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蓉
目的:研究院前急救中无创临时起搏技术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患者时的疗效,为提高该病症的急救成功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院前急救的缓慢型心律失常(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以上)和心脏停搏的患者103例,分组进行无创起搏及药物治疗后观察。结果起搏组中A 1组24例心跳停搏患者中13例起搏成功,起搏成功率为54.1%。平均起搏阈值为(81.25±17.58)mA。起搏组中B 1组29例缓慢心律失常患者中28例心脏起搏成功,平均起搏阈值为(68.45±10.87)mA,成功率为96.5%,所有进行无创临时起搏治疗的患者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药物组中A 2组24例心跳停搏患者中有5例抢救成功,成功率为20.8%;B 2组26例缓慢心律失常患者中有17例患者经静点异丙肾上腺素心率提升,血压上升可以减轻头昏,昏厥症状,治疗有效率65.3%;起搏组和药物治疗组抢救成功率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时应用无创临时起搏,治疗效果好。特别适合于狭小抢救空间,缺乏众多医护人员的院前急救应用,为院前急救心脏急症患者开辟新的抢救途径。因此临床实践中应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汪兴玲;张兴毅;甘白水;林罗此;黄勇谋;刘红丽;邓庆中;韩东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省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慢性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n=47),试验组患者在盐酸依匹斯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静滴,对照组患者仅予以盐酸依匹斯汀治疗,治疗4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有效率为74.5%,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44.7%,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4个月后患者回访发现,试验组患者复发率为22.6%,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42.8%,2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湿疹患者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疗效可靠,复发率低,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夏乐印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针对红皮病型银屑病临床治疗方案和效果分析。方法基于护理有效性原则,对2010年4月~2012年8月大庆油田总医院共接收54例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进行分组药物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27例患者使用银屑灵治疗为主,辅助以口服雷公藤多甙进行治疗,其余27例患者单独使用银屑灵治疗。结果常规使用银屑灵结合口服雷公藤多甙治疗组中治愈患者21例,显效4例,无效2例,有效率达92.6%。单独使用银屑灵治疗组中治愈18例,显效3例,无效6例,有效率达77.8%。使用银屑灵辅助以口服雷公藤多甙治疗组治疗有效率远远大于单独使用银屑灵治疗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分组治疗中的患者在结束治疗过程之后无出现其他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使用银屑灵药物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临床过程中,加入口服雷公藤多甙以辅助治疗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治疗有效率,治疗效果明显且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现,在临床治疗中可以针对性使用。
作者:刘中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丙泊酚及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在膀胱镜检查术中的麻醉效果,并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2年1~2012年12月江西省上饶信州春华医院进行的膀胱镜检查术的120例男性患者,随机分为3组(n=40)。A组为丙泊酚组,B组为右美托咪定组,C组为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组。记录检查中各组麻醉药物的用量。观察并记录3组在术前、中、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SpO 2)的变化情况,同时记录并比较3组的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结果与术前相比较,A、B、C 3组血压、心率均呈一过性的下降,A组下降程度大且意识恢复时间较B、C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与A组相比麻醉效果稳定,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恢复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右美托咪定用量少,操作简单。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膀胱检查术中能有效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缩短唤醒时间,减少麻醉药物用量,提高患者舒适度,增强手术质量,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顾志伟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将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硬膜外镇痛效果评价,探讨其佳剂量。方法150例(ASA I~Ⅱ级)中孕产妇随机均分为5组(n=30),即吗啡组(M组)布托啡诺组(B 1、B 2、B 3、B 4组)。记录患者不同时点VAS评分、Ramsay评分、BC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1)B 1组VAS评分分别在镇痛后10、30、90 min高于M组,B 2、B 3、B 4组与M组无明显差异;B 1组BCS评分在镇痛后10、30、90 min及清宫时低于M组,B 2、B 3、B 4组与M组无明显差异。(2)不良反应:M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高于B 1、B 2、B 3、B 4组,且差异显著。B 3,B 4组嗜睡发生率高。结论0.004%及以上浓度的布托啡诺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因而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志远;卢盛位;吴双宏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氨曲南在男性急性淋菌性尿道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武宁县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男性急性淋菌性尿道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50例患者,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3.0 g,1次/d;试验组50例患者,静脉滴注氨曲南1.0 g,2次/d。2组连续用药治疗3 d,治疗后14 d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愈为96.0%,对照组治愈率为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急性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接受氨曲南治疗,临床疗效满意,且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不良反应症状的发生率较低。
