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该院胃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该研究就胃切除术后排空障碍(DGE)的高危因素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将2009年5月—2013年5月入住该院的200例行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胃切除术后DGE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其年龄≥60岁患者术后排空障碍发生率21.67%明显高于年龄<60岁患者术后排空障碍发生率15%(P<0.05,P<0.01);并发糖尿病的胃切除术患者术后排空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并发糖尿病胃切除术患者术后排空障碍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影响胃切除术后DGE发生的高危因素为年龄、糖尿病及手术方式,从而为DGE的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汪江;龚建云;邱学辉;梁永强 刊期: 2014年第13期
1.题名应以准确、简明的词语反映文章中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使用能充分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短语,不使用具有主、谓、宾结构的完整语句。一般不设副题名。一般不超过20字。2.题名应尽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字符、代号等,也不应将原形词和缩略语同时列出。3.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在动静内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82例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1例。对照组采用静脉内瘘使用区域法或绳梯法,观察组采用钝针扣眼法。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血流量、并发症和动静脉内瘘使用情况。结果钝针扣眼穿刺法并发症(血栓、血管瘤、血管狭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的绳梯法和区域法(P<0.05),血流量明显高于传统的绳梯法和区域法(P<0.05),且一次性穿刺成功例数明显高于传统的绳梯法和区域法(P<0.05),穿刺点渗血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的绳梯法和区域法(P<0.05),同时,钝针扣眼穿刺法可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内瘘使用2年以上例数明显高于传统的绳梯法和区域法(P<0.05)。结论钝针扣眼穿刺法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穿刺点渗血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内瘘血流充足、使用寿命较长,是一个理想的穿刺法。
作者:刘倩雯;陈少梅;梁焯辉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究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方法选取6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相关护理。结果通过围手术期的护理,患者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8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在护理后均得到良好的恢复。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在介入治疗时,护理人员对其采用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能够减少并发症,使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孙金凤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残胃与幽门螺杆菌感染(H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0例残胃病例,根据患者术后病理进行分组,其中71例为良性消化性溃疡术后(良性组),79例为早期胃癌术后(癌变组)。对两组患者胃镜、病理、HP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良性组胃粘膜活动性及HP感染率分别为66.2%、47.9%明显高于癌变组的41.8%、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P感染者出现慢性萎缩性胃炎(良性组:44.1%、癌变组:56.0%)、癌前病变(良性组:76.5%、癌变组:84.8%)及活动性(良性组:82.3%、癌变组:84.0%)等均高于未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变组未感染HP患者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较感染者更多见(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癌前病变与HP感染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术后残胃黏膜病变与HP感染密切相关,HP参与了胃粘膜病变的全过程。
作者:张新宪;吴文盛;汪梅枝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观察通过护理干预减轻漏斗胸NUSS术(以下简称NUSS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将北京儿童医院胸外科的74例12岁以上的漏斗胸行NUSS术的男性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B组为干预组,采取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疼痛程度。结果干预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NUSS手术患儿术后疼痛实施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提高患儿对疼痛控制的认知度,降低患儿的焦虑程度,缓解疼痛,促进术后早日康复。
作者:张晓玲;刘艳华;史晓萌;田潇萌;张亚晨;王珊;王胤萌;刘洋;任寒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观察老年人烧伤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将该院52例低热烧伤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莫匹罗星软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哌酸软膏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6.92%,烧伤创面愈合时间为(18.3±5.1)d;观察组总有效率96.15%,烧伤创面愈合时间为(11.8±3.6)d,两组临床效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患者的烧伤应因其较高的重视,做到及时发现尽早处理,藏红花油精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老年烧伤具有更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祖红旭;黄培信;李庆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普通外科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进入到该院进行治疗的60例切口感染患者,选取同期60例无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临床对照,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60例患者均是切口感染患者,使用抗生素2种以下有21例患者,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35%,未使用抗生素2种以上39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65%,手术时间2 h以内有24例患者,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40%,手术时间2 h以外有36例患者,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60%,使用免疫抑制剂有31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51.7%,未使用免疫抑制剂有29例患者,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48.3%。对照组60例患者均不是切口感染患者,使用抗生素2种以下有37例患者,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61.7%,未使用抗生素2种以上23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38.3%,手术时间2 h以内有41例患者,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68.3%,手术时间2 h以外有19例患者,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31.7%,使用免疫抑制剂有19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31.7%,未使用免疫抑制剂有41例患者,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68.3%。结论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必须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术前术后抗生素使用天数和种类。
