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婷婷;Hinda J.Ahmed;Kristina Eriksson;Karin Ahlman;杨永弘;Teresa Lagergard
根据肿瘤与椎间孔的关系将27例颈部椎管内外肿瘤分为3种类型,并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Ⅰ型(13例):瘤体主要在椎管内,向椎间孔内生长不超过1 cm,椎间孔轻微扩大,采用后正中切口手术.Ⅱ型(4例):瘤主体在椎管外,少部分长入椎间孔;采用颈部入路手术.Ⅲ型(10例):肿瘤在椎管内外都较大,椎间孔明显扩大;采用颈部和后正中入路,分2期切除肿瘤.结果:全切肿瘤25例,近全切除2例.其中23例随访6~79月,22例恢复工作.提示:对颈部椎管内外肿瘤,应分型选择术式,以利于全切肿瘤,并利于维持脊柱稳定性和椎动脉保护.
作者:杨俊;刘伟明;王江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临床上发现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常可导致多器官损伤,可累及心血管系统、肺脏、肝脏以及肾脏等,尤其是肾脏损害,特别是急性肾衰竭常常是急性胰腺炎的一种致死性并发症.文献报道急性胰腺炎并发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为6%~78%,肾衰竭的发生率为23%~31%,并发肾衰竭患者的死亡率高达70%~80%.肾脏的损害与胰腺病变直接相关,肾脏损害的发生率与程度和急性胰腺炎的轻重呈正相关,而且其合并症多,预后差,死亡率高 [1~5].
作者:王云帆;陈瑞芬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探讨3 种成像技术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对84例SARS患者的影像结果进行分析.其中56例行普通胸片检查,28例行CR(计算机X线成像)或DR(数字化X线成像)检查[1];在CR检查患者中有8例行CT检查.发现:患者发病1~3 d 内普通胸片发现病变的共36例(64.3%),CR(DR)发现病变21例(75%),CT均有异常表现. 提示:胸部CT扫描能早期发现SARS患者肺部异常,明显优于胸片(P=0.038);在动态观察过程中CR(DR)优于普通胸片.
作者:周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观察食品红花黄色素(food safflor yellow,FSY)的抗氧化作用,用邻二氮菲-Fe2 +氧化法检测FSY清除H2O2/Fe2+体系产生的羟自由基的作用,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观察小鼠肝匀浆的脂质过氧化,用比色法观察Fe2+/H2O2体系产生的羟自由基致红细胞膜的破裂.发现:2.00~5.33 g/L FSY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29.6%~100%, 呈明显的量效关系;0.298~1.194 g/L FSY对小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的抑制率为4.6%~ 70.6%,呈明显的量效关系;0.023~0.228 g/L FSY缓解羟自由基引发红细胞破裂的抑制率为16.0%~29.8%.研究结果提示:FSY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作者:金鸣;李金荣;吴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回顾性分析确诊的61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发现:发病2周为疾病的高峰期. 有明确SARS接触史者47人(77.1%).56例(91.8%)静点甲泼尼龙,54例(88.5%)使用利巴韦林治疗.用药后血红蛋白降低幅度达20 g/L者占44.4%(24/54),心动过速者占40.4%(23 /57).6例死亡患者中5例为老年人,均合并严重的基础病变,另1位患者在住院期间自杀.所有患者在出现症状后(8.6±5 .9)d(1~24 d)胸片显示异常,胸片浸润性病灶完全吸收的平均时间为(17.1±6.2)d(5~3 5 d).提示:对SARS患者,早期、持续一定时间的中等剂量的激素是必要的;治疗过程中应该重视大量激素和大量利巴韦林带来的不良反应.
作者:冯力民;王保国;李晶华;刘小春;焦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探讨缺氧复氧致原代培养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中,Bax基因的表达及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其的调节作用,用胎龄16~17 d Wistar大鼠的大脑皮质神经细胞进行原代分离培养.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透射电镜技术确立缺氧复氧神经细胞凋亡病理模型,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缺氧复氧不同时间Bax基因的表达.结果:缺氧复氧可以使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发生凋亡,随缺氧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数逐渐增多,至缺氧8 h,复氧18 h达高峰,银杏叶提取物预保护可使凋亡细胞数减少;同时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Bax基因表达逐渐增高,EGB可逆转缺氧复氧时Bax的表达.提示:EGB对缺氧复氧时Bax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EGB对抗缺氧复氧时胎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发生凋亡的机制之一.
