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小林
目的 探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在该院方便选择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氨磺必利组(n=30)和利培酮组(n=30),给予氨磺必利组患者氨磺必利治疗,给予利培酮组患者利培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氨磺必利组患者治疗后PANSS阳性症状评分(20.1±3.9)分、一般病理学症状评分(15.4±2.6)分、总分(54.3±4.8)分与利培酮组阳性症状评分(19.4±4.2)分、一般病理学症状评分(16.8±2.9)分、总分(56.7±5.4)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磺必利组患者治疗后PANSS阴性症状评分(19.1±5.2)分与利培酮组(24.6±5.4)分相比明显较低,P<0.05.氨磺必利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与利培酮组86.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磺必利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6.7%与利培酮组23.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均疗效显著,用药不良反应均较少,但氨磺必利对PANSS阴性症状改善效果更优于利培酮.
作者:林建忠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 针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讨论实施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于2013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100例.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保守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做出对比,包括骨折部位、腕关节尺侧,分别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实施对比;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骨折部位,术后3个月的疼痛评分为(2.73±1.74)分,术后6个月疼痛评分为(1.25±0.54)分;腕关节尺侧疼痛评分中,术后3个月为(2.28±0.49)分,术后6个月为(1.04±0.30)分.观察组患者骨折部位,术后3个月的疼痛评分为(2.08±0.56)分,术后6个月疼痛评分为(0.70±0.26)分;腕关节尺侧疼痛评分中,术后3个月为(1.64±0.30)分,术后6个月为(0.68±0.20)分.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骨折部位术后6个月疼痛评分、腕关节尺侧术后疼痛评分结果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4例(4.0%),对照组18例(18.0%),对照组高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针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可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降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而言,手术治疗的效果更加突出,将患者并发症有效控制,对患者积极意义较大.建议在日后的临床治疗中,可将手术治疗推广应用.
作者:姜华亮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对小儿患者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患者80例(2014年2月—2015年6月),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手术开始前5 min治疗组静脉给予舒芬太尼0.05 ug/kg,对照组给予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观察苏醒时间、躁动程度及苏醒期呼吸抑制.结果 治疗组躁动分级Ⅱ级及以上的例数共8例,对照组24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躁动发生率为5%,对照组2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舒芬太尼应用于小儿七氟烷麻醉能减少患儿苏醒期疼痛感,减少躁动的发生率.
作者:聂新法;王光磊;苗秀娟;丁雪;傅海潮;尹苏芹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 探析PFNA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取PFNA治疗,对照组采取DHS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等.结果 治疗组手术耗时(68.5±10.3)min、术中出血量(176.3±20.6)mL、住院时间(15.4±4.3)d、愈合时间(10.5±1.4)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髋关节Harris评分(90.5±4.2)分,优良率96.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确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邹明翔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 研究在盆腔气管脱垂的诊断中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成像的价值.方法 随机收集2014年7月—2015年10月该院接收治疗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5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到该院体检的健康妇女50名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分析两组检查结果 .结果 在3种状态之下,观察组盆底结构较对照组更为松弛,观察组矢状位肛提肌裂孔长度与肛提肌裂孔面积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70%的患者为肛提肌异常,76%为阴道周围结缔组织缺失.结论 经会阴三维超声成像能够使盆底解剖结构更有效显示,诊断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准确率更高,值得推广.
作者:张丽丽;刘红;蔡新军;吕婷婷;兰振和;王宇晗;骆春丽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对儿科呼吸道感染患者实施用药指南联合干预后,针对其合理用药产生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2012年8月—2016年8月呼吸道感染疾病处方300张作为该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分组.观察组(150张):用药指南联合干预;对照组(150张):常规干预;对比用药处方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人均用药总数为(1.99±0.83)种,人均药费为(41.49±20.02)元;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为36.67%;合理使用百分率为96.67%;对照组人均用药总数为(3.61±1.71)种,人均药费为(50.75±19.71)元;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为52.67%;合理使用百分率为59.33%;在人均用药总数、就诊人均费用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比例等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呼吸道感染患儿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儿科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给予用药指南联合干预,针对用药的合理性可以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终可以有效确保呼吸道感染患儿用药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贾玉娜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亚低温联合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对颅脑损伤后急性脑肿胀(TACS)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TACS患者100例,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亚低温治疗.结果 两组死亡率比较中,研究组36.0%低于对照组56.0%(P<0.05);两组恢复良好比较中,研究组30.0%高于12.0%(P<0.05).结论 亚低温联合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TACS疗效可靠,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王业绩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传染病病房肝病患者在医院发生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及对策.方法 主要将2014年2月—2016年5月在该院医治的550例肝病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对550例肝病患者进行观察治疗,其中550例患者中有发生医院感染有126例,医院感染率为3.4%;检查有重症炎肝癌、肝癌、肝硬化患者的例数分别有25例、20例、28例,感染率分别占有19.8%、15.9%、22.2%;而感染部位情况主要是呼吸道受到感染较多,再者就是腹腔以及肠道感染.在1个月内发生感染的感染者占有76.31%.结论 肝病患者病房感染预防,主要是针对重症肝炎与肝硬化患者的预防,对此实施适当的监控以及干预性的护理模式,加强病房管理和护理,避免其他疾病的侵入,降低医院感染病的感染率.
