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群;封国华;董莹;崔梅
目的:研究血小板增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老年胃癌预后关系.方法:回顾分析了 92 例老年胃癌患者血小板增多、VEGF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及对预后影响.结果:胃癌患者血小板增多发生率为28.26%,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6.7%,并且二者表达呈正相关(P<0.01).血小板增多、VEGF表达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血管癌栓密切相关(P<0.01),血小板增多、VEGF阳性表达与胃癌预后呈负相关.结论:血小板增多与VEGF表达密切相关,二者与胃癌生长、浸润关系密切,可作为估计老年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栾复新;王孟薇;于国;吕亚莉;钟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报告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 85 岁以上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指征及疗效.方法:本组 28 例,男 9 例,女 19 例.年龄 85~96 岁,平均 88 岁.均为新鲜粉碎性骨折.用气管插管全麻,心电监护.术中尽量保留股骨粗隆部位较大的骨折块,尤其是股骨大、小粗隆复位后要用钢丝固定.先用假体试模测试前倾角认为合适后再插入人工关节.股骨距部位的骨缺损用骨水泥充填、重塑.关节腔内置负压引流管,保留 2~3 d.结果:28 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术后无切口感染、血肿等并发症.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术后下床时间 2~11 d,平均 5 d.住院时间 16~27 d,平均 21 d.19 例出院后得到随诊,随诊时间 3~36 个月,平均 12 个月.除 1 例因其它疾病于术后 6 个月死亡外,其余患者均在术后 1 个月达到生活部分自理.结论:85 岁以上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不适合其它内固定方法时,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梁雨田;郭义柱;陶笙;唐佩福;张群;杨明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急性脑血管病 120 例,年龄 52~80 岁,平均62.36岁,脑梗死 60 例,脑出血 60 例.患者均符合下述条件:①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的诊断标准,经CT检查证实为出血性或缺血性脑血管病;②初次发病;③发病 24 h 内入院;④未询及痛风病.
作者:白春洋;雷素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例 1,男性,90 岁.1966年以来多次因慢支急性发作入院.30 余年来,心电图持续显示类似右束支阻滞图形伴V1、V2导联ST段抬高.1999年 10 月 29 日死于呼吸衰竭.例 2,男性,65岁.主因胸骨后闷痛1年余加重 6 h 于1979年 3 月 5 日入院.GPT、GOT、CPK正常.心电图V1、V2导联类似右束支阻滞图形伴ST段抬高,误诊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住院 54 d, 心电图ST-T无改善出院.
作者:卢喜烈;石亚君;帅莉;李乐燕;赵立朝;郭艳;卢亦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程序化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的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历时 4 个月,为非程序化部分(n=18);第二阶段为程序化部分,6个月完成(n=28).程序化拔除气管插管的患者先接受检测,随即进行自主呼吸实验(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 SBT).SBT是在压力支持呼吸方式下进行,支持压力为 7cm H2O,时间为 30~120 min.当患者完成自主呼吸实验阶段,而且呼吸频率≤35/min,PaO2≥9.3kPa,浅快呼吸指数≤105时,即可拔出气管插管.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机械通气时间没有差异;两组患者拔除气管插管的时间有显著差异,程序化组为37.32 min(30~120min),非程序化组为201.11min(20~540min),气管插管的复插率分别为7%和10%.结论:采用程序化方法脱离呼吸机拔出气管插管可以明显的缩短拔管时间,而且并未使气管插管的复插率增加.
作者:马迎民;潘亮;谢菲;叶庆明;周飞虎;宋青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壳聚糖膜在动物非穿透性滤过手术中应用的组织反应以及降眼压效果等.方法:壳聚糖膜来源于雪蟹壳.选取标准新西兰白兔 20 只 40 眼,雌雄兼用,称重编号,单眼行NPFS联合壳聚糖膜植入作为实验组(A组),另眼单纯行NPFS作为对照组(B组).术后观察眼压、炎症反应、结膜滤泡等.并分别于1周,4周,8周、12周、20周取标本行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前两组眼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时间点两组术后眼压与术前眼压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术后 20 周实验组眼压(1.53±0.23)kPa对照组眼压(1.97±0.34)kPa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20周植入物部分吸收,植入材料有断裂现象,无明显纤维组织增生,B组组织结构基本恢复正常,稍有紊乱.结论:壳聚糖作为非穿透性滤过手术的植入材料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有一定抑制纤维组织增生的作用,能够有效维持滤过,降眼压效果满意.
