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血液学检验的质量控制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傅吉春;邱付兰

关键词:血液学检验, 质量控制, 问题, 解决措施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血液学检验质量控制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方法 笔者通过在CNKI上检索相关信息、查阅国内外新文献、对全国血液学检验项目室间质量评价实验室反馈信息、近3年通过ISO15189认可实验室的不符合项分布情况、2009年对福建市大中型医院的调查数据进行汇总与统计,依据《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和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的要求进行分析.结果 血液学检验质量控制的现状有了较大改善,但仍尚存不足,具体问题详见下文.结论 加强血液学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是实现质量控制目标的重要前提,避免因检验人员的个人因素或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配套仪器、校准品、质控品等配套实施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可能提高我国临床血液学检验的质量.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舍曲林对合并焦虑抑郁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舍曲林对合并焦虑抑郁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所有210例病人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焦虑量表测定评分,其中合并焦虑抑郁的病人共72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治疗组(n=36),所有病例均给予规范的心血管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每天早晨1片口服,观察两组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再次评分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随访入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治疗组各项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安全性良好.结论 应用舍曲林对合并焦虑抑郁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并且不良反应较少,应予临床合理推广使用.

    作者:马林;关鑫;李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产褥期乳腺炎的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产褥期乳腺炎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将该院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76例产褥期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护理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经过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的痊愈率为63.16%,对照组患者的痊愈率为21.05%,护理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褥期乳腺炎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欧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紫杉醇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该院自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6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38例,患者均采用紫杉醇联合化疗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优质舒适型护理,参考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5%,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4%(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 在紫杉醇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时采用优质舒适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康复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陈素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比较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采取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价值.方法 将该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间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两者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 通过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比较,动态心电图检测阳性率为62.5%,常规心电图检测阳性率为60.0%,两者数据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室性早搏二/三联、房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房室传导阻滞和房性早搏早发以及室上性早搏早发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应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断效果优于常规心电图诊断效果,值得临床中应用.

    作者:杨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连续性护理在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该文主要介绍了高血压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心理护理、药物指导以及出院后的护理等方面的连续性护理状况,特别是对高血压患者在出院后如果没有得到家庭及社区的延续治疗和护理,随着出院时间的增长,患者的自我调理、健康保健、服药依从性降低,直接影响病情发展及治疗效果的现象进行剖析.进而阐述连续性护理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方式.得出连续性护理能够使高血压患者得到完整、系统、连续的护理,从而提高服药依从性、维持血压的正常水平、减少并发症、降低再住院率的良好效果,并且可以很好的改善高血压患者治疗环境和方式,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小儿普外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小儿普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住院治疗的小儿普外科开腹手术患儿60例,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观察组采用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Ⅰ组采取单纯静脉全麻,对照Ⅱ组采取气管插管全凭静脉全麻,比较3组术中、术后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术中和苏醒时生命体征较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更平稳,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肌松效果满意度优于对照Ⅰ组,麻醉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对照Ⅰ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对照Ⅱ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5.00%,明显低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临床运用中效果确切,安全性高,麻醉药物用量少,适宜于小儿普外科手术麻醉中应用.

    作者:唐雄心;朱存宇;周文胜;王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呼吸减痛法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与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呼吸减痛法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以及临床效果的观察.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该院接收的足月妊娠自然分娩产妇1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呼吸减痛法,比较两组产中疼痛程度、产程时间、产后出血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研究组总产程时间、产中疼痛程度、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减痛法是一种简单、安全可靠、可以控制的分娩镇痛方法,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玉婵;肖琪;魏丽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牙体牙髓病治疗中阿替卡因肾上腺素的麻醉效果

