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鸣;李金荣;吴伟
为探讨北京汽南社区中老年妇女骨密度的相关因素,选择142名44~76岁、身体健康的志愿汉族妇女,使用跟骨骨密度仪测量跟骨骨密度(BMD);由医生认真填写调查病史表,包括年龄、绝经年龄、月经史、生育史、既往史、妇科手术史、家族史、嗜好等,与BMD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月经周期、生殖年和妇科手术史对BMD 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年龄、绝经年与BMD呈负相关(P<0.05),生育史、哺乳史与BMD关系不明显;月经不规律组的BMD为(363.6±66.7)mg/cm 2,低于规律组的(38 8.7±84.9)mg /cm 2;生殖年长组的BMD为(415.7±67.3)mg/cm 2,高于生殖年短组的(368.7±68.7)m g/cm 2;无妇科手术组的BMD为(382.6±84.2)mg/cm 2,高于手术组的(372.4±48.9)mg/cm 2,但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年龄、绝经年龄是影响老年妇女骨密度的主要因素,有月经不规律病史、生殖年短及有妇科手术史的妇女的BMD较低.
作者:张李松;赖爱鸾;姜桂英;张洪涛;丁磊;林守清;余卫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应用光镜及电镜,对急性缺氧状态下大鼠的肺小动脉内皮细胞(pulmonary small artery e ndothe lial cell,PSAEC)及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 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PCE C)进行形态学观察,并用显微分光光度仪对急性缺氧状态下PSAEC的乳酸脱氢酶(lactic de hydrogenase,LDH)活性进行定量分析.发现:急性缺氧可引起PSAEC和PCEC发生各种损伤性形态变化,损伤程度随缺氧时间延长而加重;与缺氧前相比,急性缺氧后各组PSAEC的LDH活性均下降,且随缺氧时间的延长,LDH活性下降得更明显.提示:急性缺氧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损伤程度随缺氧时间的延长而加重,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程度与其LDH活性密切相关.
作者:王岸柳;温祥云;刘国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急诊护理是一门多层面的学科[1],工作范围广,随机性强,病人病情紧急、危重,因此对抢救工作的要求很高.本研究通过对7年间我院急诊自杀病人现状的回顾性调查,了解其就诊的基本情况,就诊特点和规律,探讨抢救自杀病人的护理重点,提高对自杀病人的护理质量和抢救成功率.
作者:韦春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检测在缺氧预适应前后小鼠脑海马组织NDR2 mRNA表达的变化,以探讨缺氧预适应对 NDR2基因表达的影响及为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提供线索.小鼠缺氧0次(H0)、1次(H1)、4次(H4)后取海马组织,应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NDR2 mRNA的表达量的变化.结果H1和H4与H0相比,NDR2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但H1和H4之间无明显差异.结果提示:缺氧以及预适应诱导NDR2基因的表达.
作者:邵国;张然;吕国蔚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采用熔融缩聚法设计合成了对苯二甲酸聚乙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聚物 (PEGT/PBT),并用GPC、FTIR、NMR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共聚物与设计相符合.
作者:陈双玲;叶玲;刘锰;徐瑞兴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采用择期脾切除加食管下段胃底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26例.26例患者均为肝炎后肝硬化伴有比较严重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1次以上出血史者.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52个月.随访中无食管曲张静脉复发出血,无围手术期死亡,效果满意.提示:脾切除加食管下段胃底切除术能较易为患者所接受,疗效较好,复发出血率低,止血确切,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比较理想的一种手术方法.
作者:张劲光;徐光勋;郭庆良;武聚山;钱智玲;郭文斌;吴健雄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观察脑动静脉畸形手术前后局部脑皮质血流量(CBF)的变化,对63例成年脑血管畸形病人 :25例巨大脑血管畸形(血管畸形直径≥6 cm),38例小血管畸形(血管畸形直径<6 cm)进行研究.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分别记录血管畸形切除前后及术后24 h 脑血流数值,比较脑血流变化情况.发现:巨大血管畸形切除后脑血流比切除前明显增加,直到术后24 h仍然保持在高水平;而小血管畸形切除后脑血流无显著变化 .提示:巨大血管畸形和小血管畸形在切除前后的脑血流变化是不同的,监测脑血管畸形切除后脑血流变化有助于减少巨大血管畸形的出血等并发症.
