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怀颖;张玮;石少慧;户志杰
目的:研究L-精氨酸、硝酸甘油、氨基胍在不同浓度情况下对Lewis肺癌(LLC)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方法:细胞形态学观察,四甲基偶氮唑(MTT)法检测LLC细胞增殖活性,检测培养液中亚硝酸盐浓度的变化.结果:L-精氨酸、硝酸甘油、氨基胍三种药物随浓度降低对LLC细胞增殖抑制减弱,L-精氨酸和氨基胍组中细胞培养液中NO2-水平逐步升高,但硝酸甘油组中NO2-水平与药物浓度正相关; L-精氨酸和氨基胍在一定浓度出现拮抗作用,而硝酸甘油和氨基胍基本为协同作用.结论:NO双向调节细胞生长,肿瘤细胞自身生成NO水平与增殖能力有关.
作者:姜辉;房征宇;董矜;田亚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索血清细胞因子在正常人群中的稳定性及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观察健康人群中血清细胞因子的参考范围,为细胞因子测定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应用生物芯片技术和EVIDENCE180全自动芯片分析仪动态观察了27例健康志愿者 1 个月内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和86例健康志愿者血清细胞因子在不同年龄、性别中的分布.结果:血清细胞因子在被随访的27例健康志愿者中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血清细胞因子的浓度与年龄和性别无明显相关.结论:细胞因子在健康人群中稳定存在,与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作为评价机体免疫功能的一组指标,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作者:郭广宏;田亚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1.1.1仪器雅培(ABBOTT)architect Ci8200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日立(Hitachi)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罗氏(Roche)E17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作者:董矜;董振南;田亚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建立液体纳米药物的观察方法.方法:用原子力学显微镜观察液体纳米药物.结果:未纳米药物在云母片上呈不均匀分布,呈现大小不同的颗粒,而液体纳米药物则呈均匀分布,并且颗粒比较均一.结论:为进一步探讨液体纳米药物在生物医学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提供了依据.
作者:宋淑珍;田亚平;汪德清;纪小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马尾松花粉(松花粉)对大鼠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饲普通饲料,组2和组3每日投料前分别饲安慰剂(淀粉片)和松花粉片,并与组1实行对喂.2周后组1每天肌肉注射橄榄油1ml*kg-1,组2和组3每天肌肉注射橄榄油配制的丙酸睾酮液4mg*kg-1,持续2周,并按相同方法继续饲喂4周后全部处死.结果:组3大鼠前列腺增殖状态明显低于组2,血清睾酮(T)和雌二醇水平与组2相比均显著降低.结论:松花粉可以通过调节机体雌、雄两种激素水平,发挥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作用.
作者:丛涛;赵霖;鲍善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玉米活性肽对X线照射正常机体造血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观察20只NIH小鼠按对照组(正常饲料)、给药组(含玉米活性肽30g/100g饲料)进行照射3d后血象的改变(能量6mVX线,剂量6Gy,面积30cm×30cm),和2周后血象的恢复情况.结果:放疗后与放疗前比较,3d后对照组与给药组的白细胞均明放疗后与放疗前比较,3d后对照组与给药组的白细胞均明显降低,并且MDA 升高,SOD 活性下降.2周后与放疗前比较,SOD 活性恢复,MDA降低,给药组与对照组白细胞数得到恢复,给药组白细胞增加明显,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血色素水平于照后3d变化不大, 14d后降低明显.试验组与对照组无差别.血小板在照后3d时无明显变化,但2周后下降明显,给药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玉米活性肽可能通过提高小鼠抗氧化水平,对X线照射小鼠造血功能具有防护作用.
作者:王玲;宋淑珍;田亚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①对照组:50例健康查体者,年龄18~41岁,男34例, 女16例.②疾病组:经临床明确确诊的血液病患者32例,男25例,女7例,年龄15~55岁.③肾脏病患者20例,年龄30~50岁,男12例,女8例.④风湿性疾病患者14例,年龄46~60岁,男5例,女9例.
