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振南;高静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纳(丹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的患者192例确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丹奥治疗组(A组)112例和对照组(B组)80例.两组患者分别以治疗前后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心电图变化、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用药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88.48%、心电图变化总有效率达83.93%,与对照组比较(P<0.01).甲襞微循环各项指标和血液流变学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奥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缺血变化好转,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
作者:刘平;张素荣;袁宇;张卫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以酪蛋白为对照,观察大豆蛋白、花生蛋白、麦绿素(叶蛋白)三种植物蛋白质对生长期大鼠脂代谢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含20%酪蛋白、20%大豆蛋白、20%花生蛋白和14%酪蛋白加6%麦绿素的人工半合成饲料,5周后测定其肝脏和血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浓度.结果:四组大鼠血清TC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除花生蛋白组T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外,其它各组TG水平无显著差异;大豆蛋白组血清HDL-C和LDL-C水平与对照组相当,而花生蛋白组和麦绿素添加组血清HDL-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大豆蛋白组(P<0.01),而其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花生蛋白组和大豆蛋白组肝脏TG水平显著降低(P分别为<0.05和<0.01),麦绿素添加组TC水平显著升高(P<0.01);花生蛋白组的肝脏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大豆蛋白和花生蛋白均能降低实验大鼠肝脏TG水平,花生蛋白还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TG、LDL-C及肝脏LDL-C水平,提高血清HDL-C水平.
作者:陈贵堂;赵霖;鲍善芬;丛涛;李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myotonic dystrophy,DM)的骨骼肌病理及电生理变化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分析8例DM患者肌肉病理和电生理特点,并比较两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所有病例均呈典型的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病理变化,其中Ⅰ型纤维占优势4例,Ⅱ型纤维占优势4例.肌电图变化特点为肌强直电位及肌原性损害,神经传导速度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按活检I型或II型纤维优势将肌电图检测结果分成两组后,I型纤维优势患者的自发电位插入延长率(83.3%)、MUP时限缩短程度(36.8%)及多相波比例(24.4%)均明显高于II型优势者(16.7%,19.3%,11.0%; χ2 =14.9610,P= 0.000,Fisher exact=0.000; t=2.7253/3.1901,P= 0.0102,P=0.0030).结论:DM的电生理改变程度与病理变化中的优势纤维类型相关.
作者:赵晓萍;蒲传强;吴卫平;陈朝晖;毛燕玲;刘洁晓;罗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索血清细胞因子在正常人群中的稳定性及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观察健康人群中血清细胞因子的参考范围,为细胞因子测定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应用生物芯片技术和EVIDENCE180全自动芯片分析仪动态观察了27例健康志愿者 1 个月内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和86例健康志愿者血清细胞因子在不同年龄、性别中的分布.结果:血清细胞因子在被随访的27例健康志愿者中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血清细胞因子的浓度与年龄和性别无明显相关.结论:细胞因子在健康人群中稳定存在,与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作为评价机体免疫功能的一组指标,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作者:郭广宏;田亚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联合应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颏舌肌前徙术和舌骨悬吊术治疗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方法:在26例患者结合不同体位的X线头影测量侧位片观察和测量以及多导睡眠仪检查结果的基础上,应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颏舌肌前徙术和舌骨悬吊术等不同手术方式组合.术后随访包括术区检查及与术前同样的检查.结果:应用不同手术方式结合治疗可以明显地扩大上、下咽腔的气道,症状改善非常明显.结论:由于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患者的阻塞部位和阻塞程度各不相同,有针对性的选择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是合理的,也是有效的.
作者:胡敏;温伟生;肖红喜;周宏志;杨舸;布静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马尾松花粉(松花粉)对大鼠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饲普通饲料,组2和组3每日投料前分别饲安慰剂(淀粉片)和松花粉片,并与组1实行对喂.2周后组1每天肌肉注射橄榄油1ml*kg-1,组2和组3每天肌肉注射橄榄油配制的丙酸睾酮液4mg*kg-1,持续2周,并按相同方法继续饲喂4周后全部处死.结果:组3大鼠前列腺增殖状态明显低于组2,血清睾酮(T)和雌二醇水平与组2相比均显著降低.结论:松花粉可以通过调节机体雌、雄两种激素水平,发挥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作用.
