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云耀;侯冬子;谢志辉
目的:探讨营养教育对改善孕妇饮食行为和营养状况的效果。方法指定1~2名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教育经验的营养师采用集中授课形式对100例孕妇进行营养教育,每周进行一次学习,每次学习2 h。对教育前后孕妇饮食行为及营养状况(Hb、aTFR、SF、血清VA、BGRAC)变化情况进行记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例孕妇经营养教育前饮食行为评分仅为(79.65±4.38)分,教育后则显著提高至(91.23±2.56)分;其血清中铁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血清VA水平均较教育前显著提高,而其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系数较教育前显著下降,教育前后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妇实施必要的营养教育,可显著改善孕妇饮食行为,提高其营养状况,保障孕妇自身健康及胎儿成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终确保孕妇产后尽快恢复健康,提高孕妇及胎儿生活质量。
作者:张蓉;赵锐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分析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58例肩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29)。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综合疗法,对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持续治疗1个月以后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发现,观察组中显效22例,占总数的75.86%,有效6例,占总数的20.69%,无效1例,占总数的3.45%,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中显效15例,占总数的51.72%,有效7例,占总数的24.14%,无效7例,占总数的24.14%,总有效率为75.86%。2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剑芬;邱鹏程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8月内江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均分为2组(n=48)。对照组给予青霉素治疗,观察组加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可提高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治疗疗效。
作者:陈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分析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初发性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5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9例,对照组2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胰岛素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能有效控制血糖,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岑兴鸣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析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孤立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孤立肾结石患者24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120)。观察组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比较治疗后2组的临床效果和手术各参数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80.8%,P<0.05);观察组的出血量、清除结石时间、总手术时间等手术参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孤立性肾结石临床效果确切,出血量少,具有高度微创性,并发症少。
作者:谢江华;邱城平;杨小明;唐雨林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老年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48例老年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n=24)。研究组给予雷公藤多甙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来氟米特治疗,疗程为6个月。结果雷公藤多甙和来氟米特联合用药与单独使用来氟米特相比,除肿胀关节数外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从临床疗效看,雷公藤多甙和来氟米特联合使用比单独使用来氟米特的总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单独使用来氟米特,应用雷公藤多甙联合来氟米特来治疗老年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更好。
作者:龙红;李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外胆管癌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自陕西省合阳县医院2008~2013年收治的疑似肝外胆管癌患者共80例,对其进行DWI以及MRCP序列等腹部检查,DWI成像使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EPI(SE-EPI)序列,对肝外胆管癌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还有信噪比(SNR)进行测量。对比2种检查方法的各项诊断指标。结果有52例患者为肝外胆管癌,22例为胆管炎以及6例为胆管结石;49例患者由DWI检测出肝外胆管癌并对其定性,随着B值增大病灶的ADC呈现下降的趋势,SNR也在逐渐下降,B 1000 g/mm 2对应ADC(0.9±0.2)×10-3 mm 2/s,SNR (30.6±8.5),B 800 g/mm 2对应ADC(1.1±0.3)×10-3 mm 2/s,SNR(46.3±10.3),B 500 g/mm 2对应ADC(1.3±0.4)×10-3 mm 2/s,SNR(68.0±15.7),B 300 g/mm 2对应ADC(1.8±0.4)×10-3 mm 2/s,SNR(97.4±21.0),B 100 g/mm 2对应ADC(2.6±0.7)×10-3 mm 2/s,SNR(132.0±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对于MRCP的诊断,DWI诊断各项指数对比均具有显著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外胆管癌患者应用DWI进行诊断能够更直观地了解病变,在临床上有着极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宁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TX)联合米非司酮(MFP)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4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79)与对照组(n=61),观察组接受MTX联合MFP治疗,MTX 0.4 mg/(kg·d),肌内注射,连续使用5 d;MFP在第一次肌内注射MTX时顿服300 mg,服用1次即可。对照组仅接受单药MTX治疗,0.4 mg/(kg·d),肌内注射,连续使用5 d。结果(1)观察组治疗成功62例,观察组治疗成功48例,2组疗成功率分别为88.57%、68.5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剔除治疗失败的患者,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阴道出血时间、β-HCG转阴时间、盆腔包括消失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9.8±5.9)d比(13.5±6.7)d;(12.7±5.3)d比(17.2±7.4)d;(21.5±9.4)d比(27.9±12.6)d;(25.1±10.5)d比(32.4±14.8)d](均P<0.05)。(3)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57%、14.29%,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输卵管妊娠药物治疗方案中,MTX联合MFP具有成功率高、显效快、安全性好等优点。