作者:原新红;董振南;田亚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D-半乳糖脑老化模型小鼠脑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衰老模型组,通过给小鼠腹腔注射D-半乳糖建立衰老动物模型.8周后,处死小鼠制备大脑皮层电镜标本和脑组织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衰老模型组小鼠大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下降,丙二醛(MDA)、脂褐素含量升高,一氧化氮(NO)水平下降.结论: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脑组织抗氧化能力下降.
作者:王怀颖;张玮;石少慧;户志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①Ⅰ组:69例藏族青年是从西藏、迪庆高原进入到亚高原昆明地区生活半年后的某院校学员,均为男性,平均年龄18岁,体检正常.②Ⅱ组:正常对照组35例.均是昆明本地某高校学生,汉族,均为男性,平均年龄19岁,体检正常.
作者:李雪梅;王惠萱;汪洋;郑勤;吕耀;夏正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质量和活性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患有心血管类疾病和非心血管类疾病的患者以心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T,cTnT)表达阳性、阴性分组.结果:非心血管疾病组CK-MB活性结果异常与质量异常无明显相关(P>0.05).心血管疾病组cTnT>0.1,质量和活性的结果异常明显相关(P<0.05);cTnT<0.1组,CK-MB质量与活性结果异常也具有相关性,且CK-MB活性略高于正常参考值,CK-MB质量均数在参考值范围内.结论:CK-MB质量和活性在心脏类疾病的诊断中都很敏感,CK-MB质量对于因素干扰稳定性好于活性的测定.
作者:董矜;董振南;田亚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阐明异氟烷预处理脑保护作用的神经递质机制及其保护作用是否具有限时性.方法:1.4%异氟烷+空气连续吸入5d预处理大鼠,后一次预处理24h后缺血.采用清醒全脑缺血模型.观察清醒、缺血及再灌注后海马组织间液谷氨酸递质浓度改变及再灌注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变化,记录翻正反射恢复的时间及运动功能评分.双盲记数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和TUNEL阳性细胞的百分率.结果:全脑缺血10min、15min后预处理组BIS及翻正反射恢复好于对照组;谷氨酸递质浓度变化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全脑缺血15min,预处理组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预处理组缺血10min、15min海马CA1区神经细胞计数及锥体细胞凋亡明显好于对照组.全脑缺血20min两组各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异氟烷预处理对非致死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但有限时性;其脑保护作用与降低谷氨酸递质浓度无关.
作者:孙永海;岳云;王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药物力谷源不同制作加工工艺后的抗疲劳功能差异.方法:普通力谷源和力谷源纳米制剂分别喂养小鼠,通过小鼠负重游泳实验观察不同喂养组之间游泳时间差异,分析抗疲劳能力.结果:与对照组及力谷源喂养组比较,力谷源纳米制剂喂养组可明显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P<0.001).结论:力谷源纳米制剂具有抗疲劳作用.
作者:谷峰;姜辉;汪德清;宋淑珍;董矜;田亚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001年4月~2004年4月单根桩核固位修复磨牙残根、残冠112例共143颗,其中女性78例、93颗,男性34例、50颗;年龄16~70岁.牙体缺损情况:残冠缺损1/2~3/4,103颗;残根:其中龈上31颗,龈下≤2mm 9颗.
作者:杨建玲;李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筛选并克隆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4A(NS4A)反式激活新型靶基因.方法:以HCV NS4A蛋白表达质粒pcDNA3.1(-)-NS4A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为平行对照,提取mRNA并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分析.分析筛选得到的克隆,其中之一与GenBank中注册的已知功能基因序列没有同源性,通过序列同源性比对和电子拼接,根据基因起始密码子的Kozak规则和终止密码子下游保守的多聚腺苷酸信号序列,确定新型基因序列.从转染pcDNA3.1(-)-NS4A的HepG2细胞提取总RNA,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扩增获得该新基因的全长序列,并对克隆的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的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该新基因的编码序列全长为963个核苷酸(nt),编码产物由321个氨基酸残基(aa)组成,并测序证实,命名为NS4ATP1,在GenBank中注册,注册号为AY 740521.结论: 分子生物学技术与生物信息学技术相结合,发现并鉴定、克隆了HCV非结构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新型靶基因NS4ATP1,为进一步研究HCV非结构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探索新型治疗技术奠定基础.
