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胥英;李竞;姚易平;封国华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将符合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2000 年成都会议制定的标准)诊断的 62 例轻、中度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6 例(男 28 例、女 8 例),对照组 26 例(男 16 例,女 10 例).
作者:李国恩;杨爱云;鲍雅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 临床病例选择 2000 年 10 月~ 2002 年 10 月自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及解放军 464 医院中医针灸康复中心住院的 315 例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脑血管疾病符合 1995 年第四次脑血管疾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持续的(1周以上)吞咽困难、饮食水咳呛、构音障碍.②软腭、咽喉肌、舌肌、咬肌或面肌运动障碍,无舌肌萎缩及肌束震颤.③生理性脑干反射:软腭反射存在或亢进(早期可消失或减弱),下颌反射亢进.病理性脑干反射(吸吮、掌颌等)阳性.④情感障碍.⑤MRI示双侧桥脑以上脑部损伤,经脑干诱发电位检查排除脑干损伤.记录患者入院后的咽反射情况,总结咽反射变化规律.根据脑血管病分期分组,急性期(发病 1 月内)为A组、恢复期(发病 1 月~ 6 月内)为B组、后遗症期(发病 6 月后)为C组.将各组咽反射变化规律进行χ2 检验,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A组咽反射一过性减弱或消失明显高于B组和C组.
作者:肖蕾;赵建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医疗服务市场,医院能否适时调整管理策略,将关系到医院在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问题.建立品牌医院,将是未来医院发展的方向.笔者就医院品牌的概念、品牌营销对医院管理的影响、及医院实施品牌营销策略的具体措施进行探讨,利用品牌营销策略使医院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关兵;张亚勤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α-粒子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癌变株中p14ARF, p16INK4a, MGMT, GSTP1,BUB3和DAPK基因的甲基化情况.方法:用甲基特异性的PCR(MSP)分析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情况和用RT-PCR检测细胞的基因转录水平.结果:p14ARF基因在BEP2D细胞中没有甲基化,但在其癌变细胞BERP35T1中发生了甲基化,且甲基化导致p14ARF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下降.p16INK4a和BUB3在两种细胞中均没有发生甲基化,BUB3经测序证实;MGMT在BEP2D细胞和癌变细胞中均发生甲基化;DAPK在BEP2D细胞中已有部分甲基化,在BERP35T1细胞中完全甲基化;GSTP1在BEP2D细胞中没有甲基化,在BERP35T1细胞中发生部分甲基化.结论:在辐射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中,部分与细胞增殖、DNA修复和细胞凋亡相关的功能基因发生了甲基化.
作者:李鹏;高德伟;耿煜;隋建丽;孙敬芬;周平坤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评价新药派丽奥作为治疗老年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牙周炎患者的 40 对病情程度基本一致的牙齿分两组观察,试验组牙齿洁治后用派丽奥牙周袋内上药,每周一次,共 4 次.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派丽奥治疗老年牙周炎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派丽奥能较长时间保持局部较高浓度,发挥其杀菌、抑菌作用,可作为治疗中、重度牙周炎的一种有效局部辅助用药.
作者:宫琦玮;余彤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并扩容治疗对嗜铬细胞瘤切除围术期循环的影响.方法:12 例患者在切下肿瘤前用0.01%硝普钠溶液经颈内静脉点滴调控血压,将MAP控制在 8 ~ 10 kPa,同时快速输入乳酸钠平衡液和代血浆各 20 ~ 30ml*kg-1*h-1扩容至尿量 100 ml*h-1以上,之后根据出血量调整输液速度.监测指标:MAP,HR,,尿量SpO2.结果:手术人均 210 min,硝普钠用量人均 38.333 mg,艾司洛尔 330 mg,输液总量 7250 ml (117 ml*kg-1),尿量 610 ml,SpO2 98%~100%,血压和心率均在理想范围,无任何并发症.结论:硝普钠控制性降压配合及时大量扩容有利于维护嗜铬细胞瘤术中循环平稳和减少并发症.
作者:李文广;刘靖;毕素萍;张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模拟神经外科手术缺血过程,研究亚低温预处理情况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耐受时间.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可逆的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72 只SD大鼠随机分成 6 组:1 h、2 h、3 h缺血-常温组,1 h、2 h、3 h缺血-亚低温预处理组.术后评价大鼠的神经功能以及脑梗塞体积的变化.结果:对于 1 h 和 2 h 缺血组,应用亚低温预处理,可以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减小脑梗塞体积.对于 3 h 缺血组,则脑保护作用不明显.结论: 应用亚低温预处理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可以减轻脑缺血性损害,脑缺血的耐受时间应在 2 h 以内.
