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经肝单侧入路双支架植入术治疗肝门部胆管梗阻

曹会存;曹广劭;刘健;李天晓;翟水亭;薛绛宇;史帅涛;王子亮;白卫星

关键词:胆管梗阻, 单通道, 双支架, 抗肿瘤
摘要:目的 评价经皮经肝穿刺单侧入路双支架植入术治疗左、右肝管同时受累的肝门部胆管梗阻的疗效和临床价值.方法 8例左、右肝内胆管同时受累的肝门部胆管梗阻病人,经皮经右肝或左肝单侧入路,通过在左、右肝管间和肝管、胆总管间植入金属双支架行胆管内引流,并结合抗肿瘤治疗.结果 8例16枚支架全部放置成功,术后2周总胆红素由术前的(267.1±154.7)μmol/L下降至(61.2±13.4)μmol/L,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 左、右肝管同时受累的肝门部胆管梗阻患者行单侧入路双支架植入技术并结合抗肿瘤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肝门部胆管的方法.
当代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X线监视下经皮胃造瘘术的护理观察

    目的 总结X线监视下经皮胃造瘘术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7例患者X线监视下经皮胃造瘘术进行护理.结果 通过术前宣教、术中及术后护理,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并采取积极处理,预防和减轻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护士全面掌握此方法的整个流程,术前、术中、术后细致的护理是保证PEG成功及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邹梅;黄领;滕晓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症30例分析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2009年12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症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25例疼痛缓解完全,4例部分缓解,1例疼痛无明显变化,有效率效率97%,随访1~18个月,无感染,术后无并发疰.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应用于治疗椎体骨质疏松具有安全、微创等特点,近期疗效好,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随访.

    作者:张悦;庞尊中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随访分析

    目的 迈德S-1500射频治疗仪及配套电极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2007年6月~2008年7月,对29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采用迈德S-1500射频治疗仪及配套电极进行射频消融治疗,进行前瞻性研究.对其肝功,影像学结果进行随访.结果 79.3%(23/29个病灶)完全缓解,13.8%(4/29个病灶)部分缓解,3.4%(1/29个病灶)无变化,3.4%(1/29个病灶)进展,有效率(CR+PR)为93.1%.随访3~21月,3月,6月,12月,18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6%,96%,92%,58%.对Child-Pugh评分无显著影响.1例出现肝动脉门静脉分流.结论 应用迈德S-1500射频治疗仪及配套电极在CT监视下进行射频消融是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直径小于5cm)的有效方法,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满意,对肝功能影响小.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

    作者:刘永晟;王峰;纪东华;李枫;李城;王凝芳;李军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恶性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顺行性溶栓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Trousseau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15例以恶性肿瘤首诊入院,肿瘤围手术期及放化疗期发生DCT,4例以DVT首诊入院,其中3例发现既往患恶性肿瘤;1例经影像学检查发现腹膜后恶性肿瘤.深静脉血栓形成经彩色多普勒外周血管超声检查确诊.采用尿激酶顺行性溶栓,同时全身应用低分子右旋糖苷,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服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及中医中药等措施治疗.结果 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1例因疗效果不明显而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其余18例均获不同程度缓解,获临床治愈效果.结论 提示对于原因不明的DVT,应疑及Trousseau综合征的可能;顺行性溶栓治疗效果可靠.

    作者:邱春丽;王亚娥;苏海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主动脉弓类型及主动脉弓分支变异对神经介入的影响——附340例主动脉弓DSA分析

    目的 分析我科发现的主动脉弓类型与主动脉弓分支变异情况,复习这些解剖学变异对神经介入影响的文献.方法 回顾性分析340例主动脉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应用Photoshop分别测量颈总动脉内径,头臂干开口至主动脉弓顶垂直距离,进行分型.并统计主动脉弓分支变异情况.结果 340例患者中,3种主动脉弓类型中:Ⅰ型45.9%(156/340),Ⅱ型26.7%(91/340),Ⅲ型27.4%(93/340).青年组(≤44岁)90例,Ⅰ型72例,Ⅱ型12例,Ⅲ型6例,其中30岁以下患者16例均为Ⅰ型,中年组(45~59岁)110例,Ⅰ型52例,Ⅱ型34例,Ⅲ型24例;老年组(≥60岁)140例,Ⅰ型32例,Ⅱ型45例,Ⅲ型63例.主动脉弓分支变异16.5%(56/340):LCCA与BCT共干、LCCA发自BCT各占5.3%(18/340);其次为LVA第三支发自弓3.8%(13/340),LSCA发自Kommerell's憩室2例(0.6%).结论 神经介入医生应高度注意弓上分支变异、迂曲与复杂主动脉弓类型.

    作者:薛绛宇;李天晓;翟水亭;刘建文;王子亮;白卫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前列腺支架治疗高龄前列腺增生的护理

    目的 介绍前列腺肥大放置前列腺支架的方法和临床护理.方法 23例高龄前列腺肥大患者在X线引导下经尿道插入导丝,沿导丝送入支架推送器,视患者具体情况释放支架.结果 支架置入后情况23例患者均一次成功(100%),置入支架后立即自行排尿,排尿通畅.结论 护理人员做好术前护理,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工作,能有效地配合医师手术工作的顺利进行,解除了病人痛苦.