作者:李洁;郇春艳;李晓陵;胡平;杨炳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进一步认识血糖水平对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15项研究糖尿病血糖水平对糖尿病合并ACI患者预后影响的对照研究进行同质性检验和合并效应量的检验.患者按入院时的空腹血糖水平,分为A、B、C三组.A组:血糖<11.1mmol/L;B组:血糖≥11.1~<16.7mmol/L;C组:血糖≥16.7mmol/L.结果:①同质性检验:P均>0.05,表明 15 项研究糖尿病/血糖水平对ACI患者预后影响的对照研究具有同质性,可以合并结果.②合并效应量的检验:ACI正常血糖组的预后显著优于糖尿病组(OR=4.05,95%CI=4.60~5.19),而糖尿病组死亡的危险性则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OR=3.60,95%CI=2.36~5.49)(P均<0.001).A组与B组的预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A组与C组以及B组与C组间的预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01).A、B、C三组的死亡率分别为0、6.16%和40.17%,三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05).结论:糖尿病合并ACI患者预后不良,且血糖愈高,预后愈差.
作者:蒋亚斌;朱宁;俞锐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 1998年3月~2002年3月我院43例患者,男性30例,女性13例.年龄37~68岁.全部为单侧发病,病程2月~3年.鳞状上皮乳头状瘤19例,鳞状上皮内翻乳头状瘤8例,上皮不典型增生性息肉7例,出血坏死性息肉4例,鳞状细胞癌3例,腺癌2例.检查:鼻腔无异常的7例,有新生物者36例,鳞癌和腺癌的病例经CT证实病变局限在鼻腔外侧壁和上颌窦内壁,并有骨质破坏.其余的病例CT均示病变波及上颌窦或在上颌窦内.43例患者术前或术后均经病理学检验明确诊断.
作者:刘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建立一种无创伤性产前基因诊断的方法.方法:自行建立巢式PCR方法对46例10~40孕周的初孕妇血浆中游离胎儿Y染色体ZFY基因进行扩增,扩增片段分别为354bp和307bp,46例均采用母体血浆直接作为模板进行巢式PCR.结果:39 例妊娠男性胎儿孕妇血浆中有 32 例出现ZFY基因条带,检出率为82.1%(32/39),其中 24 例 2 次扩增均为阳性,8 例第 2 次扩增才出现阳性条带, 巢式PCR可明显提高检测敏感性(从61.5%提高到82.1%).7例妊娠女性胎儿孕妇血浆2次均未出现阳性扩增带,无假阳性结果.本研究的性别总符合率为84.8%(39/46).结论: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母体血浆中游离胎儿DN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有希望成为无创伤性产前基因诊断方法应用于临床.
作者:于萍;周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笔者对成人患者正畸治疗的心理特点进行研究分析,以便针对不同特点在临床工作中采取相应对策.方法:随机选择近 3 年在我科正畸门诊完成的病例中年龄18~40岁之间的成人病例164例作为研究组,年龄在8~16岁之间的儿童青少年164例作为对照组,通过询问,填调查表,查阅病例和随访方式进行.结果:成人正畸治疗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86.72%的患者是为了牙齿美观,利于工作和社交.76.51%的患者采取有限矫治.矫治中患者情绪变化大,对疗效有顾虑.结论:成人正畸治疗与儿童青少年不同,有其自身显著特点,根据成人正畸治疗的特点,在临床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尊重患者,帮助他们正视现实,对治疗效果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消除各种顾虑,对有心理障碍的患者更应特别关注.
作者:涂平;孙明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前检测、识别易破裂和容易形成血栓的斑块的心导管侵入性的检查方法有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超声和血管内镜检查、光相干层析成像、血管内温度图、光谱分析等技术,其中有一些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有一些在临床试验中应用,其结果令人鼓舞.
作者:金琴花;盖鲁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选择妊娠 42~79 d 自愿接受人工流产的健康妇女176例,无服药及人流禁忌证,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 27 岁,体重41~72kg,平均体重 54 kg.术前经尿HCG测定及妇科检查,所有病例均经B超证实宫内孕.