作者:杨家斐;余新光;周定标;许百男;雪梅;张景华;高杰;段国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核苷酸类物质对心肌膜[3H]格列本脲([3H]Gli)特异性结合位点的影响.方法:制备心肌膜标本,采用竞争结合和/或动力学试验,分别研究ATP、ADP、UDP、AMP和腺苷(Ade)等核苷酸物质对心肌[3H]Gli结合特性的影响.结果:[3H]Gli与心肌膜标本呈特异性、可逆性结合,非标Gli可剂量依赖性地取代[3H]Gli与心肌膜标本的结合,IC50值为195 nmol/L.在相同条件下,ATP、ADP和UDP均可抑制[3H]Gli结合,IC50值分别为1.68、0.80和2.08 mmol/L;而AMP和Ade对心肌[3H]Gli结合无明显影响.动力学试验表明:[3H]Gli与心肌膜标本的结合和解离均符合一级动力学,ATP、ADP和UDP能减慢[3H]Gli与心肌膜结合,并降低大结合容量,但不影响解离动力学过程.结论:ATP、ADP和UDP可诱导SUR构象的改变,从而对心肌[3H]Gli特异性结合位点具有负性变构调节作用.
作者:朱庆磊;汪海;肖文彬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调查RAPD技术用于结核菌株DNA指纹鉴定的效果.方法:采用多重PCR方法对一组 2 例母女同时发病的肺结核患者和一组 2 例先后发病的兄妹肺结核患者的病原菌进行了菌种鉴定.采用RAPD技术对它们的基因组DNA进行指纹多态性分析.结果:4 株病原菌均为结核分支杆菌.经RAPD分型,其中母女组 2 菌株的DNA指纹图谱完全相同,兄妹组 2 菌株的DNA指纹图谱有所不同.证明母女组所染病原菌的同源性很好,很可能为同一感染源,母女之间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很大;兄妹组病原菌的同源性较差,为非交叉感染.结论:RAPD技术适用于结核分支杆菌流行病学调查,特别是交叉感染的鉴别.
作者:匡铁吉;董梅;雷红;宋萍;何菊芳;孟祥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以提高对本病的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方法:根据诊断SARS的临床实践和体会,参考相关资料,综合评价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结果:SARS由冠状病毒引起,患者主要有发热(体温常> 38.0 ℃)、畏寒、头痛、干咳、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肺部体征不明显或仅有少量湿性啰音;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降低,或伴血小板降低;胸部X线或CT检查可见多叶或双侧肺异常阴影;单纯用抗生素治疗无效.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利巴韦林、氧疗、无创机械通气、对症支持、中医中药及抗生素等综合治疗措施治疗,效果令人满意.结论:SARS由冠状病毒引起,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综合资料,积极有效的内科综合治疗可提高SARS治愈率、降低其病死率.
作者:汪建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联合肌肉松弛剂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与副作用.方法:随机分组,单盲给药,观察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各 43 例,联合用药组给予COX-2抑制剂罗非昔布及肌肉松弛剂盐酸乙哌立松,对照组单独给予罗非昔布,比较两组用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 8 周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显效率为34.2%,对照组显效率为18.5%,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平均Womac关节炎指数评分和平均OA严重程度指数改变联合用药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肌肉松弛剂能有效缓解关节周围肌肉因疼痛而产生的保护性痉挛,延缓因关节活动限制引起的关节退行性变和纤维性强直.与环氧化酶-2抑制剂联合应用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缪力;蔡谞;张晨阳;毛克亚;梁向党;刘郑生;王岩;田京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在肺静脉造影和标测电位指导下,以超声球囊导管消融肺静脉口治疗局灶性房颤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采用肺静脉超声消融.结果: 9 例患者共确定 24 条靶肺静脉,即左、右上肺静脉各 9 条,左下肺静脉 6 条.消融(4.3±1.5)次,实际温度(57.2±3.6)℃,每次消融时间(96.8±12.5)s,每例平均消融(378.6±41.3)s,肺静脉电位振幅降低80%以上.消融中9例患者均有胸痛,7例需静脉注射吗啡缓解,无并发症.房颤于术后(48.3±11.7)h复发,均开始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随访(11.8±7.5)月,房颤发作从术前每周(5.7±3.9)次减少到(3.4±2.3)次.结论:①以房早消失、肺静脉电位振幅降低和实际消融温度不能作为即刻疗效终点,②晚期肺静脉口重构效应能减少局灶性房颤的远期发作,③超声球囊导管消融靶肺静脉后房颤的近期复发不能代表远期疗效.
作者:卢才义;王士雯;李玉峰;晏沐阳;陈瑞;刘鹏;赵忠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结膜下给药兔眼玻璃体内维拉帕米(Verapamil, Ver)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方法: 制备外伤性PVR动物模型,结膜下注射 1.25 mg/0.5ml Ver,按时抽取玻璃体样品.样品经提取、浓缩处理后,采用美国HP1050 HPLC系统测定样品中Ver的浓度,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结膜下注射Ver后,吸收半衰期t1/2(Ka)=(0.54±0.16)h, 达到峰浓度的时间T(peak)=(2.10±0.84)h,峰浓度Cmax=(17.65±4.64)μg/ml, 消除半衰期t1/2(Ke)=(7.29±1.46)h, 药-时曲线下面积AUC=(208.07±40.22)μg/(ml*h).结论:结膜下注射Ver可以进入玻璃体并能达到有效治疗浓度,为结膜下注射Ver防治PVR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姜彩辉;张卯年;张鲲;赵玉兰;廖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现代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质量已成为衡量教育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在教育过程中引入教育评价机制能够客观的、科学的对教育全过程进行评价,从而促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本文就教育评价的重要性、进行教育评价的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介绍和探讨.