    目的 探究牙体牙髓病治疗中阿替卡因肾上腺素的麻醉效果观察.方法 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该院诊治的牙体牙髓病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予以利多卡因联合麻醉患者作对照组,予以阿替卡因联合肾上腺素麻醉作研究组,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疼痛和面部表情情况.结果 研究组麻醉效果优患者,多于对照组的麻醉效果优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麻醉总优良率,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完全无痛患者,多于对照组完全无痛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面部表情的评分,优于对照组的面部表情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牙体牙髓病患者予以阿替卡因联合肾上腺素治疗成效显著,能够明显降低疼痛效果,并提升麻醉的效果,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林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龄患者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疗效及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高龄患者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疗效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58例高龄(≥65岁)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58例患者(58个动脉瘤)均行开颅夹闭治疗,观察手术疗效,,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58例患者经开颅夹闭治疗,48例(82.76%)患者恢复良好,7例(12.07%)患者功能障碍,3例(5.17%)患者死亡.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主要为年龄、入院时的Hunt-Hess分级、高血脂症、Fisher分级、Glasgow 评分,其中入院时的Hunt-Hess分级和高血脂症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 高龄患者颅内破裂动脉瘤开颅夹闭手术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相对复杂,入院时的Hunt-Hess分级和高血脂症起主要作用.

    作者:简国庆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病原体分布研究及临床药物治疗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病原体分布研究及临床药物治疗.方法 对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入该院的81例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做出了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行前列腺液常规检查、PCR检查和细菌培养,并把81例患者分成A、B、C3组,每组各27例,A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B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C组采用氧氟沙星治疗,治疗2周之后分析对比3组的疗效.结果 从病原体的分布上来看,沙眼衣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解脲支原体都是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的病原体,且A组和B组的治疗效果较好,C组治疗效果一般,A组和B组的疗效明显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奇霉素和左氧氟沙星治疗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的效果较好,而氧氟沙星的治疗效果一般.

    作者:曾东武;吴惠健;卢国栋;谢志华;杨亚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无偿献血人群初筛乙肝、ALT及血红蛋白检测情况调查及应对措施研究

    目的 探讨研究无偿献血人群初筛乙肝、ALT及血红蛋白检测情况及应对措施.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3年2月到该中心参加无偿献血的献血者初筛血液标本共161 720份,对所有血液标本进行检测;2010年3月-2013年2月该市无偿献血人数随着年份的变化呈下降趋势,HBsAg不合格人群比例为2.34%,ALT不合格人群比例为7.81%,Hb不合格比例为0.38%,总检测不合格比例为10.53%.结论 该市乙肝病毒携带者、ALT情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对传染病流行态势变化的观察及预防策略制定.

    作者:陈承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丙基硫氧嘧啶对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孕妇甲状腺功能及妊娠结局影响的观察

    目的 探讨丙基硫氧嘧啶(PTU)影响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孕妇甲状腺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妇产科2007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50例妊娠合并甲亢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对照组72例.观察组予PTU 300 mg/d口服,对照组确诊后未能定期检测甲状腺功能而自行停药,或拒绝PTU药物治疗.结果 观察组TT3、TT4、FT3、FT4、TSH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或流产、PTU剖宫产、妊娠高血压、心力衰竭、重度子痫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足月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围生儿发生胎儿窘迫、低体重儿、新生儿甲亢、转入NICU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的PTU治疗能很好地改善妊娠合并甲亢患者的孕期甲状腺功能,减低甲亢对孕妇及新生儿的危害,改善妊娠结局,且对新生儿畸形率无显著的影响,是一种相对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利波;庄晖;李艳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血压合并房颤80例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分析高血压合并房颤的治疗要点.方法 选择该院2011-2013年收治的高血压并房颤患者8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培哚普利,另以同期仅接受常规治疗的52例患者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房颤发作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5.0%和61.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哚普利治疗高血压并房颤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李云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痰湿瘀论治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从痰湿瘀论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代谢综合征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该院2011年1月-2013年5月接收的、确诊为代谢综合征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包括饮食控制、适量运动、减轻体重等予以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250 mg欣,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二陈汤合大柴胡汤,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脂指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压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和体重指数.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指标、血脂指标、血压指标和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为(7.41±0.1)mmol/L,餐后2h血糖为(10.23±1.1)mmol/L、三酰甘油为(2.03±0.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2.56±0.4)mmo1/L,收缩压为(100.9±2.5)mmHg,舒张压为(69.1±2.3)mmHg和体重指数为(25.1:±0.5)kg/m2,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痰湿淤论组方的二陈汤合大柴胡汤能够明显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和肥胖等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晗;刘金苓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5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该院儿科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5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研究组进行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红霉素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6.4%,对照组总有效率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好,不良反应较少且使用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董艳鹏;张晓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咳喘三伏贴防治小儿哮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观察咳喘三伏贴防治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3年7月期间在该院门诊接收和住院治疗的哮喘患儿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与对照组7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斯奇康肌注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夏季头伏、二伏、三伏的第1天进行咳喘三伏贴穴位敷贴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前后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两组患儿在治疗前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比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之间的血IL-4、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咳喘三伏贴防治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较为明显,使Th1/Th2的平衡得到调节,使血清体液免疫水平得到调节和上升,使抵抗力得到加强,降低哮喘患儿外感和哮喘的发作次数,同时也使哮喘发作的程度降低,对哮喘的发生进行控制.

