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开勇
目的:分析卵巢巧克力囊肿的B超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该院收治的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64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以及B超诊断资料,探讨卵巢巧克力囊肿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要点。结果该组64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为卵巢巧克力囊肿,术前B超诊断有55例符合,诊断准确率为85.9%,另9例患者误诊,误诊率为14.1%。根据B超图像特征,可分为单纯型囊肿、混合回声型囊肿、密集光点回声型囊肿以及实体回声型囊肿。结论 B超检查对于卵巢巧克力囊肿的临床诊断及分型均具有重要意义,影像缺乏特异性,且表现多样,但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应与临床症状及体征联合诊断,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郭蕾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分析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 )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观察其临床特点。方法收集该院神经内科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50例脑卒中患者的资料,其中35例发作为SAP组,115例未发生SAP作为非SAP组,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房颤、卒中类型、意识障碍、气管插管∕切开、呼吸机使用、吞咽困难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其与SAP发生的关系,同时观察对SAP患者进行痰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的结果。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房颤致大面积脑梗死、卒中后球肌麻痹(吞咽困难)、气管插管/切开、呼吸机使用等均为SAP发病的高危因素。 SAP患者中共培养出菌株20例,主要以痰培养为主,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要的条件致病菌,包括肺炎克雷伯杆菌(30.00%)、大肠埃希菌(15.00%)、铜绿假单胞菌(15.00%)。金黄色葡萄球菌(25.00%)也不少见,其他如肺炎链球菌及致病性真菌感染相对少见。结果显示其中药敏革兰阴性杆菌对舒巴坦/头孢哌酮保持较高的敏感性,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为敏感,耐药性低。结论 SAP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上应引起重视并尽早采取合理的治疗和干预措施,对防治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许啟伍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可来福输液接头不同消毒方法对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影响。方法将该院符合入选条件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实验组:输液前用0.5%聚维酮碘纱块消毒可来福输液接头;对照组:输液前将棉签蘸0.5%聚维酮碘消毒可来福输液接头。结果中心静脉导管血细菌培养阳性:置管后7 d,实验组0例,对照组5例;置管后14 d,实验组1例,对照组8例。可来福输液接头冲洗液细菌培养阳性:实验组3例,对照组11例。中心静脉置管前端细菌培养阳性:实验组1例,对照组8例。两组患者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的可来福接头消毒方法可减少细菌从接头处侵入导管并定植,从而降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周莉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该院胃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该研究就胃切除术后排空障碍(DGE)的高危因素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将2009年5月—2013年5月入住该院的200例行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胃切除术后DGE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其年龄≥60岁患者术后排空障碍发生率21.67%明显高于年龄<60岁患者术后排空障碍发生率15%(P<0.05,P<0.01);并发糖尿病的胃切除术患者术后排空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并发糖尿病胃切除术患者术后排空障碍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影响胃切除术后DGE发生的高危因素为年龄、糖尿病及手术方式,从而为DGE的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汪江;龚建云;邱学辉;梁永强 刊期: 2014年第13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评价利多卡因配合含镁极化液救治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患者的安全性,研究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86例,因临床治疗方法存在差异,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利多卡因联合含镁极化液治疗)43例,对照组(给予阿托品或单独使用利多卡因治疗)43例,从心律失常改善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入院后6、12 h,实验组患者的救治有效率为97.67%、100%;对照组分别为53.49%、79.07%,从心律失常消失时间看,时间组平均为5.2 h,对照组平均为19.6 h,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急性乌头碱中毒的心律失常改善情况更好,经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配合含镁极化液救治急性乌头碱中毒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陈琼 刊期: 2014年第13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观察通过护理干预减轻漏斗胸NUSS术(以下简称NUSS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将北京儿童医院胸外科的74例12岁以上的漏斗胸行NUSS术的男性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B组为干预组,采取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疼痛程度。结果干预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NUSS手术患儿术后疼痛实施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提高患儿对疼痛控制的认知度,降低患儿的焦虑程度,缓解疼痛,促进术后早日康复。
作者:张晓玲;刘艳华;史晓萌;田潇萌;张亚晨;王珊;王胤萌;刘洋;任寒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无缝隙急救护理在口腔颌面损伤患者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口腔颌面损伤患者共计360例,按病例顺序分组,对照组共计175例,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急救、护理以及伤口处理,观察组共计185例,采用优化无缝隙急救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伤口一期愈合比例显著较高;治疗时间显著较短;意外事件显著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急救护理方式可以显著提升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率、减少并发症及意外发生率。
作者:陈婉群;彭冲;董敏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分析CK19、galectin-3、MC以及CD56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手术治疗后经病检确诊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60例,对其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根据在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 CK19、galectin-3、MC 以及CD56对于乳头状癌的表达分析,结合得出的数据进行比较其诊治的效果。结果CK19、galectin-3、M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表达阳性率为100%。而在结节性的甲状腺阳性率分别为43.3%、10%以及15%。选取的60例患者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有52例,CD56表达为(-),其余8例患者为弱(+),从60例患者的周边结节性的甲状腺组织肿块检测,其54例为CD56中~重度(+),有6例呈现弱(+)。结论 CK19、galectin-3、MC以及CD56的检查要联合其有效性,对于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的准确性,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肖海波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原发性羊水过多产妇胎膜和胎盘组织中水通道蛋白8的表达。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20例原发性羊水过多产妇设为观察组,所有产妇均为剖宫产,另选同期的20例因社会因素行剖宫产分娩的正常产妇2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胎膜和胎盘组织中水通道蛋白8的表达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妇中羊膜、胎盘、绒毛膜组织的水通道蛋白8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77±0.14)、(0.85±0.16)、(0.57±0.09),对照组产妇中羊膜、胎盘、绒毛膜组织的水通道蛋白8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40±0.06)、(0.35±0.10)、(0.46±0.08),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羊膜、胎盘、绒毛膜和组织中的水通道蛋白8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194±0.025、(0.192±0.025、(0.169±0.027)],对照组产妇羊膜、胎盘、绒毛膜和组织中的水通道蛋白8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149±0.017、(0.151±0.022、(0.155±0.024)],两组产妇羊膜、胎盘组织中水通道蛋白8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绒毛膜组织中水通道蛋白8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道蛋白8在产妇羊水量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朱昭颖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比较不同护理方式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综合护理)。