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昱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对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实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56例骨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56例患者中引流装置更换1~4次,平均(2.5±0.4)次,其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臀部感染治疗患者更换次数多。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随访,1例臀部感染患者复发,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复发现象,康复较好。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中应用操作简单方便,有助于更好引流,促进创面愈合,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羽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将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硬膜外镇痛效果评价,探讨其佳剂量。方法150例(ASA I~Ⅱ级)中孕产妇随机均分为5组(n=30),即吗啡组(M组)布托啡诺组(B 1、B 2、B 3、B 4组)。记录患者不同时点VAS评分、Ramsay评分、BC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1)B 1组VAS评分分别在镇痛后10、30、90 min高于M组,B 2、B 3、B 4组与M组无明显差异;B 1组BCS评分在镇痛后10、30、90 min及清宫时低于M组,B 2、B 3、B 4组与M组无明显差异。(2)不良反应:M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高于B 1、B 2、B 3、B 4组,且差异显著。B 3,B 4组嗜睡发生率高。结论0.004%及以上浓度的布托啡诺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因而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志远;卢盛位;吴双宏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叶酸片对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1月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入院时高度怀疑冠心病、且愿意接受冠脉造影(CAG)检查、自愿参与研究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入选患者行CAG检查,选取CAG检查正常者作为空白对照组(A组,n=50),将CAG检查诊断为冠心病者随机分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组(B组,n=50)及依那普利片治疗组(C组,n=50)。A组服用安慰剂,B组服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C组服用依那普利片,所有冠心病患者常规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调脂药物、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合并高血压者服用降压药,合并糖尿病者服用降糖药物,对所有患者在入院第2 d及服药后3个月、6个月测量血Hcy、肝肾功能及心功能。结果 B、C两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心功能差于A组(P<0.05),B组患者服药6个月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下降(P<0.05),心功能显著改善(P<0.05),C组患者服药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明显变化,心功能较未服药时明显改善(P<0.05),但效果劣于B组服药6个月后。所有患者服药半年后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依那普利叶酸片与依那普利片对比,可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改善其心功能。
作者:利定建;孟丽琴;梁健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旨在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uc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白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冠脉无复流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性入选2012年5月~2013年10月就诊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人民医院的60例STEMI患者,以及64例健康志愿者,这些人表示6 h内出现过胸痛等临床症状。根据心肌梗死溶栓血流分级(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将STEMI患者分成2组。经皮冠脉介入术后,TIMI血流分级为0、1、2,称为无复流;TIMI血流分级为3则表示手术成功。使用两样本t检验或者χ2检验比较2组间临床特点和白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差异。结果2组患者糖尿病、高血压及吸烟比例相似(分别为19.3%比22.8%,34.5%比30.7%,34.5%比30.7%,P均>0.05)。同时,2组间空腹血糖、尿素氮、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27.0±42.2)mg/dL比(123.5±62.0)mg/dL,(29.5±15.1)mg/dL比(27.6±8.0)mg/dL,(0.91±0.51)mg/dL比(0.86±0.36)mg/dL,P均>0.05]。而STEMI患者的白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依旧很高[(7.1±4.6)比(2.3±1.7),P<0.001]。另外,无复流组的白细胞/淋巴细胞细胞比值同样很高[(13.1±4.5)比(5.3±2.7),P<0.001]。结论白细胞/淋巴细胞比这一简单易测的实验室指标与STEMI患者PCI术后冠动脉无复流相关。
作者:许云耀;侯冬子;谢志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及MRI三期扫描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重点探讨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扫描的意义,以进一步提高CT、MRI联合检查对于肝脏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8例肝脏肿瘤(30例原发性肝癌,22例肝血管瘤,1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6例肝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分别行螺旋CT、MRI三期扫描,一次屏气可完成全肝扫描,观察肿瘤三期强化的方式和特征。结果动脉期检出72个病灶,高密度病灶30个,本组病例门静脉期检出43个病灶,低密度病灶24个,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30例原发性肝癌,22例肝血管瘤,1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6例肝转移瘤,螺旋CT、MRI三期联合扫描是肝脏肿瘤鉴别诊断的佳方法,能充分反映病灶的血供特征。结论螺旋CT、MRI三期联合扫描检查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具有诊断准确率高、患者痛苦少、安全性高等特点,显著提高了肝脏肿瘤的诊断率,在鉴别肝脏肿瘤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科星;李春霞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究阿魏酸钠药物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二人民医院的脑梗死患者共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52)。观察组给予100 mg阿魏酸钠和250 mL 0.9%的氯化钠溶液,500 mL 0.9%的氯化钠溶液+三七总皂苷0.6 g静脉滴注,1次/d,另给予常规治疗,疗程14 d。对照组除不给予注射阿魏酸钠外,其余治疗条件与观察组相同,疗程14 d。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07%(51/56),显著高于对照组80.77%(42/52),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4/56),显著低于对照组23.08%(12/52),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魏酸钠可以用于治疗脑梗死并且安全、有效。
