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的临床价值分析

苏玉

关键词:临床价值, 超声弹性成像, 甲状腺结节, 诊断
摘要:目的 探析甲状腺结节进行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经病理检查及手术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50例,经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及常规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 病理及手术结果证实50例甲状腺结节,良性甲状腺结节37例,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20例,甲状腺腺瘤17例,恶性甲状腺结节13例,包括髓样癌3例,滤泡癌4例,乳头状癌6例;常规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阳性28例,其中良性23例,恶性5例,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甲状腺结节阳性45例,其中良性34例,恶性11例.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的甲状腺结节阳性率及良恶性评估情况显著优于常规超声检查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结节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可准确分辨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提高甲状腺结节的诊断符合情况,是甲状腺结节的首选诊断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4例骨科手术患者,均在全静脉麻醉静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维持T1在5%~10%,根据年龄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年龄30~45岁,观察组32例年龄70~85岁,观察两组患者的阻滞完全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肌松恢复时间等肌松作用时间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阻滞完全起效时间与阻滞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但观察组的肌松恢复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麻醉手术中适合应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且肌松作用受年龄因素影响较小.

    作者:曾海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噬菌体治疗细菌感染的临床进展

    在医学的临床治疗上,细菌感染是经常遇到的情况,不及时地采取措施对其进行处理,将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危机和痛苦,随着医学的不断研究,细菌感染的治疗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是耐药细菌的出现又给临床治疗带来新的难题.噬菌体运用于临床治疗上,是临床细菌感染治疗的又一项重大突破.噬菌体的治疗方案广泛的被运用在临床治疗中.噬菌体是一种依赖细菌的病毒,它在细菌感染的治疗上,能够取得非常好的疗效,尤其是针对耐药性细菌感染,它比一般的药物能起到更好地疗效.噬菌体裂解酶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研究项目,它和传统的抗生素相比较有着独特的性能.该文主要讲述的就是噬菌体治疗细菌感染的临床进展[1],借此对噬菌体治疗细菌感染有所总结,望未来有更好地突破.该文主要阐述噬菌体治疗细菌感染的临床运用和其进展.

    作者:赵兵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经超声监测中西医结合治疗药流不全临床分析

    目的 在超声监测下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不全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2年1月-2013年6月来该院进行治疗的药流不全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均为60例.在治疗前、用药1周后分别进行超声检查宫内情况.对照组单纯应用西药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治疗,治疗组在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同时加服中药治疗.结果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3%,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则超过94.2%.治疗组在服药后的阴道出血时间、阴道出血量、宫腔内残留物排出三个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P< 0.05.结论 通过此次在超声监测下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不全流产效果非常理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速宫内残留物排出,减少阴道出血量,同时大幅度降低阴道流血的持续时间.中西医结合治疗药流不全可以治其根本,其中中药作用效果明显,既可以提高子宫收缩性,加快宫内残留蜕膜与剥脱不全的蜕膜组织排出,减少病程,避免患者再次清宫手术痛苦,同时又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彭连娟;李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孟鲁司特钠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咳嗽症状患儿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咳嗽症状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该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不止的患儿186例,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93例给予镇咳祛痰药物,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加服孟鲁司特钠,动态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并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后6d、9d两组咳嗽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咳嗽评分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4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咳嗽缓解时间、平均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9d症状改善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镇咳祛痰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可明显缩短咳嗽时间和疗程,症状改善明显,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海娟;梁中信;曹素芬;陈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人性化护理干预在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2年2月-2013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基础上再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如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达到了95.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观察组满意的有30例、一般满意14例、不满意1例;对照组满意的有19例、一般满意12例、不满意14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措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田寿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2012-2013年该院门诊处方点评及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 通过对门诊处方进行点评和用药分析,以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门诊处方共36 000张,按处方点评指标进行点评及分析.结果 合理处方占比由93.89%上升到97.80%,每张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由3.12种降为2.27种,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较好为17.91%和14.29%,注射剂使用率由24.5%降至20.31%,国家基本药物品种使用率由9.14%上升到10.32%,不合理用药比例由6.11%降至2.20%.不合理处方主要为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2013年未发现超常用药处方.结论 门诊处方合格率较高,合理用药国际指标大多控制较好.通过处方点评,可及时发现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从而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李少玉;陈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噻托溴铵联合舒利迭对中重度COPD临床疗效探讨分析

