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生元;陈毓芬;曾强;范英鲜;蒲传强
目的:观察 75 岁以上老年人阵发性房颤药物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住院患者 264 例,年龄 75~91 岁,男 185 例、女 79 例.本次房颤发作持续时间≤7 d.共记录 611 次房颤发作,房颤起病 24 h 内自行转复 130次 (21 3%).将其余 481 次房颤分为 6 组,观察用药 48 h 的房颤转复及心室速率变化.结果:房颤转复率在对照组、毛花甙丙组、胺碘酮组、普罗帕酮组、维拉帕米组和奎尼丁组分别为 7%、46 9%、71 7%、55 9%、32 7% 和 73 6%;心室速率控制率分别为 4%、83 6%、84 9%、77 9%、78 8% 和 11 3%;总有效率以胺碘酮组和毛花甙丙组高.当心室速率控制在 <90/min 时,患者在 82% 的房颤发作中,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除.各治疗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75 岁以上阵发性房颤初 24 h 自行转复率较高,药物治疗以速率控制为基本目标,以节律控制为理想目标,以胺碘酮和毛花甙丙为首选.
作者:陈德友;张波;赵学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非 4 ℃条件下保存血液进行临床输注的可行性,为野战条件下血液保存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集 9 名健康志愿者的全血,用CPDA保存液 28 ℃保存 3 d,经检测符合输注质量要求后回输,观察输注效果和对志愿者有无不良影响.结果:志愿者临床输注达到提高血红蛋白(P<0 01)的目的,并且没有不良反应.结论:非 4 ℃条件保存的血液可以进行临床输注.
作者:韩玮;刘景汉;骆群;欧阳锡林;石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连续对驾驶员长途驾驶后,腰背肌等长收缩时中值频谱斜率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并以此对腰背肌的疲劳进行评价.方法: 连续 5 d 使用Sorensen法对 8 名男性高原货物卡车驾驶员(平均年龄 29 6 岁)进行长途驾驶后腰背肌等长收缩的耐力测试,并通过体表电极对腰背肌中值频谱(MF)的变化进行记录.把 8 位驾驶员每天测量的MF之斜率合并,动态观察总体MF斜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结果: 本组 8 位受试者总体MF斜率与时间呈显著的负相关(R=-0 83,P<0 05).该结果表明驾驶员在高原地区连续长途驾驶,其腰背肌耐力疲劳逐步累积.结论: 本研究尝试性地通过中值频谱斜率动态变化的规律对肌肉的疲劳进行评价,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作者:于红;吴闻文;梁红英;侯树勋;孙菲;何丽华;王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 1980 年 6 月 ~ 2000 年 6 月共收治男性性腺细胞肿瘤 60 例,其中睾丸胚胎类肿瘤 7 例(11 6%);精原细胞瘤 53 例(88 4%).精原细胞瘤发生在睾丸组织者 47 例(47/53,88 7%),发生在睾丸外者 6 例(6/53,11 3%),经查6 例异位精原细胞瘤患者,双侧睾丸均正常.睾丸外精原细胞瘤发生在腹膜后者 4 例,发生在前纵隔者 2 例.6 例均行术后区域性常规照射 DT35~ 45 Gy;Ⅰ期者仅行术后放疗,Ⅱ期以上者放疗后合并化疗 4 个周期.
