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超;冼碧茹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确诊脑梗死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阿组)和对照组(辛组)各45例,实验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血脂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与治疗前相比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CSS与ADL比较,应用阿托伐他汀的实验组更有效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能改善脑梗死患者血脂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质量,但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效果更优于辛伐他汀。
作者:张凤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进行探究。方法对该院于2013年9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4例血培养阳性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治愈78例,自动出院22例,死亡4例。治愈率为75.0%;此外,104例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减小,其中包括电解质紊乱11例,硬肿症7例,皮肤炎症5例、肺炎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血培养结果中以病原菌以及葡萄球菌为主,占据51%,且病原菌敏感的抗生素主要包括头孢唑啉、头孢哌酮、环丙沙星。结论临床中根据新生儿病史、体征以及药敏结果选取合适抗生素与治疗方法对新生儿败血症有效。
作者:邹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在急诊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99 ICU急诊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成胰岛素强化1组(A1组,n=52)、胰岛素强化2组(A2组,n=50)、对照例组(B组,n=97)三组。比对三组患者院内感染、死亡及低血糖等发生情况,记录其ICU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静注胰岛素时间等指标差异。结果①A1、A2组目标血糖达标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静脉泵注胰岛素时间、抗生素使用天数及ICU治疗时间等均明显短于B组(<0.05);A1组除了目标血糖达标时间短于A2组外(<0.05),其余指标均同其无明显差异(>0.05);②在为期3个月的随访中,A1、A2组院内感染率及死亡率均低于B组,低血糖发生率则高于B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A1组除低血糖发生率高于A2组外(<0.05),其余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0.05)。结论对急诊危重患者予以胰岛素加强治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文亮;秦秉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比奥氮平与氯氮平对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符合青春型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奥氮平和氯氮平进行治疗,疗程8周。疗效判定依据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临床疗效总配电量表(CGI)、不良反应评定依据精神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结果经过8周治疗,所有患者PANSS、CGI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组间比较PANSS、CG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奥氮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氯氮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氮平与氯氮平对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奥氮平的副作用较氯氮平少,更适用有青春型精神分裂症患者。
作者:杨建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营养护理效果。方法选取从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营养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各项观察指标、护理满意度、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采取营养护理干预,有利于肾功能改善,减缓病情进展。
作者:刘承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的有效性,寻找适合老年下肢骨折病人的佳麻醉模式。方法该次研究资料选取2012年3月—2014年9月期间在该院接受诊治的86例老年下肢骨折病人,以随机法将其划分成两个小组,即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其中,43例对照组研究对象接受连续硬膜外麻醉,而43例实验组研究对象则接受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同时对比及分析两组研究对象麻醉阻滞具体完善时间、麻醉药物整体使用剂量以及麻醉阻滞具体起效时间等基本信息。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在麻醉阻滞具体起效时间及完善时间、麻醉药物整体使用剂量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病人中的利用效果较为显著,除了可以有效控制药物使用剂量之外,还可以加快神经阻滞基本完善时间,有助于提升镇痛效率,具有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等临床优势,因此建议推广。
作者:王朝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该综述通过对现今毛发移植技术相关文献进行总结为临床使用提供借鉴。主要通过文献查阅总结分析,对现今伴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而进一步发展的毛发移植新技术或层出不穷的设备进行研究总结。毛发移植手术的基础研究等已经成熟到了分子以及基因水平,但是毛囊干细胞研究以及毛囊的体外培养等技术成功用于临床的案例还极少。毛发移植技术手段多样化,而毛发组织工程学的技术瓶颈的突破有望使得毛发移植技术在临床应用,对这个毛发移植整形行业都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作者:周洪星;周克燕;谢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螺旋CT与X线平片诊断矽肺的利弊。方法选100矽肺病例,对比螺旋CT及X线胸片影像指标,对比分析。结果螺旋CT可监测出X线捕捉不到的肺部变化。X线对肺部小阴影检测优于螺旋CT;但对圆形小阴影检测率低于螺旋CT。X线、螺旋CT检出斑片条、小阴影区域、出现钙化3项,结果相近,其他检出指标CT均优于X线。结论螺旋CT在矽肺的早期检测中,较传统X线有更强的灵敏度。
作者:魏军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血友病是相对罕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患者可因反复关节出血导致关节畸形、关节残疾甚至于重要脏器出血危及生命,因此,对血友病的认识、诊断、治疗尤为重要。该文对近年来血友病的基因诊断、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总结。
作者:骆英华;曾小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下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治疗T1期肾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于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T1期肾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中出血量、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以及术后止痛药用量方面后腹腔镜下手术优于开放性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肾癌根治术相比,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手术适应征较窄,但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宜作为T1期肾癌的首选。
作者:童利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囊肿剔除术在治疗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00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药物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囊肿剔除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0%,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囊肿剔除术的方法效果更佳,同时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安全可靠。在实际的对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业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中血压变异性与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2例,按照血压变异值从高到低排列,将血压值较高的前37例患者编为A组,经检验A组患者血压范围为118~143 mmHg,将血压值较低的后35例患者编为B组,经检验B组患者血压范围为90~118 mmHg。对两组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肾功能监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压差异性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 A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含量明显高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24 h尿微量清蛋白含量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在老年人群中,血压变异性与肾功能损害有密切相关性。