作者:丛涛;赵霖;鲍善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来源从2002年1月31日~2004年6月30日,以我院临床确诊病例的脑脊液(CSF)为检测标本,计90份,其中结核性脑膜炎(结脑)64份,非结核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非结脑)26份(作对照组).1.2 材料普通离心机和FMU-5型脑脊液细胞离心沉淀器系第四军医大学产品.
作者:包殿芝;胡天喜;翟源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001年4月~2004年4月单根桩核固位修复磨牙残根、残冠112例共143颗,其中女性78例、93颗,男性34例、50颗;年龄16~70岁.牙体缺损情况:残冠缺损1/2~3/4,103颗;残根:其中龈上31颗,龈下≤2mm 9颗.
作者:杨建玲;李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健康家兔32只,复制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灯盏花素(Bre)小剂量用药组和灯盏花素大剂量用药组,每组8只.观察缺血前,缺血45min、再灌注30和60min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及灯盏花素对不同时限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灯盏花用药组的SOD、MDA、GSH-PX和ALT在再灌注的各时限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灯盏花素能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强氧自由基的清除,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起着良好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作者:史小琴;张晶晶;刘秀平;史宝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黄芪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Astragalus, TFA)在体外实验条件下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生长、繁殖的影响.方法:以BEL-7402细胞为实验对象,5-氟尿嘧啶(5-FU)为阳性对照,比较观察了不同浓度的TFA与BEL-7402细胞共同培养不同时间后,TFA对BEL-7402细胞的形态学、细胞存活曲线、细胞生长曲线和细胞有丝分裂指数的影响.结果:数据表明TFA处理48h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40μg/ml, 5-FU为0.3μg/ml;TFA浓度达80μg/ml时可使BEL-7402细胞生长明显受挫(P<0.05),有丝分裂指数下降;与对照比较细胞形态主要表现为胞浆中颗粒明显增多,胞浆出现大量空泡,核固缩.结论:TFA对BEL-7402细胞生长繁殖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汪德清;李煜;田亚平;王成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D-半乳糖脑老化模型小鼠脑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衰老模型组,通过给小鼠腹腔注射D-半乳糖建立衰老动物模型.8周后,处死小鼠制备大脑皮层电镜标本和脑组织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衰老模型组小鼠大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下降,丙二醛(MDA)、脂褐素含量升高,一氧化氮(NO)水平下降.结论: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脑组织抗氧化能力下降.
作者:王怀颖;张玮;石少慧;户志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北京地区幼儿园及学校体检儿童760例,2~15岁经体检符合WHO1997年CNHS标准.分5个年龄组:A组2~3岁,B组4~6岁,C组7~9岁,D组10~12岁,E组13~15岁.1.2 方法1.2.1 试剂柯达干化学胶片(简称干试剂片,由美国Johnson & Johnson Clinical Diagnostics公司生产).
作者:尹俊青;周和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实验性哮喘大鼠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系统的改变,以探讨NO的生成机制.方法:用卵蛋白致敏并激发建立了SD大鼠哮喘模型,3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为正常对照A组、卵蛋白激发哮喘发作B组、L-精氨酸对照C组、L-精氨酸+卵蛋白刺激D组,用铬粒还原法测定血浆中硝酸盐水平,免疫组化观察iNOS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大鼠各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上皮细胞均呈iNOS阳性反应,气道上皮下平滑肌呈iNOS阴性反应;哮喘大鼠各级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囊上皮细胞呈iNOS强阳性反应,气道上皮下平滑肌呈iNOS阳性反应,且浸润的炎细胞也呈强阳性表达;L-精氨酸对照组大鼠各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上皮细胞均呈iNOS阳性反应,气道上皮下平滑肌呈iNOS弱阳性反应;L-精氨酸+卵蛋白激发组大鼠各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上皮细胞均呈iNOS阳性反应,气道上皮下平滑肌呈iNOS阳性反应.与A组相比,B组大鼠SOD活性明显下降(P<0.01),MDA水平明显增高(P<0.01),B、D组大鼠NO3-水平明显增高(P<0.05), C组与A组比较没有明显变化.结论:L-精氨酸对哮喘大鼠NOS/NO的产生具有调节作用.
