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健君;邹孟群
目的 总结X线监视下经皮胃造瘘术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7例患者X线监视下经皮胃造瘘术进行护理.结果 通过术前宣教、术中及术后护理,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并采取积极处理,预防和减轻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护士全面掌握此方法的整个流程,术前、术中、术后细致的护理是保证PEG成功及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邹梅;黄领;滕晓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进一步探讨置放腔静脉滤器(VCF)的适应证.材料和方法 本研究对47例根据临床表现、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下肢静脉造影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而未置放VCF的患者,其完整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0例,女27例,年龄24~76岁,平均53岁.通过回顾性分析相关病例资料、病程转归,复习经胸超声心动图、血浆肌钙蛋白Ⅰ(cTnⅠ)检查,分析其与早期死亡的相关性,从而进一步探讨置放VCF的适应证.数据的分析与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结果 ①34例未给予VCF置放的DVT患者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其肺动脉压:肺动脉压增高与死亡显著相关(P<0.01),有统计学意义.②31例未行VCF置放DVT患者行肌钙蛋白](cTnⅠ)检查:血浆cTnⅠ阳性组其死亡率增高(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高危DVT患者置放VCF可预防致死性肺栓塞(PE)发生,并可及时、安全地进行溶栓、抗凝等综合治疗,对于减少死亡率、降低后遗症有重要意义.严格选择VCF适应证除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外,还可结合某些辅助检查如肺动脉压、血浆肌钙蛋白Ⅰ(cTnⅠ)等做为参考依据.
作者:张伟;马和平;苏俐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明胶海绵作为栓塞剂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超选择双侧子宫动脉插管,自制明胶海绵颗粒,抗菌素浸泡后栓塞子宫动脉.结果 43例患者经血量均减少,贫血改善,3至6个月临床症状消失,1年后有4例患者复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明胶海绵栓塞双侧子宫动脉治疗子宫肌瘤简便、经济,创伤小,保全子宫及其功能,但有复发率.
作者:任翰淼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经皮经肝穿刺单侧入路双支架植入术治疗左、右肝管同时受累的肝门部胆管梗阻的疗效和临床价值.方法 8例左、右肝内胆管同时受累的肝门部胆管梗阻病人,经皮经右肝或左肝单侧入路,通过在左、右肝管间和肝管、胆总管间植入金属双支架行胆管内引流,并结合抗肿瘤治疗.结果 8例16枚支架全部放置成功,术后2周总胆红素由术前的(267.1±154.7)μmol/L下降至(61.2±13.4)μmol/L,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 左、右肝管同时受累的肝门部胆管梗阻患者行单侧入路双支架植入技术并结合抗肿瘤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肝门部胆管的方法.
作者:曹会存;曹广劭;刘健;李天晓;翟水亭;薛绛宇;史帅涛;王子亮;白卫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简易敏感的肝储备功能评估方法.材料和方法 收集2005年12月~2009年12月4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于TACE术前3天及术后4周进行肝脏CT灌注成像及检测血清透明质酸,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总胆红素,并首试制定肝储备功能计分分级.结果 术前6例评为Child-Pugh A级的患者按本研究试分的肝储备功能分级评为2级,2例Child-Pugh B的患者评为肝储备功能3级.术前肝储备功能1级0%出现并发症而术前Child-Pugh A级10.25%术后肝功能恶化,其中1例术后肝功能衰竭.术后肝功能恶化组中77.7%患者术前肝动脉灌注分数大于25%.结论 首试制定的肝储备功能计分分级加入了血流灌注信息,较Child-Pugh计分分级能更敏感的反映肝储备功能.
作者:梁溢贞;张艳;王晓白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迈德S-1500射频治疗仪及配套电极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2007年6月~2008年7月,对29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采用迈德S-1500射频治疗仪及配套电极进行射频消融治疗,进行前瞻性研究.对其肝功,影像学结果进行随访.结果 79.3%(23/29个病灶)完全缓解,13.8%(4/29个病灶)部分缓解,3.4%(1/29个病灶)无变化,3.4%(1/29个病灶)进展,有效率(CR+PR)为93.1%.随访3~21月,3月,6月,12月,18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6%,96%,92%,58%.对Child-Pugh评分无显著影响.1例出现肝动脉门静脉分流.结论 应用迈德S-1500射频治疗仪及配套电极在CT监视下进行射频消融是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直径小于5cm)的有效方法,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满意,对肝功能影响小.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
作者:刘永晟;王峰;纪东华;李枫;李城;王凝芳;李军 刊期: 2010年第11期
患者,女,68岁,诊断肝癌3个月,左叶巨块型,13×15厘米,介入栓塞1次后,于10月 20日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栓塞用碘化油量25毫升,压迫止血时患者出现意识不清,全身扭动,问话不答,进入病房后第二天,神经科会诊.
