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鸦胆子油乳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杨贵银;孙成厚

关键词:恶性胸腔积液, 鸦胆子油乳, 顺铂,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鸦胆子油乳联合顺铂(DDP)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夜的可行性、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144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Ⅰ组)48例:抽尽胸腔积液后胸腔内注射DDP60 mg及鸦胆子油乳80mL1次/周,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用1~3次;鸦胆子组(Ⅱ组)50例:抽尽胸腔积液后胸腔内注射鸦胆子油乳80mL;DDP组(Ⅲ组)46例:抽尽胸腔积液后胸腔内注射DDP60 mg。并对3组的治疗效果、体力改善状况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效果:Ⅰ组有效为40例(83.33﹪)、Ⅱ组为28例(56.00%)、Ⅲ组为26例(56.52%),Ⅰ组有效率与Ⅱ、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力改善:Ⅰ组为42例(87.5%)、Ⅱ组为34例(68.00%)、Ⅲ为24例(52.17%),Ⅰ组与Ⅱ、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白细胞下降及脱发:Ⅰ组分别为10例(20.83%)和8例(16.67%),Ⅱ组分别为0例,Ⅲ组分别为18例(39.13%)和12例(26.09%),Ⅱ组与Ⅰ、Ⅲ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上应用腔内注射鸦胆子油乳和顺铂能有效地控制恶性胸腔积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安全可行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福辛普利、依那普利分别与氢氯噻嗪联合用药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依那普利分别与氢氯噻嗪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10月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实验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经比较,χ2=4.2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的SBP、DBP均比用药前有所下降,且实验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经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需停药。结论福辛普利与氢氯噻嗪联合临床用药比依那普利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效果好、降压作用持久、不良反应少,是理想的联合用药。

    作者:陈玉林;钟伟章;程丽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本刊作者署名和单位的写作要求

    1.文章均应有作者署名,署名及排序由作者在投稿时确定,投稿后一般不得改动。通讯作者非第一作者时,须注明通讯作者;不注明者,默认第一作者为通讯作者。2.作者工作单位的中英文表述均应使用官方名称,应准确写出全称(到科室),包括所在省、自治区、城市名(省会城市可以略去省名)和邮政编码。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无缝隙急救护理在口腔颌面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无缝隙急救护理在口腔颌面损伤患者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口腔颌面损伤患者共计360例,按病例顺序分组,对照组共计175例,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急救、护理以及伤口处理,观察组共计185例,采用优化无缝隙急救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伤口一期愈合比例显著较高;治疗时间显著较短;意外事件显著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急救护理方式可以显著提升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率、减少并发症及意外发生率。

    作者:陈婉群;彭冲;董敏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阴道助产术在足月临产胎儿宫内窘迫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足月胎儿宫内窘迫施行阴道助产术的效果及母婴结局。方法146例观察组采用阴道助产术结束妊娠,135例对照组采用剖宫产术,对比两组术中总失血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产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实施剖宫产术100%,观察组为1.37%;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13.01%,对照组18.52%;观察组总出血量和产后出血患者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各项指征统计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助产术用于足月临产胎儿宫内窘迫中可获得良好的母婴结局,完善并推广阴道助产技术有望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何春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神经介入治疗的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神经介入治疗的并发症。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该院神经外科130例行神经介入术的患者及同期行开颅手术患者120例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临床疗效及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3%)相比对照组(21.7%)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P<0.05)。结论神经介入是当前治疗脑血管疾病有效的手段,相比传统开颅手术,其创伤小、适应证广,恢复快,临床上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尽大可能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作者:梁亚明;方凯;何亚文;曾凡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正文主体部分之“讨论”

    1.着重讨论研究结果的创新之处及从中导出的结论,包括理论意义、实际应用价值、局限性,及其对进一步研究的启示等。如果不能导出结论,也可通过讨论,提出建议、设想、改进意见或待解决的问题等。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67例围手术期护理观察