    作者:陈汶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儿腹腔镜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压的影响和护理措施

    目的 探讨分析气腹压腹腔镜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压力对小儿生命体征的影响,并寻求有效护理措施,增加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2012年7月-2013年1月期间小儿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按照气腹压的高低将其分成A(高压)、B(中压)、C(低压)3组,3种患儿气腹压分别为8 mmHg(0.1333kPa=1 mmHg)、6 mmHg、4 mmHg.观察各组患儿在不同时间段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以及血气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气腹压越高的患儿,对其循环系统与呼吸系统的影响越明显.结论 为保证顺利完成小儿腹腔镜手术,减少对其生命体征的影响,应采用低CO2气腹压.

    作者:肖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干部保健对象综合健康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干部保健对象的合理健康评估方法及健康管理效果.方法 以该院保健科2010年3月-2013年4月接受健康评估的235例老年干部病例做观察组,同时选取该院门诊接受体检的200例健康患者为健康对照组,按照健康评估流程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观察两组健康指标差异.结果 观察组在疾病治疗率及原发性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及糖尿病几种疾病的患病率上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血脂、血糖这些疾病危险因素治疗率及控制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 良好的健康评估流程对干部保健意义重大,在治疗控制疾病危险因素,慢性病综合防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刘敏;王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欣普贝生在计划分娩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 探讨评价欣普贝生(缓释型前列腺素E2栓)用于计划分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有引产指征,无阴道试产禁忌证,Bishop评分≤6分的孕妇588例(其中包括足月胎膜早破23例),对用药前后宫缩开始出的时间、临产时间、宫颈Bishop评分的变化、分娩方式、胎心与羊水情况、新生儿评分及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结果 显效率为57.1%,有效率为24.7%,总有效率为81.8%.397例经阴道分娩,191例行剖宫产终止妊娠.结论 欣普贝生(缓释型前列腺素E2栓)用于计划分娩效果好,不良反应小,使用方便而安全.

    作者:陆奕华;崔艳双;吴星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7.5%氯化钠液在低血容量性休克临床急救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总结7.5%氯化钠(NaCI)液在低血容量性休克临床急救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各种病因引起的在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导致血压下降,血压低于80 mmHg/50 mmHg的临床急症病人纳入观察范围,且休克指数>1.0,伴四肢皮肤苍白、湿冷.接诊后立即自周围静脉10 min内快速输入7.5% NaCI液250 mL;分别在静脉输液前、后观察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四肢末梢循环情况;留置尿管记录1h尿量.结果 89.47%(34/38例)有效,其中73.53%(25/34例)患者效果明显,快速给予7.5%NaCI液15 min内收缩压升至100 mmHg以上,尿量也增加显著,均在80 mL/h以上;26.47%(9/34例)患者快速给予7.5%NaCI液尽管改善休克但效果不明显,其中5例因就诊较晚,休克程度较深并发DIC,3例出血量过大,1例因窒息抢救不及时死亡.10.53%(4/38例)的患者考虑7.5%NaCI液滴速缓慢,未达到有效标准.结论 7.5%NaCI液为输血前稳定血压,抢救和稳定生命体征创造了重要的基础内环境,提供了一个简洁有效的救治措施.

    作者:李振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