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与五种抗假单胞菌抗生素使用量相关性研究

罗燕萍;沈定霞;裴保香;徐雅萍;白立彦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 抗药性, 抗生素类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某三级甲等医院1994~2003年铜绿假单胞菌对五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与这些药物的年用量,探讨用药量和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对1994~2003年5种抗生素的年用药频度(DDDs)与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0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对5种抗生素的耐药率逐年增长,而且耐药率增加均大于12.5%.亚胺培南和环丙沙星用量与铜绿假单胞菌对这两种药物耐药率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与该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也有相关性.结论:亚胺培南和环丙沙星的年用量不仅与铜绿假单胞菌对这两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其呈显著正相关,并且与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也呈正相关性.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循证医学及其文献检索

    介绍循证医学的概念、国内外发展及其现状,强调采用好的研究证据为临床实践服务;并详细地阐述了循证医学文献的来源与检索,其证据包括原始研究证据、二次研究证据、三级来源.

    作者:王含晖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HCV 高变区1模拟表位串联基因诱导免疫应答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高变区1(HVR1)模拟表位的串联基因免疫后在小鼠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特点.方法: 1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5只,试验组给予pCDNA3.1-target gene质粒免疫,对照组给予pCDNA3.1质粒免疫.采用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检测脾细胞增殖情况,并检测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的细胞因子(IL-4、 10,IFN-γ,TNF-α)水平.结果:肽1、肽 5、肽 6、肽 7 刺激基因免疫小鼠脾细胞后,小鼠脾细胞平均增殖指数(PI)分别为71.45±3.1、 12.64±2.5、 10.05±1.9和31.20±2.4.培养上清中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4,白介素-10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基因免疫使Th1和Th2类细胞因子水平都有所升高,诱导产生了表位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反应.

    作者:苏海滨;迟淑萍;李靖;陈昊;舒翠莉;赵军;高蓉;程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PTEN蛋白和明胶酶A在葡萄胎中的表达

    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 30例完全性葡萄胎、15例侵袭性葡萄胎取自解放军252医院病理科1993~2002年存档的石蜡包埋标本,完全性葡萄胎为吸宫标本,侵袭性葡萄胎为子宫切除标本.蜡块均经 4 μm 厚连续切片.

    作者:刘书哲;寇素茹;檀艳丽;高伟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十二指肠白点综合征29例分析

    1 临床病例 1998~2004年我院经胃镜检查诊断十二指肠白点综合征(duodenal white spot syndrome, DWSS)29例,并在白点处黏膜取材,进行病理活检并用快速尿素酶法检测胃窦部幽门螺旋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或HP).

    作者:王志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外伤性外展神经麻痹1例

    1 临床病例 女性患者,40岁,10个月前车祸后昏迷数小时,醒后双眼内斜,不能外转,同时伴有复视.头颅及眼眶MRI检查均未见异常.给予神经营养药物、多种维生素及血管扩张药等治疗,未见明显好转.

    作者:辛秀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艾恒与传统化疗药物在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细胞株中敏感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细胞对艾恒、 5-FU、MMC和VP-16的敏感性.方法:将不同浓度的化疗药物与两株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细胞株共同温育,采用MTT方法检测化疗各药物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四种化疗药物对两株胃癌细胞的增殖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MKN45细胞株对各化疗药物敏感性顺序为:MMC>VP-16>艾恒>5-FU,而SGC7901细胞株对各化疗药物敏感性顺序为:MMC>艾恒>VP-16>5-FU.中分化的SGC7901对艾恒、MMC、VP-16的敏感性均显著高于低分化的MKN45,而MKN45对5-FU的敏感性高于SGC7901.结论: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

    作者:魏宇宁;高丽丽;王璐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HLA-DRB和-DQB1基因位点与Eales病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北方汉族HLA-DRB和-DQB1基因位点与Eales病及病情严重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相关分析方法,采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基因分型技术对北方汉族30名健康个体和21例Eales病患者(均无血缘关系)进行HLA-DRB和-DQB1进行遗传相关分析.结果:Eales病患者中DRB1*04的频率为(0.57)显著高于对照组(0.20), χ2=7.46, P<0.01,比数比(OR)为5.33.DRB1*11的频率(0.05)显著低于对照组(0.30), χ2=4.99,P<0.05,OR为0.17.DRB1*04阳性患者终平均视力明显低于DRB1*04阴性患者,并且DRB1*04阳性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频率高于DRB1*04阴性患者,但二者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北方汉族HLA-DRB等位基因与Eales病相关,DRB1*04可能与Eales病易感相关;DRB1*11可能在发病中有保护作用.