作者:吴佳佳;夏蕾;赵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在非癌肺组织、肺癌原发灶及肺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40 例术前未进行化疗的肺癌原发灶、肺癌淋巴结转移灶及 10 例非癌肺组织P-糖蛋白的表达.结果: 40 例肺癌原发灶P-糖蛋白阳性表达 23 例,其淋巴结转移灶P-糖蛋白阳性表达 18 例,阴性表达 5 例;肺癌原发灶P-糖蛋白阴性表达17例,其淋巴结转移灶均无阳性表达.10 例正常肺组织P-糖蛋白的表达均阴性.肺癌原发灶P-糖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灶P-糖蛋白表达有关(P<0.01),与肺癌组织学分型无关(P>0.05).结论: 肺癌原发灶与肺癌淋巴结转移灶中P-糖蛋白的表达有关.非癌肺组织中P-糖蛋白的表达阴性.
作者:曲耀华;蒋杞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携氧球蛋白被认为有两大类,即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它们的功能是运输和储存氧气.近,德国科学家发现了主要在脑组织中表达的第三类携氧球蛋白--脑红蛋白.它是区别与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另一类携氧球蛋白.此球蛋白的储氧功能是:在缺氧条件下可为神经组织供氧 5 ~ 31 min,且还具有加速氧向神经组织中转运的功能.不同脑区脑红蛋白含量各异,与各脑区对缺氧的敏感性不同是一致的.脑红蛋白在脑缺氧的适应性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脑红蛋白的含量越低,对缺氧的耐受性越差.脑红蛋白的发现,为脑缺氧的研究指出了新方向,为缺氧性脑损伤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王航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患者特异性体液免疫特征.方法:采用ELISA技术检测SARS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G和IgM水平.结果:SARS患者住院期间血清特异性IgG水平持续升高,阳性检出率为77.3%;特异性IgM抗体水平住院 3 周内持续升高,第 3 周达到高值,阳性检出率达60.0%,第 4 周则迅速下降.SARS患者血清IgM阳性出现时间早于IgG 1 周.结论:SARS患者血清中均存在特异性IgG抗体,而特异性IgM只存在70%~80%患者血清中.SARS特异性抗体产生的时间和变化特点相似于其它传染性疾病.
作者:匡铁吉;董梅;梁艳;雷红;孟祥红;何菊芳;佟爱华;杨彩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笔者通过分析国内外临床评价方法现状,总结出临床评价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对临床能力考核评价体系研究的重要性.并进一步确定了进行临床能力考核评价体系研究的指导思想、原则及研究总体思路.
作者:夏蕾;吴佳佳;郭建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为妇科门诊手术及计划生育手术寻求一种安全、高效、非瘾、价廉、方便的镇痛剂,以减少受术者的痛苦.方法:对我们两院妇科门诊手术患者 600 例,选用新一代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凯扶兰(双氯芬酸钾)作为镇痛剂,与对照组(服药 25 mg 组和服药 50 mg 组)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服药 50 mg 组在服药 30 min 后受术效果佳,且无毒副作用,凯扶兰剂量与镇痛作用关系显著(P<0.001).结论:凯扶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剂,可在妇科门诊手术作为术前常规用药.
作者:刘悦;王苏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为了观察及评价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切痂冷冻异体皮移植的临床应用和植皮效果.方法:收集我科 1987 年 1 月至 2002 年 4 月早期休克期 48 h 内切痂创面移植冷冻异体皮的患者 112 例,分别对本组患者创面的切削痂时间,面积、部位,出血量、自体皮与创面移植的比例,更换敷料时间以及植皮成活率进行了比较,并针对移植大张冷冻异体皮的储存方法,复温后活力的检测进行了分析.结果:本组患者采用速冻玻璃化储存的异体皮较以往的慢冻法提高活力近20%,临床移植该法保存的皮肤具有质地柔软,转红快,成活率高,存活期长等特点,本组 112 例早期切痂移植冷冻异体皮的临床效果判定,其植皮成活率达到95%以上.结论:早期大面积烧伤患者切痂创面自体微粒皮+大张异体皮移植是提高患者成活率,减少机体感染及并发症的重要治疗手段,而活力良好的异体皮则是早期切痂创面覆盖的有力保证.
作者:贾晓明;柴家科;高建川;郭振荣;杨红明;朱兆明;盛志勇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