作者:石广志;赵继宗;王硕;王永刚;陆铮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了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因,用Hind Ⅲ对pcDNA 3.1/VEGF进行酶切,回收575 bp的VEGF片段,与pFastBacI载体连接,得到含VEGF基因的转座载体pFast/VEGF,Nco I酶切鉴定方向;将其转化到含有穿梭载体杆粒(Bacmid) 的DH10Bac感受态细胞,得到重组杆状病毒穿梭载体Bacmid/VEGF,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PCR扩增对重组转座载体、穿梭载体进行鉴定.将Bacmid/VEGF转染sf-9细胞,进行病毒重组及噬斑筛选.结果:琼脂糖电泳得到杆粒(Bacmid)DNA条带,PCR扩增得到575 bp的VEGF片段,病毒液在10-7稀释度时出现噬斑,约50个/孔.说明已成功构建了重组杆状病毒穿梭载体并重组出杆状病毒.
作者:孙丽翠;王雅梅;祁雅慧;闫豫东;张静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用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A/FM/1/47(H1N1)感染的小鼠肺炎为模型,研究儿茶提取物对流感病毒感染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包括对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及中和抗体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儿茶提取物可显著增强2,4-二硝基氟苯(DNFB)诱发的小鼠DTH反应,即儿茶素+病毒感染组和儿茶素对照组小鼠的耳肿胀度和脾指数都明显增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儿茶提取物具有增强小鼠T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儿茶提取物实验组的中和抗体平均效价为1∶203,与病毒感染对照组(平均效价为1∶104.2)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儿茶提取物可增强流感病毒感染小鼠中和抗体的水平,提示其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亦有增强作用.研究表明:儿茶提取物具有增强病毒感染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 .
作者:郑群;平国玲;赵文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骨切片的染色法有多种,其中硫堇-苦味酸染色法是比较常用的染色方法,但书中及各实验室的染液配制及染色方法不尽相同[1~4],因此我们对2种硫堇染液和2种脱水、透明方法做了一些比较和探讨,以便选择一种效果较好的染色方法.
作者:曾晓蓓;孙海梅;李宝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探讨抗原呈递细胞(APCs)在软下疳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将树突状细胞(DCs)和巨噬细胞(MQs)与流感嗜血杆菌、杜克雷嗜血杆菌及其纯化抗原脂寡糖(LOS)、细胞致死性肿胀毒素(HdCDT)共育,测定它们的吞噬活性及6、24 h时前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 -1β、IL-6、IL-8的分泌情况;将抗原作用后的细胞与自体CD4+T淋巴细胞共育,测定T淋巴细胞增生及48 h细胞上清液中的细胞因子IFN-γ、IL-4、IL-13的水平.结果: 约6%~27%的DCs和14%~26%的MQs吞噬杜克雷嗜血杆菌的不同菌株及无荚膜流感嗜血杆菌、大肠杆菌.杜克雷菌的不同菌株诱导DCs、MQs分泌大量的TNF-α、IL-6、IL-8(P<0.05);LOS诱导的前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比细菌低50%~67%;HdCDT不诱导任何前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2种细菌作用后的DC s、MQs能激活T淋巴细胞产生高水平IFN-γ,并诱导产生相似的T淋巴细胞增生,HdCDT无此作用.提示:杜克雷菌能影响APCs活化T细胞的能力,并有助于Th1型反应.
作者:徐婷婷;Hinda J.Ahmed;Kristina Eriksson;Karin Ahlman;杨永弘;Teresa Lagergard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用链尿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制作大鼠糖尿病(DM)模型.分别于模型建立后1周、2周、1 月处死大鼠,取眼球做冰冻切片.用免疫组化法定量、半定量分析视网膜神经营养因子3(NT-3)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M 1周、2周大鼠视网膜NT-3、GFA P表达无明显改变,DM 1月大鼠视网膜含NT-3的神经元数量及神经元内NT-3的含量减少( P <0.01),GFAP阳性细胞数量增加(P<0.05).提示: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神经元即已发生损害,同时视网膜含NT-3神经元数和神经细胞内NT-3含量均减少;视网膜神经细胞的损害可能与NT-3的减少有关.
作者:卢艳;盛树力;吴航;郭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观察三尖瓣前叶及乳头肌切下再原位、异位移植后组织愈合情况和功能状态, 为临床工作提供实验依据.将10条健康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2组,A组:从根部切下前乳头肌,缝合于原位切断处;沿瓣环切下三尖瓣前叶,间断缝合于原位;B组:瓣叶及乳头肌切断同A组,将乳头肌缝合固定于原根部上方3 mm处的心室壁上,将三尖瓣前叶缝合在距离原瓣环上方3 mm处的心房壁上.2组犬在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4周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术前及术后4周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三尖瓣闭合情况;术后4周观察愈合处的组织学改变.结果:术后4周,2组犬的三尖瓣瓣叶及乳头肌组织愈合良好、血流动力学稳定,原位组三尖瓣闭合尚好.提示:无论原位移植还是异位移植,三尖瓣瓣叶和乳头肌均能良好愈合,右室功能恢复满意,异位移植组的三尖瓣返流较原位移植组明显.
