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氧条件下吉非替尼对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武玲;张雷;梁娟;薛利利

关键词:氧浓度, 非小细胞肺癌, 细胞增殖, 吉非替尼,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常氧(21%)、低氧(5%)和高氧(40%)条件下不同浓度吉非替尼(gefitinib)对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株A549、HCC827、SK-MES-1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分别在常氧、低氧和高氧条件下以0、10、20、40、60μmol/L gefitinib处理A549、HCC827、SK-MES-1细胞,培养24 h 后收集细胞,以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IF-1αmRNA、VEGF-C mRNA、EGFR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常氧、低氧及高氧条件下,细胞增殖抑制率随吉非替尼浓度的增加、氧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均P<0.001)。高氧条件下,与乏氧相关的HIF-1α、VEGF-C、EGFR mRNA在A549细胞、HCC827细胞均明显减弱(P<0.05),而SK-MES-1细胞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吉非替尼可以显著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且随着氧浓度增加作用增强,可能机制是提高氧浓度可以进一步下调活化的HIF-1α、VEGF-C、EGFR mRNA的表达。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保守与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目的:比较保守与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3月—2014年9月收治93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采行微创穿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死亡率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5%,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死亡病例,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BI指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BI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操作简便,可大幅降低死亡率,安全性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获得提高,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付培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整群择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16例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儿均为58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补液、思密达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口服葡萄糖酸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55%、82.76%,腹泻停止时间分别为(3.12±1.43)d、(4.76±1.37)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患者采用葡萄糖酸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袁迅玲;邢丽;孙禄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该研究随机选取了该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来治疗的8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8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保守治疗,观察组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躯体功能以及日常活动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7.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应临床推广。

    作者:胡健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肝硬化MRI评价及与血清纤维化标志物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采用MRI测量肝硬化患者ADC值,并进一步探讨ADC值与血清纤维化标志物的关系。方法对25例对照组和50例肝硬化患者行MRI扫描,并分析所得数据,运用ADC图测出其ADC值。所有受测试的肝硬化病人全部进行血清学检测,包含Ⅳ型胶原(Ⅳ-C)以及层粘连蛋白(LN),然后对ADC值与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b值达到600 s/mm2,比较和对照组的差异,每组肝硬化患者的ADC值都减小(P<0.01),Child A级与B、C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B、C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病人的ADC值及血清Ⅳ-C、LN呈现负相关(r值分别为-0.597、-0.526,P<0.01)。结论加权成像ADC值磁共振弥散可以更好地反映肝硬化的病情状态。

    作者:许立功;吴爽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脑梗死患者呼吸衰竭的影响因素

    目的:讨脑梗死患者呼吸衰竭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随机选取该院在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患者60例脑梗死呼吸衰竭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将其分为即研究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治疗中,不采取任何防治干预措施,给予研究组患者,采取有针对性干预措施,评定临床患者的疗效,分析脑梗死呼吸衰竭发生相关影响因素,并分析其预防措施。结果两组中,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可发现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咳嗽无力、侵入性操作,均是导致患者形成呼吸衰竭的影响因素,研究组经干预防治后,患者症状得到改善,与对照组对比临床疗效显著(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呼吸衰竭发生,其发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需要对其采用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减少临床脑梗死患者呼吸衰竭的发生。

    作者:尉飞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胸腹腔镜结合超声刀用于食管癌切除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评价胸腹腔镜结合超声刀用于食管癌切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进行诊治的食管癌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5例患者。两组均进行胸腹腔手术切除食管癌,观察组结合超声刀治疗,对照组则结合电刀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淋巴结清扫数量等指标上,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优势,且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也较少,其统计结果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腹腔镜结合超声刀用于食管癌切除治疗,临床上效果显著,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伤害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应加大使用范围。