作者:季凤清;孙海梅;郭燕茹;郭崇洁;赵天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随着膜片钳技术的逐渐推广和心肌电异质性等研究领域的发展,对犬等大型动物的应用越来越多,往往也需要对犬心室肌心外膜下细胞(Epi细胞) 、中间层细胞(M细胞)和心内膜下细胞(Endo细胞)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分离.成功分离犬心肌细胞并使其保持良好状态是决定整个实验成败的核心环节.现将我们近3年来分离定位犬心室肌细胞的经验简介如下.
作者:周鹏;杨新春;刘秀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应用光镜及电镜,对急性缺氧状态下大鼠的肺小动脉内皮细胞(pulmonary small artery e ndothe lial cell,PSAEC)及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 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PCE C)进行形态学观察,并用显微分光光度仪对急性缺氧状态下PSAEC的乳酸脱氢酶(lactic de hydrogenase,LDH)活性进行定量分析.发现:急性缺氧可引起PSAEC和PCEC发生各种损伤性形态变化,损伤程度随缺氧时间延长而加重;与缺氧前相比,急性缺氧后各组PSAEC的LDH活性均下降,且随缺氧时间的延长,LDH活性下降得更明显.提示:急性缺氧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损伤程度随缺氧时间的延长而加重,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程度与其LDH活性密切相关.
作者:王岸柳;温祥云;刘国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了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因,用Hind Ⅲ对pcDNA 3.1/VEGF进行酶切,回收575 bp的VEGF片段,与pFastBacI载体连接,得到含VEGF基因的转座载体pFast/VEGF,Nco I酶切鉴定方向;将其转化到含有穿梭载体杆粒(Bacmid) 的DH10Bac感受态细胞,得到重组杆状病毒穿梭载体Bacmid/VEGF,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PCR扩增对重组转座载体、穿梭载体进行鉴定.将Bacmid/VEGF转染sf-9细胞,进行病毒重组及噬斑筛选.结果:琼脂糖电泳得到杆粒(Bacmid)DNA条带,PCR扩增得到575 bp的VEGF片段,病毒液在10-7稀释度时出现噬斑,约50个/孔.说明已成功构建了重组杆状病毒穿梭载体并重组出杆状病毒.
作者:孙丽翠;王雅梅;祁雅慧;闫豫东;张静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探讨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PAI-1)基因调节区-675 bp位点4G/5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CAD)的关系,采用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测定4G/5G基因型,并检测PAI-1抗原水平,共观察了121例单纯2型糖尿病(type Ⅱ diab etes)患者、87例2型糖尿病合并CAD患者和100例对照者.结果:合并CAD组的4G/4G基因型携带者明显高于对照组(49.4%比 37.0%,P<0.05),CAD组中PAI-1与三酰甘油(TG)呈正相关,并与4G/5G多态性有关, 表现为4G/4G基因型携带者的PAI-1质量浓度明显高于5G/5G基因型携带者[(39.82×10-3±3.11×10-3)ng/L比(38.04×10-3± 2.73 ×10-3)ng/L,P<0.05].提示:PAI-1基因4G/5G多态性与TG的联合作用与PA I-1抗原水平相关,并与2型糖尿病合并CAD的发病过程有关.
作者:王旭东;樊峥;傅研;殷红;翟艳玲;祁雅慧;朱宇清;王瑾;赵相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采用择期脾切除加食管下段胃底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26例.26例患者均为肝炎后肝硬化伴有比较严重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1次以上出血史者.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52个月.随访中无食管曲张静脉复发出血,无围手术期死亡,效果满意.提示:脾切除加食管下段胃底切除术能较易为患者所接受,疗效较好,复发出血率低,止血确切,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比较理想的一种手术方法.
作者:张劲光;徐光勋;郭庆良;武聚山;钱智玲;郭文斌;吴健雄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胰腺炎相关蛋白(PAP)mRNA表达与肿瘤DNA倍体性的关系,收集结直肠癌外科手术标本27例(病理均证实为腺癌),同时取距肿瘤边缘3 cm和8 cm的黏膜组织作为对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技术,测定样本中有无胰腺炎相关蛋白的表达,并用流式细胞仪对各样本行细胞DNA倍体性分析.发现:PAP mRN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29.6% (8/27).在8例PAP mRNA阳性表达的肿瘤组织样本中,S期细胞比率(SPF)为18.91±8 .43,并有7例为非整倍体肿瘤;而另外19例PAP mRNA阴性肿瘤组织的SPF为12.11±7.02,有4例为非整倍体肿瘤.在B、C 2个对照组的黏膜组织中未能检测出PAP mRNA阳性表达及非整倍体组织.经统计学处理PAP mRNA阳性样本的非整倍体例数和SPF,与阴性样本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和扩散范围与PAP mRNA的阳性表达无明显相关.提示:PAP mRNA阳性肿瘤样本有较高增生活性,PAP mRNA的表达与肿瘤分化、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
作者:曹广;李非;孙家邦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产科急症中子宫切除术是治疗产科急性子宫出血、抢救产妇生命的一项重要措施.本研究对23例产科急症中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吴庆庆;姜桂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用链尿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制作大鼠糖尿病(DM)模型.分别于模型建立后1周、2周、1 月处死大鼠,取眼球做冰冻切片.用免疫组化法定量、半定量分析视网膜神经营养因子3(NT-3)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M 1周、2周大鼠视网膜NT-3、GFA P表达无明显改变,DM 1月大鼠视网膜含NT-3的神经元数量及神经元内NT-3的含量减少( P <0.01),GFAP阳性细胞数量增加(P<0.05).提示: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神经元即已发生损害,同时视网膜含NT-3神经元数和神经细胞内NT-3含量均减少;视网膜神经细胞的损害可能与NT-3的减少有关.