作者:潘广玉;吴清玉;杨秀滨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以下简称高血压)患者左室收缩时间间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观察35 7例初诊高血压患者以及100例正常人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射血时间(LVET)、射血前期(PEP),并对以上指标分别进行方差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的LVET、PEP、PEP/LVET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LVEF 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收缩时间间期可敏感的反映左室后负荷的升高.
作者:高敬;华琦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探讨抗孕激素药米非司酮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C4-2、PC3的促凋亡及生长抑制作用,将不同浓度的米非司酮加入到体外培养的2株前列腺癌细胞中,分别在培养后3 d、5 d、7 d用SRB染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加药后24 h、 48 h LNCaPC4-2和PC3细胞凋亡情况.发现:高浓度米非司酮(20 μmol/L)对雄激素非依赖性细胞株LNCaPC4-2、PC3于3 d、5 d、7 d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55.79% 、66.37%、71.54%和87.42%、98.15%、100%.不同浓度米非司酮即2.5、5、10、15、20 μm ol/L对LNCaPC4-2、PC3细胞株7 d时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7.07%、35.77%、53.6 6% 、63.41%、71.54%和48.25%、63.42%、82.37%、95.31%、100%.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C 4-2受15 μmol/L米非司酮作用24 h和48 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9.30%、30.04%;PC3受米非司酮15 μmol/L作用24 h细胞凋亡率为44.52%.提示:米非司酮对LNCaPC4-2、P C3细胞株有时间和剂量依赖的生长抑制作用,其生长抑制作用是通过促进细胞凋亡实现的.
作者:毕泗成;徐秀红;邵强;杜林栋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观察CD117分子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的表达及探讨其意义,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术对22例APL骨髓白血病细胞表面CD117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CD117 在 APL中的表达率为19/22,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M1)和AML-M2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 2和18/21.19例CD 117+的APL患者中,18例CD34-、HLA-DR-,1例部分细胞HLA-DR+.提示:APL 患者有较高水平的CD117表达,CD117与CD34、HLA-DR联合进行多色流式细胞术分析,可用于APL微小残留病灶的检测.
作者:万岁桂;徐娟;巩文玉;孙雪静;田丁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产科急症中子宫切除术是治疗产科急性子宫出血、抢救产妇生命的一项重要措施.本研究对23例产科急症中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吴庆庆;姜桂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探讨人肝癌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及意义,采用SABC法检测人肝癌组织HSP70的表达,图像分析HSP70在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结果显示:25例肝癌组织中均存在HSP70的表达,不同癌组织存在胞质、胞膜和胞核表达强度及部位的差异.证实人肝癌组织存在HSP70的表达异质性,呈现了胞质、胞膜和胞核的表达差异,HSP70在人肝癌组织的表达特点为今后肿瘤抗原肽瘤苗的提取和实验研究作了铺垫.
作者:王小平;刘国贞;宋爱利;廖静;陈瑞芬;郎振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随着膜片钳技术的逐渐推广和心肌电异质性等研究领域的发展,对犬等大型动物的应用越来越多,往往也需要对犬心室肌心外膜下细胞(Epi细胞) 、中间层细胞(M细胞)和心内膜下细胞(Endo细胞)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分离.成功分离犬心肌细胞并使其保持良好状态是决定整个实验成败的核心环节.现将我们近3年来分离定位犬心室肌细胞的经验简介如下.
作者:周鹏;杨新春;刘秀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了解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总结其诊断及治疗的经验,观察我院2001-2002年63例老年住院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溃疡部位、大小、合并症的发生率和预后情况.结果:63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巨大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高达27.0%(17/63),以出血(呕血、黑便)为首发症状者多,为46 例 (73.0%),晕厥者占17.5%(11/63),溃疡穿孔占17.5%(11/63),规律性上腹痛很少.提示: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因临床症状不典型、病史长而易被忽视,因多合并全身性疾病而增加病死率,内镜下明确诊断和及时止血治疗为首选治疗,掌握手术时机对预后有重要影响;抗幽门螺杆菌(HP) 治疗可明显减少溃疡复发.
作者:赵军;张泰昌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