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进;石青龙
目的:提高慢性胰腺炎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00年88例慢性胰腺炎患者有关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和意义.结果:84%(42/50)尿N-苯甲酰L-酪氨酰-对氨苯甲酸(N benzoyl-L-tyrosyl p-aminobenzoic acid,BT-PABA)试验阳性.73.3%(22/30)粪便苏丹Ⅲ染色阳性.83.3%(5/6)24 h粪便脂肪定量阳性.80%(8/10)粪便弹力蛋白酶试验阳性.26.5%(18/68)血淀粉酶升高.24.3%(7/29)血CA19-9升高.结论:慢性胰腺炎患者尿BT-PABA试验的阳性率较其他检查略高.对于慢性胰腺炎的诊断需要结合多种检查,综合分析,尽早诊断.
作者:王纯巍;张津丽;徐先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调节基因蛋白表达与前列腺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57例前列腺癌中Fas及其配体(FasL)、bc1-2、bax的表达,并同前列腺癌临床和病理特征一起,先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bax在前列腺癌低分化肿瘤中的表达强于在高分化肿瘤中的表达(P<0.05);FasL表达可能对生存预后有一定影响,而肿瘤分化程度与临床分期仍是重要的预后指标.结论:FasL表达可能与前列腺癌预后有关.
作者:史立新;张磊;洪宝发;肖序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LRP16基因编码蛋白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及其在真核细胞中的分布.方法:以Internet为操作平台、以国际公共生物数据库为实验材料、应用生物学软件为研究工具对LRP16编码蛋白进行了全方位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在此基础上,将该基因的编码序列重组到pEGFP-N1真核表达中,融合在绿色荧光蛋白(GFP)的N端转染HeLa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荧光分布.结果:LRP16编码产物主要与一些RNA病毒产生的与核酸结合的非结构蛋白有较高相似性,含有与功能未知的Motif:Hismacro、DUF27、A1pp相似的结构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发现GFP分布于细胞核内.结论:LRP16基因编码一种起源古老、进化缓慢的核蛋白因子,在细胞多种生命活动过程中应有重要作用.
作者:韩为东;楼方定;于力;韩小平;王全顺;李楠;周春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总结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35例36侧颈动脉体瘤行手术治疗.其中颈动脉体瘤单纯剥离20例(21侧),颈动脉体瘤及颈外动脉切除3例,肿瘤及颈内动脉切除颈外替代颈内动脉2例,动脉对端吻合2例,血管移植6例,补片修复1例,动脉结扎1例.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1 2例采用冰帽头部局部低温.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例,死亡率2.8%,术后发生霍纳综合征2例,迷走神经、面神经下颌支及喉上神经损伤各1例.29例随访1~25年,全部随访患者没有复发.恶性颈动脉体瘤1例,失访.结论:手术是治疗颈动脉体瘤的佳方法,延误反使手术增加困难.脑保护是降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完整的保留或重建颈内动脉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晋援朝;梁发启;夏绍友;张艳君;宁莫凡;葛进;王岭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面神经监测的方法学以及术中监测时的电刺激强度和面神经预后的关系,在实现解剖保留面神经的基础上,分析影响面神经预后的因素.方法:报告了130例听神经瘤,129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1例采用经迷路入路.术中使用Viking-IV型多导术中监测仪,监测自发和诱发面肌肌电图.结果:通过术中监测自发EMG结合单极恒压电刺激诱发EMG可以精确判断面神经的位置,面神经解剖率为94.61%.刺激量由大到小,距离由远及近,可以准确定位面神经.结论:长期随访发现诱发面肌肌电图的刺激强度与面神经功能呈负相关,阈刺激或接近阈刺激可诱发出肌电图者面神经功能恢复理想.
作者:卜博;周定标;许百男;张远征;余新光;魏少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从实用角度讨论如何对在院患者诊疗环节进行调查和结果分析的方法,为诊疗质量实时监控提供依据.方法:对诊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使用基于病例分组的随机抽样方法,以使历次调查结果具有可比性.结果:通过诊疗环节的分析和计算机软件的实现,能随时对一个阶段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汇总,并追踪缺陷的改正情况.结论:通过网上调查,可节省人力、扩大调查范围,且客观性强,经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曹秀堂;董军;代伟;高筠;张宏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6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yitis,MsPGN)选自我科肾活检穿刺标本,根据系膜增生的程度,分为轻度组7例;中度组5例;重度组4例.所有标本均制成3μm厚的石蜡切片.
作者:师锁柱;田月;董建平;陈香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 临床病例男性,35岁,高烧一个多月不退,于2001年10月入我院.
作者:傅岩;刘源;韩海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对国产胰岛素泵进行临床研究.方法:采用国产圣唐型和进口MiniMed 507型胰岛素泵进行应用前后比较.结果:两种泵其降血糖效果及低血糖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国产及进口胰岛素泵具有相同的降血糖效果,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作者:吕肖锋;武晋晓;彭雁;王仑;贺颖;李艳玲;王素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 临床病例女性,28岁,G1P0,主因腹痛2 h于2001年7月29日2时30分入院.