    目的:探究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方法选取6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相关护理。结果通过围手术期的护理,患者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8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在护理后均得到良好的恢复。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在介入治疗时,护理人员对其采用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能够减少并发症,使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孙金凤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高频彩超对小体积恶性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小体积恶性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价值,提高小体积恶性PTB的术前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小体积恶性乳腺叶状肿瘤的声像图表现,并与该研究在同一台机器同一探头操作、预设条件一样前提下,病灶大小接近的,患者年龄相仿的,病灶深度差不多的6例纤维腺瘤的声像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肿块小者2.1cm×1.8 cm,大者4.6 cm×3.7 cm;小体积恶性乳腺叶状肿瘤的CDFI表现:血供较丰富,Ⅱ级1例,Ⅲ级3例。纤维腺瘤的CDFI表现:血供较稀疏,0级1例,Ⅰ级4例,Ⅱ级1例。结论小体积恶性乳腺叶状肿瘤的CDFI表现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容易分辨,对于诊断小体积恶性乳腺叶状肿瘤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作者:郭亦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galectin-3、CK19、MC和CD56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CK19、galectin-3、MC以及CD56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手术治疗后经病检确诊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60例,对其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根据在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 CK19、galectin-3、MC 以及CD56对于乳头状癌的表达分析,结合得出的数据进行比较其诊治的效果。结果CK19、galectin-3、M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表达阳性率为100%。而在结节性的甲状腺阳性率分别为43.3%、10%以及15%。选取的60例患者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有52例,CD56表达为(-),其余8例患者为弱(+),从60例患者的周边结节性的甲状腺组织肿块检测,其54例为CD56中~重度(+),有6例呈现弱(+)。结论 CK19、galectin-3、MC以及CD56的检查要联合其有效性,对于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的准确性,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肖海波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的研究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的90例手术病人手术室护理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舒适组和常规组。其中舒适组45例,选用舒适护理模式;常规组45例,选用常规护理方法。统计手术效果和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度、平均住院的天数以及治疗费用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舒适组患者手术后病症显著改善,患者满意度95.6%;常规组患者术后病症改善情况较为显著,患者满意度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病症;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负面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红迪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B超引导下低负压吸刮术治疗早期(孕8周前)孕囊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B超引导下低负压吸刮术治疗早期(孕8周前)孕囊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孕8周,瘢痕肌层厚度≥3 mm的孕囊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44例,随机分入A、B治疗组进行治疗。 A组:MTX治疗同期行B超引导下低负压吸刮术,B组:MTX治疗后血HCG明显下降接近正常后B超引导下低负压吸刮术。观察治疗成功率、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并发症、子宫恢复正常及月经复潮时间等。结果 A组手术成功率95%,B组手术成功率91%。两组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局部血肿形成率、术后月经复潮时间、子宫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组术前HCG值明显高于B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下低负压吸刮术是孕8周前,瘢痕肌层厚度》3 mm的孕囊型剖宫产瘢痕妊娠有效、不良反应小且不影响生育功能的治疗方法,手术成功率与术前血HCG值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吴书仪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更昔洛韦不同给药方法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分析80例

    目的:比较更昔洛韦不同给药方法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的疗效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该院收住的IM病例,均予更昔洛韦静滴治疗,根据给药方式不同分为甲、乙两组。分别予5 mg/(kg·d)(q12h)或10 mg/(kg·d)(qd)静滴;两组均予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结果比较两组观察指标:发热时间、咽峡炎恢复时间、淋巴结回缩时间、肝酶ALT恢复时间、住院时长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5 mg/(kg·d)(q12h)静滴给药方式与10 mg/(kg·d)(qd)静滴对IM的疗效无明显差别。

    作者:吴春远;柯宇星;余洁明;赵宏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1958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近期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37例行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9例与对照组1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4.7%与对照组的9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术后疼痛6例,其他症状2例,对照组术后疼痛18例,其他4例,两组患者在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子宫体积与肌瘤体体积分别为(329.6±29.6)cm3及(59.8±10.4) cm3,术后(183.3±23.1) cm3、(20.3±7.5) cm3,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其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孟献荣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严重出血的DSA诊断与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严重出血的DSA诊断与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该院收治的28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严重出血患者,经DSA诊断后,分别采用保守及介入治疗。结果 DSA确诊率为96.4%。治疗组成功率100%;对照组成功率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诊断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严重出血,疗效显著。

    作者:张宪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老年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目的:探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该院收治的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调查分析患者的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结果在用药2个月后,观察组病患治疗总体效率(90.0%)明显较对照组(8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2个月后观察组病患舒张压与收缩压的减小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服药2个月后的减小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患心率改变无明显区别,差异有统计不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治疗中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使用简便,临床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予以普及应用。

    作者:夏开勇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26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对26例(29膝)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观察对比术前与术后2年HSS评分、疼痛评分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29膝中,优17膝,良8膝,优良率为86.21%。术后2年,患者疼痛评分显著升高(P<0.05),HSS评分及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X线片显示膝关节假体位置、力线良好,假体无松动迹象。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能有效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降低血浆D-二聚体水平,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

    作者:李中军;王强;张新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护理干预对减轻患儿漏斗胸NUSS术后疼痛的效果探讨

    目的:观察通过护理干预减轻漏斗胸NUSS术(以下简称NUSS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将北京儿童医院胸外科的74例12岁以上的漏斗胸行NUSS术的男性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B组为干预组,采取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疼痛程度。结果干预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NUSS手术患儿术后疼痛实施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提高患儿对疼痛控制的认知度,降低患儿的焦虑程度,缓解疼痛,促进术后早日康复。

    作者:张晓玲;刘艳华;史晓萌;田潇萌;张亚晨;王珊;王胤萌;刘洋;任寒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磁共振水成像在脊柱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与探讨磁共振水成像在脊柱疾病中的应用方法与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存在脊柱疾病的患者共100例,对其采用磁共振水成像检查,对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将磁共振水成像检查结果与终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以了解磁共振水成像的临床价值与准确性。结果该文100例患者通过磁共振水成像证实存在异常共95例,准确性为95.0%。不同的脊柱疾病其磁共振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磁共振水成像能够直观、清晰的查见患者的脊柱情况。结论磁共振水成像检查具有高效率、高准确性、高灵敏度以及无创伤等优点,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常彦利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阿西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癌研究现状

    肾癌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和高发病,在恶性肿瘤中肾癌的发病率也占有很高的比重,故而肾癌的治疗,尤其是转移性肾癌的治疗受到大家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分子靶向药物的问世极大改善了肾癌的治疗效果,其中阿西替尼也被FDA批准用于治疗转移或晚期肾癌。该研究将对阿西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癌的治疗原理、治疗效果、安全性进行阐述,探讨阿西替尼治疗转移性肾癌的研究现状,从而更好的帮助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作者:巩方鑫;吴小候 刊期: 2014年第13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