作者:郭小平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 研究分析咪唑斯汀与雷尼替丁联用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整群选择该院接收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咪唑斯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雷尼替丁联合咪唑斯汀进行治疗,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2.76±0.65)分与对照组(2.70±0.5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0.73±0.62)分优于对照组(1.59±0.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56%,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唑斯汀与雷尼替丁联用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笵苏静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对肺癌化疗后顽固性呃逆患者采用口服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80例肺癌化疗后顽固性呃逆患者进行观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口服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肌内注射利他林治疗.治疗10 d,观察两组治疗效果.随访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80.00%);研究组呃逆症状缓解时间(6.1±3.0)d、2周内复发率(5.00%)、不良反应(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2±2.9)d、15.00%、17.50%,各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肺癌化疗后顽固性呃逆患者采用口服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疗的疗效安全可靠,无创给药方式患者的耐受性好,吸收率高,值得推广.
作者:胡孟达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 提高对肾脏等泌尿系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CT认识及诊断、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5年6月间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SFT的CT影像学资料和病理,包括良性6例,恶性1例,男5例,女2例,平均年龄45.5岁.结果 7例患者中,CT表现良恶性与病理相符为100%,所有病例均为单发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左肾4例,右肾3例,CT表现良性为病灶边界清楚,内部均匀,膨胀性生长,也可见多发小片状或不规则低密度区,恶性为类圆形囊实性团块状影,密度不均匀,边缘不清,向周围浸润生长.结论 CT表现为单发孤立、类圆形边缘清晰,密度均匀或欠均匀,不均匀强化,延迟持续强化伴粗大供血血管时,应考虑SFT的可能性.
作者:赵桂喜;虞小明;吕建渊;张莉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 评价综合康复护理路径应用在脑梗塞导致偏瘫老年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脑梗塞导致偏瘫的老年患者6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实施综合康复护理路径,分析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BartheI指数为(62.35±2.19)分、FMA评分为(63.59±5.34)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3.96±3.75)分、(52.19±4.57)分,P<0.05;研究组NIHSS评分为(6.32±0.58)分,优于对照组的(14.25±2.33)分,P<0.05;且研究组总有效率94.12%,高于总有效率76.47%,P<0.05.结论 综合康复护理路径应用于脑梗塞导致偏瘫老年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
作者:陈传玲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 探析单孔颅骨钻孔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0年10月—2016年6月收治的5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均经过颅脑CT得到明确诊断,给予患者单孔颅骨钻孔微创手术治疗,分析钻孔引流术后的情况.结果 52例患者经过单孔颅骨钻孔引流术后,4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1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该组患者住院时间为7~15 d,平均(11.6±6.3)d,无死亡病例;2周后复查CT,结果 显示,52例患者的血肿均消失,其中11例患者颅内存在少量的积气和积液,无复发病例.结论 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取单孔颅骨钻孔微创手术治疗,对患者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单,经济,疗效理想,患者接受度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薛云鹏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 分析直肠癌患者采用氟尿嘧啶(5-FU)、奥沙利铂以及亚叶酸钙(cf)化疗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2年5月—2016年7月收治的31例晚期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OFL方案联合益气活血消瘤方治疗)和对照组(OFL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5%)明显高于对照组(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3~4度不良反应中,神经毒性(6.3%)、恶心呕吐(6.3%)、白细胞减少(6.3%)等不良反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0%、13.3%、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直肠癌患者联合采用奥沙利铂、cf、5-FU化疗和中药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有利于减轻患者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朱达军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 探析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为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止痛、镇静等基础治疗+辛伐他汀,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上+瑞舒伐他汀钙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随访8个月,分析两组存活率及再次发生心性事件的几率.结果 研究组8个月存活率73.33%,对照组4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再次心性事件者10例,占45.45%,对照组发生再次心性事件者9例,占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确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贤荣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方便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该院行脑梗死手术治疗后患者17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采用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术后预防治疗,实验组采用硝苯地平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术后预防治疗.两组在治疗1年、2年及3年后对其随访统计,对比两组在治疗后的血压变化情况、脑梗死复发率比以及用药产生的不良反应率.结果 实验组控制血压较好,随访第1年血压值约为(143±7)mmHg/(76±4)mmHg,第2年约为(136±6)mmHg/(73±4)mmHg,第3年约为(129±5)mmHg/(68±3)mmHg,明显优于对照组血压控制(P<0.05).实验组防治脑梗塞第1年无一例出现,第2年约为1.1%,第3年约为5.49%,显著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而不良反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以低血压和水肿为常见.讨论 硝苯地平联合阿司匹林能有效的降低高血压性脑梗死术后的复发率,能提高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硝苯地平在治疗中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限制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但对于顽固性高血压脑梗死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治疗价值.