作者:崔书祥;王迎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新药盐酸法舒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以尼莫地平(Nimodipine)为对照,用开放随机对比试验,探讨盐酸法舒地尔的疗效.选取 20~70 岁初次动脉瘤破裂,术前Hunt & Hess Ⅰ~Ⅳ级,动脉瘤破裂第 7 天内手术者,每组 10 例.观察术前、给药前、给药第 7 天、给药结束日和发病 1 个月后Glasgow昏迷记分(GCS),发病 1 个月后的Glasgow预后评分(GOS);术前、发病第 7~17 天作DSA检查;术前、术后 48 h 内、发病第 7~17 天和发病 1 个月后作CT检查;给药前、给药后 60 min 测血压.结果:对于疾病转归和恢复,两种药物效果相近;盐酸法舒地尔扩张痉挛脑动脉的作用能够以DSA证实,Nimodipine的作用未被DSA证实;对于CT检查发现的脑内低密度灶,盐酸法舒地尔与Nimodipine均有使其缩小的作用;盐酸法舒地尔对系统血压的影响,轻于Nimodipine.结论:对于SAH后迟发脑血管痉挛的治疗,盐酸法舒地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佟怀宇;余新光;许百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本实验主要观察激光心肌血管成行术后,激光孔道周围微血管的变化及缺血区心肌细胞的状态.方法:选用 18 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三组,采用结扎方法造成左室前侧壁心肌缺血和梗塞,使用KDML-2 型钕激光,功率 25 W,波长 1 00 μm,在犬缺血区经心外膜造成一系列透壁及非透壁的激光孔道.透壁组(TG)采用激光在心室缺血区造成 10~15 个贯穿左室壁的激光孔道;非透壁组(NTG)在缺血区用激光产生 10~15 个非透壁的激光孔道;对照组(CG)不做任何处理.结果:2 月后①TG 和NTG激光孔道周围的微血管数量明显多于 CG;TG和NTG微血管数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但TG 微血管面积大于NTG.② CG 心肌胶原含量高(19 43±2 65)%;NTG次之(9 31±1 02)%;TG低(5 19±0 54)%.③TG心肌细胞内线粒体损伤轻(Flameng 0~1级), CG多为不可逆性损伤(Flameng 3~4级).结论: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有助于缺血心肌的灌注改善,促进了激光孔道周围微血管的增生.
作者:李大连;余翼飞;朱朗标;吴明营;李功宋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了中国新疆维吾尔族和湖北恩施地区苗族线粒体DNA COII/tRNA Lys基因间小非编码区Ⅴ串联重复序列 9-bp缺失频率.方法:应用PCR及DNA序列分析技术.结果:研究发现,80 例新疆维族人中有 2 例 (2 5%) 有mtDNA 9-bp缺失;47 例湖北恩施地区苗族人中有 5 例 (10 6%) 有mtDNA 9-bp缺失.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少数民族的维族、苗族人群中存在mtDNA 9-bp缺失多态性,而其缺失频率差别较大.
作者:李琦;谷志远;赵亚力;宋海静;郝好杰;姚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对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的大肠艾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和AmpC酶的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利用双纸片协同试验及纸片法确认试验检测ESBLs,三相试验检测AmpC酶,并用K-B法纸片扩散试验和微量稀释法测定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从对头孢噻肟耐药的大肠艾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产ESBLs分别为 91 4% 和 96 7%;产AmpC酶分别为 17 1% 和 10 %;ESBLs和AmpC酶共同存在者分别为 8 6% 和 6 7%.产酶菌株对三代头孢类抗生素高度耐药,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及复方增效磺胺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敏感,产AmpC酶细菌对含酶抑制剂的复合抗生素高度耐药.结论:产生ESBLs和AmpC酶是大肠艾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机制,实验室应对其检测和监测给予足够重视,临床医生也应了解其对抗生素的耐药规律.
作者:沈定霞;白立彦;罗燕萍;崔岩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模拟腰部推拿手法时腰椎内部结构变化.方法:使用ABAQUS6 1 有限元软件建立腰椎L4-5 有限元模型.分别模拟斜扳手法、坐位旋转和牵扳手法的条件.结果:模拟手法作用时椎间盘内髓核内压力坐位旋转手法高,牵扳手法低为负值.三种手法小关节合力无明显差别;斜扳手法和坐位旋转手法外层纤维环应力大,牵扳手法内层纤维环应力大,三种手法在椎间盘的后外侧均有位移.结论:应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可以很好的模拟各种腰部推拿手法的状态,并可以得到与生物力学实验基本一致的结果.
作者:毕胜;张德文;张明;王福根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及骨骼组织的矿化均起重要作用,鉴于动脉钙化广泛存在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而且与骨骼矿化过程的相似性,本研究试图研究IGF-1 在动脉钙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牛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建立血管钙化模型,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IGF-1,观察细胞钙沉积变化,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骨钙素分泌情况.结果:10 -9 mol/L的IGF-1 培养 10 d 后,普通对照培养细胞的钙沉积无明显变化,钙化培养细胞的钙沉积增加了 11 82%(P>0 05),在此过程中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了 168 7%,骨钙素分泌增加了 58 3%; 增加IGF-1 的浓度至 10 -8 mol/L 和 10 -7 mol/L,细胞的钙盐沉积进一步增加,分别提高了 22 74% (P<0 05)和 40 7% (P<0 01).结论:IGF-1 可呈剂量依赖性的促进钙化血管细胞的钙质沉积,其作用可能与促进钙化血管细胞合成碱性磷酸酶及促进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有关.
