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茂强;陈宇;罗展标
目的:调查基层医院医护人员由锐器而导致的受伤情况,寻找相应的对策。方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研究对象所受锐器伤的相关情况,问卷不记名并且当场回收,回收率为100%。结果被调查对象遭受到不同类型锐器伤的几率为95.12%。其中遭受注射器导致锐器伤的几率为21.95%;遭受安瓿导致锐器伤的几率为32.92%;遭受头皮针导致锐器伤的几率为19.51%;其中同时遭受过两种以上锐器伤的几率为26.83%。结论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与安全意识较差,同时相应的防护工作不够到位是导致基层医院医护人员锐器伤的主要原因,要想降低基层医院医护人员由于锐器伤而受到感染的机会,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减轻其工作压力并采取及时、适当的处理必不可少。
作者:蒋茶英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对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实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56例骨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56例患者中引流装置更换1~4次,平均(2.5±0.4)次,其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臀部感染治疗患者更换次数多。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随访,1例臀部感染患者复发,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复发现象,康复较好。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中应用操作简单方便,有助于更好引流,促进创面愈合,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羽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的形态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对5例经病理诊断为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大体及光镜下形态特点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研究。结果患者以颈部肿物就诊,大体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孤立结节,2例有假包膜,癌组织主要由多角形细胞及梭形细胞构成,异型性不一,有多种组织学结构,以巢状和束状为主,少数形成滤泡。3例间质未见淀粉样物,免疫组化降钙素阳性,嗜铬素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突触素阳性程度不一。甲状腺球蛋白1例阳性。结论甲状腺髓样癌形态多样,尤其需要与腺瘤、低分化滤泡癌、未分化癌等鉴别。主要依据形态特点,结合免疫组化等综合判断。
作者:侯兴华;叶新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旨在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uc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白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冠脉无复流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性入选2012年5月~2013年10月就诊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人民医院的60例STEMI患者,以及64例健康志愿者,这些人表示6 h内出现过胸痛等临床症状。根据心肌梗死溶栓血流分级(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将STEMI患者分成2组。经皮冠脉介入术后,TIMI血流分级为0、1、2,称为无复流;TIMI血流分级为3则表示手术成功。使用两样本t检验或者χ2检验比较2组间临床特点和白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差异。结果2组患者糖尿病、高血压及吸烟比例相似(分别为19.3%比22.8%,34.5%比30.7%,34.5%比30.7%,P均>0.05)。同时,2组间空腹血糖、尿素氮、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27.0±42.2)mg/dL比(123.5±62.0)mg/dL,(29.5±15.1)mg/dL比(27.6±8.0)mg/dL,(0.91±0.51)mg/dL比(0.86±0.36)mg/dL,P均>0.05]。而STEMI患者的白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依旧很高[(7.1±4.6)比(2.3±1.7),P<0.001]。另外,无复流组的白细胞/淋巴细胞细胞比值同样很高[(13.1±4.5)比(5.3±2.7),P<0.001]。结论白细胞/淋巴细胞比这一简单易测的实验室指标与STEMI患者PCI术后冠动脉无复流相关。
作者:许云耀;侯冬子;谢志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与临床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临床疗效,加强医务人员对颅脑损伤患者救治的认识,有效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方法选取河南省商丘市第五人民医院经临床明确诊断的42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机械通气与临床护理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定期吸痰的方法,经过1周的救治,了解颅脑损伤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2组对象的死亡率。结果实验组PaO 2、PaCO 2、SaO 2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75.00%,实验组的抢救成功率为87.50%,实验组的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与临床护理在救治颅脑损伤患者的过程中有积极的作用,能有效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倩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不同外科治疗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18例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4例行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A组),117例行CT引导定向血肿吸引术(B组),137例患者行锁孔开颅血肿清除术(C组),对其治疗效果、术后KPS评分以及Barthel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后1个月C组与A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病死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3个月,C组与A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A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为28.13%,B组为21.37%,C组为16.79%;手术后1个月和3个月C组和B组KPS评分以及Barthel评分均高于A组(P<0.05或P<0.01)。结论与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措施相比较,CT引导定向血肿吸引术和锁孔开颅血肿清除术在降低患者病死率和改善愈合情况方面效果更为优良。
