MDA含量一直升高,伤后72h,对照组高于治疗组(P<0.05).HE及PCNA染色显示治疗组早期创面进行性损伤明显延缓且较轻,创面组织增殖活力好于对照组.结论 深二度烧伤创面早期局部应用利多卡因可减轻创面加深,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白细胞浸润、减轻氧化损伤、改善组织活力等因素有关.

    作者:史煜华;李利根;柴家科;孙同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临床血清循环miRNAs定量技术的建立

    目的 建立可靠的临床血清(浆)循环miRNAs定量技术.方法 常规收集血清(浆)标本,mirVana PARIS试剂盒法抽提血清(浆)总RNA,采用Dnase I消化总RNA提取液,以miRNAs特异性茎-环引物引导反转录,通过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对U6及靶miRNAs进行检测.结果 10份新鲜血浆总RNA浓度介于3.5~35.4ng/μl之间.对常规收集的400μlI临床血清标本中U6、miR-16、miR-224均能实现特异扩增及定,相应的平均Ct值约为30、25及32.6份不同留置时间血清标本总RNA浓度分别10.24和4.46ng/μl,定量PCR结果显示其中相应miR-16和miR-224的丰度却相对稳定.结论 血清(浆)总RNA抽提及循环miRNAs定量切实可行.

    作者:桂俊豪;田亚平;温新宇;邓心新;董振南;贾兴旺;高静;闰玮;田丽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11C-PDT在肺癌动物模型中的生物分布

    目的 研究11C-PDT示踪剂在荷肺癌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方法 荷肺癌小鼠随机等分为3组,经尾静脉注入11C-PDT,分别于注入后15min、30min、60min用井犁探测仪测量11C-PDT在各脏器及肿瘤组织的生物学分布.结果 11C-PDT在肾脏放射性分布高,在肿瘤部位有较高的放射性摄取,在注药后60min时肿瘤对肌肉组织的T/NT值较高.结论 11C-PDT有望作为肺癌PET显像的示踪剂.

    作者:周乃康;张涛;张锦明;梁朝阳;柳曦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海军舰艇人员长航后龈下菌斑3种细菌分布

    目的 探讨3种细菌在长航后舰艇队员龈下菌斑中的分布及其致病机理.方法 收集80例长航后舰艇人员龈下菌斑,按照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分为二三组:1组GI=0,2组GI=1,3组GI=2或3.采用PCR方法分别检测三组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斯坦纳菌和齿垢密螺旋体的分布.结果 1组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斯坦纳菌和齿垢密螺旋体的检出率分别为19.05%、52.38%、19.05%,2组分别为18.75%、65.63%、40.63%,3组分别为18.52%、81.48%、44.44%.牙龈卟啉单胞菌在三组间的检出率尤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种细菌在2、3组的检出率均高于1组(P<0.05).结论 福赛斯坦纳菌、齿垢密螺旋体单独或联合感染与长航后舰艇官兵牙龈炎症密切相关.

    作者:周秋萍;惠秀丽;李凤丽;林松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紫杉醇抑制原代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紫杉醇(Taxol)对体外原代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hRPE)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体外分离、原代培养hRPE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不同浓度紫杉醇(0、0.005、0.05、0.5、5mg/L)处理hRPE细胞一定时间,采用形态学观察、细胞生长曲线及MTT法检测药物对hRPE细胞的生长抑制效应,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对hRPE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作用及凋亡诱导作用.结果 原代培养的hRPE细胞胞浆富含色素,随传代次数增加,黑色素颗粒逐渐减少直至消失.用抗人细胞角蛋白抗体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hRPE细胞呈特异的刚性反应.细胞生长曲线及MTT法显示:紫杉醇作用于hRPE细胞24h和72h,其抑制细胞生长增殖的IC50值分别为5.24和3.24mg/L.流式细胞分析术检测结果显示:0.5mg/L紫衫醇作用细胞48h即可显著延迟hRPE细胞G2/M期进展并诱导凋亡(P<0.05).透射电镜观察显示:0.5mg/L紫杉醇作用后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电子密度增加,细胞器减少,异染色质聚集成团、边聚等.结论 紫杉醇通过阻滞G2/M期进展和诱导凋亡显著抑制hRPE细胞生长增殖.