作者:王宇玫;王士雯;佟欣;丁秀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指通过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生成逼真的虚拟环境,使用户以自然的方式与环境中的客体进行体验和交互,从而产生身临其境感受的一种技术.创建和体验这种虚拟环境需要包括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AI 技术、智能接口技术、心理学、多传感器技术、语音处理和音响技术、网络技术、并行处理技术和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等.虚拟现实技术现已逐渐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目前,在军事、航天、医学、教育、商业和自动控制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日益显示出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潜力,而医学教育和仿真训练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
作者:谭珂;郭光友;王勇军;吴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芦沙坦及苯那普利对老龄前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室肥厚及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抑制作用.方法:将老龄前期SHR随机分为SHR对照组,苯那普利(10 mg·kg -1·d -1)及芦沙坦 (30 mg·kg -1·d -1)治疗组,治疗期为 3 个月,每月测压一次,治疗结束后处死动物,测定心肌肥厚指标、血中及心肌中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AⅡ及MAPK.结果:苯那普利及芦沙坦治疗后血压、心肌肥厚指标、血中及心肌中内皮素(ET)及MAPK明显低于SHR对照组(P<0 01),芦沙坦组血中及心肌中AⅡ无下降.结论:AⅡ、ET及MAPK参与了SHR的血压升高及心肌肥厚的形成.苯那普利及芦沙坦有抑制AⅡ、ET及MAPK的活性,从而达到降压及逆转心肌肥厚的作用.
作者:张丽萍;郑秋甫;何昆仑;曾强;范英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大鼠海马CA1 区锥体神经元γ-氨基丁酸A型(GABA A)受体的作用.方法: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结果:临床血药浓度异丙酚(3~12 μg/ml)对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电压门控性钠、钾、钙离子通道的开放、失活、大电流幅值没有影响.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自发抑制性突触后电位(sIPSC)可被GABA A受体特异性阻断剂荷包牡丹碱(Bic)所阻断.异丙酚对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sIPSC具有增频作用,但对其幅度没有影响,且其增频作用可被Bic阻断.结论:临床浓度的异丙酚对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的sIPSC具有增频作用,说明海马可能是异丙酚作用的靶器官.
作者:李军;周英;刘振伟;张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正常妇女、孕晚期及妊娠糖尿病妇女的胫骨超声速率、钙代谢及骨转换的变化特点. 方法:正常妇女 30 例、孕晚期妇女 60 例及妊娠糖尿病妇女 31 例,清晨空腹抽血及留尿,测定胫骨超声速率,以骨钙素做为骨形成指标,测定尿钙及尿脱氧吡啶啉与肌酐的比值做为骨吸收指标,同时测定血清总钙、游离钙、总蛋白、磷及镁.结果:妊娠糖尿病妇女胫骨超声速率降低明显;血清总钙、总蛋白、磷及镁均下降,尿钙/Cr及尿脱氧吡啶啉/Cr上升明显.结论:妊娠糖尿病妇女比正常孕晚期妇女骨吸收增加,骨形成减少,胫骨超声速率下降.
作者:刘华平;张燕荷;杨琳;袁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 对象和方法随机选择外科全麻手术术后使用自控镇痛(PCA)患者 100 例,ASAⅠ~Ⅱ级、年龄 18~70 岁,性别不限;手术类型包括开胸手术 25 例、腹部手术 48 例、四肢及椎管手术 12 例、头面部手术 15 例.均选用吗啡 50 mg 加止吐药用 0 9% 生理盐水稀释至 60 ml.PCA装置选用韩国产艾可弗或美国产百特一次性止疼泵,持续量为 0 5 ml/min,单次量为 0 5 ml,锁定时间为 15 min.每组 50 例.组Ⅰ中止吐药选用Ondan 8 mg,组Ⅱ中止吐药选用Gra 3 mg.评估恶心、呕吐程度自术毕开始至术后 24 h、48 h、72 h.其中干呕与呕吐不加严格区分,呕吐指任何胃内容物从口中喷出.只记录间歇性恶心、呕吐次数.监测并记录用药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 2)、呼吸频率(RR)等指标.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行以下实验室检查指标变化情况:血清电解质含量(K +、Na +)、总蛋白、血红蛋白(Hb)、血球压积(Hct)、红细胞(RBC)及白细胞(WBC)计数、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LT)等.