作者:陈向荣;张海珠;马瑞峰;黄志繁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对Kallmann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陕西省西安市第四医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例Kallmann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HCG进行治疗,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效果显著。结论 Kallmann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原发性闭经、低促性腺激素发育不良以及嗅觉丧失或消退等,在治疗上一般采取替代治疗。
作者:谢先锋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研究院前急救中无创临时起搏技术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患者时的疗效,为提高该病症的急救成功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院前急救的缓慢型心律失常(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以上)和心脏停搏的患者103例,分组进行无创起搏及药物治疗后观察。结果起搏组中A 1组24例心跳停搏患者中13例起搏成功,起搏成功率为54.1%。平均起搏阈值为(81.25±17.58)mA。起搏组中B 1组29例缓慢心律失常患者中28例心脏起搏成功,平均起搏阈值为(68.45±10.87)mA,成功率为96.5%,所有进行无创临时起搏治疗的患者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药物组中A 2组24例心跳停搏患者中有5例抢救成功,成功率为20.8%;B 2组26例缓慢心律失常患者中有17例患者经静点异丙肾上腺素心率提升,血压上升可以减轻头昏,昏厥症状,治疗有效率65.3%;起搏组和药物治疗组抢救成功率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时应用无创临时起搏,治疗效果好。特别适合于狭小抢救空间,缺乏众多医护人员的院前急救应用,为院前急救心脏急症患者开辟新的抢救途径。因此临床实践中应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汪兴玲;张兴毅;甘白水;林罗此;黄勇谋;刘红丽;邓庆中;韩东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门诊监护意义。方法选取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128例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按照监护地点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均为自愿在门诊接受监护者,观察组均为愿意在综合性医院接受监护者。统计2组分娩结局。结果2组孕妇均无死亡病例和严重并发症,观察组围产儿存活率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门诊监护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可以筛选病情恶化病例,从而为患者在综合性医院提供参考,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住院费用和来回奔波,我们认为这是门诊监护的意义所在。
作者:叶丹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分析阴道B超与腹部B超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效果,为临床影像学检查提供参考。方法以珠海市高新区金鼎卫生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共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手术或病理检查确诊,按照自愿原则将120例患者均分为阴道B超组和腹部B超组(n=60),阴道B超采用阴道超声诊断仪进行扫描检查,腹部B超组采用腹部超声诊断仪进行扫描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异位妊娠诊断的准确率。结果腹部B超组诊断符合率78.33%(47/60),阴道B超组诊断符合率96.67%(58/60),阴道B超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腹部B超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意义(P<0.05)。结论阴道B超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结果更为及时、准确,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张连凤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分析三柱分型理论指导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选择应用三柱分型和Schatzker分型指导治疗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各20例,分别作为三柱分型组和Schatzker分型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Rasmussen影像学评分、末次随访时的改良HSS评分及膝关节功能恢复Merchant评分。结果三柱分型组的手术时间、Rasmussen影像学评分、末次随访时的改良HSS评分及膝关节功能恢复Merchant评分均优于Schatzker分型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柱分型指导临床治疗复杂的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较好,但是仍需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来证明三柱分型发指导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的可靠性。
作者:熊茂强;陈宇;罗展标 刊期: 2014年第16期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条件的逐渐完善,民众的就医意识在逐年地提高,原本不易被发现的消化性溃疡检出率也越来越高。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则是为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相关的诊断与治疗也随着医疗条件的进步而有了长足的进展。笔者就十二指肠溃疡与幽门螺杆菌相关诊断治疗的临床进展进行综述,以更好地提高临床对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效果,为临床的学者提供参考和意见。
作者:黄云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氨曲南在男性急性淋菌性尿道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武宁县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男性急性淋菌性尿道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50例患者,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3.0 g,1次/d;试验组50例患者,静脉滴注氨曲南1.0 g,2次/d。2组连续用药治疗3 d,治疗后14 d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愈为96.0%,对照组治愈率为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急性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接受氨曲南治疗,临床疗效满意,且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不良反应症状的发生率较低。