    作者:郭惠玲;吴雅臻;黄一飞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糖尿病合并慢性骨髓炎保肢治疗

    目的 研究糖尿病合并慢性骨髓炎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从1999年5月-2009年5月,采用手术、放疗、抗生素抑制及中药等综合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骨髓炎84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33例,年龄42~82岁,平均62岁.结果 研究组84例均获1~6年随访,平均随访51个月,其中临床治愈72例,3个月~3年内复发12例,5年治愈率达85.71%.结论 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糖尿病并发慢性骨髓炎的治愈率.

    作者:李劲松;徐振宇;于晓牧;张晓霞;梁俊生;林炎水;王相利;马林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6种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及患者死亡情况分析

    目的 研究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6种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以及血流感染后患者死亡情况.方法 对由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所致的492例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病例及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所致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患者总体死亡率分别为22.29%、23.44%、28.28%、28.30%、36.25%、38.46%.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占50.96%,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62.63%,多耐药菌株占所有铜绿假单胞菌的23.44%,耐碳青霉烯菌株占所有鲍曼不动杆菌的54.72%,耐高单位庆大霉素菌株在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中分别占71.25%和56.41%.结论 粪肠球菌所致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患者死亡率高,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死亡率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所致死亡率高于非耐药者.

    作者:陈荣;王磊利;沈定霞;杨继勇;罗燕萍;叶丽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椎管内巨大脊膜囊肿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 探讨椎管内巨大脊膜囊肿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 本组收治17例椎管内巨大脊膜囊肿,男性9例,女性8例,年龄13~61岁,平均37.6岁.病程3个月~9年,平均1.7年.临床表现为胸背部、腰背部疼痛不适及下肢麻木疼痛者11例,骶尾会阴部麻木不适4例,大小便费力困难者2例.结果 手术后临床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2例会阴部麻木不适和1例小便费力困难者改善不明显.术后随访3~38个月,平均13.4个月,未见囊肿复发.结论 MRI检查对本病的诊断非常有意义.手术切除囊肿肇和封闭漏口效果确切.

    作者:潘隆盛;张远征;乔广宇;尚爱佳;许百男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B超对黄体酮治疗妊娠期输尿管结石的观察

    因疼痛需入院治疗的孕妇中,尿路结石是常见的非产科病因.随着超声在临床广泛应用和检查技术的进步,为诊断本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手段.

    作者:郑海荣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早期经鼻气管插管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治疗后肺部感染的影响

    目的 研究早期经鼻气管插管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治疗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ICU治疗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58例2007年9月-2009年5月间于我院急诊科就诊并拟行微创治疗的高血压幕上型脑出血患者.根据GCS评分分层后进行随机分组,处理组于就诊时予以早期经鼻气管插管经人工鼻吸氧,对照组予以鼻导管或面罩吸氧,观察术后72h肺炎并发症发生率及ICU治疗时间,研究数据选取Fisher确切概率法及成组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管在GCS评分13~15分或6~12分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早期插管组与对照组在术后肺炎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CS13~15:21.4%vs 35.7%,P=0.677 6;GCS 6-12:60%vs 80%,P=0.267 8),但在ICU治疗时间方面早期插管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者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GCS13~15:4.9d vs 6.9d;GCS6~12:8.2d vs 10.3d,P<0.01).结论 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拟行微创治疗的患者行早期经鼻气管插管可明显减轻术后肺部并发症,减少ICU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促进康复.

