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孟达
目的 探讨参苓白术散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用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整群选择2014年3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慢性结肠炎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4例,将治疗组用中医方法 治疗与对对照组西医治疗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 治疗组治愈39例(60.94%),总有效率90.63%;对照组治愈27例(42.19%),总有效率70.32%.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40,P<0.05).结论 应用中医疗法治疗慢性结肠炎具有有效性好、安全性高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代明君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 探究早期联合应用氯吡格雷与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2014年7月—2016年3月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采用数字表抽取法分组,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脑卒中量表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3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29/40);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早期联合应用氯吡格雷与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良好,同时用药不会对患者产生十分明显的不良反应,因而指导我们在临床中借鉴和使用.
作者:陈东明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 探究在临床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患者的过程中,应用丹参川芎嗪的治疗效果,为心脑血管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该院自2013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患者,随机抽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均给与常规检查,其中对照组给与血栓通,试验组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不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情况、心功能相关指标.结果 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后,对试验组患者应用丹参川芎嗪治疗的临床有效率(96.0%,48/5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应用丹参川芎嗪治疗的试验组患者的VAL、VAR、BA的平均血流速度和心功能相关指标(FS、LVEF、LVESd)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患者的过程中,应用丹参川芎嗪治疗可明显改善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有利于基底动脉及椎动脉血流速度的改变,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应广泛推广.
作者:姜河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 研究内涂莫匹罗星治疗普外切口感染相对于常规治疗的优势,以服务于临床.方法 方便选取2013年5月—2016年1月入该院普外科进行手术的患者600例,其中发生切口感染52例,对该试验知情且同意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4例,在全身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对照组常规清碘仿创纱条引流,观察组内涂莫匹罗星后凡士林纱条引流,比较两组治疗时间及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自发现感染进行清创至进行二次缝合的治疗时间为(4.2±1.8)d,切口愈合时间(11.9±2.1)d;对照组治疗时间(11.5±2.1)d,切口愈合时间(26.3±3.8)d,观察组的感染治疗时间(t=6.422,P<0.05)及切口愈合时间(t=0.054,P<0.05)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普外切口感染的治疗中,内涂莫匹罗星可以缩短治疗时间,促进感染切口愈合.
作者:张颖;张秀婵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 通过比较采取高血脂防治干预手段无干预措施的高血脂年轻患者疾病进程的不同,确定有效的高血脂防治手段.方法 确定相应干预措施,随机抽选2015年1月—2016年1月前来该院体检结果 显示患有高血脂的年轻患者200例,与患者进行沟通后,依据患者意愿分为干预组118例,对照组8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措施完成情况、血脂4项以及高血脂常见症状.结果 干预组患者大部分坚持完成干预措施两个月;干预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均小于对照组患者水平,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高血脂常见症状发生率分别为17.80%、20.34%、16.10%、22.88%低于对照组,两组发生率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防治高血脂.
作者:潘庆丽;王立旗;霍本良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对小儿患者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患者80例(2014年2月—2015年6月),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手术开始前5 min治疗组静脉给予舒芬太尼0.05 ug/kg,对照组给予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观察苏醒时间、躁动程度及苏醒期呼吸抑制.结果 治疗组躁动分级Ⅱ级及以上的例数共8例,对照组24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躁动发生率为5%,对照组2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舒芬太尼应用于小儿七氟烷麻醉能减少患儿苏醒期疼痛感,减少躁动的发生率.
