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腹腔镜结合超声刀用于食管癌切除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张海峰;王作培;张锋;胡宝利;韦海涛

关键词:胸腹腔镜, 超声刀, 切除食管癌,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评价胸腹腔镜结合超声刀用于食管癌切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进行诊治的食管癌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5例患者。两组均进行胸腹腔手术切除食管癌,观察组结合超声刀治疗,对照组则结合电刀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淋巴结清扫数量等指标上,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优势,且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也较少,其统计结果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腹腔镜结合超声刀用于食管癌切除治疗,临床上效果显著,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伤害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应加大使用范围。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76例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研究

    目的:研究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改善病人术后早期的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未施行肠内营养(N-EEN)组(n=38),EEN组于胃癌术后24 h经术中放置的鼻空肠管应用能全进行早期肠内营养,N-EEN组为术后静脉营养,术前、术后7 d测定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和体重、记录术后肠蠕动、排气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EEN组和N-EEN组术后体重、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减轻应激、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志英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卡托普利与地高辛联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衰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与地高辛联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致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07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40例扩张型心肌病致心衰患者为实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患者接受卡托普利与地高辛联用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地高辛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显效8例(40%),有效10例(50%),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显效4例(20%),有效10例(50%),总有效率为70%,实验组的临床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用药一个疗程后,临床观察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射血分数实验组(112±10.2)mmHg、(76±8.6)mmHg、(84±12.3)次/min、(51.±4.6)%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致心衰患者使用卡托普利与地高辛联合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地高辛。

    作者:万俊茹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105例小儿肺炎的X线诊断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的X 线影像特点。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确诊的105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DR摄取胸部正侧位,必要时加照双斜位。结果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85例。斑点、片状阴影的55例。下肺野内、中带出现片状淡薄阴影27例。局限性肺野透亮度增强10例。大片密度较淡阴影8例。空气支气管征7例。双侧病变40例(占38%),单侧病变65例(占62%)。发病部位:以两肺中、下肺野内带多见,上肺野偶见。结论 X 线检查对小儿肺炎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着重要的价值。

    作者:徐敬民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小儿输尿管镜在成人输尿管疾患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与分析小儿输尿管镜在输尿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09年2月—2013年2月于该院接受泌尿外科接受治疗的560例输尿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0例,对对照组患者在手术中应用成人输尿管镜,对观察组患者则选用成人输尿管镜与小儿输尿管镜配合使用的方式,若应用成人输尿管镜的患者出现进境困难则改用小儿输尿管镜,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为(34.7±4.6)min,手术成功率为85.71%,术后3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11.43%);观察组患者中应用成人输尿管镜患者共160例,手术时间为(35.7±3.6)min,手术成功率为83.1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0%,对120例无法应用成人输尿管镜实施手术的患者则改用小儿输尿管镜,共计120例,手术时间为(23.2±5.7)min,手术成功率高达99.1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83%。结论将小儿输尿管镜应用于输尿管疾患的治疗中,能够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且有其显著的微创优势,治疗依从性较高,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少,值得推广。

