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丘脑神经节胶质细胞瘤6例并文献复习

耿素民;张力伟;郝淑煜;吴震;贾桂军;张俊廷

关键词:丘脑, 神经节胶质细胞瘤, 显微外科手术, 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丘脑神经节胶质细胞瘤(ganglioglioma,GG)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丘脑神经节胶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丘脑神经节胶质细胞瘤主要临床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和偏身运动感觉障碍,患者平均发病年龄12.5岁.6例肿瘤镜下全切除2例,近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3例出现对侧肢体偏身运动感觉障碍加重.6例患者平均随访29个月,2例恢复正常工作,3例生活可自理,1例间变性神经节胶质细胞瘤患者复发后死亡.结论 丘脑神经节胶质细胞瘤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和神经影像学表现,术前诊断困难,明确诊断需要组织病理学检查.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间变性神经节胶质细胞瘤预后差,术后应长期严密随访.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单侧睁眼闭眼引起的全脑脑电图差异研究

    目的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通过脑电描记仪将脑自身微弱的生物电放大记录成为一种脑电谱图,以帮助诊断疾病的一种现代辅助检查方法.早期对闭眼和睁眼差异的研究结果多集中在位于枕叶-顶叶的α波的幅度的变化,闭眼幅度大于睁眼.本文主要探讨单侧眼睛(左眼和右眼)分别睁开和闭合时所引起的七波段脑电图谱:Delta(0.5~3.5 Hz),Theta(4~7 Hz),Alpha-1 (7.5~9.5 Hz),Alpha-2( 10~12 Hz),Beta-1(13~23Hz),Beta-2(24~34 Hz) and Gamma(35~45 Hz)的差异.方法 受试者为15名健康男性(年龄19~27岁),静息状态下,在安静舒适的室内环境中,将随机单侧睁眼闭眼(左开/左闭,右开/右闭)作为刺激,采用电脑自动记录七波段脑电图(128-导EEG).结果 静息状态下的脑电区域能量:中间频率波段alpha-1与alpha-2闭眼时明显高于睁眼时( alpha-1,P =0.038;alpha-2,P=0.02),而比较单侧睁眼闭眼alpha-1与alpha-2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pha-1,P =0.502;alpha-2,P=0.984),其他波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闭眼情况下α波功率显著高于睁眼,而在比较七波段单侧眼睛睁闭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单侧外界光线刺激引起的对侧大脑半球及视觉皮质的变化,经过视交叉传入,胼胝体整合两边的头脑反应是一种持续性变化(2 min),从而使两侧EEG区域能量图一致.

    作者:王坤;崔维棋;李国珍;陈昭燃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过表达apoA-Ⅰ对BEL-7402细胞内脂质堆积的影响

    目的 通过建立过表达载脂蛋白A-Ⅰ(apolipoprotein A-Ⅰ,apoA-Ⅰ)的细胞模型,用不同浓度及不同类型的脂肪酸作用于细胞,检测过表达apoA-Ⅰ与正常细胞内脂质水平,来研究利用过表达apoA-Ⅰ促进ATP结合盒转运子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介导的脂质转运途径,降低脂质合成,进而影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细胞的脂质堆积的分子机制,探索一种新方法,通过apoA- Ⅰ/ABCA1这一途径改变细胞内脂质代谢来预防NASH.方法 ①通过不同浓度和类型的脂肪酸处理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细胞,作用6、12、24h后,经油红O染色,检测不同时间脂质在细胞内的定位,从而确定出适合的脂肪酸浓度及作用时间;②通过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及类型的脂肪酸作用细胞6、12、24h后,细胞活性的变化情况;③分别转染空载体质粒pcDNA 3.0与质粒pcDNA3.0/apoA-Ⅰ,通过Western blotting的实验方法,检测细胞内、外apoA-Ⅰ的表达情况;④对正常或过表达apoA-Ⅰ的BEL-7402细胞模型,以适的实验条件作用于正常(对照组)和过表达apoA-Ⅰ(实验组)的BEL-7402细胞,检测细胞内胆固醇、游离脂肪酸以及三酰甘油的含量.结果 ①200 μmol/L或400μmol/L浓度脂肪酸作用6、12及24h均可使脂质在BEL-7402细胞胞质中堆积,脂质的产生对脂肪酸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②饱和脂肪酸棕榈酸使细胞活性降低,且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随棕榈酸的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加强;③apoA-Ⅰ过表达于BEL-7402细胞内,且apoA-Ⅰ可以释放到细胞外,协助ABCA1转运胆固醇;④与正常的BEL-7402细胞相比,过表达apoA-Ⅰ组细胞内的三酰甘油、游离脂肪酸以及胆固醇均有显著减少.结论 与正常组相比,过表达apoA-Ⅰ可以减少胆固醇、游离脂肪酸及三酰甘油在人肝细胞内的聚积,从而对于NASH的防治具有治疗作用.