    作者:杨扬;田万管;黎檀实;沈洪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HELLP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10例分析

    目的 探讨HELLP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孕产妇及新生儿预后.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以来HELLP综合征合并ARF的1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并发症,以血压升高、恶心、呕吐、水肿、皮下淤斑或黏膜出血、少尿或无尿为特点,乳酸脱氢酶、转氨酶、血小板、血肌酐等均为诊断及监测疾病变化及预后的指标;在常规治疗HELLP的基础上及时终止妊娠、行血液净化治疗,是防止病情恶化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结论 HELLP综合征合并ARF发病急而凶险,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及时终止妊娠及血液净化治疗是改善孕产妇及新生儿预后的关键.

    作者:周红辉;高志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老年男性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临床特点及与冠心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频发流出道室性早搏心电图特征及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11例检出频发室性早搏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分析起源于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QRS波群特征及所占比例.结果 111例频发室性早搏中45例起源于心室流出道,41例为非流出道起源,25例为频发多源室性早搏,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冠心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部分老年男性室性早搏起源于心室流出道,其电生理特性与普通心肌细胞不同,具有明显的自律性和电生理各向异性,起源于心室流出道的室性早搏与心肌缺血无相关性.

    作者:崔丽萍;白启才;刘春;于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不同年龄段健康儿童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临床评估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段健康儿童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和质量差异,并对其临床合理应用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184例健康儿童,按年龄阶段进行分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成人设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酶免疫抑制法测定血清CK-MB活性,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CK-MB质量.结果 各健康儿童组和成人组CK-MB活性和质量呈明显正相关;儿童组CK-MB活性和质量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趋近成人水平;各组质量检测均在正常参考范围,而低年龄儿童组CK-MB活性略高于临床正常值.结论 临床医生在参考CK-MB活性和质量检测结果进行病情判断时,要考虑年龄因素;在临床诊断中CK-MB质测定更优于活性测定.

    作者:郑荣;董振南;董矜;郭广宏;温新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卒中后抑郁11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本院2006年10月-2008年10月住院的脑卒中患者308例进行同顾分析.结果 308例脑卒中中发生抑郁119例,发病率39.64%,抑郁的发生与文化程度,生活事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多发病灶及部位相关.结论 本病的特点为发生率高,是社会心理学因素和神经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江拥军;康涛生;肖雁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窄谱UVB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手足慢性湿疹

    2008年2月-2009年2月我科应用窄谱UVB(德国Waldmann公司生产的便携治疗仪UV236B,窄谱UVB波长311nm)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香港澳美制药厂生产)封包治疗足慢性湿疹.

    作者:黄咏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手机短信为糖尿病患者进行药学服务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索利用手机短信为糖尿病患者进行药学服务的可行性,为临床药师参与药学服务提供新思路.方法 利用手机短信为糖尿病患者进行1周的个体化药学服务,服务内容包括降糖药物的使用及不良反应、血糖的监测方法、低血糖的救治、饮食运动控制、糖尿病的危害与综合治疗、定期复查指标等.1周后进行电话问卷调查,评价此项服务的可行性.结果 共入组175例糖尿病患者,完成问卷随访155例,平均综合评分为(96.7±5.6)分.结论 利用手机短信为糖尿病患者进行药学服务具有较高的患者认可度和可行性,临床药师可利用这一平台为糖尿病患者进行药学服务.

    作者:王波;穆红光;郭代红;刘皈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TA、冠脉造影及OCT对比

    目的 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CTA、冠脉造影、OCT的表现.方法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例,在行冠脉造影前均行64排CT(Somatom Definition)冠脉CTA检查,明确罪犯病变;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后行OCT检查(Lightlab),分别分析冠脉CT、冠脉造影和OCT影像学结果.结果 冠脉CTA均提示为软斑块,斑块低CT值均小于100Hu,1例伴有轻度钙化,斑块负荷较重,均呈正性重构;OCT示2例有极薄的纤维帽(分别为50μm和40μm),纤维帽后有大的脂核.结论 冠脉CTA对于血管壁较宏观的观察较有优势,冠脉造影可以动态观察血管的情况,OCT可细致观察血管壁、斑块和血栓.

    作者:蒋博;盖鲁粤;陈韵岱;李萍;王志国;孙志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杂志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

主办: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