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探讨

万卉;肖文

关键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 蒙脱石散, 小儿, 腹泻
摘要: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56例小儿腹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8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43%)明显比对照组(82.14%)的效果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应用。
当代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TLR 在肿瘤中的作用

    Toll 样受体蛋白在非特异性免疫中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之间的纽带。TLRs 可以识别微生物上的保守结构的分子,从而激活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为机体识别微生物、病毒等提供了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TLRs 还有许多未知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从 Toll 样受体的功能与信号转导来探讨 TLRs 与肿瘤在免疫逃逸、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和其在治疗中作用的进展。

    作者:杨波;袁东亚;张敏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与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结肠癌药物经济学研究

    目的:研究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Xeloda and L-OHP,XELOX)方案与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5-Fu and L-OHP,FOLFOX)方案治疗晚期结肠癌药物经济学。方法选择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 A 组和 B 组,各50例。A 组患者采用 XELOX 方案,B 组患者采用 FOLFOX 方案。结果 A 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48.3%,B 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51.5%,A 组与 B 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分别是83.8%与87.2%,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 TTP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 组住院费用(9871.3±354.6)元、住院天数(55.0±2.3)d,与 B 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ELOX 方案与 FOLFOX 方案相比,住院的总费用相似,药品价格昂贵,但是住院的次数与天数都短,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化疗方案。

    作者:王景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小切口微创法治疗顽固性肛周瘙痒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顽固性肛周瘙痒行小切口微创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顽固性肛周瘙痒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2组,各55例。对照组行肛门封闭与外用膏药治疗,观察组行小切口微创法治疗,对比2组疗效、并发症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36%显著高于对照组63.64%,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64%比对照组29.09%低,且总复发率3.64%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顽固性肛周瘙痒患者行小切口微创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值得推广。

    作者:王伟一;李娟;卢大群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小剂量舒芬太尼运用在剖宫产术麻醉中预防寒战及牵拉痛中的临床效果浅析

    目的:分析小剂量舒芬太尼运用在剖宫产术麻醉中预防寒战和牵拉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接受剖宫产术的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用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观察组产妇的麻醉用药为舒芬太尼(5μg,0.1mL),10%葡萄糖(0.5 mL),0.75%布比卡因(1 mL);对照组产妇的麻醉用药为10%葡萄糖(0.5 mL),0.75%布比卡因(1 mL)。对2组产妇注射麻醉药后1 min、3 min、5 min 的体征情况以及术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等分析指标进行记录,对麻醉过程中寒战及牵拉痛的情况进行记录。结果观察组产妇寒战及牵拉痛的发生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的应用,能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寒战及牵拉痛的发生。

    作者:邹渊;李建平;蔡青;邹弥之;欧阳敏燕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河南省全球基金疟疾项目(NSA 项目)终期评估(二):KAP 调查及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河南省全球基金疟疾项目(NSA 项目)实施对项目覆盖人群的健康教育促进情况,评估项目实施效果。方法按照《国家全球基金疟疾项目终期评估方案》,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在所有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县开展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培训效果满意度及目标人群受益情况与满意度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结果2012年对90个县(市、区)的26673名居民、17421名学生、3311名疟疾防控人员及2614名目标人群的调查结果显示,居民与学生的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4.65%和93.73%,较2010年基线调查数据分别上升72.18%和78.70%;知晓率居民高于学生(P<0.0001);中学生(94.78%)高于小学生(92.81%)(P<0.001);一类县居民和学生的知晓率分别为96.02%和95.64%,分别高于二类县居民(94.55%)和学生(93.57%)的知晓率(P<0.01);受训人员对项目培训的目标、内容、方式、效果和总体评价的满意度为93.54%~98.34%;疟疾病人对免费抗疟药物服务的满意度为100%(203/203);居民对疟防宣教材料的满意度为96.10%(2512/2614)。结论全球基金疟疾项目的执行使居民与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大幅上升,基层医疗人员及居民的整体满意度高。

    作者:邓艳;钱丹;陈伟奇;张雅兰;刘颖;周瑞敏;张红卫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骨盆前外固定术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骨盆前外固定术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76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措施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重性精神病患者综合管理护理业务报告:观察组优良率为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7%(P<0.05);观察组拔除引流管时间、骨痂形成时间以及肿胀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例切口疼痛,1例发生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0%,对照组的3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9%,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相比,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采用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管玉华;赵镭;郭良玉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依帕司他结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依帕司他结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依帕司他结合甲钴胺治疗,将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后得到显著改善,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变化,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6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帕司他结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借鉴和使用。

    作者:冯俊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眼底荧光造影的护理配合

    目的总结了患者126例(181眼)的眼底荧光造影的护理配合。方法收集患者126例(181眼),给于全程护理,并对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处理。结果1例(1眼)高血压择期再预约,1例一过性恶心呕吐,1例过敏性皮炎,均及时给了对症治疗和护理,125例(180眼)顺利完成检查。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配合措施能使患者更好地接受和配合检查,顺利地完成检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预防安全隐患,保障护理安全。