使用SDS、SAS和SCL-90评分对两组患者的情绪状况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SDS和S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敌意”和“恐怖”两项外,观察组SCL-90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显著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作者:吴卓君;郑晶晶;黄永娟;曾素勤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分析地佐辛在超前镇痛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自2009年8月—2012年8月80例行外科手术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地佐辛治疗,参考组采用芬太尼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拔管时、拔管后1、3、6 h患者BCS、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BCS、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参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超前镇痛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维持患者基本生命体征的稳定,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价值显著。
作者:马常玉;李宗敏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了解北海市男性流动人口非婚性行为及安全套使用的情况。探讨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使用《流动人群健康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对象400例,近1年发生商业性行为占17.75%,每次都用安全套占47.89%;近1年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行为占13.00%,每次都用安全套占23.08%。商业性行为中,年龄、户籍、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对安全套的使用率差异显著。结论加大艾滋病知识宣传,推广使用安全套,遏制艾滋病在流动人口中传播。
作者:潘菊鲜;苏媛;茅乃玲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经鼻应用激素与减充血剂对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2月该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5例,两组患儿均行腺样本切除与鼓膜置管术,术后对照组患儿给予减充血剂呋麻滴鼻液的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的鼻喷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复发情况与中耳感染率,并开展比较分析。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32例,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44例,总有效率97.8%,观察组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经治疗后气导听阈平均值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儿复发与感染比较中,观察组患儿的复发率与感染率更低,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经鼻利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儿童的临床症状,增加治疗效果,并且不易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与研究。
作者:杨念念;朱胜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96例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及时补液,调整电解质平衡,同时给予思密达、酪酸梭菌活菌散等药物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钙,考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有效率等。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大便次数复常时间、大便性状复常时间及出院时间分别为(2.01±0.68)d、(3.23±1.02)d、(3.84±1.15)d、(3.06±1.09)d,对照组分别为(4.32±1.36)d、(6.68±2.31)d、(7.56±2.23)d、(6.14±2.18)d,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葡萄糖酸锌用于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可明显改善患儿的生理指标,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曾莉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分析B超引导下低负压吸刮术治疗早期(孕8周前)孕囊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孕8周,瘢痕肌层厚度≥3 mm的孕囊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44例,随机分入A、B治疗组进行治疗。 A组:MTX治疗同期行B超引导下低负压吸刮术,B组:MTX治疗后血HCG明显下降接近正常后B超引导下低负压吸刮术。观察治疗成功率、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并发症、子宫恢复正常及月经复潮时间等。结果 A组手术成功率95%,B组手术成功率91%。两组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局部血肿形成率、术后月经复潮时间、子宫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组术前HCG值明显高于B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下低负压吸刮术是孕8周前,瘢痕肌层厚度》3 mm的孕囊型剖宫产瘢痕妊娠有效、不良反应小且不影响生育功能的治疗方法,手术成功率与术前血HCG值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吴书仪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分析神经介入治疗的并发症。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该院神经外科130例行神经介入术的患者及同期行开颅手术患者120例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临床疗效及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3%)相比对照组(21.7%)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P<0.05)。结论神经介入是当前治疗脑血管疾病有效的手段,相比传统开颅手术,其创伤小、适应证广,恢复快,临床上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尽大可能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作者:梁亚明;方凯;何亚文;曾凡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肾癌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和高发病,在恶性肿瘤中肾癌的发病率也占有很高的比重,故而肾癌的治疗,尤其是转移性肾癌的治疗受到大家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分子靶向药物的问世极大改善了肾癌的治疗效果,其中阿西替尼也被FDA批准用于治疗转移或晚期肾癌。该研究将对阿西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癌的治疗原理、治疗效果、安全性进行阐述,探讨阿西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癌的研究现状,从而更好的帮助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作者:巩方鑫;吴小候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分析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同期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5月该院70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多西他赛+奈达铂(DN)组+放疗与顺铂+氟尿嘧啶(PF)组+放疗进行对比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DN组3个月总有效率(CR+PR)94.4%;1年生存率为31/35(91.4%);PF组总有效率(CR+PR)91.3%;1年生存率为30/35(85.7%);(P>0.05);DN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28.6%,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14.3%,粒细胞减少发生率80%,血小板减少发生率20%;PF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57.1%,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20%,粒细胞减少发生率71.4%,血小板减少发生率15.6%。结论同期放化疗是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标准,放疗联合DN组总有效率及生存率与放疗联合PF组相近,但不良反应轻。
作者:江晓聪;潘秀花;邹文蕙;蓝玉宏 刊期: 2014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