作者:刘妍;成军;纪冬;吴顺华;严福明;崔玉芳;张黎颖;张玲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大切口切开手术治疗原发性滑膜软骨瘤病的疗效,初步分析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对我院1973年5月~1999年3月间19例采用大切口手术治疗的原发性滑膜软骨瘤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术后病理证实.本组随访到8例患者,随访时间9月~8年5个月,平均随访4年5个月.3例膝关节、1例髋关节和1例踝关节患者术后复发.所随访到患者均未见有恶变.结论:①手术应彻底切除游离体,必要时可附加切口;②对于术前X线片显示较明显的钙化游离体,如钙化点分布较分散,术中有必要进行X线监测;③对于X线片未显示钙化影的,术前应进行CT或MRI检查.
作者:韩纲;王岩;周勇刚;王继芳;史宏途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回顾性研究肿瘤标志物Ca125、AFP、CEA、Ca15-3、Ca19-9、NSE,CYFRA21-1及Ca72-4在确诊恶性肿瘤中的阳性率及联合检测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肿瘤标志物测定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应用ROCHE公司生产的E170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结果:回顾分析妇科恶性肿瘤(n=50),肝恶性肿瘤(n=263),其它消化系统恶性肿瘤(n=252)和肺部恶性肿瘤(n=294)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发现联合检测不同肿瘤标志物可提高阳性率.以2~4项为佳,与8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水平基本接近.结论:适当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对提高所观察恶性肿瘤的阳性率有一定价值,各肿瘤标志物间有明显的互补性,但无明显组织特异性.
作者:原新红;田亚平;郭广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健康家兔32只,复制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灯盏花素(Bre)小剂量用药组和灯盏花素大剂量用药组,每组8只.观察缺血前,缺血45min、再灌注30和60min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及灯盏花素对不同时限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灯盏花用药组的SOD、MDA、GSH-PX和ALT在再灌注的各时限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灯盏花素能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强氧自由基的清除,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起着良好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作者:史小琴;张晶晶;刘秀平;史宝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后大鼠外周血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PMN)及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转换酶(interleukin-1β converting enzyme,ICE,现称caspase 1)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大鼠外周血PMN及组织中ICE mRNA的表达.结果:CLP术后循环血中多形核白细胞(PMN)中ICE mRNA表达逐渐增高,达峰值后开始降低,但仍明显高于正常.ICE mRNA表达的增高首先出现于血PMN中,迟后转移至肺、小肠和肝组织中.结论:ICE mRNA表达的增高在脓毒症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隰建成;马远征;周宝桐;常国友;马诺山;陆连荣;郭振荣;盛志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为了解不同月份采摘的绿茶中茶多酚含量及其营养学意义,开展了本项研究.方法:新鲜茶叶样品采自江西省婺源县大樟山茶场的5个不同种植区,茶叶采摘时间分别为2000年8月、2001年3月、4月和5月.按常规炮制方法处理,制成绿茶.分析测定了其中9种茶多酚类化合物,以及没食子酸及其衍生物和黄酮醇类化合物.结果:4月份采收的绿茶中茶多酚类化合物总量高、占绿茶总重量的32.3%,是3月份采摘的绿茶所含茶多酚类化合物总量的1.41倍、5月份的1.34倍、8月份的2.45倍,绿茶中茶多酚类化合物总量的排列顺序为4月>5月>3月>8月.其中绿茶中所含的功能因子,茶多酚类化合物中含量高的主成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含量顺序同样是4月>5月>3月>8月.结论:不同采摘期绿茶中具有代表性的生物活性物质--茶多酚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作者:赵霖;Dieter Treutter;罗永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 对象和方法1.1 调查对象 2004年9~11月随机选择濮阳市4所学校的中、小学生2130名,其中男生1082名,女生1048名,年龄6.5~18岁.
作者:杨建玲;李红;王伟建;凡朝法;孙冰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