作者:石磊;刘彩光;杜君福;杨建设;黎亚飞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旨在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uc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白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冠脉无复流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性入选2012年5月~2013年10月就诊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人民医院的60例STEMI患者,以及64例健康志愿者,这些人表示6 h内出现过胸痛等临床症状。根据心肌梗死溶栓血流分级(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将STEMI患者分成2组。经皮冠脉介入术后,TIMI血流分级为0、1、2,称为无复流;TIMI血流分级为3则表示手术成功。使用两样本t检验或者χ2检验比较2组间临床特点和白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差异。结果2组患者糖尿病、高血压及吸烟比例相似(分别为19.3%比22.8%,34.5%比30.7%,34.5%比30.7%,P均>0.05)。同时,2组间空腹血糖、尿素氮、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27.0±42.2)mg/dL比(123.5±62.0)mg/dL,(29.5±15.1)mg/dL比(27.6±8.0)mg/dL,(0.91±0.51)mg/dL比(0.86±0.36)mg/dL,P均>0.05]。而STEMI患者的白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依旧很高[(7.1±4.6)比(2.3±1.7),P<0.001]。另外,无复流组的白细胞/淋巴细胞细胞比值同样很高[(13.1±4.5)比(5.3±2.7),P<0.001]。结论白细胞/淋巴细胞比这一简单易测的实验室指标与STEMI患者PCI术后冠动脉无复流相关。
作者:许云耀;侯冬子;谢志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分析三柱分型理论指导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选择应用三柱分型和Schatzker分型指导治疗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各20例,分别作为三柱分型组和Schatzker分型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Rasmussen影像学评分、末次随访时的改良HSS评分及膝关节功能恢复Merchant评分。结果三柱分型组的手术时间、Rasmussen影像学评分、末次随访时的改良HSS评分及膝关节功能恢复Merchant评分均优于Schatzker分型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柱分型指导临床治疗复杂的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较好,但是仍需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来证明三柱分型发指导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的可靠性。
作者:熊茂强;陈宇;罗展标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外胆管癌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自陕西省合阳县医院2008~2013年收治的疑似肝外胆管癌患者共80例,对其进行DWI以及MRCP序列等腹部检查,DWI成像使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EPI(SE-EPI)序列,对肝外胆管癌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还有信噪比(SNR)进行测量。对比2种检查方法的各项诊断指标。结果有52例患者为肝外胆管癌,22例为胆管炎以及6例为胆管结石;49例患者由DWI检测出肝外胆管癌并对其定性,随着B值增大病灶的ADC呈现下降的趋势,SNR也在逐渐下降,B 1000 g/mm 2对应ADC(0.9±0.2)×10-3 mm 2/s,SNR (30.6±8.5),B 800 g/mm 2对应ADC(1.1±0.3)×10-3 mm 2/s,SNR(46.3±10.3),B 500 g/mm 2对应ADC(1.3±0.4)×10-3 mm 2/s,SNR(68.0±15.7),B 300 g/mm 2对应ADC(1.8±0.4)×10-3 mm 2/s,SNR(97.4±21.0),B 100 g/mm 2对应ADC(2.6±0.7)×10-3 mm 2/s,SNR(132.0±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对于MRCP的诊断,DWI诊断各项指数对比均具有显著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外胆管癌患者应用DWI进行诊断能够更直观地了解病变,在临床上有着极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宁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的形态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对5例经病理诊断为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大体及光镜下形态特点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研究。结果患者以颈部肿物就诊,大体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孤立结节,2例有假包膜,癌组织主要由多角形细胞及梭形细胞构成,异型性不一,有多种组织学结构,以巢状和束状为主,少数形成滤泡。3例间质未见淀粉样物,免疫组化降钙素阳性,嗜铬素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突触素阳性程度不一。甲状腺球蛋白1例阳性。结论甲状腺髓样癌形态多样,尤其需要与腺瘤、低分化滤泡癌、未分化癌等鉴别。主要依据形态特点,结合免疫组化等综合判断。
作者:侯兴华;叶新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不同外科治疗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18例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4例行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A组),117例行CT引导定向血肿吸引术(B组),137例患者行锁孔开颅血肿清除术(C组),对其治疗效果、术后KPS评分以及Barthel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后1个月C组与A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病死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3个月,C组与A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A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为28.13%,B组为21.37%,C组为16.79%;手术后1个月和3个月C组和B组KPS评分以及Barthel评分均高于A组(P<0.05或P<0.01)。结论与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措施相比较,CT引导定向血肿吸引术和锁孔开颅血肿清除术在降低患者病死率和改善愈合情况方面效果更为优良。
