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静璐;李少华
目的:分析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欣母沛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7月—2013年8月期间该院接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100例,按临床意愿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基础性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欣母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好转率优于对照组(96.0%vs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出血量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欣母沛应用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可有效控制出血量,提高临床好转率,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作者:周友;徐永中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的X 线影像特点。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确诊的105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DR摄取胸部正侧位,必要时加照双斜位。结果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85例。斑点、片状阴影的55例。下肺野内、中带出现片状淡薄阴影27例。局限性肺野透亮度增强10例。大片密度较淡阴影8例。空气支气管征7例。双侧病变40例(占38%),单侧病变65例(占62%)。发病部位:以两肺中、下肺野内带多见,上肺野偶见。结论 X 线检查对小儿肺炎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着重要的价值。
作者:徐敬民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采用MRI测量肝硬化患者ADC值,并进一步探讨ADC值与血清纤维化标志物的关系。方法对25例对照组和50例肝硬化患者行MRI扫描,并分析所得数据,运用ADC图测出其ADC值。所有受测试的肝硬化病人全部进行血清学检测,包含Ⅳ型胶原(Ⅳ-C)以及层粘连蛋白(LN),然后对ADC值与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b值达到600 s/mm2,比较和对照组的差异,每组肝硬化患者的ADC值都减小(P<0.01),Child A级与B、C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B、C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病人的ADC值及血清Ⅳ-C、LN呈现负相关(r值分别为-0.597、-0.526,P<0.01)。结论加权成像ADC值磁共振弥散可以更好地反映肝硬化的病情状态。
作者:许立功;吴爽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其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随机抽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该院内分泌科治疗的10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糖水平、血清抵抗素水平、肾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抵抗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UN、Cr、24hUA明显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可降低血清抵抗素水平,改善病情进程。
作者:陈建伟;余渊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和总结68例金黄色葡萄球菌重症感染病例的感染特点以及治疗经验。方法整群选取2012年3月—2014年7月该院收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病例68例,统计和分析葡萄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数据。结果该院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科室主要分布在脑外科、肿瘤科、ICU、儿科,分别占29.4%、20.6%、17.6%、14.7%;感染部位主要是肺部、伤口、血液、皮肤软组织、泌尿系,分别占47.1%、17.6%、14.7%、8.8%%、5.9%;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高的四种抗生素为:青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率高的四种抗生素为万古霉素、利福平、替考拉宁和呋喃妥因;根据该院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结果,30例感染患者采取万古霉素治疗,均痊愈出院;12例感染患者采取利福平、呋喃妥因治疗,均痊愈出院;8例感染患者采取利福平、替考拉宁治疗,均痊愈出院;18例感染患者采取替考拉宁、呋喃妥因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分布于各个科室,侵染途径多样,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患者合适抗生素治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痊愈。
作者:张丰刚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2014年2月期间在该院产妇科行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给予围术期护理,选择同期行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经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该组病例均顺利手术,术均无大出血、阴道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观察组住院时间为(6.34±1.23)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8.12±2.4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03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8.33%(59/6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1.67%(4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198,P<0.05)。结论对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娜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临床使用莫西沙星及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比较其临床作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2012年9月—2014年10月该所经确诊为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用药原则不同分成左氧氟沙星组与莫西沙星组,每组各为30例。两组均进行统一基础抗结核方案治疗,并各自加用所选择药物。分别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作比较。结果莫西沙星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93.33%,左氧氟沙星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80.00%,比较结果显示莫西沙星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P<0.01;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莫西沙星组为26.67%,左氧氟沙星组为23.33%,比较基本无差异,P>0.05。结论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效果显著,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可推广应用。
作者:邓敏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比较保守与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3月—2014年9月收治93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采行微创穿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死亡率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5%,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死亡病例,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BI指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BI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操作简便,可大幅降低死亡率,安全性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获得提高,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付培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辅助治疗老年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64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1%(P<0.05);治疗后两组的MMSE、HDS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依达拉奉辅助治疗老年痴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智力状态及生活能力,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月萍 刊期: 2015年第18期