作者:魏福泉;李军;米卫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笔者总结了 8 年来使用医院病案管理系统的成效:①病案编目子系统的应用实现了病案编目、检索等功能,使编目人员的工作范围和职能扩大了.②应用病案流通子系统实现了预约、借阅、归档病案的登记、查询和工作量统计.③使用身份登记子系统减少了建重号的比例,实现了每天完成 100~150 份姓名查询、主索引录入等工作.同时针对应用中的问题,提出了做好应用工作的对策,①加强培训和岗位练兵.②加强制度和组织管理.③提高和强化质量意识.④加大审核的力度和手段.⑤加强与技术人员交流和沟通.
作者:刘克新;胡继红;李英;刘茂林;林海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本组 17 例患者,男性 14 例,女性 3 例.年龄 62~89 岁,平均 76 05 岁.其中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 2 例、心衰 1 例、高血压病 7 例、风心病 1 例、房颤 3 例、脑梗死 5 例、肺心病伴呼衰、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呼吸 3 例、糖尿病 4 例、肾衰 1 例、便秘 6 例、结肠癌术后 1 例.突发起病 13 例,隐匿起病 4 例.症状有鲜血便 15 例、腹痛 13 例、腹胀 3 例、另 1 例以腹部包块为首发表现,国内外文献尚未见报道.
作者:张子其;陈孝;万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 临床病例例 1,女,46 岁.体检发现右下肺阴影 1 d 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长期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良好.查体未见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胸片示:右肺下叶可见 5 cm × 4 5 cm × 5 8 cm 不规则结节影,分叶状,密度欠均匀,边缘光滑.术前诊断右肺癌可能性大.于 2001 年 7 月 12 日行右开胸探查术中见右肺下叶内基底段近肺门处可见 5 cm× 5 cm × 6 cm 大小肿瘤,表面不光滑,周围无明显粘连,完整切除.术中冰冻及术后病理均示肺硬化性血管瘤.例 2,女,38 岁.因乏力、消瘦 1 月,体检发现左肺阴影收入院.既往吸烟 20 年,每日 20 支.查体;右锁骨上可触及 2 cm × 1 cm 大小淋巴结,质韧,光滑,无压痛,其余未见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胸片:左上肺前段可见 2 cm × 2 cm 大小结节影.胸部CT:左肺上叶近纵隔旁可见 2 2 cm × 2 0 cm 大小球形软组织影,边界清晰,边缘光滑,未见明确分叶征及毛刺,其内密度不均匀,可见小斑片状钙化影.术前诊断:左上肺阴影,肺癌可能性大,不除外右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先行右锁骨上淋巴结活检示坏死性淋巴结炎.于 2001 年 7 月 26 日开胸探查见肿瘤位于左肺上叶前段表面约 3 cm × 2 cm × 2 cm 大小,质地硬,与纵隔有粘连,完整剔除.
作者:毕建立;王桂洪;隗和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的消化酶活性、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率、小鼠血D-木糖含量,研究儿童开胃乐口服液的促进消化作用.方法:将动物分组,分别以低、中、高剂量组及清洁水对照组灌注受试,其中小肠墨汁推进实验设置了复方地芬诺酯模型对照组, 30 d 后测试结果,采用自身及组间对照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儿童开胃乐口服液三个剂量组的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率均明显高于复方地芬诺酯模型对照组;血D-木糖浓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各剂量组胃液量、胃蛋白酶活性和胃蛋白酶排出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儿童开胃乐口服液有明显促进消化的作用.
作者:郝爱真;刘萍;梅世昌;金道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通常认为免疫球蛋白(Ig)是B淋巴细胞的特异产物,但近来发现非淋巴细胞性恶性肿瘤也存在Ig或Ig样物质.数个病例的研究结果显示胃癌细胞与其他上皮性肿瘤细胞一样有Ig表达,都是用多克隆抗体检测其中的IgG状况.每一Ig包括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轻链分为kappa和lambda二型(Igκ和Igλ),已知一个成熟的B细胞只能产生一类重链和一型轻链.检测两种轻链就能反映整个Ig存在状况.
作者:杨少波;王孟薇;尤纬缔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