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辉;房征宇;董矜;田亚平
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来源从2002年1月31日~2004年6月30日,以我院临床确诊病例的脑脊液(CSF)为检测标本,计90份,其中结核性脑膜炎(结脑)64份,非结核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非结脑)26份(作对照组).1.2 材料普通离心机和FMU-5型脑脊液细胞离心沉淀器系第四军医大学产品.
作者:包殿芝;胡天喜;翟源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马尾松花粉(松花粉)对大鼠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饲普通饲料,组2和组3每日投料前分别饲安慰剂(淀粉片)和松花粉片,并与组1实行对喂.2周后组1每天肌肉注射橄榄油1ml*kg-1,组2和组3每天肌肉注射橄榄油配制的丙酸睾酮液4mg*kg-1,持续2周,并按相同方法继续饲喂4周后全部处死.结果:组3大鼠前列腺增殖状态明显低于组2,血清睾酮(T)和雌二醇水平与组2相比均显著降低.结论:松花粉可以通过调节机体雌、雄两种激素水平,发挥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作用.
作者:丛涛;赵霖;鲍善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的收集随机选取394名住院患者为考核对象,抽取静脉血2ml,离心后取血清,血清量不少于500μl,-20℃保存.1.2 标本纳入标准及样本量 CLIA法设定的cutoff值为5ng/ml, TRFIA法按试剂盒推荐的Cutoff值(6ng/ml).
作者:刘红鹰;田亚平;宋淑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药物力谷源不同制作加工工艺后的抗疲劳功能差异.方法:普通力谷源和力谷源纳米制剂分别喂养小鼠,通过小鼠负重游泳实验观察不同喂养组之间游泳时间差异,分析抗疲劳能力.结果:与对照组及力谷源喂养组比较,力谷源纳米制剂喂养组可明显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P<0.001).结论:力谷源纳米制剂具有抗疲劳作用.
作者:谷峰;姜辉;汪德清;宋淑珍;董矜;田亚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回顾性研究肿瘤标志物Ca125、AFP、CEA、Ca15-3、Ca19-9、NSE,CYFRA21-1及Ca72-4在确诊恶性肿瘤中的阳性率及联合检测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肿瘤标志物测定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应用ROCHE公司生产的E170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结果:回顾分析妇科恶性肿瘤(n=50),肝恶性肿瘤(n=263),其它消化系统恶性肿瘤(n=252)和肺部恶性肿瘤(n=294)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发现联合检测不同肿瘤标志物可提高阳性率.以2~4项为佳,与8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水平基本接近.结论:适当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对提高所观察恶性肿瘤的阳性率有一定价值,各肿瘤标志物间有明显的互补性,但无明显组织特异性.
作者:原新红;田亚平;郭广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①Ⅰ组:69例藏族青年是从西藏、迪庆高原进入到亚高原昆明地区生活半年后的某院校学员,均为男性,平均年龄18岁,体检正常.②Ⅱ组:正常对照组35例.均是昆明本地某高校学生,汉族,均为男性,平均年龄19岁,体检正常.
作者:李雪梅;王惠萱;汪洋;郑勤;吕耀;夏正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联合应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颏舌肌前徙术和舌骨悬吊术治疗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方法:在26例患者结合不同体位的X线头影测量侧位片观察和测量以及多导睡眠仪检查结果的基础上,应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颏舌肌前徙术和舌骨悬吊术等不同手术方式组合.术后随访包括术区检查及与术前同样的检查.结果:应用不同手术方式结合治疗可以明显地扩大上、下咽腔的气道,症状改善非常明显.结论:由于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患者的阻塞部位和阻塞程度各不相同,有针对性的选择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是合理的,也是有效的.
作者:胡敏;温伟生;肖红喜;周宏志;杨舸;布静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 材料和方法1.1 对象1.1.1 正常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0例,符合健康人标准.1.1.2 恶性肿瘤组 42例均经病理学明确诊断:①妇科恶性肿瘤患者11例,其中包括卵巢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②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18例,其中包括胆囊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肝癌.③肺部恶性肿瘤患者13例,为肺癌.1.2 仪器和试剂采用日立715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RANDOX公司提供的总抗氧化活性测定试剂盒.
作者:郭广宏;董振南;田亚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纳米化加工技术对玉米活性物质(corn activity proteins)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提取玉米抗氧化活性物质通过纳米化技术加工成玉米活性肽(corn activity peptides),毛细管电泳法分析纳米化前后物质成分变化,化学发光法测定玉米活性物质和玉米活性肽抗氧化水平及影响因素.结果:纳米化加工后的玉米活性肽较玉米活性物质新出现一些小分子物质,原有大分子物质消失,活性肽抗氧化能力明显提高(P<0. 05).加分散剂后对抗氧化能力有促进作用,随放置时间延长该作用下降.结论:纳米化加工技术可以使玉米活性物质成分发生改变,新生小分子活性肽能够提高抗氧化能力.
作者:姜辉;汪德清;宋淑珍;董矜;田亚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活化支气管上皮细胞后对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分泌的影响.方法:正常和1%多聚甲醛固定的嗜酸性粒细胞分别与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细胞联合培养,应用流式细胞微珠实验(CBA)方法定量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的浓度,用RT-PCR方法分析经嗜酸性粒细胞活化后支气管上皮细胞中IL-6的基因表达.结果:经嗜酸性粒细胞活化后,支气管上皮细皮中IL-6基因表达显著上调,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蛋白质浓度升高,多聚甲醛固定后的嗜酸性粒细胞能够刺激支气管上皮细胞中IL-6基因表达和蛋白质释放.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可活化支气管上皮细胞中IL-6基因表达和促进其蛋白质分泌.