作者:任国胜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对婴幼儿法洛四联症患儿采用经右心房和右心室流出道路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该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整群选取该院儿童心胸外科2012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婴幼儿法洛四联症患儿78例,依据手术路径分组,对照组(n=39)采用经右心房根治术,观察组(n=39)采用经右心房和右心室流出道根治术,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为(64.4±9.1)min,短于对照组(76.2±12.0)min(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1%,死亡率为7.7%,高于观察组5.1%、0.0%(P<0.05).结论 经右心房和右心室流出道路径治疗婴幼儿法洛四联症可行性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刘建国;李迎;张冲;何飞;张琦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 研究脑卒中与颈部血管动脉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1—12月在该院进行诊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时期颈部动脉硬化斑块患者60例(确诊无并发脑卒中)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各类动脉血管壁血流量和动脉硬化斑块等临床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患者不稳定斑块占比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积分以及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以及椎动脉血管狭窄度68.33%、(1.01±0.26)mm、(1.66±0.85)mm2、(32.32±0.38)%、(45.69±0.64)%和(6.63±0.2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33.33%、(0.75±0.03)mm、(0.23±0.11)mm2、(14.53±056)%、(19.36±057)%和(0.00±0.00)%(P<0.05),相应的研究组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以及脑血流量[(268.65±91.33)mL/min、(89.82±31.52)mL/min、(58.56±32.14)mL/min和(293.65±89.64)mL/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386.65±82.31)mL/min、(195.32±55.65)mL/min、(78.25±25.31)mL/min和(553.65±58.41)mL/min(P<0.05).结论 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卒中的发病密切相关,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出现不稳定斑块、较高的MIT和斑块积分以及较低的血流量均是发生脑卒中的前兆,值得临床注意.
作者:金燕子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 为有效治疗哮喘以及COPD患者,临床探究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用药后,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变化情况.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80例经诊断为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按双盲法随机分为单一组40例、联合组40例.单一组服用布地奈德,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福莫特罗,观察治疗前后病患肺功能情况以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PEF、FEV1/FVC、P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单一组PEF、FEV1/FVC、PEF%依次为(248.5±83.2)L/min、(86.5±7.2)%、(79.5±9.7)%,联合组为(276.3±69.7)L/min、(76.3±8.4)%、(94.1±8.2)%,联合组较单一组肺功能恢复好,P<0.05;未治疗时两组IL-4、超敏C反应蛋白、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细胞因子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单一组IL-4、超敏C反应蛋白、IL-6依次为(84.3±13.7)、(4.7±1.2)、(6.3±1.7),联合组为(94.7±15.6)、(5.6±1.2)、(8.5±1.1),联合组较单一组IL-4、超敏C反应蛋白、IL-6水平改善效果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在对哮喘以及COPD患者治疗时,选择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用药后,患者肺功能明显改善且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降低.
作者:秦丰;张桂琴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 观察与评价中成药肾衰宁胶囊对慢性肾脏疾病导致的肾性贫血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整群选择2014年9月—2015年10月在浙江省平阳县人民医院67例有慢性肾性贫血患者,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加用肾衰宁)(37例),对照组给以慢性肾病常规治疗处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肾衰宁6周,分别在治疗前后抽取两组血液检测血中Hb值.结果 两组在治疗前后Hb值都有一定提高,肾衰宁治疗组的△Hb值(2.97 g/L)在治疗后较对照组△Hb值(1.13 g/L)相比提高更明显.结论 在治疗肾病的同时,贫血状态多有改善,但肾衰宁胶囊对于治疗肾性贫血效果较好,作为治疗肾性贫血的一种方法 ,但其改善贫血的原因,提高幅度之显著等方面仍需更大规模的临床数据分析与探讨. 可以适当减少其他补血方式,减少用药种类以及对病人的影响.
作者:汤臣;倪克民;王琴;关圣 刊期: 2016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