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究综合康复护理路径应用在脑梗塞导致偏瘫老年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陈传玲

关键词:综合康复护理路径, 脑梗塞, 偏瘫, 老年患者
摘要:目的 评价综合康复护理路径应用在脑梗塞导致偏瘫老年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脑梗塞导致偏瘫的老年患者6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实施综合康复护理路径,分析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BartheI指数为(62.35±2.19)分、FMA评分为(63.59±5.34)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3.96±3.75)分、(52.19±4.57)分,P<0.05;研究组NIHSS评分为(6.32±0.58)分,优于对照组的(14.25±2.33)分,P<0.05;且研究组总有效率94.12%,高于总有效率76.47%,P<0.05.结论 综合康复护理路径应用于脑梗塞导致偏瘫老年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肾衰宁治疗肾性贫血疗效的临床探讨

    目的 观察与评价中成药肾衰宁胶囊对慢性肾脏疾病导致的肾性贫血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整群选择2014年9月—2015年10月在浙江省平阳县人民医院67例有慢性肾性贫血患者,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加用肾衰宁)(37例),对照组给以慢性肾病常规治疗处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肾衰宁6周,分别在治疗前后抽取两组血液检测血中Hb值.结果 两组在治疗前后Hb值都有一定提高,肾衰宁治疗组的△Hb值(2.97 g/L)在治疗后较对照组△Hb值(1.13 g/L)相比提高更明显.结论 在治疗肾病的同时,贫血状态多有改善,但肾衰宁胶囊对于治疗肾性贫血效果较好,作为治疗肾性贫血的一种方法 ,但其改善贫血的原因,提高幅度之显著等方面仍需更大规模的临床数据分析与探讨. 可以适当减少其他补血方式,减少用药种类以及对病人的影响.

    作者:汤臣;倪克民;王琴;关圣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舒芬太尼对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对小儿患者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患者80例(2014年2月—2015年6月),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手术开始前5 min治疗组静脉给予舒芬太尼0.05 ug/kg,对照组给予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观察苏醒时间、躁动程度及苏醒期呼吸抑制.结果 治疗组躁动分级Ⅱ级及以上的例数共8例,对照组24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躁动发生率为5%,对照组2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舒芬太尼应用于小儿七氟烷麻醉能减少患儿苏醒期疼痛感,减少躁动的发生率.

    作者:聂新法;王光磊;苗秀娟;丁雪;傅海潮;尹苏芹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前列腺气化电切术后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在该院行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术后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黏度、血小板电泳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活化时间(APTT).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浆黏度、血小板电泳时间为(2.06±0.11)mPa·s、(19.01±1.11)s,与对照组的(2.25±0.39)mPa·s、(18.02±1.02)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PT与APTT分别为(11.67±0.33)s、(29.71±2.40)s,与对照组的(10.73±0.52)s、(28.06±2.75)s比较明显延长(P<0.05).结论 给予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患者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有助于预防术后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屈颖伟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析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采取常规输液治疗加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不使用雾化治疗,比较两组咳嗽气喘等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研究组咳嗽、气喘、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分别为(4.5±1.2)d、(4.3±1.1)d、(5.0±1.3)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0%与对照组7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结论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单小林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硝苯地平联合阿司匹林作用脑梗死术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方便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该院行脑梗死手术治疗后患者17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采用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术后预防治疗,实验组采用硝苯地平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术后预防治疗.两组在治疗1年、2年及3年后对其随访统计,对比两组在治疗后的血压变化情况、脑梗死复发率比以及用药产生的不良反应率.结果 实验组控制血压较好,随访第1年血压值约为(143±7)mmHg/(76±4)mmHg,第2年约为(136±6)mmHg/(73±4)mmHg,第3年约为(129±5)mmHg/(68±3)mmHg,明显优于对照组血压控制(P<0.05).实验组防治脑梗塞第1年无一例出现,第2年约为1.1%,第3年约为5.49%,显著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而不良反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以低血压和水肿为常见.讨论 硝苯地平联合阿司匹林能有效的降低高血压性脑梗死术后的复发率,能提高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硝苯地平在治疗中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限制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但对于顽固性高血压脑梗死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治疗价值.

    作者:任国胜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MRI和CT检查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MRI和CT检查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2014年4月—2016年6月该医院诊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2例,患者均确诊为早期腔隙性脑梗死,采用MRI和CT检查,根据影像结果 进行诊断,比较MRI和CT检查病灶部位及病灶大小检出率情况.结果 MRI检查确诊742个病灶,显著高于CT检查确诊145个病灶(P<0.05);MRI检查额叶、丘脑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MRI检查内囊检测率,显著低于CT(P<0.05);MRI检查<5 mm病灶数为256个,检出率为34.50%,显著高于CR的<5 mm病灶数为3个,检出率为2.07%(P<0.05).结论 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采用MRI和CT检查效果理想,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影像学参考.