    作者:周雯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脑出血治疗中纳洛酮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出血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应用脑复康、脱水剂等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4周,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0.81±4.06)分、(6.54±3.79)分,对照组为(16.31±4.28)分、(12.31±4.25)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67%,对照组为70.67%,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辅助治疗脑出血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优势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梁丹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乳腺癌患者的认知及对术后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乳腺癌患者的认知及对术后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对乳腺癌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择7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以自拟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乳腺癌患者认知及对术后护理知识掌握情况不理想,认为术后影响了正常生活,甚至担心性生活导致乳腺癌复发,不愿意参与社会活动等。结论乳腺癌患者学习疾病知识,提高自我护理水平,医护人员采取有针对性健康教育,将患者错误认知进行纠正,以此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防止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金晓勃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残胃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凝血酶和奥美拉唑联合治疗残胃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残胃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2组,对照组43例行奥美拉唑治疗,研究组46例在其基础上行凝血酶治疗,观察2组疗效、止血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6.7%低于研究组95.7%,对照组止血时间(45.3±11.9)h 显著多于研究组(30.6±10.2)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通过肝肾功能检查均没有发现异常,且不良反应轻,对照组仅出现2例呕吐恶心、3例腹痛、1例皮疹,总发生率为14.0%(6/43);研究组出现3例呕吐恶心、4例腹痛、1例皮疹,总发生率为17.4%(8/4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凝血酶和奥美拉唑联合治疗残胃出血的疗效显著。

    作者:李红员;夏东亚;郭好战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右美托咪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00例腹腔镜手术全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组,每组50例,甲组实施腹腔镜全凭静脉麻醉术式,乙组患者则加用右美托咪定进行全麻。比较2组麻醉效果。结果乙组患者苏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与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甲组分别为(9.2±2.3)min,(13.2±2.4)min,和(16.2±3.1)min,乙组分别为(9.7±2.3) min,(13.2±2.1)min,(15.9±3.6)min。乙组患者镇静效果[(3.8±0.8)分]明显优于甲组[(1.6±0.6)分](P<0.05)。乙组患者苏醒期咳呛、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甲组有12例发生咳呛,发生率24.00%,有8例发生躁动,发生率为16.00%,乙组有2例发生咳呛,发生率4.00%,有1例发生躁动,发生率为2.00%。结论右美托咪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较大,可显著提高镇静效果,减少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孟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护理质量与心理护理对腹痛患者康复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和心理护理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腹痛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实验组,各30例。常规护理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心理护理,2个月后比较 VAS 疼痛评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 VAS 评分(3.01±1.12),普通护理组 VAS 评分(5.23±1.05),实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心理护理有利于减轻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腹痛。

    作者:刘川;聂刚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小儿发育训练指导模式的研究与效果分析

    目的:探析小儿发育训练指导模式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儿童保健中心0~2岁小儿共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100例不予以任何干预,观察组100例则通过早期综合发展指导、Peabody 运动评估与指导等方法进行干预,对比分析2组实施效果。结果随访1年,观察组小儿的语言、感知觉、大运动以及精细动作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小儿发育训练指导模式运用在小儿养育中,能够提高小儿的语言、感知觉、大运动以及精细动作水平,是促进小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作者:李后权;李雅芬;张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脑出血治疗中软通道微创方法的不同部位穿刺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基底节脑出血治疗中软通道微创方法的不同部位穿刺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共107例,所有患者均具有手术指征,无明显手术禁忌证,均接受微创穿刺治疗,根据穿刺部位的不同将10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经颞钻孔穿刺,观察组57例经额钻孔穿刺,将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死亡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和死亡率分别为87.7%、8.8%,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死亡率分别为82.0%和14.0%,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出血患者的软通道微创治疗过程中,穿刺的部位必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选择,才能有效保证治疗的效果。

    作者:舒利华;朱海燕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观察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生长抑素联合应用在重组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AP 患者105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2组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再给予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则联合乌司他丁、生长抑素联合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胰腺炎患者的 WBC 值、血淀粉酶值、IL-6值和 TNF-α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白蛋白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胰腺炎患者的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地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胰腺炎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8%(P<0.05)。结论在重症胰腺炎的治疗中,乌司他丁、生长因素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控制相关检查指标,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作者:何金彪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腺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8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9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头孢呋辛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采用糖皮质激素,其治疗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邹超鹏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孟鲁司特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孟鲁司特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选择治疗的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与吸氧、抗感染、补液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孟鲁司特与布地奈德辅助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儿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肺部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大呼吸流量(PEF)为(93.69±7.64)%,以及 I S 大呼吸量(FEV1)为(93.45±6.88)L,均远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可以提高患儿的大呼吸流量,对治疗患儿的支气管炎以及哮喘急性发作有显著的效果,有临床使用价值和空间。

    作者:谢跃波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三黄屏风膏穴位贴敷与蒙脱石散联合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三黄屏风膏穴位贴敷与蒙脱石散联合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的疗效。方法将脾虚型泄泻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使用三黄屏风膏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大便次数为(9.34±1.45)次,治疗后次数为(4.39±1.64)次;观察组治疗前大便次数为(9.16±2.18)次,治疗后大便次数为(2.89±0.75)次,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显效例数为14,有效例数为21,无效例数为15,有效率为70.0%,观察组的显效例数为28,有效例数为16,无效例数为6,有效率为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黄屏风膏穴位贴敷与蒙脱石散联合治疗比单纯使用蒙脱石散治疗效果好,值得推广。

    作者:郑伟;赵剑波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 D-二聚体的检验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进行 D-二聚体检验的价值。方法选取1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本院体检中心的1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利用自动血凝仪检验2组对象 D-二聚体在血浆中的含量水平。结果在化疗前,研究组血浆 D-二聚体的含量为(2.68±1.05)μg/dL,对照组为(0.31±0.13)μg/dL,研究组 D-二聚体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浆 D-二聚体含量是(1.19±0.87)μg/dL,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于检验白血病的指标,即 D-二聚体在人体血浆中的含量,同时也是了解患者病情状况、治疗成效和预后措施的重要指标。

    作者:彭家明;吕小林 刊期: 2016年第26期

当代医学杂志

当代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