作者:聂新法;王光磊;苗秀娟;丁雪;傅海潮;尹苏芹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 研究分析咪唑斯汀与雷尼替丁联用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整群选择该院接收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咪唑斯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雷尼替丁联合咪唑斯汀进行治疗,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2.76±0.65)分与对照组(2.70±0.5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0.73±0.62)分优于对照组(1.59±0.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56%,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唑斯汀与雷尼替丁联用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笵苏静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 对儿童哮喘的诊治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于2013年4月—2016年4月间收治的100例哮喘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哮喘因解剖结构、生理病理特点、药理反应、免疫状况以及临床表现的不同,分析与探讨其相应的治疗方法 .结果 100例哮喘患者,根据其病情,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针对哮喘疾病,明确诊断,积极治疗,能有效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作者:张昭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方便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该院行脑梗死手术治疗后患者17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采用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术后预防治疗,实验组采用硝苯地平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术后预防治疗.两组在治疗1年、2年及3年后对其随访统计,对比两组在治疗后的血压变化情况、脑梗死复发率比以及用药产生的不良反应率.结果 实验组控制血压较好,随访第1年血压值约为(143±7)mmHg/(76±4)mmHg,第2年约为(136±6)mmHg/(73±4)mmHg,第3年约为(129±5)mmHg/(68±3)mmHg,明显优于对照组血压控制(P<0.05).实验组防治脑梗塞第1年无一例出现,第2年约为1.1%,第3年约为5.49%,显著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而不良反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以低血压和水肿为常见.讨论 硝苯地平联合阿司匹林能有效的降低高血压性脑梗死术后的复发率,能提高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硝苯地平在治疗中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限制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但对于顽固性高血压脑梗死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治疗价值.
作者:任国胜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 分析直肠癌患者采用氟尿嘧啶(5-FU)、奥沙利铂以及亚叶酸钙(cf)化疗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2年5月—2016年7月收治的31例晚期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OFL方案联合益气活血消瘤方治疗)和对照组(OFL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5%)明显高于对照组(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3~4度不良反应中,神经毒性(6.3%)、恶心呕吐(6.3%)、白细胞减少(6.3%)等不良反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0%、13.3%、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直肠癌患者联合采用奥沙利铂、cf、5-FU化疗和中药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有利于减轻患者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朱达军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传染病病房肝病患者在医院发生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及对策.方法 主要将2014年2月—2016年5月在该院医治的550例肝病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对550例肝病患者进行观察治疗,其中550例患者中有发生医院感染有126例,医院感染率为3.4%;检查有重症炎肝癌、肝癌、肝硬化患者的例数分别有25例、20例、28例,感染率分别占有19.8%、15.9%、22.2%;而感染部位情况主要是呼吸道受到感染较多,再者就是腹腔以及肠道感染.在1个月内发生感染的感染者占有76.31%.结论 肝病患者病房感染预防,主要是针对重症肝炎与肝硬化患者的预防,对此实施适当的监控以及干预性的护理模式,加强病房管理和护理,避免其他疾病的侵入,降低医院感染病的感染率.
作者:郭小平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 探究非小细胞肺癌在放疗前后的血清肿瘤标记物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为观察组,另选择6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放疗前后的各血清肿瘤标记物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放疗前血清肿瘤标记物相关指标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放疗后TPS(117.27±35.72)U/L、VEGF(173.25±40.34)pg/mL、NSE(13.27±3.92)ng/mL、CEA(8.09±3.42)ng/mL、CA125(16.83±3.18)U/mL、CYFRA21-1(6.12±0.93)U/L,放疗前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清TPS、VEGF、NSE、CEA、等肿瘤标记物作为临床诊断鉴别的重要指标,对于非小细胞的肺癌患者的观察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张磊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脑外伤后电解质检测与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随机将方便选取的2010年5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62例脑外伤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在手术治疗基础上加用高渗盐水(7.5%)和生理盐水(0.9%).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钠、钾、氯浓度变化,观察两组患者颅内压水平.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血清钠(139.7±4.8)mmol/L,血清氯(104.4±5.3)mmol/L,平均颅内压(1.74±0.6)kPa,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外伤后的电解质检测与治疗可帮助纠正机体电解质紊乱,降低颅内高压,有利于疾病治疗及患者康复,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杨平来;周立田;薛元峰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 分析探讨采用尼群地平与非洛地平治疗社区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与患者服药依从性.方法 随机纳入该院2014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34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患者均纳入患者6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服用尼群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服用非洛地平治疗,观察患者6个月治疗效果、服药依从性以及服药期间不良反应等.结果 研究组患者中显效30例,有效32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54%,与对照组的79.10%比较,总有效率显著更高(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2个月、4个月与6个月血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各时间段血压控制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2个月、4个月及6个月的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段服药依从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高血压患者服用非洛地平疗效与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尼群地平,且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应用推广的价值.