    作者:斯兴无;唐亚辉;周红俐;陈世孝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分析传染病病房肝病患者在医院发生感染的临床特征

    目的 探讨传染病病房肝病患者在医院发生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及对策.方法 主要将2014年2月—2016年5月在该院医治的550例肝病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对550例肝病患者进行观察治疗,其中550例患者中有发生医院感染有126例,医院感染率为3.4%;检查有重症炎肝癌、肝癌、肝硬化患者的例数分别有25例、20例、28例,感染率分别占有19.8%、15.9%、22.2%;而感染部位情况主要是呼吸道受到感染较多,再者就是腹腔以及肠道感染.在1个月内发生感染的感染者占有76.31%.结论 肝病患者病房感染预防,主要是针对重症肝炎与肝硬化患者的预防,对此实施适当的监控以及干预性的护理模式,加强病房管理和护理,避免其他疾病的侵入,降低医院感染病的感染率.

    作者:郭小平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地榆升白片治疗病毒性肝炎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析采取地榆升白片治疗病毒性肝炎所致白细胞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08年5月—2015年10月收治的51例病毒性肝炎白细胞减少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甘草类制剂、还原型谷胱甘肽保肝降酶等基础治疗,治疗组26例,加地榆升白片口服,对照组25例,加利可君片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改善情况及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与对照组6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白细胞计数(3.84±0.78)×109/L,治疗4周后(4.02±1.01)×109/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地榆升白片治疗病毒性肝炎所致白细胞减少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口服利可君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大勇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川芎治疗月经不调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析川芎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00例月经不调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为50例,研究组以活血通经,滋补肝肾方治疗,对照组主要是指导患者合理休息,放松心情,适当锻炼等,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有效率及患者的满意率.结果 经治疗后,研究组治愈20例,显效15例,有效12例,其总有效率94.0%,对照组治愈13例,显效14例,有效8例,其总有效率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效果满意率88.0%,对照组治疗效果满意率6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芎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确切,显著优于对照组,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迎暑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对恶性肿瘤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 对CT影像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对恶性肿瘤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研究.方法 方便选择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放疗科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采用CT影像引导下行放射性粒子植入对恶性肿瘤患者24例,均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进行放疗,并结合CT技术对患者手术疗效情况,统计患者生存情况、肿瘤大小变化、治疗效果分级情况等.结果 125I粒子的植入成功率为100%,19例肿瘤缩小或消失;术中有1例患者出现穿刺道少量出血、1例患者出现血气胸的情况;术后患者出现疼痛缓解10例;术后1~6月内进行CT复查,所有患者的肿瘤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而缩小50%以上的患者14例.结论 CT能够对氟脱氧葡萄糖代谢活性较高的肿瘤病灶进行显示,从而有利于肿瘤范围的估计,具有较高的准确率,CT影像引导下行放射性粒子植入用于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安全有效,疗效满意.

    作者:葛连刚;高莉囡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奥沙利铂+亚叶酸钙(cf)+氟尿嘧啶(5FU)化疗的不良反应

    目的 分析直肠癌患者采用氟尿嘧啶(5-FU)、奥沙利铂以及亚叶酸钙(cf)化疗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2年5月—2016年7月收治的31例晚期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OFL方案联合益气活血消瘤方治疗)和对照组(OFL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5%)明显高于对照组(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3~4度不良反应中,神经毒性(6.3%)、恶心呕吐(6.3%)、白细胞减少(6.3%)等不良反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0%、13.3%、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直肠癌患者联合采用奥沙利铂、cf、5-FU化疗和中药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有利于减轻患者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朱达军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脑外伤后电解质监测与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脑外伤后电解质检测与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随机将方便选取的2010年5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62例脑外伤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在手术治疗基础上加用高渗盐水(7.5%)和生理盐水(0.9%).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钠、钾、氯浓度变化,观察两组患者颅内压水平.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血清钠(139.7±4.8)mmol/L,血清氯(104.4±5.3)mmol/L,平均颅内压(1.74±0.6)kPa,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外伤后的电解质检测与治疗可帮助纠正机体电解质紊乱,降低颅内高压,有利于疾病治疗及患者康复,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杨平来;周立田;薛元峰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经右心房和右心室流出道路径在婴幼儿法洛四联症治疗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对婴幼儿法洛四联症患儿采用经右心房和右心室流出道路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该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整群选取该院儿童心胸外科2012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婴幼儿法洛四联症患儿78例,依据手术路径分组,对照组(n=39)采用经右心房根治术,观察组(n=39)采用经右心房和右心室流出道根治术,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为(64.4±9.1)min,短于对照组(76.2±12.0)min(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1%,死亡率为7.7%,高于观察组5.1%、0.0%(P<0.05).结论 经右心房和右心室流出道路径治疗婴幼儿法洛四联症可行性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刘建国;李迎;张冲;何飞;张琦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溧阳市237例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

    目的 探讨溧阳市女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方法 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6年7月溧阳市237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病例,以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 ,对经病理确诊的237例乳腺癌患者及经年龄频数匹配(±2.5岁)230例对照资料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被动吸烟(58.94%)、自然流产史(5.24%)、口服避孕药服用史(17.12%)、有良性乳腺疾病史(16.92%)、肥猪肉及腌制类食品年摄入量高(26.54%、31.20%)、轻体力活动职业(67.42%)可能是女性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减少口服避孕药、肥猪肉及腌制类食品的摄入,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及饮食可降低乳腺癌发生风险.