作者:李石祥;夏国伟;于涛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 分析与总结介入治疗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和护理经验.结果 经皮肝胆道内外引流术与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结论 优质的护理技术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作者:段华;段洪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脉管炎围介入护理干预方法,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及时施行介入治疗来迅速改善患肢血运,提高病患的生存质量.结果 本组20例经介入治疗后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患肢皮温升高,间歇性跛行消失或行走距离明显延长,静息痛消失,溃疡快速愈合,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可及.结论 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冀洪峡;高建华;张燕;杨俊峰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短尾蝮蛇毒纤溶酶原激活剂不同剂量溶栓的量效关系;对短尾蝮蛇毒纤洛酶原激活剂、瑞替普酶、尿激酶溶栓结果进行比较,评价短尾蝮蛇毒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效果.方法 在36只成年毕格犬建立急性脑栓塞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瑞替普酶组、尿激酶组、短尾蝮蛇毒纤溶酶原激活剂大剂量组(75 μg/kg)、中剂量组(37.5μ/kg)及小剂量组(18.75μg/kg)6组,分别予以相应干预处理.溶栓后分别于60,120、180、240分钟行颈内动脉造影观察栓塞动脉再通情况并抽取静脉血液测定TT、PT、APTT、FIB及DD.结果 (1)溶栓后2小时GBV-PA大剂量组(75μg/kg)、中剂量组(37.5μg/kg)、小剂量组(18.75μg/kg)及生理盐水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6.7%、52.4%、33.3%和0.00%,大剂量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中、小剂量组.(2)溶栓后2小时瑞替普酶组、GBV-PA大剂量组、尿激酶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8.9%、86.7%和57.9%,瑞替普酶组、OBV-PA大剂量组均高于尿激酶组、GBV-PA大剂量组和瑞替普酶组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短尾蝮蛇毒纤溶酶原激活剂动脉溶栓效果呈剂量依赖性,大剂量短尾蝮蛇毒纤溶酶原激活剂比尿激酶具有更强的血栓溶解作用,与瑞替普酶洛栓效果相当.
作者:王宁军;杨维竹;江娜;郑曲彬;黄兢姚;黄宁;申权 刊期: 2010年第11期
患者女性,52岁,主因胆管癌术后四个月,发热一周入院.体温38.8℃,CT扫描肝右叶可见类圆形囊状液体密度灶,腔内可见气液平面.CT扫描定位,经皮穿刺肝右叶脓肿,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出砖红色粘稠液体,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引流液呈淡红色澄清液体.
作者:李晓敏 刊期: 2010年第11期
患者女,19岁,体检发现全身多处固执破坏4个月.影像学检查:平片及CT平扫检查:双侧髂骨、耻骨、股骨颈及股骨上段均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的低密度影,略呈膨胀性,边界清楚,部分可见硬化边.双侧肱骨上段、肩胛骨近关节盂处骨质及股骨下段、右胫骨近端、左腓骨中上段可见多个囊性骨及右侧锁骨亦可见多发局限性低密度减低区、略呈膨胀性.
作者:罗岩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29例急性心梗患者行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 29例病例均成功行支架植入术,术中、术前、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完善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是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陈银花;吴燕群;叶雪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对85例病人临床X线及MRI表现的研究,探讨X线及MRI对髌骨软化症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85例怀疑髌骨软化症病人行膝关节正侧位检查及膝关节MRI检查,对比析X线及MRI检查结果.结果 X线表现为髌骨后缘骨质增生25例;髌骨后缘无硬化的低密度区22例,髌骨后缘囊性变10例,髌股关节问隙明显变窄25例,髌股关节不稳22例;X线无任何阳性表现28例.MRI表现髌骨软化症Ⅰ期33例;Ⅱ期28例,Ⅲ期7例,Ⅳ期13例.MRI无任何阳性表现4例.结论 髌骨软化症多数可以通过X线发现,但对早期病例不敏感,而MRI对髌骨软化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优于X线.