作者:赵少华;开芸;张宁;缪丹丹;金玉;郭艳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究中西医综合治疗难治性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90例难治性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综合治疗,对对照组患者单纯实施西医治疗,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显效37例,有效6例,无效2例,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法应用于难治性神经根型颈椎病有助于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铭芳;陈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总结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寻找适合急性乙醇中毒病人的佳治疗方案。方法该次研究资料选取2012年3月—2014年9月期间在该院接受诊治的66例急性乙醇中毒病人,以随机法将其划分成两个小组,即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其中,33例对照组研究对象接受注射用能量合剂治疗,而33例实验组研究对象则接受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同时对比及分析两组研究对象治疗效果、催醒时间、病症消失时间以及显效时间等基本信息。结果本次研究发现,实验组研究在治疗效果、催醒时间、病症消失时间以及显效时间等方面都存在着绝对性优势,比较差异较为显著(<0.05)。结论临床上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较为显著,不仅具有副作用偏小、催醒速率较快以及疗效确切等优势,同时在操作方法以及治疗疗程、安全性能等方面也具有优势,已经成为临床上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病人的首选药物,因此建议推广。
作者:王平荣;王朝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子宫全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5月—2014年4月在该院接受子宫全切术治疗的90例患者纳入该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处理,实验组围术期践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发现实验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较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较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全切术患者围手术期践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促进康复进程。
作者:张伟超;冼碧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48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74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则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病例护理后症状消失时间、认知程度、遵医行为及满意程度,并行临床应用价值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为(9.8±3.9)d,认知率为82.4%,遵医率为91.9%,满意率为97.3%,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该组患者的FEV1为(2.2±0.3)L,PEF为(6.3±0.3)L/s,FEV1/FVC为(66.9±4.0)%,亦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提高病症与肺功能改善效果,并良好提升临床认知率、遵医率及满意程度,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张兴蓉;陈雪玉;陈世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治疗妊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0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妊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共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气喘消失时间、胸闷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有效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综合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治疗妊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能改善患者呼吸困难,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应用。
作者:齐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析降钙素原、血清淀粉样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验在早期脓毒血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1月—2014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96例脓毒血症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是否为细菌感染分为A、B两组,所有患者均于清晨采集2 mL外周静脉血后测定PCT、hs-CRP、SAA水平,比较两组PCT、hs-CRP、SAA水平及三种检测方法敏感性、特异性。结果A、B两组PCT、hs-CRP、SAA水平均存在较大差异(<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两组中PCT检测敏感性均高,与hs-CRP、SAA的两两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hs-CRP、SAA相比,早期脓毒血症患者的血清PCT水平检测具有更高敏感性与特异性,更利于脓毒血症早期确诊,进而提供治疗指导,临床价值较高,值得借鉴与应用。
作者:赵永良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发病2 h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对其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客观评价。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诊治的96例2 h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进行比较,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使用尿激酶溶栓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病情控制情况及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治疗完成时,明显看出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同时对治疗期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的情况进行记录对比,对照组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尿激酶溶栓对治疗2 h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及极高的安全性,有利于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临床使用价值较高。
作者:张锐;李文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应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对患有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该院就诊的经术后病理学确诊为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患者68例,术前采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对其病情进行诊断,归纳检查结果,并对比与病理学结果的符合率。结果所有患者中输尿管结石疾病患者44例,输尿管癌疾病患者6例,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患者6例,腹膜后淋巴结结压迫输尿管疾病患者4例,输尿管炎症疾病患者5例,输尿管囊肿疾病患者3例。其中63例患者的病情经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分析后做出了明确诊断,与术后病理学符合率为92.7%。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对患有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高克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