    作者:马成;王瑛;魏世辉;杨素霞;刘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与五种抗假单胞菌抗生素使用量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调查某三级甲等医院1994~2003年铜绿假单胞菌对五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与这些药物的年用量,探讨用药量和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对1994~2003年5种抗生素的年用药频度(DDDs)与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0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对5种抗生素的耐药率逐年增长,而且耐药率增加均大于12.5%.亚胺培南和环丙沙星用量与铜绿假单胞菌对这两种药物耐药率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与该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也有相关性.结论:亚胺培南和环丙沙星的年用量不仅与铜绿假单胞菌对这两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其呈显著正相关,并且与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也呈正相关性.

    作者:罗燕萍;沈定霞;裴保香;徐雅萍;白立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脑钠素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浆脑钠素(BNP)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高血压病患者31例(患者组)及健康查体者2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固相免疫放射分析法检测血浆BNP浓度.超声多普勒结合组织多普勒显像(TDI)测定左室结构、左室舒张功能及左室舒张末压(E/Em).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患者组BNP浓度升高,左房内径(LA)增大、室间隔(IVS)和左室后壁(LVPW)增厚,有显著差异(P<0.01);但左室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EF)无明显差异(P>0.05).②患者组A峰升高、E/A比值和Em降低、E/Em侧升高,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BNP浓度明显升高, 检测BNP水平将有助于了解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作者:戴华;莫艳波;武彩娥;肖文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rhG-CSF动员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CD34+细胞的影响

    目的:动态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经rhG-CSF动员过程中外周血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PC)中淋巴细胞亚群和CD34+细胞的变化,指导临床选择佳采集时机.方法:对大剂量化疗(HDC)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的38例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FACS)测定其动员前后外周血及PBPC中的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NK、CD19和造血干细胞CD34细胞含量的变化,同时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基进行CFU-GM培养来评价干细胞克隆生成能力.结果:动员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细胞含量均低于动员前(P<0.01),而动员后外周血中的CD34细胞含量明显高于动员前(P﹤0.05).动员后第5天CD34含量达到高峰.PBPC中CD4、CD4/CD8明显低于外周血(P<0.005),其他淋巴细胞亚群含量与外周血比较无明显变化.动员后外周血中CD34+细胞明显高于动员后,动员后PBPC中CFU-GM生成明显高于外周血(P<0.05),CD4/CD8比值严重倒置,B细胞恢复较快.结论:大剂量化疗联合rhG-CSF动员会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并明显增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含量.

    作者:靳海杰;阎蓓;李晓红;黄文荣;郭搏;薄剑;赵瑜;韩晓蘋;高春记;达万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重度慢性阻塞型肺疾病缓解期血凝状态及抗凝干预疗效观察

    1 对象和方法1.1 分组 2002年8月~2005年4月经确诊为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的住院及门诊患者42例,均符合2002年8月<慢性阻塞型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

    作者:徐蔚东;张永娟;李潍林;王兴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某军队医院内科门诊神经症性症状患者医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目的:研究某军队医院内科门诊患者神经症性症状的流行规律和具有此类症状患者的医院满意度及影响因素.方法:从某三家军队医院内科门诊随机抽取502名患者.用Zung 焦虑自评表,Wakefield 抑郁自评表,Albert惊恐障碍和躯体化障碍评估手册,一般情况调查表评估研究对象.心理科医生、内科医生依据DSM-Ⅳ对502名患者进行鉴别诊断.结果: 502名患者中, 2/3为躯体疾病不伴有神经症性症状, 1/3为有神经症性症状.其中有神经症性症状患者中,已确诊为各种神经症的占34.5%,确诊为躯化障碍的占8.33%,确诊为躯体疾病伴神经症性症状的占57.14%.神经症性症状组自认医院满意度显著低于躯体疾病不伴有神经症性症状组.结论:军队医院内科门诊患者的心理问题严重,神经症性症状患者自认医院满意度低.神经症性症状严重程度,自认疾病程度、特殊检查次数、累积就诊次数、累积医疗费用、药物治疗情况对此类患者的医院满意度影响较大.可以通过采用加强精神卫生服务意识和观念、重视对精神卫生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等对策干预目前军队医院内科门诊的这一现状.

    作者:宁淑娥;李艳秋;李萍;李维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早期综合治疗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行显微手术治疗与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 25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在 3 d 内早期经显微手术或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115例显微手术, 135例经血管内栓塞.随访3~30个月.术前术后均行TCD监测.结果:显微手术115例,院内死亡5例,半年后优78例,良27例,差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总死亡率5.22%.135例血管内治疗,院内死亡5例.半年后,栓塞组优95例,良30例,差4例,死亡1例,总死亡率4.44%.结论: 要重视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早期临床综合治疗,其中显微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各有所长,还不能相互取代.有些病例需二者结合效果更好.