    作者:王海萍;谭建平;王闻倩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三维重建及类CT图像在胸部肿物射频消融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即时三维重建及类CT图像在胸部肿物经皮射频消融术病灶定位中的作用.方法 2009年09月~2010年03月间进行经皮胸部肿物射频消融术13例,154个病灶,均使用即时三维重建图像及类CT图像辅助手术路径的制定,术前、术中分别行旋转DSA采集及三维重建.结果 14个病灶一次穿刺成功,15个病灶均被消融针准确穿刺并被电极包围,2例患者出现气胸并发症,9例患者在术后6周复查胸部CT,其中8例病灶缩小或坏死.结论 即时三维重建图像及类CT图像在经皮胸部肿块射频消融的手术路径选择、手术质量保证等方面均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作者:黄大钡;李晓群;文自祥;张健;张高尚;张勇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的疗效评估

    目的 探讨氩氮刀冷冻消融治疗肺癌癌的方法、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68肺癌患者分三组(<3cm,3~5cm,<5cm),行经皮氩氮刀冷冻治疗治疗,术后给予常规止血、抗炎等处理.治疗后4周开始行CT或DSA随访,并根据肿瘤区CT值变化、实体瘤治疗评价标准(RECIST)及生存率评价氩氦刀冷冻消融的临床疗效.统计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主要采用配对t检验和x2检验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性.生存期分析采用Log-rank法进行,计算其中位生存时间并绘制生存期曲线图.结果 68例肺癌患者接受治疗,82.35%的病例(58/68)冰球覆盖率达到90%以上,术前冷冻区CT值为42.09±8.03Hu,术后-7.1 3±8.25Hu,术后一月为25,70±1.9Hu,各组0T值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实体瘤评价总有效率为82.35%(56/88),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病例68例,随访期间死亡42例,中位生存期13个月,1年生存率50%(34/68).结论 氩氮刀冷冻治疗肺癌创伤小,临床效果较好,无严重并发症,冰球覆盖率、CT值改变、实体瘤治疗评价标准及生存期是评价氩氦刀疗效的有效手段.

    作者:胡小波;曹建民;许健;陈波;卢光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射频热凝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射频热凝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射频热凝治疗,加强治疗前后的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术中严密配合,术后指导体位姿势及康复锻炼.结果 术后40例患者中36例疼痛不同程度缓解,有效率达90%.结论 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胡芳;贺贵英;贺朝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明胶海绵栓塞治疗子宫肌瘤43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明胶海绵作为栓塞剂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超选择双侧子宫动脉插管,自制明胶海绵颗粒,抗菌素浸泡后栓塞子宫动脉.结果 43例患者经血量均减少,贫血改善,3至6个月临床症状消失,1年后有4例患者复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明胶海绵栓塞双侧子宫动脉治疗子宫肌瘤简便、经济,创伤小,保全子宫及其功能,但有复发率.

    作者:任翰淼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腔静脉滤器置放的适应证研究

    目的 进一步探讨置放腔静脉滤器(VCF)的适应证.材料和方法 本研究对47例根据临床表现、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下肢静脉造影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而未置放VCF的患者,其完整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0例,女27例,年龄24~76岁,平均53岁.通过回顾性分析相关病例资料、病程转归,复习经胸超声心动图、血浆肌钙蛋白Ⅰ(cTnⅠ)检查,分析其与早期死亡的相关性,从而进一步探讨置放VCF的适应证.数据的分析与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结果 ①34例未给予VCF置放的DVT患者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其肺动脉压:肺动脉压增高与死亡显著相关(P<0.01),有统计学意义.②31例未行VCF置放DVT患者行肌钙蛋白](cTnⅠ)检查:血浆cTnⅠ阳性组其死亡率增高(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高危DVT患者置放VCF可预防致死性肺栓塞(PE)发生,并可及时、安全地进行溶栓、抗凝等综合治疗,对于减少死亡率、降低后遗症有重要意义.严格选择VCF适应证除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外,还可结合某些辅助检查如肺动脉压、血浆肌钙蛋白Ⅰ(cTnⅠ)等做为参考依据.

    作者:张伟;马和平;苏俐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胃间质瘤16层螺旋CT表现(附3例报道)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多种后重组方法在诊断胃间质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GE-lightspeed 16层螺旋CT机,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间质瘤3例充气后行螺旋扫描,并行气体铸形,模拟管腔,立体剖面,仿真内镜及曲面重组,观察其病变特点.结果 多层螺旋CT多种后重组方法在诊断胃间质瘤时,能从不同角度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边缘及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表现为胃体部不规则形肿块,向腔内及腔外突,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器官分界清晰.结论 多层螺旋CT多种后重组方法对胃间质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有很大价值.