作者:陈向荣;张海珠;马瑞峰;黄志繁 刊期: 2014年第16期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以儿童为高发人群,该病流行特征十分复杂,预防和控制工作面临着很大难度,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探讨相应的预防控制对策,旨在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刘学文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调查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妇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设计调查表对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妇科2011年7月~2012年4月263例手术患者应用抗菌药物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妇科手术病例均预防使用了抗菌药物,品种以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为主,占78.5%,13.2%联用了甲硝唑,用药时机在术前0.5~2 h内占92.4%。结论本院妇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选药不合理、疗程偏长等问题,应加强规范化使用的管理,提高本院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罗红;卢婉琪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分析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初发性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5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9例,对照组2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胰岛素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能有效控制血糖,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岑兴鸣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评价口服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疗效及费用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4月江西省奉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伊曲康唑组(伊曲康唑胶囊口服,200 mg/d)和氟康唑组(氟康唑胶囊口服,150 mg/d)。比较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成本-效果比(C/E)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2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伊曲康唑组成本-效果比优于氟康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均安全有效,伊曲康唑具有更佳的成本-效果比,更经济实惠。
作者:邹昱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东莞市中医院收治的小儿哮喘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2组(n=5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吸入激素及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哮喘改善情况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FEV 1、FVC和PE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EV 1、P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可使患儿哮喘症状得到有效而快速的控制,并能有效地改善哮喘患儿的肺功能,同时具有安全可靠、服用方便、耐受性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方座华;李哲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对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实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56例骨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56例患者中引流装置更换1~4次,平均(2.5±0.4)次,其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臀部感染治疗患者更换次数多。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随访,1例臀部感染患者复发,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复发现象,康复较好。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中应用操作简单方便,有助于更好引流,促进创面愈合,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羽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兴化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治疗过程中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8例应用阿司匹林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占35.0%;19例应用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占23.75%;16例应用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占20.0%;13例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占16.25%;4例应用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占5.0%。此外,服用阿司匹林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哮喘、胃肠道反应、机体出血及药物合用问题。结论阿司匹林在临床中应合理应用,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作者:王振海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家庭功能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深圳市福田人民医院翠海、八卦岭社区收集的2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家庭适应性和亲密度量表及家庭环境量表展开调查,并比较同期收集的对照组20例健康志愿者相应资料。结果 FACESⅡ-CV评分观察组实际及理想亲密度,实际及理想适应性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道德宗教观、知识性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矛盾性因子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性、亲密度、组织性、情感表达、娱乐性、成功性、独立性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精神分裂患者家庭功能相对较弱,缺乏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需积极行家庭功能的干预,以使患者保持乐观心态,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促使生活质量改善,具有非常积极的调查应用价值。
作者:杨堂河;梁倩雯;周萍;徐军妮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对Kallmann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陕西省西安市第四医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例Kallmann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HCG进行治疗,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效果显著。结论 Kallmann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原发性闭经、低促性腺激素发育不良以及嗅觉丧失或消退等,在治疗上一般采取替代治疗。
作者:谢先锋 刊期: 2014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