    作者:覃岭;王宇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细菌16SrRNA基因PCR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的研究

    目的 确定阴道主要角色菌的分离率与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的关系,建立BV的分子诊断方法.方法 采用临床Amsel标准筛选91例BV患者、82例健康对照妇女.采集阴道分泌物标本提取细菌基因组DNA,采用细菌特异性16SrRNA基因PCR检测标本中的卷曲乳酸杆菌、阴道加德纳菌、人型支原体等11种角色菌.比较上述细菌分离率与BV发生的关系.通过统计学分析建立佳的用于BY诊断细菌检测组合.结果 与BV密切相关的阴道细菌有纤毛菌属、阴道阿托波菌属、巨球菌属、羞怯动弯杆菌属、普雷沃菌属.上述细菌的分离率在2组样本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联合检测阴道阿托波菌属、纤毛菌属、普雷沃菌属作为BV的判断标准时,敏感性为93.41%,特异性为78.05%.结论 BV为多种微生物混合感染性疾病,通过PCR方法检测主要致病菌或致病菌组合,可以有效地对BV进行快速分子诊断.

    作者:吕治;彭国丽;苏建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妊娠晚期维生素C干预对大鼠先天性膈疝模型中胎肺的作用

    目的 建立大鼠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模型,检验妊娠晚期维生素C干预对先天性膈疝的发生率以及胎肺发育的作用.方法 妊娠S-D雌鼠12只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维生素C组(W)、膈疝组(N)及治疗组(T).N、T组除草醚(nitrofen)灌胃建立胎鼠先天性膈疝模型;孕晚期W、T组维生素C干预.正常孕期前一天(孕21天)剖腹取出胎鼠,记录体质量及肺脏质量;检查胎鼠膈疝的发生率、发生部位、膈肌缺损程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显示ki-67的表达,计算机软件分析计算胎肺组织中增生细胞的比例.结果 膈疝组与治疗组脶疝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胎鼠平均体质量高于另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维生素C组及治疗组的平均胎肺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高于膈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膈疝组增生细胞比例低于另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除草醚的应用,成功建立了大鼠的先天性膈疝模型.膈疝组胎鼠的肺脏质量降低,增生细胞比例减少,可能存在肺脏发育不良.维生素C不能明显改变胎鼠先天性膈疝的发生率,但可提高胎鼠肺脏质量,提高增生细胞的比例,促进胎肺发育.

    作者:蔡晶晶;陈永卫;张建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在外科技术中彰显人文关怀的领航者——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孙家邦教授

    医学是将高技术应用于人类疾病诊疗的科学,理论和技术的更新与完善只有和对患者治疗需求的理解与人文关怀高度结合才能真正造福于患者,同时,现代医学的日趋复杂要求医生具有很强的团队合作和知识传承的意识与能力,所以一个好的医者必然是—个以无限的努力求索生命价值的医学领航者,孙家邦教授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