    作者:王东成;王东军;贺民;毛伯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人胎脑纹状体发育过程中NSCs变化的原位杂交研究

    目的:观察人胎脑纹状体不同发育时期NSCs的变化.方法:60例胎龄16~28周的水囊引产胎儿,采用原位杂交及光镜技术对人胎脑纹状体NSCs的分布、形态以及数量进行检测.结果:不同胎龄人胎脑纹状体均可见Nestin mRNA阳性表达NSCs,呈圆形、椭圆形及星形等多形性,且明显群状分布,多数单个存在,细胞体积相差悬殊,有大有小,细胞有0~3个突起,胞核呈圆形和椭圆形, 1~4个核仁不等,细胞染色质疏松.随着胎龄的增加,纹状体NSCs逐渐减少.结论:不同胎龄人胎脑纹状体均存在NSCs,Nestin mRNA可作为定性NSCs的可靠标志物.

    作者:尹晓娟;封志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G12亚型G蛋白对M3乙酰胆碱受体介导的磷脂酶D调控

    目的:阐明何种Gα亚型蛋白偶联M3乙酰胆碱受体(M3 mAChR)并介导PLD的激活.方法:将带有Gαq、Gα12及Gα13基因的质粒转染入HEK293细胞,在细胞内过度表达,用免疫杂交检测相应的表达蛋白,并测定胞内M3 mAChR介导的PLD及PLC活性.结果:Gα12、Gα13亚型野生型及功能增强型蛋白的过度表达,导致胞内M3 mAChR介导的PLD活性明显升高(P<0.001);而过度表达Gα12、Gα13功能缺陷型蛋白,则使胞内M3 mAChR介导的PLD活性明显降低(P<0.001);但Gαq野生型及功能增强型蛋白的过度表达仅影响胞内PLC活性,对M3 mAChR介导的PLD激活没有影响.结论:M3 mAChR介导的胞内PLD激活极有可能是Gα12、Gα13而不是Gαq亚型G蛋白.

    作者:韩黎;吴桂芝;吴旭琴;孟玉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冠状动脉微栓塞致心衰模型的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微栓塞所得的心衰模型不需开胸,效果稳定,能较好的模拟心衰自然演变的病理生理改变,日益受到业内重视.本文综述了该动物模型的历史发展、制作方法、评价指标、特点和模型的建立机制.

    作者:米亚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肺泡上皮Ⅰ型细胞与肺损伤

    肺泡上皮Ⅰ型细胞在特点及功能上均不同于Ⅱ型细胞,由于Ⅰ型细胞在整个肺泡区中所占比例及其与血管内皮的特殊关系,使得它在肺的多种基本功能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另外,对Ⅰ型细胞的分化来源、基因表达、信号传导以及特异性表面蛋白的研究所得,将给急性肺损伤的诊断及治疗带来新的启示.

    作者:朱敏立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狗咬伤致罕见筋膜间室综合征伴重症感染1例

    1 临床病例 男性患者, 46岁.于2005年2月左腕部被自家狗咬伤,左腕部掌背侧各有一犬齿痕,伤后在当地医院肌注TAT及狂犬疫苗.

    作者:袁贤赟;梁雨田;崔赓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尿毒症患者染色体端粒长度改变的研究

    目的:研究尿毒症患者染色体端粒长度的变化.方法:分别取20~30岁组和50~60岁组正常人和初次诊断为尿毒症患者的外周血,分离出白细胞,提取DNA后,采用Southern杂交对外周血白细胞染色体的端粒DNA序列长度进行检测.结果:发现50~60岁组的端粒长度短于20~30岁组(P<0.05),两年龄组尿毒症患者的端粒长度短于同年龄组正常人(P<0.05).结论:尿毒症可使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染色体端粒长度缩短.

    作者:曹东维;张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特重烧伤患者肺部感染的治疗

    目的:探讨特重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肺部感染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6例特重烧伤伴吸入性损伤和肺爆震伤患者的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6名伤员在伤后 3.5~6 d 内出现肺部感染,其中5名需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通气, 3例接受机械通气 2.5 d 后出现肺部感染.经过综合治疗,所有患者的肺部感染均得到治愈.结论:早期合理应用抗生素,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加强呼吸道管理和营养支持,积极处理创面都是治疗特重度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肺部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伟;宋斌;孙建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杂志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

主办: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