作者:万肖芳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对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实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56例骨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56例患者中引流装置更换1~4次,平均(2.5±0.4)次,其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臀部感染治疗患者更换次数多。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随访,1例臀部感染患者复发,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复发现象,康复较好。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中应用操作简单方便,有助于更好引流,促进创面愈合,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羽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的形态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对5例经病理诊断为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大体及光镜下形态特点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研究。结果患者以颈部肿物就诊,大体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孤立结节,2例有假包膜,癌组织主要由多角形细胞及梭形细胞构成,异型性不一,有多种组织学结构,以巢状和束状为主,少数形成滤泡。3例间质未见淀粉样物,免疫组化降钙素阳性,嗜铬素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突触素阳性程度不一。甲状腺球蛋白1例阳性。结论甲状腺髓样癌形态多样,尤其需要与腺瘤、低分化滤泡癌、未分化癌等鉴别。主要依据形态特点,结合免疫组化等综合判断。
作者:侯兴华;叶新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不同外科治疗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18例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4例行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A组),117例行CT引导定向血肿吸引术(B组),137例患者行锁孔开颅血肿清除术(C组),对其治疗效果、术后KPS评分以及Barthel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后1个月C组与A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病死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3个月,C组与A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A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为28.13%,B组为21.37%,C组为16.79%;手术后1个月和3个月C组和B组KPS评分以及Barthel评分均高于A组(P<0.05或P<0.01)。结论与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措施相比较,CT引导定向血肿吸引术和锁孔开颅血肿清除术在降低患者病死率和改善愈合情况方面效果更为优良。
作者:陈向荣;张海珠;马瑞峰;黄志繁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将8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全髋组(n=43)和半髋组(n=39),分别给予全髋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全髋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12.6±9.3)min、(396.5±93.2)min、(14.5±2.1)min,半髋组患者分别为(105.8±9.1)min、(385.3±91.5)min、(14.4±1.9)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髋组翻修及慢性疼痛发生率分别为2.33%、4.65%,明显低于半髋组的10.27%、20.51%(P<0.05)。全髋组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为(92.16±3.14)分,显著高于半髋组的(81.26±3.24)分(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效果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
作者:汪亚力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兴化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治疗过程中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8例应用阿司匹林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占35.0%;19例应用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占23.75%;16例应用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占20.0%;13例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占16.25%;4例应用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占5.0%。此外,服用阿司匹林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哮喘、胃肠道反应、机体出血及药物合用问题。结论阿司匹林在临床中应合理应用,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作者:王振海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评价常规报告接种率的可靠性。方法收集1993~2009年统计局出生数、免疫规划部门上卡数、报告接种率、计算D值度评价报告接种率的可靠性。结果1993~2009年17个年份报告接种率高100%,低96.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估计接种率高104.39%,低6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苗平均报告接种率99.71%,估计接种率8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D值18,接种率不可信。差值(D)构成比统计表显示,可信(D<5)占14.12%,可疑(5≤D≤15)占30.59%,不可信(D>15)占55.29%,接种率不可信。结论安图县的常规报告接种率不可信。