作者:王博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 探析单孔颅骨钻孔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0年10月—2016年6月收治的5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均经过颅脑CT得到明确诊断,给予患者单孔颅骨钻孔微创手术治疗,分析钻孔引流术后的情况.结果 52例患者经过单孔颅骨钻孔引流术后,4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1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该组患者住院时间为7~15 d,平均(11.6±6.3)d,无死亡病例;2周后复查CT,结果 显示,52例患者的血肿均消失,其中11例患者颅内存在少量的积气和积液,无复发病例.结论 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取单孔颅骨钻孔微创手术治疗,对患者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单,经济,疗效理想,患者接受度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薛云鹏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 为有效治疗哮喘以及COPD患者,临床探究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用药后,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变化情况.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80例经诊断为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按双盲法随机分为单一组40例、联合组40例.单一组服用布地奈德,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福莫特罗,观察治疗前后病患肺功能情况以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PEF、FEV1/FVC、P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单一组PEF、FEV1/FVC、PEF%依次为(248.5±83.2)L/min、(86.5±7.2)%、(79.5±9.7)%,联合组为(276.3±69.7)L/min、(76.3±8.4)%、(94.1±8.2)%,联合组较单一组肺功能恢复好,P<0.05;未治疗时两组IL-4、超敏C反应蛋白、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细胞因子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单一组IL-4、超敏C反应蛋白、IL-6依次为(84.3±13.7)、(4.7±1.2)、(6.3±1.7),联合组为(94.7±15.6)、(5.6±1.2)、(8.5±1.1),联合组较单一组IL-4、超敏C反应蛋白、IL-6水平改善效果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在对哮喘以及COPD患者治疗时,选择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用药后,患者肺功能明显改善且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降低.
作者:秦丰;张桂琴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 评价综合康复护理路径应用在脑梗塞导致偏瘫老年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脑梗塞导致偏瘫的老年患者6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实施综合康复护理路径,分析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BartheI指数为(62.35±2.19)分、FMA评分为(63.59±5.34)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3.96±3.75)分、(52.19±4.57)分,P<0.05;研究组NIHSS评分为(6.32±0.58)分,优于对照组的(14.25±2.33)分,P<0.05;且研究组总有效率94.12%,高于总有效率76.47%,P<0.05.结论 综合康复护理路径应用于脑梗塞导致偏瘫老年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
作者:陈传玲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 探析川芎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00例月经不调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为50例,研究组以活血通经,滋补肝肾方治疗,对照组主要是指导患者合理休息,放松心情,适当锻炼等,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有效率及患者的满意率.结果 经治疗后,研究组治愈20例,显效15例,有效12例,其总有效率94.0%,对照组治愈13例,显效14例,有效8例,其总有效率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效果满意率88.0%,对照组治疗效果满意率6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芎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确切,显著优于对照组,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迎暑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对儿科呼吸道感染患者实施用药指南联合干预后,针对其合理用药产生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2012年8月—2016年8月呼吸道感染疾病处方300张作为该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分组.观察组(150张):用药指南联合干预;对照组(150张):常规干预;对比用药处方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人均用药总数为(1.99±0.83)种,人均药费为(41.49±20.02)元;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为36.67%;合理使用百分率为96.67%;对照组人均用药总数为(3.61±1.71)种,人均药费为(50.75±19.71)元;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为52.67%;合理使用百分率为59.33%;在人均用药总数、就诊人均费用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比例等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呼吸道感染患儿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儿科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给予用药指南联合干预,针对用药的合理性可以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终可以有效确保呼吸道感染患儿用药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贾玉娜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 提高对肾脏等泌尿系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CT认识及诊断、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5年6月间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SFT的CT影像学资料和病理,包括良性6例,恶性1例,男5例,女2例,平均年龄45.5岁.结果 7例患者中,CT表现良恶性与病理相符为100%,所有病例均为单发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左肾4例,右肾3例,CT表现良性为病灶边界清楚,内部均匀,膨胀性生长,也可见多发小片状或不规则低密度区,恶性为类圆形囊实性团块状影,密度不均匀,边缘不清,向周围浸润生长.结论 CT表现为单发孤立、类圆形边缘清晰,密度均匀或欠均匀,不均匀强化,延迟持续强化伴粗大供血血管时,应考虑SFT的可能性.
作者:赵桂喜;虞小明;吕建渊;张莉 刊期: 2016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