    作者:张钰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银屑病样模型的研究进展

    在研究人类银屑病复杂表型与发病机制的过程中,由于缺乏自然发生的可模拟银屑病的疾病模型,该研究曾一度停滞.但随着对银屑病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现已模拟出多种在组织水平、细胞水平以及分子水平与银屑病较为相似的模型.本文通过对多种银屑病相关模型的总结与评价,分析各模型的优势与局限,为银屑病发病机制、药物筛选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底婷婷;赵京霞;李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产后糖代谢转归情况及产后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并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北京妇产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分娩及产后随访的624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后6~8周糖代谢恢复情况分为糖代谢正常组(444例)和糖代谢异常组(180例),了解两组转归的相关因素.结果 1)444例孕妇产后6~8周糖代谢恢复正常,占71.2%,180例孕妇产后6~8周糖代谢仍然异常,占28.8%,其中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DM ) 18例,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32例,糖耐量受损(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 130例;2)产后糖代谢异常组孕期GDM诊断的孕周较糖代谢正常组早,空腹血糖、孕前及产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脂均较正常组高,孕期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合并相关合并症、DM家族史的比例较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母乳喂养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孕妇的年龄、孕产次以及孕期体质量增长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大部分GDM孕妇产后6~8周糖代谢可恢复正常,28.8%(180例)的孕妇产后仍然存在糖代谢异常;2)孕妇GDM诊断孕周早、孕期空腹血糖高、DM家族史、孕期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孕期合并相关合并症、孕前及产后高BMI、高脂血症等均为产后糖代谢异常的高危因素.

    作者:周莉;吴连方;范玲;李晓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胰岛素防治大鼠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胰岛素对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layed neuropsychologic sequelae,DNS)大鼠认知功能及脑神经元凋亡的影响,为临床防治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采用大鼠腹腔注射CO气体法制备模型.将中毒后存活的大鼠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CO中毒模型组,CO中毒模型+胰岛素组.胰岛素组给予1.2mL胰岛素葡萄糖溶液(2 U/Kg胰岛素、2g/kg葡萄糖)快速腹腔注入,连续给药7d;模型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连续7 d.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1~5周逃避潜伏期,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5周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 腹腔注入CO后,模型组大鼠出现认知功能下降,脑神经细胞凋亡明显;胰岛素组大鼠认知功能改善,脑组织病理损害减轻,细胞凋亡减轻.结论 胰岛素能够改善大鼠认知功能,抑制神经元凋亡,改善存活神经元的细胞形态,对大鼠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廖秋菊;王晶;秦俭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北京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学员状况及培训需求调查

    目的 了解北京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学员状况、培训需求和影响培训的主要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参加北京市第一批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学员进行调查.结果 2010年参加北京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在训学员共86人,发出问卷86份,回收80份,回收率为93.0%.城区、近郊区转岗培训学员学历和职称高于远郊区学员,注册全科医学范围人数仅占1.3%,需要培训的技能为诊断与鉴别诊断,需要培训的知识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结论 应进一步完善培训大纲,合理安排培训时间,结合全科医生工作特点开展培训.

    作者:吴涛;黄亚芳;陈锐;谢汝旭;桑盛娟;刘绍杰;叶纯;郭爱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c-Met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

    目的 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c-Met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c-Met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87对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食管鳞状细胞癌及配对的癌旁组织标本,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组织中c-Met的表达情况.结果 c-Met主要表达于细胞膜.表现为胞膜呈棕黄色染色.87例食管鳞癌组织中有29例(33.3%)呈阳性表达.配对癌旁组织中未见c-Met表达.c-Met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病理分期(tumor-node-metastasis,TNM)存在显著相关性(分别为P=0.017,P=0.000,P =0.000),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肿瘤大小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Met在部分食管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存在显著相关性,c-Met的高表达可以作为高侵袭性食管鳞癌的分子标志物.

    作者:刘春涛;朱圣韬;田月;张澍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抗念珠菌药物的耐药特性分析

    真菌侵袭性感染日益增多,抗真菌药大量应用导致念珠菌耐药菌株相继出现.本文旨在介绍抗念珠菌药物的特点、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和要求、国内外耐药现状及念珠菌感染治疗选药推荐等内容.