作者:秦杰;李红春;黄华;宗华;陶红光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双黄连粉针剂对乌头碱中毒所致的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作用。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80例急性乌头碱中毒而导致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的情况下随机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导泻、催吐治疗,然后分别开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方案包括抗低血压、抗心律失常、镇静等,观察组采用双黄连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包括时间、程度等以及终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愈显率为27.5%,观察组为8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要好,对照组的症状缓解/症状消失以及心电图恢复的时间分别为(1498±189.3)min,(2864±132.4)min,(2864±132.4) min,而观察组为(5.3±2.2)min,(14.2±2.4)min,(9.1±1.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双黄连注射液对乌头碱重度所导致的心律失常的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海翔 刊期: 2014年第13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询证护理在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肿瘤患者中应用效果评价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11月间在该院胃肠肿瘤外科行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实行循证护理,对对照组患者实行普通常规护理,考察两组患者的心理情绪状况、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和对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在接受护理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AS、SDS得分均为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护理组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6.09%)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58.70%);而询证护理组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反应和心理问题,改善护患关系,对接受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谭萍;尤久红;杨丽琼 刊期: 2014年第13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MRI征象与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收集该院55例经MRI 及手术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5例患者中,根据病理诊断标准分级:Ⅰ级12例(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5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7例),Ⅱ级15例(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4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11例),Ⅲ级23例,Ⅳ级5例;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MRI特征(囊变坏死、信号不均匀性、水肿、越过中线、出血、强化不均匀性)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MRI表现与病理分型具有直接相关性,采用MRI能够对病理分型准确表现,从而为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有效依据,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谢巧婷;邢云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分析CK19、galectin-3、MC以及CD56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手术治疗后经病检确诊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60例,对其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根据在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 CK19、galectin-3、MC 以及CD56对于乳头状癌的表达分析,结合得出的数据进行比较其诊治的效果。结果CK19、galectin-3、M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表达阳性率为100%。而在结节性的甲状腺阳性率分别为43.3%、10%以及15%。选取的60例患者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有52例,CD56表达为(-),其余8例患者为弱(+),从60例患者的周边结节性的甲状腺组织肿块检测,其54例为CD56中~重度(+),有6例呈现弱(+)。结论 CK19、galectin-3、MC以及CD56的检查要联合其有效性,对于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的准确性,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肖海波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37例行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9例与对照组1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4.7%与对照组的9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术后疼痛6例,其他症状2例,对照组术后疼痛18例,其他4例,两组患者在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子宫体积与肌瘤体体积分别为(329.6±29.6)cm3及(59.8±10.4) cm3,术后(183.3±23.1) cm3、(20.3±7.5) cm3,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其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孟献荣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剖宫产手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原因和诊断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3年8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施加手术治疗,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额治愈率为36%,观察组治愈率为100%,两组患者治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操作精细,术后对患者伤口及时进行清洗,有助于降低子宫内膜异位发生率。
作者:高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小体积恶性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价值,提高小体积恶性PTB的术前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小体积恶性乳腺叶状肿瘤的声像图表现,并与该研究在同一台机器同一探头操作、预设条件一样前提下,病灶大小接近的,患者年龄相仿的,病灶深度差不多的6例纤维腺瘤的声像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肿块小者2.1cm×1.8 cm,大者4.6 cm×3.7 cm;小体积恶性乳腺叶状肿瘤的CDFI表现:血供较丰富,Ⅱ级1例,Ⅲ级3例。纤维腺瘤的CDFI表现:血供较稀疏,0级1例,Ⅰ级4例,Ⅱ级1例。结论小体积恶性乳腺叶状肿瘤的CDFI表现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容易分辨,对于诊断小体积恶性乳腺叶状肿瘤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作者:郭亦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式适应症。方法该科自2006年8月—2012年12月对18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实行了三种手术治疗方式(额颞顶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结果额颞顶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较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相比而言,死亡率、致残率均高结论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应根据具体患者年龄、身体状况、意识障碍程度、颅内出血量、出血部位等多方面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
作者:高扬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分析与探讨磁共振水成像在脊柱疾病中的应用方法与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存在脊柱疾病的患者共100例,对其采用磁共振水成像检查,对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将磁共振水成像检查结果与终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以了解磁共振水成像的临床价值与准确性。结果该文100例患者通过磁共振水成像证实存在异常共95例,准确性为95.0%。不同的脊柱疾病其磁共振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磁共振水成像能够直观、清晰的查见患者的脊柱情况。结论磁共振水成像检查具有高效率、高准确性、高灵敏度以及无创伤等优点,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常彦利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研究芦荟素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并为色素增加性皮肤病和外用皮肤脱色剂提供药物。方法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体外测定药物干预前后酪氨酸酶活性,求出酪氨酸酶抑制率,并与氢醌对比。结果芦荟素能显著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芦荟素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表现出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其抑制率随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结论芦荟素或含有芦荟素的相关产品可以作为治疗色素增多性疾病的药物选择。
作者:付丹丹 刊期: 2014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