作者:石磊;刘彩光;杜君福;杨建设;黎亚飞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通过对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的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高了处方质量。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6月西安市北方医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点评、统计、分析。结果有526张处方存在不合理现象;其中处方书写不规范426张,用药不适宜74张,超常处方26张,分别占处方比率80.99%、14.07%、4.94%。结论门诊抗菌药物处方问题较多,合格率有待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需加强《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学习》。
作者:王俊玲;杨武军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82例上尿路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开放手术与后腹腔镜行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比较2组手术和恢复情况。结果2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道恢复、下床活动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效果满意,安全、有效,且患者术后恢复快,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果;周凤昌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山市陈星海医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5μg芬太尼联合3 mg罗哌卡因镇痛方案,观察组给予15μg芬太尼联合3 mg罗哌卡因镇痛方案。对2组患者注射前和注射后不同时间段内的VAS评分、蛛网膜下腔镇痛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1)注药前,对照组的VAS评分为(8.70±0.53),观察组的评分为(8.60±0.49),2组产妇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注药后5、10、30、60 min时2组产妇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口10 cm以及分娩时,对照组的VAS评分为(2.41±1.05)和(3.02±0.71),观察组则为(2.31±0.70)和(2.94±0.80),2组产妇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蛛网膜下腔的镇痛起效时间为(3.26±1.27)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84±1.53)min。同时,观察组的维持时间为(61.28±7.41)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43.94±8.49),两项指标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产妇心率、呼吸频率、手指动脉血氧饱和度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发生4例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2例不良反应,2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行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时为了降低产妇疼痛、减少对母婴损伤,应采用适量芬太尼镇痛方案。
作者:李萌;黄超妹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对比孕妇足月妊娠引产过程中使用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6月峡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足月妊娠引产的179例患者,按照引产所使用的药物进行分组。随机从使用缩宫素和米索前列醇的组别中各选73例,分别设为缩宫素组和米索前列醇组。回顾分析2组病例的引产结果、产程、新生儿状况及副作用等,探讨2组引产方式的优劣。结果米索前列醇组引产有效率为95.9%,缩宫素组为79.4%;米索前列醇组总产程为(5.7±0.9)h,缩宫素组为(7.1±1.1)h;米索前列醇组产后出血量为(199.6±25.6)mL,缩宫素组为(236.7±30.5) mL。结论米索前列醇及缩宫素在作为引产药用性是值得肯定的,相比之下,米索前列醇引产效果更佳,但缩宫素安全性更高。
作者:吴金秀;何淑琴 刊期: 2014年第16期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以儿童为高发人群,该病流行特征十分复杂,预防和控制工作面临着很大难度,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探讨相应的预防控制对策,旨在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刘学文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甲氛蝶吟配伍米非司酮治疗术后子宫瘢痕部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湖南省郴州市中医院2011年1月~2013年4月接收的18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9),实验组采用甲氨蝶呤配伍米非司酮辅助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甲氨蝶呤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9例患者中有8例(88.89%)治疗效果比较显著,仅有1例(11.11%)未达到预想的治疗效果。对照组中有6例(66.67%)治疗效果比较显著,有3例(33.33%)未达到预想的治疗效果,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甲氨蝶吟配伍米非司酮在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妊娠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黄爱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了解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方法连续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及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确诊为肝硬化合并SBP的206例病例。分析其人口学、常见临床指标及预后特点。结果 SBP患者主要仍为乙肝患者,涉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有138例。腹腔积液培养以革兰阴性菌多见,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34%。结论 SBP仍是临床常见肝硬化危重症,仍需强调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何伟锋;李斌;黄文峰;余中贵;林占洲 刊期: 2014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