    作者:曾昭瑛;苏建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北京市老年人膳食结构及代谢状况八年变迁研究

    目的 探讨北京市老年人膳食结构及代谢状况在1992年和2000年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北京老龄化纵向研究中在1992年和2000年均完成血生化检查的698人,提取其生化检查、膳食调查等相关信息,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技术提取其在1992年时的膳食结构,根据膳食频率对膳食结构的类别进行命名.保持膳食结构分类不变对老年人在2000年的膳食特点进行描述,对代谢指标变化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 可将北京市老年人按照膳食结构分为三型:营养充足型(314人,45.0%),中间型(259人,37.1%)和主食肉类为主型(125人,17.9%).以上研究对象除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外,各组生化指标在2000年的水平均高于其在1992年的相应指标.结论 不同膳食结构的老年人八年后膳食习惯和代谢指标的变化量不同,但确认关联性需要进一步进行加入时间依从协变量的多因素分析以排除混杂因素.

    作者:王玮;汤哲;李霞;高琦;孙菲;刁丽君;郭秀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血清CXCL16浓度与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CXCL16浓度与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135名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ntima-median thickness,IMT )分为IMT增厚组和IMT正常组;根据斑块情况分为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根据斑块面积(carotid plaque area,CPA)四分位数间距分为4组,同时应用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CXCL16浓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血清CXCL16浓度与IMT增厚、不稳定斑块和高CPA密切相关,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血清CXCL16浓度是IMT增厚、不稳定斑块和高CP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1,P=0.003.P=0.005).结论 CXCL16是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血清CXCL16浓度可能成为发现早期动脉硬化的方法.

    作者:王克迪;刘志忠;王瑞珉;康熙雄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临床和预后价值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 serum amyloid A,SAA )的临床和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9年10月1日至2010年10月1日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收集其静脉血样本作为病例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1 d时SAA浓度,放射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浓度;选择5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予患者综合治疗,并在入院及治疗21 d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判断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SAA浓度与NIHSS评分进行分析,探究SA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和预后价值.结果 病例组治疗前SAA浓度为(18.05±6.77)mg/L,明显高于治疗后(7.81±2.66) mg/L及对照组(7.49±4.49) mg/L(P均<0.05);病例组治疗前CRP浓度为(15.08±4.32) mg/L,明显高于治疗后(6.05±2.20) mg/L及对照组(5.5±3.34)mg/L(P均<0.05).21 d时病例组NIHSS评分比入院时明显下降(11.07±4.2vs7.78±2.89,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SAA浓度,而非CRP浓度,与NIHSS评分差值呈正相关(r=0.612,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AA、CRP浓度均明显升高,可作为判断病情活动的重要指标,急性期SAA浓度与治疗前后NIHSS差值显著相关,提示SAA可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的指标.

    作者:吴修信;李立新;廖品君;苑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诺如病毒性胃肠炎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目的 探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转录反转录协同实验(transcription revere concerted,TRC)在诺如病毒(norovirus,NVs)性胃肠炎检测中的应用,为NVs检测提供更快捷的检测方法.方法 收集2007年2月~2007年3月北京地区各医院及各区疾控中心病毒性胃肠炎患者粪便样本364例,分别采用RT-PCR方法和TRC方法进行NVs核酸检测,并以RT-PCR方法为标准对TRC方法进行评价,计算其灵敏度、特异性等指标;通过一致性Kappa检验,评价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应用TRC方法检测364例病毒性胃肠炎患者粪便样本,NVs检测总阳性率为43.96% (160/364);其中,NVs Ⅰ型(genegroup Ⅰ,GGⅠ)阳性率3.85%(14/364),NVsⅡ型(genegroupⅡ,GGⅡ)阳性率40.11%(146/364);在阳性样本中,78.58%的NVs GGⅠ和89.73%的NVs GGⅠ在20min内检出,明显缩短了检出时间.其中男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65,P=0.495).按年龄分组,其中阳性率高的为50~59岁组,其阳性率为63.63%,阳性率低的为10~19岁组,其阳性率为18.93%,通过x2检验,除10~19岁组检出率低于各组外,其余各组间检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RT-PCR方法相比,TRC方法检测NVs敏感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易行,适用性强.