    目的 探讨噻托溴铵联合舒利迭对中重度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0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108例中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使用舒利迭(剂量是50/250)治疗,1吸早晚各1次,观察组使用噻托溴铵气雾剂(1吸睡前吸入)联合舒利迭(剂量是50/250)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呼吸困难评分、6个月内急性发作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呼吸困难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1,P<0.05),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6,P<0.05);观察组6个月内急性发作频率为40.7%,对照组6个月内急性发作频率为87.0%,观察组6个月内急性发作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57,P<0.05);经观察,两组各出现2例口干反应,较轻微且随着持续治疗其反应消失,未对治疗起到任何不良影响.结论 噻托溴铵联合舒利迭能显著改善中重度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降低急性发作频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韩雪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综述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是外科常见的病理变化,是发生于肠道组织的再灌注损伤,经专家证实其在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的致死性疾病发生与进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是创伤休克、严重感染等致死性疾病主要直接致死原因.该研究者从事肠胃工作多年,在这方面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具体机有一定的研究,该文针对性提出了疾病防治策略,有助于逆转疾病进程,降低死亡风险,希望能够与同行业的相关技术人员一同分享.

    作者:杜斌;郭建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替罗非班所致血小板减少症35例分析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方法.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替罗非班后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35例患者进行客观详实的观察、记录和随访,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组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平均时间为(6.5±5.8)h,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52.4±32.8)h,低血小板计数平均值为(72.4±30.5)×109/L,其中轻度患者占82.9%,重度患者占11.4%,极重度患者占5.7%.患者出血事件的总发生率为57.1%,其中轻微出血的发生率为48.6%,严重出血的发生率为8.6%.停用替罗非班,给予免疫抑制剂治疗后,血小板可恢复正常.结论 替罗非班所致血小板减少症多发生在用药后4~8 h内,用药期间应定期复查血常规,及时发现,尽早治疗,免疫抑制剂有一定疗效,极重度患者可能需要输注血小板进行治疗.

    作者:曹丙峰;周建华;刘庆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7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1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研究组采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后路腰椎植骨融合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1个月腰腿疼痛情况和腰椎功能.结果 两组术前腰腿疼痛得分及腰椎功能得分差别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腰腿疼痛得分及腰椎功能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不但恢复更快,且可有效减轻疼痛和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作者:王永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对于常规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心衰的疗效.方法 对该院2011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40例经药物等常规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心衰患者进行CRRT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血压、心率、左室内径(LVSd)、左室射血分数(LVEF)、B型钠尿肽(BNP)等指标.结果 40例患者给予CRRT 3~7 d治疗后,其中14例疗效显著,22例治疗有效,4例治疗无效中途退出治疗,总有效率90%.CRRT治疗后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MBP),BNP、收缩末期左心室内径(LVSd)显著下降,左心室射血指数(LVEF)显著上升(P<0.01).结论 CRRT治疗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心衰疗效显著.

    作者:陈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行药物流产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行药物流产的结局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09年12月辽宁省6个县计划生育服务站收治的2138例宫内妊娠30~49 d的健康妇女,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行药物流产.结果 完全流产2057例(96.2%),不全流产74例(3.5%),失败7例(0.3%).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的药物流产是终止早孕的有效手段.

    作者:冯文霄;金瑛;田晶;邹孟红;张金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护理干预后改善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普外科病人术后疼痛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 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收集80例普外科术后疼痛明显的病人.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记录护理干预前后各患者的临床状况,并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疼痛VAS评分、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护理干预后患者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依从性、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改善普外科病人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确切.

    作者:殷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复方多巴联合司来吉兰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复方多巴联合司来吉兰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该院2011年12月-2013年11月期间诊治的帕金森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5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复方多巴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复方多巴联合司来吉兰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有26例(52.0%)显效,18例(36.0%)有效,6例(12.0%)无效,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中有13例(32.5%)显效,15例(37.5%)有效,12例(30.0%)无效,总有效率为70.0%,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有6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包括2例恶心呕吐,2例症状波动,1例低血压和1例精神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对照组中有14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包括5例恶心呕吐,4例症状波动,3例低血压和2例精神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0%,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肌强直、静止性震颤、姿势步态障碍、运动迟缓等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多巴联合司来吉兰治疗帕金森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吴俊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双路化疗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双路化疗于胃肠道恶性肿瘤临床治疗应用价值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180例,其中应用双路化疗91例为联合组,应用静脉滴注化疗89例为静脉组,对比两组3年内生存率变化以及化疗期间不良反应,评价双路化疗应用价值与安全性.结果 联合组1年内、2年内、3年内生存率分别为91.21%、54.95%、37.36%,优于静脉组68.54%、31.46%、2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发生不良反应共计130例次,其中Ⅲ度10例(骨髓抑制6例、消化道反应4例)、Ⅳ度4例(骨髓抑制1例、消化道反应3例),静脉组发生不良反应共计129例,其中Ⅲ度12例(骨髓抑制6例、消化道反应5例、肝肾功能异常1例)、Ⅳ度5例(骨髓抑制2例、消化道反应3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路化疗可有效延长患者长远期生存率,且相较于单纯静脉滴注化疗并无更强的不良作用.