作者:杨月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老年玻璃体切割术后俯卧位患者减轻术后不良反应的影响效果.方法:将2001年1月~2003年12月在我院住院行玻璃体切割俯卧位的60岁以上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予以术前心理指导,术前俯卧位训练,术后适当的肢体运动,术后正确使用头垫及胸垫处理,分别记录手术前后的血压,胸闷,食欲,四肢活动及受压部位异常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血压,胸闷,食欲,四肢活动及受压部位异常情况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玻璃体切割术后俯卧位患者实施恰当的护理干预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王瑛;丁华;崔春红;张惠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一家族性Dowling-Meara型单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S)中的遗传基础,分析患者的基因突变及确定EBS的亚型.方法:应用外周血提取DNA、PCR扩增、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检测患病家族者的K5和K14的所有外显子区.结果:检测K5基因的所有外显子,未发现突变位点;检测了K14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在第一外显子区发现了R125C的突变.两例患者(母亲和女儿)具有相同的突变,而未患病的父亲及正常对照则无此突变.结论:该EBS-DM家系中存在K14基因R125C的突变,角蛋白基因突变的检测是区分EBS-DM患者表型和明确诊断的有效的方法.
作者:赵亚力;韩为东;马学斌;李琦;郝好杰;Dedee Murreu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IR)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将 16 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2 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高脂组:喂高脂饲料诱导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各组动物喂食 11 周时,分别做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实验后处死.测定血糖、胰岛素水平,用HOMA模型评价胰岛素抵抗指数.同时喂食前和喂食 11 周后测定血浆Hcy水平.结果:高脂组体重变化、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有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血浆Hcy也有显著差异,高脂组[(35.7±14.1) μmol/L]高于对照组[(9.95±2.40)μmol/L].相关分析显示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均与血浆Hcy水平显著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仅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是血浆Hcy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高脂诱导的胰岛素抵抗与大鼠血浆Hcy水平升高有关,并可能是胰岛素抵抗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增加的原因之一.
作者:杨国庆;陆菊明;柳红芳;马芳龄;邹效漫;潘长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应用不同局麻药对拔牙老年人产生牙科畏惧症的影响及对策.方法:将接受拔牙术的 112 例老年患者分两组:①碧兰麻组, ②利多卡因组.两种局麻药注射 3 min 后测量患者血压,脉搏与注射前进行对比. 结果:用目前新型的局麻药碧兰麻进行黏膜下浸润麻醉,患者的脉搏、血压(包括收缩压与舒张压)与注射药物前比较无明显变化.而利多卡因则使患者血压升高,脉速加快.结论:碧兰麻能减轻老年人牙科畏惧症.
作者:宫琦玮;章捍东;李红梅;张海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用SAS语言规定统计表输出的格式,定义各组例数、平均数、标准差、大值、小值的位置, 定义输出检验的t统计量和P值的位置, 调用univariate过程,anova过程,编写SAS宏命令集成SAS程序.编写出5个SAS宏,计算出各组平均数例数、四分位数,大小值, F、t统计量和P值,并按统计学表的规定位置输出.通过调用SAS宏,实现了一个常用定量指标统计报表的输出,并为临床试验中其它定量指标统计报表的输出提供参考.
作者:童新元;张高魁;姚晨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医院图书馆是提供知识与信息的行业,其质量管理关系到服务的效果,它能在提高医院效益中起到促进作用.笔者对加强质量管理的几个重要方面: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工作人员质量意识;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原则,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的策略;完善质量评价制度等进行讨论.
作者:朱利群;封国华;董莹;崔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常见肠杆菌科细菌产β内酰胺酶状况;测定几种抗菌药物对产酶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确证法检测ESBLs;二倍琼脂稀释法测定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K-B琼脂扩散法行药敏试验.结果:在所收集的 80 株下呼吸道标本中,阴沟肠杆菌 39 株,其中25.6%产ESBLs、41.0%产AmpC酶、7.7%同时产AmpC和ESBLs;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7 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中,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和培氟沙星对产酶菌的耐药率较高在50%以上,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在30%~40%之间.在其他4种常用抗生素中,伊米配能的耐药率低,对ESBLs、AmpC和ESBLs+AmpC菌株的耐药率分别为16.7%、9.5%和0;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在30%~40%之间;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高,多数在70%以上.结论:临床分离的下呼吸道标本中,阴沟肠杆菌多且产酶率高;几种抗菌药物中伊米配能具有较高抗菌活性;其次是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和阿米卡星.
作者:李艳;刘长庭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红霉素对实验性大鼠根尖周炎根管治疗期间急性发作的防治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根尖周炎模型,根管预备后在根管内置入红霉素,分别在根管预备后1d、3d、7d处死大鼠,观察大鼠根尖周组织的病理学表现.结果:根管预备后在根管内放置红霉素,与对照组相比,根尖周组织炎症显著减轻(P<0.05),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减轻.结论:根管内放置红霉素可以显著抑制根尖周组织炎症和炎症细胞浸润,抑制炎症发展.
作者:刘亚鹃;史洋;李静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