    作者:吕虹;高志勇;张国军;闫惠平;康熙雄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假阳性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假阳性结果进行分析,获得实验室工作中排除假阳性检测的经验和方法.方法 采用抽签法随机收取住院患者晨尿样本500份,同时进行UF-1000i尿液沉渣流式自动分析仪(简称UF-1000i)、干化学和显微镜检测(镜检).UF-1000i检测异常者为阳性,其中UF-1000i检测异常而干化学和镜检正常者为假阳性,将2者检测的有形成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00份样本中,有178份阳性样本,其中有20份样本UF-1000i的主要检测项目均出现假阳性,其中红细胞(erythrocyte,RBC)、白细胞(leukocyte,WBC)、管型、上皮细胞(epithelial cells,EC)的假阳性率分别为10.8%、8.2%、23.1%、14.3%.结论 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提高了尿液分析的过筛检查实验室检测效率,但对其阳性结果还需密切注意,应该避免假阳性结果.

    作者:刘常军;刘婷;董矜;姜辉;田亚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Bβ448野生型及突变型纤维蛋白原稳定转染细胞系的建立

    目的 构建野生型(BβArg448)和突变型(BβLys448)纤维蛋白原稳定表达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BβArg448Lys基因多态性的病理生理学意义及相关蛋白功能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以含纤维蛋白原野生型Bβ链cDNA全长的表达载体pMLP-FGB(448G)为模板,采用PCR定点突变技术构建BβLys448表达载体,即突变型质粒pMLP-FGB(448A).应用脂质体转染及药物加压筛选的方法,将纤维蛋白原Aα链、野生型/突变型Bβ链、γ链表达载体共同转染至CHO-K1细胞,RT-PCR检测各条链mRNA的表达.结果 野生型及突变型纤维蛋白原稳定转染细胞系在转录水平构建成功.结论 野生型及突变型纤维蛋白原稳定转染细胞等在转录水平构建成功,为进一步体外研究BβArg448Lys所致纤维蛋白原的结构与功能异常奠定了基础.

    作者:林媛;李积凤;刘杰;牛梦林;孙然;王军;刘岩;王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一种灵长类动物帕金森病模型行为检测方法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以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有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反射障碍等[1-2].PD多在40岁以后发病,随着老龄化日益加重,其发病率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3-5].研究显示PD发展过程中的行为改变表现出慢性进展的特点,这与多巴胺能神经元发生慢性进行性退变有关[1-7].目前,有关PD模型实验大部分来自于啮齿类低等动物模型,缺乏高等灵长类动物试验[5-8],其原因是对高等灵长类动物PD模型行为学变化缺乏客观有效的评价方法[9-10].

    作者:刘玉军;鲁强;陈庆友;张进禄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平滑肌细胞的氧化损伤

    目的 观察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兔颈动脉平滑肌细胞氧化损伤,进而从细胞及分子水平探讨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活体动物平滑肌细胞的氧化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 以高蛋氨酸饮食饲喂新西兰大白兔,3个月后分离颈动脉,分离得到的兔颈动脉平滑肌用胰蛋白酶消化处理,取消化后的细胞进行培养.采用黄嘌呤氧化比色法测定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力.用可见光比色法测定细胞内过氧化氢(catalase,CAT)的活力.结果 在高蛋氨酸饮食作用下,兔颈动脉平滑肌细胞内CAT、SOD的含量明显增高,与2%的蛋氨酸低饲喂浓度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加速动脉血管壁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并可能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造成动脉血管壁平滑肌细胞的氧化损伤加重,使机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加速.

    作者:李燕;张春来;卢峰;王立忠;姜玉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Toll样受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s,TLRs)是一类跨膜受体,主要表达于抗原提呈细胞及一些上皮细胞,通过识别特异性配体来激活免疫反应.除外源性配体外,TLRs还可识别一些内源性分子,信号的过度活化则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本文综述了TLRs的种类及配体、相应的信号通路及功能调节,重点介绍了TLRs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现状,后探讨了TLRs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马瑞敏;张国军;康熙雄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