    作者:刘志文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外周血Th9及IL-9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9(Th9)的含量及其效应分子白细胞介素(IL-9)的表达情况,探讨Th9及IL-9与PNS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及可能的免疫学机制。方法收集35例PNS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NS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的Th9细胞在CD4+T细胞中的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PNS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浆中IL-9的水平。采用t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NS患者外周血中Th9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06±0.20)%,(0.26±0.07)%,P<0.05]。 PNS患者外周血IL-9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0.02±13.66) pg/mL,(18.77±5.35) pg/ml,P<0.05]。 PNS患者外周血Th9细胞的表达与24 h尿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及IL-9的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清白蛋白、IgG水平呈负相关;PNS患者IL-9的水平与24 h尿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的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清白蛋白、IgG、C3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PNS患者外周血Th9细胞比例及血浆中lL-9水平显著升高,且与相关临床指标明显相关,提示Th9及IL-9可能在PNS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任金来;宿振国;彭新国;纪冰;王连文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多发性硬化应用β干扰素鞘内注射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β干扰素(IFN-β)经鞘内注射治疗多发性硬化(MS)的疗效。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76例M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IFN-β鞘内注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58%(P<0.05);两组治疗后ADL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DS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FN-β经鞘内注射辅助治疗MS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障碍,提高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利;戴艳萍;李广珍;焦健;张羽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菌群分布及治疗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菌群分布进行探讨,以制定有效的防治方案。方法回顾分析该院监护病房在2011年1月—2014年12月接收治疗的10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分析、检测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菌群,以掌握其分布规律,进行对症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0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共收集353份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分离出病原菌273株,阳性率占77.3%,均不来自于同一患者,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2.5%,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13.9%)、真菌(13.6%)。革兰阴性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31.6%。在临床治疗中,由于氨苄青霉素、哌拉西林、头孢曲松钠、氨苄西林、青霉素、头孢唑林、新青Ⅱ等药物的耐药性较高,因此需避免此类药物的使用,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菌群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需给予抗生素干预,且需避免滥用,以降低患者菌群的耐药性。

    作者:孙卫和;冒秀宏;崔广清;李旭忠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髓外固定与髓内固定系统应用于临床分组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比分析与评价

    目的:研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髓外固定与髓内固定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与评价。方法将7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36例,A组患者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髓外系统内固定(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 B组患者行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髓内系统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并发症率(8.33%)明显低于A组(19.44%),组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髓外固定与髓内固定系统均有较好疗效,但髓内固定系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偏低,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以获得佳疗效。

    作者:蒙向铖;覃小武;韦东;李林峰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整体护理在小儿哮喘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析整体护理在小儿哮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18例哮喘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患儿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化规范化的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治疗依从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55/59)93.22%,对照组患儿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46/59)77.9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和治疗依从率分别为94.92%、91.52%,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和治疗依从率分别为83.05%、66.1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哮喘患儿给予整体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也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率,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张辉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整群择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16例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儿均为58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补液、思密达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口服葡萄糖酸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55%、82.76%,腹泻停止时间分别为(3.12±1.43)d、(4.76±1.37)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患者采用葡萄糖酸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袁迅玲;邢丽;孙禄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自动痔疮套扎术结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结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患者的实际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混合痔患者50例,按硬币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实验组联合应用自动痔疮套扎术、外痔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外切内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混合痔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混合痔治疗有效率为100.0%,与对照组的96.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尿潴留、术后出血、肛门直肠狭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痔疮套扎术结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患者,效果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作者:纪圣林;沈长兵;刘亚军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胸腹腔镜结合超声刀用于食管癌切除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评价胸腹腔镜结合超声刀用于食管癌切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进行诊治的食管癌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5例患者。两组均进行胸腹腔手术切除食管癌,观察组结合超声刀治疗,对照组则结合电刀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淋巴结清扫数量等指标上,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优势,且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也较少,其统计结果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腹腔镜结合超声刀用于食管癌切除治疗,临床上效果显著,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伤害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应加大使用范围。

    作者:张海峰;王作培;张锋;胡宝利;韦海涛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肝硬化MRI评价及与血清纤维化标志物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采用MRI测量肝硬化患者ADC值,并进一步探讨ADC值与血清纤维化标志物的关系。方法对25例对照组和50例肝硬化患者行MRI扫描,并分析所得数据,运用ADC图测出其ADC值。所有受测试的肝硬化病人全部进行血清学检测,包含Ⅳ型胶原(Ⅳ-C)以及层粘连蛋白(LN),然后对ADC值与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b值达到600 s/mm2,比较和对照组的差异,每组肝硬化患者的ADC值都减小(P<0.01),Child A级与B、C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B、C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病人的ADC值及血清Ⅳ-C、LN呈现负相关(r值分别为-0.597、-0.526,P<0.01)。结论加权成像ADC值磁共振弥散可以更好地反映肝硬化的病情状态。