    作者:张海峰;王作培;张锋;胡宝利;韦海涛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MTA1基因与肿瘤转移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肿瘤从原发灶向周围邻近组织转移扩散是肿瘤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胃癌、肝癌、膀胱癌、食管癌、乳腺癌等肿瘤的转移与MTA1基因的关系时发现,所有研究标本中,发生转移的肿瘤组织中MTA1基因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肿瘤组织。说明MTA1基因和肿瘤的侵袭与转移密切相关,且它的过表达水平与肿瘤侵袭深度与转移程度呈正相关。对肿瘤转移相关性的研究是当今医疗卫生领域的重大课题,该文对近年来发现的相关基因MTA1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涂英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多系统萎缩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通过对多系统萎缩的典型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加深对MSA的理解,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对53例符合MSA临床诊断标准的病人,回顾分析其临床特片、肛门括约肌电图和MRI表现,并复习文献。结果20例MSA-C和33例MSA-P,早期症状是排尿障碍或男性勃起障碍,18例有体位性低血压,MSA-C的主要运动症状是姿势型共济失调,MSA-P的主要运动症状是强直和运动困难,37例记录到肛门括约肌电图失神经改变。结论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甄别,自主神经症状的发现和识别是准确诊断的的关键,电生理和MRI检查能为诊断提供启示。

    作者:陈勇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76例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研究

    目的:研究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改善病人术后早期的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未施行肠内营养(N-EEN)组(n=38),EEN组于胃癌术后24 h经术中放置的鼻空肠管应用能全进行早期肠内营养,N-EEN组为术后静脉营养,术前、术后7 d测定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和体重、记录术后肠蠕动、排气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EEN组和N-EEN组术后体重、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减轻应激、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志英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尤瑞克林+醒脑静2联用药用于急性脑梗塞治疗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塞应用尤瑞克林联用醒脑静治疗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1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接受尤瑞克林治疗,治疗组加用醒脑静。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一般指标,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4.0%。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2.87±4.21),明显优于对照组(15.21±3.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应用尤瑞克林联合醒脑静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副作用小。

    作者:刘飞雪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香砂六君子汤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后不良反应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香砂六君子汤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后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取该院收治的6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行肿瘤根治术,对照组术后单纯行化学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化疗前应用香砂六君子汤,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与研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KP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恶心呕吐Ⅲ~Ⅳ度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研究组(0.0%),P<0.05。结论在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中应用香砂六君子汤,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体质,减轻化疗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新文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改良Lothrop术式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像学研究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 CT和 Advantage Windows 4.6影像工作站对改良Lothrop术式额窦引流通道进行影像学分析研究。方法采用16层螺旋 CT 对100例成人的额窦引流通道行水平位薄层扫描后用 Advantage Windows 4.6影像工作站模拟改良Lothrop术式,进行冠状位、矢状位重建,观察和测量单侧额窦引流通道的左右径、前后径以及该术式术野能达到的引流通道的左右径及前后径。结果单侧额窦口前后径:两侧平均值(6.93±2.09)mm;两侧额窦贯通后术野前界达额鼻嵴皮下软组织,术野空间预期前后径:(10.26±2.38)mm;单侧额窦口左右径:两侧平均值(6.87±2.16)mm;两侧额窦贯通后的术野空间预期左右径:(21.6±2.55)mm。单侧额窦引流通道与改良的Lothrop术式引流通道前后径、左右径经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Lothrop术式额窦引流通道明显拓宽了单侧额窦引流通道的术野,宽大的额窦引流通道是解决额窦炎术后复发的基本保障。

    作者:张峰;周宣岩;燕军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孟鲁司特钠在儿科哮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孟鲁司特钠在儿科哮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治疗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在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76例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儿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吸入治疗,观察组除采用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外,还给予孟鲁司特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与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58%,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好,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的使用可以改善患儿肺功能指标,同时可提升治疗有效率,减轻患儿痛苦,尽早缓解其疾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德云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贝那普利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其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其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随机抽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该院内分泌科治疗的10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糖水平、血清抵抗素水平、肾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抵抗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UN、Cr、24hUA明显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可降低血清抵抗素水平,改善病情进程。

