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淑凤
目的:研究小剂量胰岛素联合电解质补充治疗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该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3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小剂量胰岛素、电解质补充等治疗,统计患儿酸中毒纠正时间、住院时间,同时比较治疗前后患儿血糖、钠、钾水平及主要血清炎症因子变化。结果治疗后患儿病情均稳定,平均酸中毒纠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3.50±1.12)、(14.00±1.05)d。治疗前后患儿血糖[(38.66±2.37)VS(12.07±2.85)]mmol/L、血钾[(5.52±0.81)VS(4.70±0.78)]mmol/L、血钠[(133.27±10.41)VS(142.68±9.98)]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治疗前后IL-6、IL-12、IL-18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胰岛素联合电解质补充治疗能明显改善患儿高血糖、高血酮症状,安全有效,可作为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的重要手段。
作者:孙衍;王彦;夏星霞;贺娅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术前介入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入该院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根治术治疗,观察组予以术前介入化疗联合根治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淋巴结转移情况、宫颈浸润深度、切缘阳性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65.26±12.84)min、(442.36±26.39)mL、(21.63±4.92)d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盆腔淋巴结转移和宫颈浸润深度>1/2的几率分别为7.5%、10.0%显著低于对照组25.0%、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介入化疗可缩小局部病灶,抑制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利于降低手术难度。
作者:蒋明;高小盼;陆晓;来凤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对比治疗乙肝病毒所致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将乙肝病毒所致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297例分为2组,观察组行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行拉米夫定治疗。结果2组治疗前后ALB、TBIL、PTA、A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64%)高于对照组(79.73%),其治疗后4周、12周、48周转阴率(78.52%、87.25%、96.64%)高于对照组(48.65%、64.19%、79.7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乙肝病毒所致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效果优于拉米夫定,近期疗效明显,转阴率高。
作者:袁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胃肠造影与CT扫描联合诊断急腹症的临床价值。方法该研究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50例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利用胃肠造影与CT扫描联合检查观察组患者,利用胃肠造影检查对照组患者。检查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的病因诊断符合率(92.0%)明显大于对照组(7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胃肠造影与CT扫描联合检查方法诊断急腹症,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率,准确判断病因,从而为后期治疗提供准确参考。因此,该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范围推广应用。
作者:蔡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析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与出生缺陷预防关系及其在预防出生缺陷方面的效果。方法整群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于该院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355名妇女作为观察组,另以参与调查研究且未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380例妇女作为对照组。为两组孕妇建立档案,对随访情况进行记录,登记妊娠结局、出生缺陷发生率,比较两组出生缺陷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0.3%(1例唇腭裂),显著低于对照组1.9%(3例唇腭裂、2例神经管畸形、1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指/趾畸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唇腭裂、神经管畸形、先天性心脏病、指(趾)畸形等单项缺陷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优生健康在已婚适龄女性孕产前的应用可有效防治自身疾病,并通过对相关风险因素的干预、评估来避免新生儿出生缺陷情况、大限度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
作者:郭勇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对老年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3年4月-2014年7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3%,对照组仅为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0,P<0.05)。实验组患者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在护理后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能显著改善患者抑郁及焦虑状况,护理满意度高。
作者:王方;程小芹;杨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酒精性心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6例酒精性心肌病患者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曲美他嗪;选取该院在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30例酒精性心肌病患者为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①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31豫)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豫)(P<0.05);②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LVEF、CRP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LVEF、CRP,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丽波;李福厚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口服补液盐治疗胃肠型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的疗效。方法选自2014年7月-2014年8月,位于该院治疗胃肠型细菌性食物中毒的42例患者,给所有患者清洗肠胃,对于不同情况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当中主要以口服补液盐治疗为主。观察患者的临床病情症状和生命体征,通过实验检查其临床表现,观测胃肠型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群。结果经过诊查后,观察出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以呕吐现象、腹痛现象、腹泻现象为主,且经过口服补液盐方式为主的治疗后,患者均全部治愈,总有效率为100.0%。结论口服补液盐治疗胃肠型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患者,安全性高,效果显著。
作者:杨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采用他汀类药物序贯疗法治疗临床效果。方法该次随机选取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均为该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随机分组,就标准化用药治疗(对照组,n=50)与加用他汀类药物序贯疗法(观察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前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病例上数各指标改善幅度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绞痛1例,心血管事件率为2%;对照组急性血栓事件2例,心源性猝死2例,心肌梗死复发2例,心绞痛复发4例,心血管事件率为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功异常7例,对照组无肝功异常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序贯疗法治疗心血管疾病,可显著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对稳定病情,促使疾病好转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且使心血管不良事件率大程度降低。临床应用时需针对其肝功能异常不良反应,加强防范,以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钟惠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该院就诊的老年骨科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患者接受全身麻醉,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术后的短期认知功能并比对。结果术后24、48 h及麻醉前后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6 h和12 h患者的认知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具有较小的影响,有助于术后患者的恢复。