作者:宋淑珍;田亚平;王成彬;汪德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纳米化加工技术对玉米活性物质(corn activity proteins)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提取玉米抗氧化活性物质通过纳米化技术加工成玉米活性肽(corn activity peptides),毛细管电泳法分析纳米化前后物质成分变化,化学发光法测定玉米活性物质和玉米活性肽抗氧化水平及影响因素.结果:纳米化加工后的玉米活性肽较玉米活性物质新出现一些小分子物质,原有大分子物质消失,活性肽抗氧化能力明显提高(P<0. 05).加分散剂后对抗氧化能力有促进作用,随放置时间延长该作用下降.结论:纳米化加工技术可以使玉米活性物质成分发生改变,新生小分子活性肽能够提高抗氧化能力.
作者:姜辉;汪德清;宋淑珍;董矜;田亚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索酶法与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在不同水平段的测定偏差,并建立新旧方法测定结果的转换方法,以满足临床医生的需求.方法:用两种血清肌酐测定方法同时测定667例来我院门诊就医的不同疾病患者血清肌酐水平,并根据酶法测定值,将其分为5个水平组,统计两种方法的测定数据.结果: 酶法与苦味酸法测定值在各水平组的平均值分别为:A:64.0μmol/L,92.7μmol/L;B:182.5μmol/L,201.9μmol/L;C:378.4μmol/L,384.6μmol/L;D:561.2μmol/L,549.4μmol/L;E:1077.7μmol/L,1025.7μmol/L.两种方法相关均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71,0.987,0.950,0.983,0.994.结论:血清肌酐水平较低时,酶法测定值较与苦味酸法测定值低;在血清肌酐水平为471μmol/L以上时,酶法因方法学优于苦味酸法,而使测定值能够达到真实水平;若已知酶法测定值,临床医生可通过以下公式y(苦味酸法)=0.9186x(酶法)+34.385,得出苦味酸法测定值.反之,则可通过公式y(酶法)=1.0872x(苦味酸法)-37.065,得出酶法测定值.
作者:高静;董振南;田亚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 材料和方法1.1 对象1.1.1 正常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0例,符合健康人标准.1.1.2 恶性肿瘤组 42例均经病理学明确诊断:①妇科恶性肿瘤患者11例,其中包括卵巢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②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18例,其中包括胆囊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肝癌.③肺部恶性肿瘤患者13例,为肺癌.1.2 仪器和试剂采用日立715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RANDOX公司提供的总抗氧化活性测定试剂盒.
作者:郭广宏;董振南;田亚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①Ⅰ组:69例藏族青年是从西藏、迪庆高原进入到亚高原昆明地区生活半年后的某院校学员,均为男性,平均年龄18岁,体检正常.②Ⅱ组:正常对照组35例.均是昆明本地某高校学生,汉族,均为男性,平均年龄19岁,体检正常.
作者:李雪梅;王惠萱;汪洋;郑勤;吕耀;夏正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活化支气管上皮细胞后对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分泌的影响.方法:正常和1%多聚甲醛固定的嗜酸性粒细胞分别与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细胞联合培养,应用流式细胞微珠实验(CBA)方法定量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的浓度,用RT-PCR方法分析经嗜酸性粒细胞活化后支气管上皮细胞中IL-6的基因表达.结果:经嗜酸性粒细胞活化后,支气管上皮细皮中IL-6基因表达显著上调,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蛋白质浓度升高,多聚甲醛固定后的嗜酸性粒细胞能够刺激支气管上皮细胞中IL-6基因表达和蛋白质释放.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可活化支气管上皮细胞中IL-6基因表达和促进其蛋白质分泌.
作者:王成彬;黄振国;叶伟基;鲍依希;田亚平;林伟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建立液体纳米药物的观察方法.方法:用原子力学显微镜观察液体纳米药物.结果:未纳米药物在云母片上呈不均匀分布,呈现大小不同的颗粒,而液体纳米药物则呈均匀分布,并且颗粒比较均一.结论:为进一步探讨液体纳米药物在生物医学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提供了依据.
作者:宋淑珍;田亚平;汪德清;纪小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有效手术方法.方法:对41例43臂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进行显微松解、切断微神经支手术,同时对45例48臂进行封闭术治疗.结果:经随访13月~3年1月,显微组治愈率90.1%,封闭组治愈率25.0%,二组方法疗效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进行显微松解、切断微神经支,术后早期活动可取得明显临床效果.
作者:陆晓文;张少成;马玉海;桑井贵;羊国民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