    作者:许立功;吴爽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该研究随机选取了该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来治疗的8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8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保守治疗,观察组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躯体功能以及日常活动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7.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应临床推广。

    作者:胡健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保守与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目的:比较保守与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3月—2014年9月收治93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采行微创穿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死亡率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5%,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死亡病例,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BI指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BI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操作简便,可大幅降低死亡率,安全性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获得提高,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付培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葡萄球菌重症感染68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和总结68例金黄色葡萄球菌重症感染病例的感染特点以及治疗经验。方法整群选取2012年3月—2014年7月该院收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病例68例,统计和分析葡萄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数据。结果该院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科室主要分布在脑外科、肿瘤科、ICU、儿科,分别占29.4%、20.6%、17.6%、14.7%;感染部位主要是肺部、伤口、血液、皮肤软组织、泌尿系,分别占47.1%、17.6%、14.7%、8.8%%、5.9%;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高的四种抗生素为:青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率高的四种抗生素为万古霉素、利福平、替考拉宁和呋喃妥因;根据该院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结果,30例感染患者采取万古霉素治疗,均痊愈出院;12例感染患者采取利福平、呋喃妥因治疗,均痊愈出院;8例感染患者采取利福平、替考拉宁治疗,均痊愈出院;18例感染患者采取替考拉宁、呋喃妥因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分布于各个科室,侵染途径多样,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患者合适抗生素治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痊愈。

    作者:张丰刚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不同氧条件下吉非替尼对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对比研究常氧(21%)、低氧(5%)和高氧(40%)条件下不同浓度吉非替尼(gefitinib)对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株A549、HCC827、SK-MES-1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分别在常氧、低氧和高氧条件下以0、10、20、40、60μmol/L gefitinib处理A549、HCC827、SK-MES-1细胞,培养24 h 后收集细胞,以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IF-1αmRNA、VEGF-C mRNA、EGFR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常氧、低氧及高氧条件下,细胞增殖抑制率随吉非替尼浓度的增加、氧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均P<0.001)。高氧条件下,与乏氧相关的HIF-1α、VEGF-C、EGFR mRNA在A549细胞、HCC827细胞均明显减弱(P<0.05),而SK-MES-1细胞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吉非替尼可以显著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且随着氧浓度增加作用增强,可能机制是提高氧浓度可以进一步下调活化的HIF-1α、VEGF-C、EGFR mRNA的表达。

    作者:武玲;张雷;梁娟;薛利利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中药薰洗联合关节镜治疗术后膝关节强直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中药薰洗联合关节镜治疗术后膝关节强直的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整群选择该院收治的诊断为膝关节术后强直的患者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有25例。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中药薰洗联合关节镜治疗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在经过精心的治疗之后,对照组患者共计达到了56%的优良率,观察组患者共计达到了92%的优良率,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熏洗联合关节镜治疗术后膝关节强直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并且能够对患者的术后康复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邢勇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孟鲁司特钠在儿科哮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孟鲁司特钠在儿科哮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治疗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在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76例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儿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吸入治疗,观察组除采用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外,还给予孟鲁司特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与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58%,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好,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的使用可以改善患儿肺功能指标,同时可提升治疗有效率,减轻患儿痛苦,尽早缓解其疾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德云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Uf1000i红细胞检测在肾内科的应用价值

    目的:对比全自动尿沉渣分析法和显微镜法判断血尿来源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数据资料。方法随机从2012年1月—2014年1月肾内科病房尿标本中抽取300份尿液标本,分别进行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有形成分检测,并对结果给予分析。结果显微镜法的敏感性为85.0%,特异性为75.0%,uf1000i分析法的敏感性为92.0%,特异性为83.0%,2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uf1000i在肾小球性和非肾小球性血尿的鉴别中具有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能为肾内科大夫对肾病的判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吴园园;南黎;冯东;窦林;葛廷;张敏 刊期: 2015年第18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