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孕产期全程护理对流动人口妊娠期糖尿病影响的研究

尹月娥;郭霞;王金华;高儒

关键词:流动人口, 妊娠期糖尿病, 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 观察助产士孕产期全程护理对流动人口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2008年6月~2009年10月在我院产科门诊确诊的6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门诊均建立高危妊娠保健手册,定时产检,另对观察组的整个孕产期由高年资助产士定期对其进行一对一随访及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的饮食及治疗的依从性好,血糖控制理想,并发症减少.结论 孕产期全程护理有效提高流动人口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降低糖尿病对孕产妇及胎儿的影响.
当代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概述

    本文按作用机制,概述了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研究现状.

    作者:倪静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DR摄影在小儿肘关节外伤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DR摄影在小儿肘关节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98例小儿肘关节外伤DR片资料.结果 98例小儿外伤DR片可以明确诊断的有90例,占91.8%;5例细微骨折经调节图像后诊断为骨折,占5.1%;3例细微骨折首次被漏诊,后经上级医师会诊后诊断为骨折,占3.1%.结论 DR是直接数字摄影,可直接得到数字化影像,具有很好的图像后处理功能.DR片图像层次丰富,质量较高,可采用后处理技术调节后全面观察关节的各种结构,特别是软组织显影清晰,观察软组织的异常变化可以帮助诊断,是一种较好的影像检查方法,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小燕;桓电钢;彭现收;陈绍康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的护理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三联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 对60例64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患者施行联合术,术前精心术眼准备及心理护理,术后降低眼压,行术眼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 随访6~24个月,平均16.5个月,术后视力0.02~0.25者9眼,占14.06%.0.3~0.6者48眼,占75.00%;0.8~1.0者7眼.占10.94%.结论 完善的护理措施是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喜美;刘兰芹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2006~2008年间我院烧伤感染细菌学及药敏分析

    目的 分析引起烧伤感染的细菌学特点及药物敏感变化,为烧伤感染的合理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06~2008年间我院烧伤病房住院患者感染及药敏情况,细菌学鉴定及药敏采用Phoenix System AAA-08707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分析.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率居首位(39%),其次是鲍曼不动杆菌(17%),肺炎克雷伯菌居第三位(10.6%),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保持高度敏感性(100%),主要G-菌对亚胺培南均保持高度敏感性.结论 烧伤感染患者主要检出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尤其是耐甲氧西林株所致感染好选用万古霉素治疗,亚胺培南可作为对主要G-菌感染的治疗选择.

    作者:周永生;许喜生;程勇;欧才生;胡永才;马铮铮;李柏同;陈凯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医院临床护理实习带教网络的构想

    临床实习是护生成长为护士的关键,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重要环节.然而实习生和带教老师对彼此的综合能力不熟悉,对全院的教学动态不甚了解,以至不能积极地参与其中.基于医院内局域网的临床护理实习带教网络将提高实习生、带教老师的积极性,促进实习生、带教老师、医院管理三方的交流,从而成为临床护理实习带教管理的重要手段.

    作者:耿荣娟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需求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需求,科学地指导护理人员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方法 采用长谷川筒易智力量表对75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测验,心理需求分析.结果 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需求,心理障碍与病种有关,焦虑和抑郁是主要的情感障碍.结论 冠心病忠者普遍存在不同的心理障碍,护理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是冠心病患者康复的必要措施.

    作者:王晓波;侯英杰;肖冰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颅内血管网状细胞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的 分析血管母细胞瘤MRI影像学特征,提高血管网状细胞瘤的MR畛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分析25例经MRI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病例.结果 肿瘤位于小脑半球17例,额叶1例,颞叶1例,小脑蚓部2例,肿瘤位于小脑并累及延髓、脊髓、松果体和桥脑小脑角各1例.囊性伴瘤壁结节肿瘤17例,单纯囊性6例,实质性肿瘤1例,混合性肿瘤1例.手术病理,12例囊性肿瘤伴瘤壁结节0.1~2cm;单发者21例,多发者3例,1例颞叶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合并多发性血管网状细胞的混合瘤.结论 血管网状细胞瘤的MRI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分析总结有助于提高对该病诊断的正确率.

    作者:么喜存;张权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重度子痫前期并发HELLP综合征1例

    HELLP综合征,是妊娠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本病以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为特点,常常危及母儿生命.国内报道重度子痫前期患者HELLP综合征发病为2.7%,国外为4%~6%,多见于经产妇及25岁以上者[1].