作者:全红女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82例上尿路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开放手术与后腹腔镜行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比较2组手术和恢复情况。结果2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道恢复、下床活动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效果满意,安全、有效,且患者术后恢复快,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果;周凤昌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研究院前急救中无创临时起搏技术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患者时的疗效,为提高该病症的急救成功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院前急救的缓慢型心律失常(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以上)和心脏停搏的患者103例,分组进行无创起搏及药物治疗后观察。结果起搏组中A 1组24例心跳停搏患者中13例起搏成功,起搏成功率为54.1%。平均起搏阈值为(81.25±17.58)mA。起搏组中B 1组29例缓慢心律失常患者中28例心脏起搏成功,平均起搏阈值为(68.45±10.87)mA,成功率为96.5%,所有进行无创临时起搏治疗的患者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药物组中A 2组24例心跳停搏患者中有5例抢救成功,成功率为20.8%;B 2组26例缓慢心律失常患者中有17例患者经静点异丙肾上腺素心率提升,血压上升可以减轻头昏,昏厥症状,治疗有效率65.3%;起搏组和药物治疗组抢救成功率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时应用无创临时起搏,治疗效果好。特别适合于狭小抢救空间,缺乏众多医护人员的院前急救应用,为院前急救心脏急症患者开辟新的抢救途径。因此临床实践中应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汪兴玲;张兴毅;甘白水;林罗此;黄勇谋;刘红丽;邓庆中;韩东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及MRI三期扫描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重点探讨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扫描的意义,以进一步提高CT、MRI联合检查对于肝脏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8例肝脏肿瘤(30例原发性肝癌,22例肝血管瘤,1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6例肝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分别行螺旋CT、MRI三期扫描,一次屏气可完成全肝扫描,观察肿瘤三期强化的方式和特征。结果动脉期检出72个病灶,高密度病灶30个,本组病例门静脉期检出43个病灶,低密度病灶24个,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30例原发性肝癌,22例肝血管瘤,1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6例肝转移瘤,螺旋CT、MRI三期联合扫描是肝脏肿瘤鉴别诊断的佳方法,能充分反映病灶的血供特征。结论螺旋CT、MRI三期联合扫描检查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具有诊断准确率高、患者痛苦少、安全性高等特点,显著提高了肝脏肿瘤的诊断率,在鉴别肝脏肿瘤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科星;李春霞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调查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妇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设计调查表对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妇科2011年7月~2012年4月263例手术患者应用抗菌药物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妇科手术病例均预防使用了抗菌药物,品种以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为主,占78.5%,13.2%联用了甲硝唑,用药时机在术前0.5~2 h内占92.4%。结论本院妇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选药不合理、疗程偏长等问题,应加强规范化使用的管理,提高本院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罗红;卢婉琪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针(proximal femoral nail,PFNA)与动力髁钢板治疗转子骨折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2年7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骨折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接受PFNA治疗,观察组接受动力髁钢板治疗。术后随访1年,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长(93.68±14.85)min、术中出血量较大(283.96±40.12)mL、骨折愈合时间较短(97.32±9.6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2组患者术后1年Harris髋关节评分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FNA与动力髁钢板治疗转子骨折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均得到良好的恢复。两种内固定方法各有优势,其中PFNA内固定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动力髁钢板内固定术后愈合快,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根据具体病情选择适合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周哲;陈炜璋;谭文平;杨小军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应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干扰素α1b治疗的疗效优势。方法随机选取深圳市远东妇儿科医院收治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136例,按分层随机分组法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n=68)。对照组在静脉抗感染,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对症处理基础上加用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并每晚予以孟鲁司特钠口服治疗,比较2组患者经治疗后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差异。结果近期疗效:治疗组的发热、气喘、哮鸣音等症状的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9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治疗组治疗3个月及6个月的再次复发率分别为4.4%、7.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0.6%、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皮疹1例、上消化道不良反应1例。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干扰素α1b具有一定的预防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气道高反应性的疗效作用,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生才 刊期: 2014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