作者:杨志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对中药治疗膝骨关节炎所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系统的、正确的评估。方法整群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6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该研究的对象,并且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对症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药内服外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06%,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2.84%,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膝骨关节炎患者使用内服外用中药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园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探讨护理干预对于糖尿病孕妇在妊娠期的血糖控制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前来该院就治的100例糖尿病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效果。结果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血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孕妇在妊娠期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都得到良好的改善,且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孕妇妊娠期进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莫愈君;莫国欢;林雪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级检验法在肾脏生化检验中的临床价值,从而为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该院检验科在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00例接受肾脏生化检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1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常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而实验组患者使用分级检验法进行检验,然后与两组患者各自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检验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对上述三个指标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检验分析,上述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较常规的检验方法,使用分级检验的方法对肾脏生化检验患者具有更准确的检出率,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邵桂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讨论研究老年泌尿感染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整群选取3043例次清洁中段的尿标本送检,采用VITEK-60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药敏实验和鉴定菌株。结果样本结果分析显示,其培养阳性率为39.9%,分离真菌<占28.7%,其中革兰阳性菌占19.4%,主要包括屎肠球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占52.0%,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科;分离株耐药程度也较高。结论对引发疾病的病原菌及相关药物的特点进行分析有助于临床更好的选择针对性药物抑制病原菌繁殖,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并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何宇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热毒宁治疗恙虫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1月,该院住院的符合恙虫病诊断标准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只用阿奇霉素0.25~0.5 g/d;治疗组在阿奇霉素基础上合用热毒宁20 mL/d。比较两组患者7 d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愈率相同,但治疗组在退热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退热时间为(8.2±3.1)、(32.6±8.4)h肌肉酸痛,乏力明显改善。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热毒宁治疗恙虫病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徐国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析自拟化湿柴平汤治疗不同量化分型胆管结石阻塞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100例胆管结石阻塞性黄疸患者,中医分型中阳黄证60例,阴黄证40例;并将其分为阳黄治疗组(n=30)、阴黄治疗组(n=20),阳黄对照组(n=30)、阴黄对照组(n=20)4组,比较4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TBIL、DBIL、AST)情况。结果阳黄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阳黄对照组(P<0.05)。阳黄治疗组、阴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BIL、DBIL、AST明显优于阳黄对照组、阴黄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化湿柴平汤治疗胆管结石阻塞性黄疸疗效明确,特别是阳黄型黄疸,能明显恢复患者肝功能,减轻患者炎症反应。
作者:王君璞;张永康;徐钧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后并发脑心综合征(cerebro-cardiac syndrome,CCS)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该院神经内科住院急性脑卒中合并CCS患者的病变性质、部位、心电图、心肌酶检查、治疗与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CCS在出血性卒中发病率(51.43%),高于缺血性卒中(19.09%),病灶位于基底节及丘脑发病率较高(68.42%),心电图表现包括各种类型心律失常、Q-T间期延长、心肌缺血等改变,实验室检查心肌酶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急性脑卒中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应重视脑心综合征的发生,及时发现和治疗脑心综合征,可提高急性脑卒中的疗效。
作者:吴文华;韩国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护理要点,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护理的96例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8例,采用全方位护理干预;参照组患者48例,采用普通护理手段,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58%,护理满意率为100%,患者在护理期间未出现事故;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护理满意率为58.33%,3例患者在护理期间出现事故。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率、患者事故发生率对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病理特点,采用全方位护理干预能够稳定患者病情并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值得在临床护理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对比无痛人流与药物流产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该院妇产科行人工流产的273例孕妇作为该组研究的观察对象,分别给予无痛人流与药物流产两种人流方式实现早期妊娠终止,按照人流方式将其分为无痛人流组(151例)与人工药物流产组(122例),对比两组孕妇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①无痛人流组中,完全流产119例,不完全流产32例,治疗成功率为100%;药物流产组中,完全流产66例,不完全流产49例,流产失败7例,治疗成功率为94.26%;无痛人流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药物流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无痛人流组术中出血量为(7.85±5.04)mL、疼痛持续时间为(11.25±8.55)min;药物流产组术中出血量为(12.57±5.37)mL、疼痛持续时间为(42.62±7.79)min;无痛人流组在术中出血量及疼痛持续时间方面均明显低于药物流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人流治疗的术中出血量少,疼痛持续时间短,而且治疗成功率较高,是终止早期妊娠的理想手段。
作者:梁淑姮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在急性肠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肠炎患者42例为观察组,行葛根芩连汤治疗,另选同期该症患者42例为对照组,行西医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明显低于对照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肠炎治疗中,葛根芩连汤具有显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范骞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