作者:杨冬秀;刘丽娜;徐凤梅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2009年12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症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25例疼痛缓解完全,4例部分缓解,1例疼痛无明显变化,有效率效率97%,随访1~18个月,无感染,术后无并发疰.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应用于治疗椎体骨质疏松具有安全、微创等特点,近期疗效好,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随访.
作者:张悦;庞尊中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我科发现的主动脉弓类型与主动脉弓分支变异情况,复习这些解剖学变异对神经介入影响的文献.方法 回顾性分析340例主动脉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应用Photoshop分别测量颈总动脉内径,头臂干开口至主动脉弓顶垂直距离,进行分型.并统计主动脉弓分支变异情况.结果 340例患者中,3种主动脉弓类型中:Ⅰ型45.9%(156/340),Ⅱ型26.7%(91/340),Ⅲ型27.4%(93/340).青年组(≤44岁)90例,Ⅰ型72例,Ⅱ型12例,Ⅲ型6例,其中30岁以下患者16例均为Ⅰ型,中年组(45~59岁)110例,Ⅰ型52例,Ⅱ型34例,Ⅲ型24例;老年组(≥60岁)140例,Ⅰ型32例,Ⅱ型45例,Ⅲ型63例.主动脉弓分支变异16.5%(56/340):LCCA与BCT共干、LCCA发自BCT各占5.3%(18/340);其次为LVA第三支发自弓3.8%(13/340),LSCA发自Kommerell's憩室2例(0.6%).结论 神经介入医生应高度注意弓上分支变异、迂曲与复杂主动脉弓类型.
作者:薛绛宇;李天晓;翟水亭;刘建文;王子亮;白卫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索介入性综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方法 收治13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72例患者实施了介入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2年,72例患者中,痊愈63例,痊愈率87.5%,无明显好转2例,无明显好转率为2.70%,留有后遗症7例,后遗症发生率9.72%.结论 介入综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现嵩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内镜下瘤体注射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联合区域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胃镜及病理确诊的进展期胃癌、失去手术或不愿手术的胃癌患者5例应用内镜下rAd-p53瘤体注射,剂量3×1012VP,术后3天行肿瘤区域动脉药物灌注,顺铂(DDP,DDC40mg/m2),每月1次治疗,3次为一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显效2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100.0%.结论 内镜下rAd-p53瘤体注射联合胃窦肿瘤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失去或不愿手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而言,是一种疗效满意,副作用少方法.
作者:张跃伟;娜仁图弋;李闯;冀学宁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多种后重组方法在诊断胃间质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GE-lightspeed 16层螺旋CT机,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间质瘤3例充气后行螺旋扫描,并行气体铸形,模拟管腔,立体剖面,仿真内镜及曲面重组,观察其病变特点.结果 多层螺旋CT多种后重组方法在诊断胃间质瘤时,能从不同角度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边缘及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表现为胃体部不规则形肿块,向腔内及腔外突,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器官分界清晰.结论 多层螺旋CT多种后重组方法对胃间质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有很大价值.
作者:柴军;阮洋;秦冬雪;王景宇;王淑清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TIPS)术后患者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及与手术方式/支架规格的关系,改进TIPS手术.方法 对我科1999~2006年间225例患者的术前及术后肝功、血氨,及手术中使用支架规格,穿刺门静脉情况,曲张静脉栓塞情况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行TIPS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急诊出血停止,腹水逐渐消退.穿刺门脉左支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率明显低于穿刺门脉右支.使用8mm支架肝性脑病发生率亦明显低于使用10mm支架.结论 选择门静脉左支作为门腔静脉分流道,植入8mm内径血管支架,可以显著降低肝性脑病发生率,并保护肝功能,而对分流道远期开通率无明显差异.
作者:赵延军;韩国宏;殷占新;何创业;白飞虎;李瑞军;白苇;牛静;郭文刚 刊期: 201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