作者:张泽松;孙桂省;卢彦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女性患者,47岁,因左眼上睑霰粒肿于2001年4月在本院门诊行手术摘除,术后左眼上睑皮下仍有小硬结且睑上缘皮下内侧出现一黄豆粒大小硬结,遂行理疗,但理疗后出现红肿且肿物逐渐增大.
作者:刘萍萍;王凤翔;姜彩辉;黄一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及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抑制剂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的作用机制.方法: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分6组处理.以酶联免疫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TNFα、IL-6、IL-8水平.结果:oxLDL(50 μg/ml)对TNFα、IL-6、IL-8分泌水平的增加于刺激后1 h即增至1.2~1.4倍(分别P>0.05,P<0.01,P<0.01),8 h达6.4~8.5倍,24 h仍高达1.26~5.05倍(均P<0.01).阿托伐他汀可完全逆转oxLDL的上述促细胞因子分泌作用.阿托伐他汀在浓度为0.05~1μmol/L范围内,使各因子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P<0.05),此作用可被MVA阻止.结论:oxLDI可促进兔VSMC分泌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8,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基础及oxLDL刺激的细胞因子分泌对VSMC生物学功能发挥较全面调控效用.
作者:吴兴利;王士雯;杨中苏;徐雅琴;陈希迅;施伟伟;刘奕宇;高玉玲;赵玉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笔者从我军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现行医疗保障体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军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突出保障对象的重点和主次;多渠道筹集保障经费,对医疗费用的结算进行改革;更新观念,医疗保障水平耍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相适应;触及单位、个人的实际利益;加强医患间的双相控制和充分利用国家深化劳动就业、人事制度、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契机,减轻军队负担是现阶段军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作者:韩进;石青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近年梅毒发病的临床特征及不同药物对愈后的影响.方法:对近5年门诊资料完整的98例早期梅毒病例进行临床及实验室追踪随访调查.结果:①一期梅毒21例,二期梅毒72例,早期潜伏梅毒5例.血清RPR及FTA-ABS全部阳性.治疗1年血清转阴率:RPR及FTA-ABS分别为100%,20.41%;②临床特点:1例73岁男性高龄发病,2例多种皮损共存,3例阴囊湿疹样皮损,门诊误诊率7.14%;③3组药物(A.苄星青霉素;B.头孢三嗪;C.红霉素)治疗:AB组P>0.05;BC组P<0.05;CA组P<0.05;结论:近年早期梅毒发病年龄增大,皮损的多样性使误诊率增高;目前苄星青霉素仍不失为治疗早期梅毒的首选药,头孢三嗪亦有较好疗效;RPR检测仍是临床判愈的重要指标.
作者:张红;史飞;刘玮;赵庆利;宋晶;王洪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用病例对照研究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肝炎肝硬变患者18例作为病例组,发生敏感菌感染的肝炎肝硬变患者91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院内感染、插管、血清总胆红素、抗生素应用时间为肝炎肝硬变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只有院内感染、抗生素应用时间与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有关.结论:控制院内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可以减少肝炎肝硬变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
作者:张敏;王秀华;于海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 临床病例女性,58岁.因咳嗽、发热、咯血2月就诊.自2000年10月无诱因出现咳嗽,伴发热,体温37~38.2℃.喀血痰伴有盗汗及乏力,体重减轻约1.5kg.
作者:胡红;王炜芳;文载律;管希周;刘又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大鼠坐骨神经慢性挤压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脊髓GABAA受体α2、γ2亚型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SD大鼠20只,5只为正常对照,15只做成CCI模型.用Von Frey细丝和CO2激光测定大鼠足爪的疼痛阈值变化,并于术后3 d、7 d和14 d处死(n=5每组),取L4~5脊髓用RT-PCR方法测定不同时点大鼠脊髓GABAA受体α2、γ2亚型mRNA的表达量.结果:CCI大鼠结扎侧在术后3 d即开始出现机械感觉异常和痛觉过敏,7 d、14d组逐渐加重(P<0.05).与正常大鼠比较,CCI大鼠GABAA受体α2、γ2亚单位mRNA表达量于术后7 d开始出现下降(P<0.05),且术后14 d组进一步降低(P<0.01).结论:CCI大鼠疼痛模型中脊髓GABAA受体α2、γ2亚单位的表达量明显下降,其在慢性神经性疼痛中发病机制中的确切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徐龙河;薛毅珑;刘耀波;高亚兵;张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 对象和方法1.1 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我军某地区1999年1月~2001年12月30000名女军人、女职工及女性家属.年龄小为23岁,大为98岁.
作者:戴燕;陈昌松;田燕平;陈永平;秦屹;卢伟;常香芬;樊毅;王东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大多数动物细胞的生长发育依赖于信号的反馈调节.发育中的细胞将多个空间性和时间性的限制信号整合后,对信号作用时间及定位进行准确、高效和多样性的调控,以保证动物发育的正常进行.错误的信号反馈调节将导致不良的发育反应.
作者:余雪松;李晓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分型、特点及治疗.方法:145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结果:随访1~5年,总有效率92.4%,死亡5例(3.4%).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虽手术较为简单,但应高度重视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术后各种恢复性处理措施,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和死亡率.
作者:王东军;赵革灵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