    作者:黄代川;李蓉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对儿童近视和散光的矫治作用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由于其具有安全性、良好的光学性能、科学设计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儿童屈光不正患者.近年来研究发现,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不但对近视有良好的矫治作用,而且对散光也有矫正作用.本文针对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在近视、散光的矫治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李小花;程赣中;廖福红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目的 评价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31例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奥氮平、氟哌啶醇、喹硫平治疗,疗程为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定疗效,使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末,奥氮平组有效率为91.11%,氟哌啶醇组有效率为88.10%、喹硫平组有效率为90.70%;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of>0.05.Pok>0.05).治疗2周末各组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并随治疗时问的延长呈持续性下降.奥氮平组与氟哌啶醇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其差距逐渐缩小.奥氮平组与喹硫平组比较仅在2周末有显著差异,在4周和8周末时无显著差异.结论 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起效时间短于氟哌啶醇和喹硫平,远期疗效与喹硫平相当,优于氟哌啶醇;且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作者:张树龙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肺鳞癌蛋白质组学研究现状

    肺鳞癌的蛋白质组研究是探析肺鳞癌发病机理的重要方法之一,能为肺鳞癌的临床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信息.目前对肺鳞癌的蛋白质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作者:曾剑;金龙玉;刘建新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解决中药材提取收率过低的方法

    为了提高中药质量,在掌握中药浸提的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分析影响中药材提取收率过低的因素,总结出几种解决中药材提取收率过低的方法,指导中药实验中提高中药材的提取收率,降低中药材有效成分的损失.

    作者:刘涛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婴幼儿小阴唇粘连112例观察与分析

    目的 探讨婴幼儿小阴唇粘连的发病因素,以早期诊断、治疗和积极预防,提高婴幼儿健康水平.方法 从化市中心医院儿保科2006年7月~2009年7月在门诊诊治小阴唇粘连患儿112例,对其监护人进行问卷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愈合情况.结果 112例患儿中,经消毒棉签徒手分离,术后1周复查全部痊愈,随诊1个月、3个月、6个月,发现3个月及6个月各复发1例.结论 小阴唇粘连是患儿外阴阴道炎症长期刺激所致,改善卫生习惯和进行正确的女阴保健方法是宣教的重点,应加强卫生宣传、重视健康教育.

    作者:梁惠怡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129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索临床中低位直肠癌的佳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29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保肛手术并观察术后效果.结果 3例术后1周内发生吻合口瘘,二次手术造瘘一例,两例保守痊愈,5例发生术后肠梗阻,4例保守治疗痊愈,一例开腹二次手术后死亡,吻合口早期狭窄1 0例,术后10天扩肛痊愈.结论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只要把握适应证,可作为手术首选.

    作者:倪志海;宫爱民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措施与效果

    目的 分析社区高血压患病及相关现状,实施健康教育措施.方法 健康教育前后分别填写调查问卷.结果 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从健康教育前的36.24%提高到健康教育后的96.83%(P<0.01);患者血压控制事从健康教育前的45.12%提高到健康教育后的82.50%(P<0.01).结论 健康教育是控制社区高血压的有效途径.

    作者:张凤珍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护理康复效果的研究进展

    行为疗法是指把异常行为的人,通过学习和训练改变行为模式,使其行为转变为正常.行为治疗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巴甫洛夫首创的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和桑代克、赫尔及斯金纳所创立的操作条件作用的学习理论,以及20世纪60年代末由班杜拉等人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行为治疗的机制是通过发现和改变不利的环境条件,采取一定的教育、强化和训练等治疗措施,改变、矫正或治疗不良或不正常行为,达到适应环境的目的.

    作者:张素专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16排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的曲面重建(CPR)图像在肋骨骨折中应用价值.方法 对34例胸外伤患者行X线平片检查并结合16排螺旋CT薄层扫描,对CT图像进行表面遮盖法重建(SSD)、容积重建(VRT)技术及曲面重建(CPR),并对CPR已经确诊肋骨骨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肋骨CR片诊断肋骨骨折28例30处,可疑骨折4例9处,SSD诊断肋骨骨折30例32处,可疑骨折2例3处,VET诊断肋骨骨折31例34处,可疑骨折2例2处,确诊率为86.7%、91.5%、97.1%,OPR诊断肋骨骨折34例35处,确诊率为100%.结论 CPR技术在肋骨骨折的诊断中为准确可靠,可作为诊断肋骨骨折的金标准.

    作者:田贵森;周兆德;陈然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氢溴酸西酞普兰口服液治疗脑卒中后抑郁36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氢溴酸西酞普兰口服液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 将脑卒中后抑郁患者36例于治疗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结果 氢溴酸西酞普兰口服液治疗第2周HAMD评分和第12周C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3个月后ADL亦明显改善(P<0.05).结论 氢澳酸西酞普兰口服液有利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

    作者:战晓梅;卢鸿雁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如何当好基层医院管理者的思考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作为医院管理者,必须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培养各方面管理能力,才能凝聚全院职工,充分发挥广大医护人员的潜能,不断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竞争实力,才能使卫生事业不断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作者:顾云浩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慢性心力衰竭与QT离散度关系的探讨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常因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而猝死.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QTcd)反映心室复极不均一性和心电不稳定性[1],多数学者认为是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指标.本文分析研究了60例CHF病人的QTcd,目的是探讨QTcd与CHF的关系及QTcd对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作者:汤建武;王丹;童元焱 刊期: 2010年第12期

当代医学杂志

当代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