肿瘤从原发灶向周围邻近组织转移扩散是肿瘤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胃癌、肝癌、膀胱癌、食管癌、乳腺癌等肿瘤的转移与MTA1基因的关系时发现,所有研究标本中,发生转移的肿瘤组织中MTA1基因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肿瘤组织。说明MTA1基因和肿瘤的侵袭与转移密切相关,且它的过表达水平与肿瘤侵袭深度与转移程度呈正相关。对肿瘤转移相关性的研究是当今医疗卫生领域的重大课题,该文对近年来发现的相关基因MTA1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涂英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研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髓外固定与髓内固定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与评价。方法将7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36例,A组患者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髓外系统内固定(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 B组患者行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髓内系统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并发症率(8.33%)明显低于A组(19.44%),组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髓外固定与髓内固定系统均有较好疗效,但髓内固定系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偏低,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以获得佳疗效。
作者:蒙向铖;覃小武;韦东;李林峰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研究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改善病人术后早期的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未施行肠内营养(N-EEN)组(n=38),EEN组于胃癌术后24 h经术中放置的鼻空肠管应用能全进行早期肠内营养,N-EEN组为术后静脉营养,术前、术后7 d测定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和体重、记录术后肠蠕动、排气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EEN组和N-EEN组术后体重、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减轻应激、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志英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早期循证护理干预在宫颈癌放射性阴道炎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护理经验。方法整群选取将2010年9月—2013年10月收治的采用宫颈癌放疗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循证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循证组采用循证护理理念,放疗结束后4周返院,通过放射性反应评价及阴道清洁度来评估放射性阴道炎程度。结果循证组放射性反应发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组阴道清洁度发生率为19.16%,对照组为63.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循证护理干预策略可明显降低宫颈癌放射性阴道炎发生率,减轻其发生程度,可作为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古立丽;宋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BI-RADS分级用于乳腺癌筛查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于该院行乳腺检查患者1642例BI-RADS分级资料和158例行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病理活检诊断结果与BI-RADS分级之间相关因素。结果全部1642例行乳腺检查患者中158例接受手术切除治疗,术后病理活检确诊良性病变94例,恶性病变64例;其中BI-RADS分级4级患者中接受手术治疗35例,确诊恶性病变25例,诊断符合率为71.43%;BI-RADS分级5级患者中接受手术治疗40例,确诊恶性病变39例,诊断符合率为97.50%;BI-RADS分级5级确诊乳腺癌符合率显著高于BI-RADS分级4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RADS分级辅助用于乳腺癌筛查,高级别患者罹患乳腺癌风险显著增加。
作者:王海;蔡菊芳;王少峰;曾茂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多发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9月该院收治的多发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80例,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单纯的微型螺钉钢丝捆扎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术后3月的随访结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34例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评定结果优(34例)、良(5例)、差(1例),明显由于对照组的优(28例)、良(8例)、差(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多发掌骨粉碎性骨折,可以有效地达到临床上要求的解剖复位愈合,患者术后愈合较好,术后随访患肢功能恢复情况较好,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叶茂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研究乳腺癌根治术后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对其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整群选取88例经诊断确定为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4例患者给予普通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44例给予循证护理干预,为实验组。经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几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一段时间后,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8.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77.1%;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46%,明显低于对照组40.90%;实验组物质生活、机体健康等评分高于对照组,抑郁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有效提高患者物质生活、机体健康程度,降低患者内心抑郁指数,护理效果明显。患者满意程度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柘磊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 CT和 Advantage Windows 4.6影像工作站对改良Lothrop术式额窦引流通道进行影像学分析研究。方法采用16层螺旋 CT 对100例成人的额窦引流通道行水平位薄层扫描后用 Advantage Windows 4.6影像工作站模拟改良Lothrop术式,进行冠状位、矢状位重建,观察和测量单侧额窦引流通道的左右径、前后径以及该术式术野能达到的引流通道的左右径及前后径。结果单侧额窦口前后径:两侧平均值(6.93±2.09)mm;两侧额窦贯通后术野前界达额鼻嵴皮下软组织,术野空间预期前后径:(10.26±2.38)mm;单侧额窦口左右径:两侧平均值(6.87±2.16)mm;两侧额窦贯通后的术野空间预期左右径:(21.6±2.55)mm。单侧额窦引流通道与改良的Lothrop术式引流通道前后径、左右径经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Lothrop术式额窦引流通道明显拓宽了单侧额窦引流通道的术野,宽大的额窦引流通道是解决额窦炎术后复发的基本保障。
作者:张峰;周宣岩;燕军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分析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不同方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该院自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 A组患者接受甲氨蝶呤持续肌注联合米非司酮治疗。 B组接受单次肌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50%,与B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时间为(15.86±6.58) d,同样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整体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患者血细胞计数下降20例,占50.00%,明显高于B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异位妊娠患者的治疗中,采用甲氨蝶呤单次肌注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药物安全性高,疗效确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侯爱贞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利培酮合并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利培酮常规治疗;研究组实施利培酮联合氯氮平片疗法。将两组中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记录,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37%,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69.77%(P<0.05);研究组发生不良反应率为27.91%,比对照组(20.93%)略高,但对比两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利培酮联合氯氮平治疗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效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赵圣兰;郭晓静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究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整群择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16例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儿均为58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补液、思密达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口服葡萄糖酸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55%、82.76%,腹泻停止时间分别为(3.12±1.43)d、(4.76±1.37)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患者采用葡萄糖酸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袁迅玲;邢丽;孙禄 刊期: 2015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