作者:郑涛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加减参苓白术散配合小儿推拿疗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佛山市顺德区中医院收治的秋季腹泻患儿50例,按照分层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n=25)。观察组采取口服补液盐、口服中药加减参苓白术散、配合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取蒙脱石散、枯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口服补液盐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泻时间、退热时间、脱水纠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减参苓白术散配合小儿推拿疗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显著,且临床症状消退较快,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作者:吴仙娜;何胜尧;李秀兰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治疗2型糖尿病并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59例2型糖尿病并心衰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0例,应用常规降糖、抗心衰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89例,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治疗。然后将2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分析探讨2组患者疗效、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89%,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57%,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5.51%,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72.86%,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比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并心衰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并心衰患者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郑敬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讨论雷贝拉唑联合中医针灸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庄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罗马Ⅱ诊断标准,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采用传统西药治疗,即服用雷贝拉唑;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针灸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情况。结果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5,P=0.031);治疗后胃部烧灼感(t=3.017, P=0.028)、嗳气(t=3.254,P=0.021)、上腹痛(t=2.889,P=0.045)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穴位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疗效肯定,效果可靠,并且方法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分析七氟烷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组。A组患者接受丙泊酚静脉靶控输注麻醉,B组患者接受七氟烷吸入麻醉。对比2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与A组对比发现,B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较短,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采用七氟烷麻醉,术后清醒快,但恶心、呕吐、躁动等并发症多,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作者:曾晓燕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分析阴道B超与腹部B超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效果,为临床影像学检查提供参考。方法以珠海市高新区金鼎卫生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共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手术或病理检查确诊,按照自愿原则将120例患者均分为阴道B超组和腹部B超组(n=60),阴道B超采用阴道超声诊断仪进行扫描检查,腹部B超组采用腹部超声诊断仪进行扫描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异位妊娠诊断的准确率。结果腹部B超组诊断符合率78.33%(47/60),阴道B超组诊断符合率96.67%(58/60),阴道B超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腹部B超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意义(P<0.05)。结论阴道B超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结果更为及时、准确,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张连凤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兴化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治疗过程中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8例应用阿司匹林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占35.0%;19例应用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占23.75%;16例应用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占20.0%;13例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占16.25%;4例应用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占5.0%。此外,服用阿司匹林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哮喘、胃肠道反应、机体出血及药物合用问题。结论阿司匹林在临床中应合理应用,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作者:王振海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东莞市中医院收治的小儿哮喘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2组(n=5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吸入激素及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哮喘改善情况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FEV 1、FVC和PE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EV 1、P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可使患儿哮喘症状得到有效而快速的控制,并能有效地改善哮喘患儿的肺功能,同时具有安全可靠、服用方便、耐受性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方座华;李哲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调查研究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的在临床上应用显微手术治疗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根据患者治疗措施的差异,将其均分为2组:治疗组(显微手术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n=30)。跟踪观察2组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与护理后,疾病的恢复情况,并作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应用的过程中,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小妃;陈凌云;黄晓伟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分析人文关怀及心理护理在核磁共振(MRI)检查中的积极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月在东莞市太平人民医院接受MRI检查的患者245例。对照组12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125例,在此基础上辅以人文关怀及心理护理。对比2组SAS与SDS评分与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SAS与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总有效率分别为96.80%、89.17%,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MRI检查中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与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与提升护理效果,为MRI检查顺利完成提供了可靠保证。