    作者:柴军;阮洋;秦冬雪;王景宇;王淑清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经皮经肝单侧入路双支架植入术治疗肝门部胆管梗阻

    目的 评价经皮经肝穿刺单侧入路双支架植入术治疗左、右肝管同时受累的肝门部胆管梗阻的疗效和临床价值.方法 8例左、右肝内胆管同时受累的肝门部胆管梗阻病人,经皮经右肝或左肝单侧入路,通过在左、右肝管间和肝管、胆总管间植入金属双支架行胆管内引流,并结合抗肿瘤治疗.结果 8例16枚支架全部放置成功,术后2周总胆红素由术前的(267.1±154.7)μmol/L下降至(61.2±13.4)μmol/L,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 左、右肝管同时受累的肝门部胆管梗阻患者行单侧入路双支架植入技术并结合抗肿瘤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肝门部胆管的方法.

    作者:曹会存;曹广劭;刘健;李天晓;翟水亭;薛绛宇;史帅涛;王子亮;白卫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短尾蝮蛇毒纤溶酶原激活剂动脉溶栓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短尾蝮蛇毒纤溶酶原激活剂不同剂量溶栓的量效关系;对短尾蝮蛇毒纤洛酶原激活剂、瑞替普酶、尿激酶溶栓结果进行比较,评价短尾蝮蛇毒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效果.方法 在36只成年毕格犬建立急性脑栓塞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瑞替普酶组、尿激酶组、短尾蝮蛇毒纤溶酶原激活剂大剂量组(75 μg/kg)、中剂量组(37.5μ/kg)及小剂量组(18.75μg/kg)6组,分别予以相应干预处理.溶栓后分别于60,120、180、240分钟行颈内动脉造影观察栓塞动脉再通情况并抽取静脉血液测定TT、PT、APTT、FIB及DD.结果 (1)溶栓后2小时GBV-PA大剂量组(75μg/kg)、中剂量组(37.5μg/kg)、小剂量组(18.75μg/kg)及生理盐水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6.7%、52.4%、33.3%和0.00%,大剂量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中、小剂量组.(2)溶栓后2小时瑞替普酶组、GBV-PA大剂量组、尿激酶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8.9%、86.7%和57.9%,瑞替普酶组、OBV-PA大剂量组均高于尿激酶组、GBV-PA大剂量组和瑞替普酶组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短尾蝮蛇毒纤溶酶原激活剂动脉溶栓效果呈剂量依赖性,大剂量短尾蝮蛇毒纤溶酶原激活剂比尿激酶具有更强的血栓溶解作用,与瑞替普酶洛栓效果相当.

    作者:王宁军;杨维竹;江娜;郑曲彬;黄兢姚;黄宁;申权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护理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 分析与总结介入治疗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和护理经验.结果 经皮肝胆道内外引流术与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结论 优质的护理技术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作者:段华;段洪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介入医学技术及临床应用进展

    介入医学技术发展迅速,融医学影像和临床治疗于一体,其应用几乎涉及全身各个系统,涵盖全身各个领域的诊断与治疗,为临床许多棘手问题开拓了新的解决途径.本文结合文献,分析了介入医学技术及临床应用进展,便于各级医护人员了解和正确选择.

    作者:刘洪庆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TIPS)术后并发肝性脑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TIPS)术后患者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及与手术方式/支架规格的关系,改进TIPS手术.方法 对我科1999~2006年间225例患者的术前及术后肝功、血氨,及手术中使用支架规格,穿刺门静脉情况,曲张静脉栓塞情况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行TIPS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急诊出血停止,腹水逐渐消退.穿刺门脉左支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率明显低于穿刺门脉右支.使用8mm支架肝性脑病发生率亦明显低于使用10mm支架.结论 选择门静脉左支作为门腔静脉分流道,植入8mm内径血管支架,可以显著降低肝性脑病发生率,并保护肝功能,而对分流道远期开通率无明显差异.

    作者:赵延军;韩国宏;殷占新;何创业;白飞虎;李瑞军;白苇;牛静;郭文刚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急性心肌梗死行心脏介入治疗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29例急性心梗患者行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 29例病例均成功行支架植入术,术中、术前、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完善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是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陈银花;吴燕群;叶雪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动脉闭塞性脉管炎围介入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脉管炎围介入护理干预方法,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及时施行介入治疗来迅速改善患肢血运,提高病患的生存质量.结果 本组20例经介入治疗后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患肢皮温升高,间歇性跛行消失或行走距离明显延长,静息痛消失,溃疡快速愈合,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可及.结论 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冀洪峡;高建华;张燕;杨俊峰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介入治疗联合节拍式或传统化疗在大肠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经导管肿瘤供血动脉内灌注的基本治疗方法,观察分别结合传统剂量化疗和节拍式化疗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7年1月以来收治住院的中晚期大肠癌患者48例,应用以上两种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种治疗方法的近期显效率分别为33.3%、45.8%,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对于中晚期大肠癌患者采用肿瘤动脉灌注结合小剂量、连续口服Capecitabine的化疗方法,是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新的治疗方式.

    作者:张伟;马和平;苏俐 刊期: 2010年第11期

当代医学杂志

当代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