作者:卢艳;盛树力;吴航;郭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1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分类与功能1938年,一种蓝色含铜的蛋白质首次从牛的红细胞中被分离,1967年, Maccord和F ridovich将其命名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SOD是一类含不同金属离子的氧化还原酶,广泛存在于生物界.
作者:杜艳玲;陈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以下简称高血压)患者左室收缩时间间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观察35 7例初诊高血压患者以及100例正常人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射血时间(LVET)、射血前期(PEP),并对以上指标分别进行方差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的LVET、PEP、PEP/LVET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LVEF 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收缩时间间期可敏感的反映左室后负荷的升高.
作者:高敬;华琦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了探讨Id4基因的反义核酸对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增生的作用,用DNA重组技术将人反义Id 4基因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XJ41-neo上,重组质粒和空载体分别转染K562细胞,得到pAId4 和pK562(对照)克隆细胞株.发现:pAId4的生长受到抑制,倍增时间加长.免疫印迹实验分析相关蛋白的表达,其中CDK4和CyclinD1在pAId4细胞中的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细胞pK562,而RB蛋白在pAId4细胞中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细胞pK562,揭示了反义Id4引起细胞出现生长抑制的可能机制,并探讨了Id4基因对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增生的具体作用.研究结果对造血干细胞的体外扩增、分化及红白血病的基因治疗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刘欣;曾少举;王永潮;张瑾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观察脑动静脉畸形手术前后局部脑皮质血流量(CBF)的变化,对63例成年脑血管畸形病人 :25例巨大脑血管畸形(血管畸形直径≥6 cm),38例小血管畸形(血管畸形直径<6 cm)进行研究.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分别记录血管畸形切除前后及术后24 h 脑血流数值,比较脑血流变化情况.发现:巨大血管畸形切除后脑血流比切除前明显增加,直到术后24 h仍然保持在高水平;而小血管畸形切除后脑血流无显著变化 .提示:巨大血管畸形和小血管畸形在切除前后的脑血流变化是不同的,监测脑血管畸形切除后脑血流变化有助于减少巨大血管畸形的出血等并发症.
作者:石广志;赵继宗;王硕;王永刚;陆铮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探讨人食管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糖调节蛋白94(grp94)的表达及意义,采用 SABC法检测人食管癌组织HSP70和grp94的表达,镜下观察HSP70和grp94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特点.结果:92.6% (50/54) 食管癌组织中存在HSP70的表达,癌细胞存在胞质、胞核表达强度及部位的差异;而grp94的表达阳性率为70.4%(38/54),以胞质表达为主, 而癌旁组织表达较少.提示:人食管癌组织存在HSP70和grp94的表达异质性,呈现了胞质、胞核的表达差异,HSP70和grp94在人食管癌组织的表达特点为以后肿瘤抗原肽肿瘤疫苗的提取和实验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海燕;王小平;陈瑞芬;刘国贞;宋爱利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回顾性分析16例瘤壁有钙化的颅内动脉瘤病例的影像学、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分析颅内血管钙化与颅内动脉瘤病理发生机制的关系.16例瘤壁有钙化的颅内动脉瘤的位置:后交通动脉 3例,大脑中动脉2例,前交通动脉2例,椎动脉5例,基底动脉4例.其中14例动脉瘤直径>1. 5 cm,9例>2.5 cm.所有病人的血钙、磷酸盐、血糖、肾功能正常;6例病人血脂增高.16 例患者均施行动脉瘤夹闭术,其中8例术中切除动脉瘤,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杨雷;赵继宗;王硕;赵元立;董建令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