    作者:陈方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广西沿海沿边区域务工人员新发肺结核病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研究

    目的 分析广西沿海沿边区域务工人员新发肺结核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为预防控制肺结核的流行与传播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务工新发肺结核为观察组,40例防城港常住人员新发肺结核为对照组,分析病历资料及治疗结果.结果 观察组平均年龄(27.65±3.21)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例,初中12例,高中25例,大学及以上1例)、失访率30.00%、治愈率为71.43%,对照组平均年龄为(54.36±6.12)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例,初中15例,高中16例,大学及以上6例),失访率12.5%,治愈率为88.57%,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Ⅲ型38例,痰菌阳性率为62.5%,复治病例8例,双侧肺受累25例,中下肺野病变30例,病变累及肺野数目2个及以上32例,对照组Ⅲ型32例,痰菌阳性率35.00%,复治病例2例,双侧肺受累17例,中下肺野病变22例,病变累及肺野数目2个及以上25例,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出务工人员新发肺结核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多发于30岁以下、文化程度较低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为Ⅲ型肺结核且复始病例多、治疗效果差等,影像学表现为病变分布广泛、病变累及数目多等特征.卫生行政部门应制定相应政策,以预防和控制务工人员肺结核病的流行.

    作者:林栋;石罗君;冼秀玲;徐奎;黄永光;赵权;黄家杰;包家福;马自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Lc在诊治Mirizzi综合征中的探索性应用研究

    目的 探索研究应用Lc诊治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统计自2003年3月-2014年3月该院48名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综合分析Lc在治疗Mirizzi综合征中的应用前景.结果 按Csendes分型,Ⅰ型40例,Ⅱ型6例,Ⅲ型2例,Ⅳ型0例.43例完成LC,均为Ⅰ~Ⅱ型病例.中转开腹手术5例,其中Ⅰ型3例,Ⅱ型1例,Ⅲ型2例.术前的治性ERCP检查9例,均为发生胆管损伤;术中发生胆管损伤5例,均转开腹,行胆管修补、T管引流术.结论 经过多年的探索性应用研究,发现Lc在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及Ⅰ型和Ⅱ型疗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孙召实;杜红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抗抑郁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应用的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抗抑郁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病理资料,随机的分为研究Ⅰ组和研究Ⅱ组,研究Ⅰ组和研究Ⅱ组各50例,研究Ⅰ组5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研究Ⅱ组中5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采取抗抑郁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Ⅰ组中的5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治疗之后,治疗总效率为70%,研究Ⅱ组中的5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治疗之后的治疗总效率为98%,研究Ⅱ组患者治疗总效率明显高于研究Ⅰ组,两组间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采取抗抑郁药物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对于患者的心境有着稳定的作用,治疗过程中,更要合理的选择抗抑郁药物,进而保证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有着较快的恢复.

    作者:张晓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依帕司他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依帕司他与胰激肽原酶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于该院就诊时DPN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胰激肽原酶;治疗组口服依帕司他联合胰激肽原酶.疗程均为4周.采用总症状评分(TSS)将两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用药前后TSS评分均改善[(5.58±2.83)vs(2.35±1.88)分,(5.60±2.19)vs(4.06±2.10)分,P<0.01].两组治疗后T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5±1.88)vs(4.06±2.10),P<0.01].结论 依帕司他联合胰激肽原酶改善DPN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要优于胰激肽原酶单药治疗.

    作者:翟清;张文;夏礼斌;陈月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腹腔镜联合胃镜切除近贲门处胃间质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胃镜切除近贲门处胃间质瘤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 对该院2009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60名采用腹腔镜联合胃镜切除胃间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60名患者均在双镜联合下成功切除近贲门处的间质瘤,手术时间平均为11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8.5 mL,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6.5 d.无1例出现感染、穿孔及出血等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5~24个月,无1例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无1例出现吞咽困难、腹痛等症状,营养状况良好.结论 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近贲门处胃间质瘤是安全和可行的.

    作者:隋建;陈林昊;黄良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