    作者:郑国华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疗效及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认知障碍采用经颅磁刺激治疗的疗效.方法 整群选取86例于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该院接收的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血栓通注射液,n=43)与实验组(TMS+血栓通注射液,n=43),观察两组治疗疗效及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临床有效率显著要高(P<0.05),分别为76.7%、48.8%;治疗后,实验组ADAS-Cog评分显著降低,MoCA评分显著升高,分别为(34.52±3.51)分、(23.18±3.45)分,与对照组治疗后(37.85±3.14)分、(20.42±3.5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Fib均显著下降,而实验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P<0.05),分别为(3.07±0.63)g/L、(6.65±2.71)mg/L,对照组分别为(3.74±0.81)g/L、(8.12±2.25)mg/L.结论 脑梗死后认知障碍采用经颅磁刺激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降低血浆CRP、Fib水平,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黄炎青;王艳红;卢爱仁;檀素娟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单孔颅骨钻孔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目的 探析单孔颅骨钻孔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0年10月—2016年6月收治的5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均经过颅脑CT得到明确诊断,给予患者单孔颅骨钻孔微创手术治疗,分析钻孔引流术后的情况.结果 52例患者经过单孔颅骨钻孔引流术后,4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1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该组患者住院时间为7~15 d,平均(11.6±6.3)d,无死亡病例;2周后复查CT,结果 显示,52例患者的血肿均消失,其中11例患者颅内存在少量的积气和积液,无复发病例.结论 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取单孔颅骨钻孔微创手术治疗,对患者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单,经济,疗效理想,患者接受度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薛云鹏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口服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疗肺癌化疗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对肺癌化疗后顽固性呃逆患者采用口服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80例肺癌化疗后顽固性呃逆患者进行观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口服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肌内注射利他林治疗.治疗10 d,观察两组治疗效果.随访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80.00%);研究组呃逆症状缓解时间(6.1±3.0)d、2周内复发率(5.00%)、不良反应(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2±2.9)d、15.00%、17.50%,各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肺癌化疗后顽固性呃逆患者采用口服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疗的疗效安全可靠,无创给药方式患者的耐受性好,吸收率高,值得推广.

    作者:胡孟达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的对比

    目的 探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在该院方便选择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氨磺必利组(n=30)和利培酮组(n=30),给予氨磺必利组患者氨磺必利治疗,给予利培酮组患者利培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氨磺必利组患者治疗后PANSS阳性症状评分(20.1±3.9)分、一般病理学症状评分(15.4±2.6)分、总分(54.3±4.8)分与利培酮组阳性症状评分(19.4±4.2)分、一般病理学症状评分(16.8±2.9)分、总分(56.7±5.4)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磺必利组患者治疗后PANSS阴性症状评分(19.1±5.2)分与利培酮组(24.6±5.4)分相比明显较低,P<0.05.氨磺必利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与利培酮组86.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磺必利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6.7%与利培酮组23.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均疗效显著,用药不良反应均较少,但氨磺必利对PANSS阴性症状改善效果更优于利培酮.

    作者:林建忠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单手送管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体会

    目的 探讨单手送管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价值.方法 方便收集2015年3月—2016年3月该院接受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小儿400例,小儿入院后疾病类型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腹泻等.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00例(接受单手送管)和对照组200例(接受双手送管).对比①研究组和对照组静脉穿刺部位.②研究组和对照组并发症.③研究组和对照组留置针置管时间.结果 ①研究组和对照组静脉穿刺部位(头皮静脉、上肢静脉、下肢静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和对照组并发症(静脉炎、感染、液体渗漏、导管堵塞及皮下血肿)发生情况分别为(2例、1例、1例、1例、1例)、(7例、6例、8例、9例、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和对照组留置针置管时间分别为(5.3±0.4)d、(3.1±0.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双手送管相比,单手送管可以减少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并发症的发生,对延长置管时间有积极作用.

    作者:丁惠芳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儿童哮喘的诊治

    目的 对儿童哮喘的诊治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于2013年4月—2016年4月间收治的100例哮喘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哮喘因解剖结构、生理病理特点、药理反应、免疫状况以及临床表现的不同,分析与探讨其相应的治疗方法 .结果 100例哮喘患者,根据其病情,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针对哮喘疾病,明确诊断,积极治疗,能有效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作者:张昭 刊期: 2016年第32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