作者:蔡奕华;李晖;陈晓阳;李海凤;刘群芳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评价口服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疗效及费用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4月江西省奉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伊曲康唑组(伊曲康唑胶囊口服,200 mg/d)和氟康唑组(氟康唑胶囊口服,150 mg/d)。比较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成本-效果比(C/E)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2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伊曲康唑组成本-效果比优于氟康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均安全有效,伊曲康唑具有更佳的成本-效果比,更经济实惠。
作者:邹昱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外胆管癌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自陕西省合阳县医院2008~2013年收治的疑似肝外胆管癌患者共80例,对其进行DWI以及MRCP序列等腹部检查,DWI成像使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EPI(SE-EPI)序列,对肝外胆管癌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还有信噪比(SNR)进行测量。对比2种检查方法的各项诊断指标。结果有52例患者为肝外胆管癌,22例为胆管炎以及6例为胆管结石;49例患者由DWI检测出肝外胆管癌并对其定性,随着B值增大病灶的ADC呈现下降的趋势,SNR也在逐渐下降,B 1000 g/mm 2对应ADC(0.9±0.2)×10-3 mm 2/s,SNR (30.6±8.5),B 800 g/mm 2对应ADC(1.1±0.3)×10-3 mm 2/s,SNR(46.3±10.3),B 500 g/mm 2对应ADC(1.3±0.4)×10-3 mm 2/s,SNR(68.0±15.7),B 300 g/mm 2对应ADC(1.8±0.4)×10-3 mm 2/s,SNR(97.4±21.0),B 100 g/mm 2对应ADC(2.6±0.7)×10-3 mm 2/s,SNR(132.0±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对于MRCP的诊断,DWI诊断各项指数对比均具有显著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外胆管癌患者应用DWI进行诊断能够更直观地了解病变,在临床上有着极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宁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酚妥拉明、硫酸镁联合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妊高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98例妊高症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149)。对照组给予硫酸镁治疗,初始剂量:硫酸镁20 mL+5%葡萄糖100 mL静滴,30 min滴完;维持剂量:硫酸镁60 mL+5%葡萄糖1000 mL静滴,8 h滴完;补充剂量:硫酸镁10 mL肌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d口服)和酚妥拉明(20 mg+5%葡萄糖静滴)治疗。2组疗程均为7 d。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29.6±8.6)mmHg、(77.5±8.2)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4.2±6.8)mmHg、(85.4±7.1)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剖宫产率为2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4%(P<0.05);观察组患者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死亡率、产后出血率分别为8.1%、5.4%、0%、1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8%、16.1%、8.1%、30.2%(P<0.05)。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酚妥拉明、硫酸镁联合治疗妊高症安全、有效。
作者:任韧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比较喹硫平和利培酮在老年精神分裂症疾病上的疗效。方法将广东省民政局精神病院108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54)。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培酮(0.5 mg/d,1~2周后调整剂量到4~6 mg/g)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用喹硫平(50 mg/d,1~2周后调整剂量到400~600 mg/d)治疗,2组治疗疗程均为8周。通过观察2组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PANSS)减分率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来评定治疗疗效。结果2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第8周末PAN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有效治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和利培酮均能有效地治疗精神分裂症,但喹硫平的不良反应少。
作者:高帅;杨薇薇;陈立勇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山市陈星海医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5μg芬太尼联合3 mg罗哌卡因镇痛方案,观察组给予15μg芬太尼联合3 mg罗哌卡因镇痛方案。对2组患者注射前和注射后不同时间段内的VAS评分、蛛网膜下腔镇痛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1)注药前,对照组的VAS评分为(8.70±0.53),观察组的评分为(8.60±0.49),2组产妇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注药后5、10、30、60 min时2组产妇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口10 cm以及分娩时,对照组的VAS评分为(2.41±1.05)和(3.02±0.71),观察组则为(2.31±0.70)和(2.94±0.80),2组产妇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蛛网膜下腔的镇痛起效时间为(3.26±1.27)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84±1.53)min。同时,观察组的维持时间为(61.28±7.41)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43.94±8.49),两项指标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产妇心率、呼吸频率、手指动脉血氧饱和度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发生4例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2例不良反应,2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行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时为了降低产妇疼痛、减少对母婴损伤,应采用适量芬太尼镇痛方案。
作者:李萌;黄超妹 刊期: 2014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