    作者:陈建伟;余渊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FAP与E-cadherinN-cadher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FAP与E-cadherinN-cadherin的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法检测150例大肠癌标本中FAP与E-cadherinN-cadherin的表达。结果 FAP表达与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肿瘤分级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E-cadherin的阴性表达率及N-cadherin阳性表达率与大肠癌的肿瘤分级、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E-cadherin N-cad-herin阳性表达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 =-0.745,P<0.05)。结论 FAP高表达、E-cadherin的低表达或不表达和 N-cadherin的反常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恶化有密切关系。

    作者:卢艳红;王岩;聂明豪;王锐;李晋;杨彬;张海洋;夏明阳;李秀荣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菌群分布及治疗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菌群分布进行探讨,以制定有效的防治方案。方法回顾分析该院监护病房在2011年1月—2014年12月接收治疗的10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分析、检测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菌群,以掌握其分布规律,进行对症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0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共收集353份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分离出病原菌273株,阳性率占77.3%,均不来自于同一患者,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2.5%,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13.9%)、真菌(13.6%)。革兰阴性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31.6%。在临床治疗中,由于氨苄青霉素、哌拉西林、头孢曲松钠、氨苄西林、青霉素、头孢唑林、新青Ⅱ等药物的耐药性较高,因此需避免此类药物的使用,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菌群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需给予抗生素干预,且需避免滥用,以降低患者菌群的耐药性。

    作者:孙卫和;冒秀宏;崔广清;李旭忠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自动痔疮套扎术结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结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患者的实际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混合痔患者50例,按硬币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实验组联合应用自动痔疮套扎术、外痔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外切内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混合痔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混合痔治疗有效率为100.0%,与对照组的96.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尿潴留、术后出血、肛门直肠狭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痔疮套扎术结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患者,效果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作者:纪圣林;沈长兵;刘亚军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探讨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5年1月期间,该院共接收呼吸衰竭的新生儿52例,选择此52例患儿作为此次试验的临床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依据将其平均分配为对照组以及试验组,对照组26例患儿接受常频机械通气呼吸机治疗,试验组患儿则接受高频振荡通气呼吸机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PH、PCO、PO、FiO四项指标水平以及两组患者在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上机花费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两组患儿经过合理的治疗以及悉心护理后,全部存活出院,但在上机治疗1 d后PCO、PO、FiO三项指标水平上对照组患儿明显不及试验组;且对照组患儿上机治疗时间为(127.5±32.10) h,试验组患儿上机治疗时间为(89.3±13.34) h;另外,在住院时间以及上机花费上,对照组也明显高于试验组,以上各项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新生儿的呼吸衰竭,可以使患儿呼吸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节省治疗、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

    作者:姬静璐;李少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价值评价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18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患者分为A组(腹腔镜手术)60例、B组(腹腔镜手术+孕三烯酮)62例和C组(腹腔镜手术+醋酸曲普瑞林)62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妊娠及复发情况。结果 A组子宫内膜异位症Ⅰ级~Ⅱ级和Ⅲ级~Ⅳ级患者术后12个月、24个月妊娠率均显著低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率显著高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手术基础上加用药物治疗可有效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妊娠率,降低复发率,均为辅助治疗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优选药物。

    作者:崔夏夏;李莉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癌症康复期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癌症康复期的护理方法以及其作用,为癌症的康复护理找到更好的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从2012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该院治疗过的癌症患者100例,将其随机的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疼痛护理、家庭护理、康复指导等方面的护理,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观察患者的康复情况,比较两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以上各个方面的护理之后,对照组患者100~90分10人,90~80分5人,80~70分5人,70~0分30人。观察组患者100~90分18人,90~80分22人,80~70分8人,70~0分2人。病人的各项生理指标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对癌症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对癌症患者的康复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姜玮 刊期: 2015年第18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