作者:王成彬;黄振国;叶伟基;鲍依希;田亚平;林伟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核黄素的光敏作用对细胞端粒、端粒酶及生长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法检测光照核黄素对Hela细胞的抑制率;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8-羟基鸟嘌呤的生成;Southern Blot检测细胞端粒长度、端粒酶活性变化;结果:光照核黄素对Hela细胞有抑制作用且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强;受核黄素作用后细胞损伤产物8-羟基鸟嘌呤染色结果显示细胞核强阳性;细胞端粒随核黄素作用时间的延长有缩短的趋势,而端粒酶活性在开始的1h左右略有下降,而至后则有上升趋势.结论:核黄素光敏反应可造成细胞DNA富含鸟嘌呤区域羟基化损伤,该羟基化损伤与富含鸟嘌呤的端粒重复序列缩短有关.
作者:董矜;田亚平;房征宇;曹东维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舌前腺解剖及其囊肿的佳治疗方案.方法:对34例舌前腺囊肿患者采用在常规手术基础上加以切除同侧或双侧舌前腺治疗舌前腺囊肿.随访1~4年,观察疗效.结果:34例患者均Ⅰ期愈合,经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舌前腺囊肿以手术切除囊肿及同侧或双侧舌前腺为佳方案且疗效确切.
作者:王克恭;温伟生;胡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1.1.1仪器雅培(ABBOTT)architect Ci8200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日立(Hitachi)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罗氏(Roche)E17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作者:董矜;董振南;田亚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有效手术方法.方法:对41例43臂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进行显微松解、切断微神经支手术,同时对45例48臂进行封闭术治疗.结果:经随访13月~3年1月,显微组治愈率90.1%,封闭组治愈率25.0%,二组方法疗效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进行显微松解、切断微神经支,术后早期活动可取得明显临床效果.
作者:陆晓文;张少成;马玉海;桑井贵;羊国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D-半乳糖脑老化模型小鼠脑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衰老模型组,通过给小鼠腹腔注射D-半乳糖建立衰老动物模型.8周后,处死小鼠制备大脑皮层电镜标本和脑组织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衰老模型组小鼠大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下降,丙二醛(MDA)、脂褐素含量升高,一氧化氮(NO)水平下降.结论: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脑组织抗氧化能力下降.
作者:王怀颖;张玮;石少慧;户志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玉米活性肽对X线照射正常机体造血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观察20只NIH小鼠按对照组(正常饲料)、给药组(含玉米活性肽30g/100g饲料)进行照射3d后血象的改变(能量6mVX线,剂量6Gy,面积30cm×30cm),和2周后血象的恢复情况.结果:放疗后与放疗前比较,3d后对照组与给药组的白细胞均明放疗后与放疗前比较,3d后对照组与给药组的白细胞均明显降低,并且MDA 升高,SOD 活性下降.2周后与放疗前比较,SOD 活性恢复,MDA降低,给药组与对照组白细胞数得到恢复,给药组白细胞增加明显,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血色素水平于照后3d变化不大, 14d后降低明显.试验组与对照组无差别.血小板在照后3d时无明显变化,但2周后下降明显,给药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玉米活性肽可能通过提高小鼠抗氧化水平,对X线照射小鼠造血功能具有防护作用.
作者:王玲;宋淑珍;田亚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纳(丹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的患者192例确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丹奥治疗组(A组)112例和对照组(B组)80例.两组患者分别以治疗前后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心电图变化、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用药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88.48%、心电图变化总有效率达83.93%,与对照组比较(P<0.01).甲襞微循环各项指标和血液流变学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奥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缺血变化好转,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
作者:刘平;张素荣;袁宇;张卫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筛选并克隆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4A(NS4A)反式激活新型靶基因.方法:以HCV NS4A蛋白表达质粒pcDNA3.1(-)-NS4A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A3.1(-)为平行对照,提取mRNA并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分析.分析筛选得到的克隆,其中之一与GenBank中注册的已知功能基因序列没有同源性,通过序列同源性比对和电子拼接,根据基因起始密码子的Kozak规则和终止密码子下游保守的多聚腺苷酸信号序列,确定新型基因序列.从转染pcDNA3.1(-)-NS4A的HepG2细胞提取总RNA,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扩增获得该新基因的全长序列,并对克隆的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的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该新基因的编码序列全长为963个核苷酸(nt),编码产物由321个氨基酸残基(aa)组成,并测序证实,命名为NS4ATP1,在GenBank中注册,注册号为AY 740521.结论: 分子生物学技术与生物信息学技术相结合,发现并鉴定、克隆了HCV非结构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新型靶基因NS4ATP1,为进一步研究HCV非结构蛋白反式激活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探索新型治疗技术奠定基础.
作者:刘妍;成军;纪冬;吴顺华;严福明;崔玉芳;张黎颖;张玲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建立液体纳米药物的观察方法.方法:用原子力学显微镜观察液体纳米药物.结果:未纳米药物在云母片上呈不均匀分布,呈现大小不同的颗粒,而液体纳米药物则呈均匀分布,并且颗粒比较均一.结论:为进一步探讨液体纳米药物在生物医学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提供了依据.
作者:宋淑珍;田亚平;汪德清;纪小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悬雍垂组织的病理变化.方法:显微镜观察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低通暂停综合征患者悬雍垂手术标本的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患者悬雍垂的黏膜、腺体、肌肉、神经、血管等均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这些变化可能是患者长期打鼾、缺氧引起,但反过来,还会加重上气道阻塞.
作者:吕春雷;韩东一;翟所强;孙建和;杨伟炎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