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疗效分析

赵世财;李秀民;赵少婉

关键词:无创正压机械通气,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该院呼吸科收治的4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常规给予持续的鼻导管氧气吸入,观察组给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一天后动脉血气改善的情况,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均有改善,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动脉血气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呼吸衰竭是重症肺炎一个严重的并发症,与传统的吸氧比较,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有着良好的疗效,在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方面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先天性后鼻孔闭锁的螺旋CT诊断

    目的 总结先天性后鼻孔闭锁的CT诊断要点.方法 对7例先天性后鼻孔闭锁的患儿行螺旋CT容积采集成像及MPR重组,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7例共18侧,双侧后鼻孔闭锁4例(8侧),单侧后鼻孔闭锁3例,均为右侧;其中混合性闭锁8侧,膜性闭锁2侧,骨性闭锁1侧.结论 CT能够清晰显示先天性后鼻孔闭锁组织﹑后鼻孔的狭窄程度及毗邻器官的受累情况,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李丽;满凤媛;王振常;燕飞;李静;张洪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硫酸镁与山莨菪碱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临床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硫酸镁与山莨菪碱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在该院自2012年1月-2013年9月接受治疗的50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一组为硫酸镁组,另一组为山莨菪碱组,每组有患者25例,比较两组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的前期临床治疗效果都比较理想;两组不同的方法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的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酸镁与山莨菪碱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均有显著疗效,且两组患者预见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冯玉莲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血站采血献血反应中晕厥的原因及预防

    目的 探讨血站采血过程中献血者发生晕厥反应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探求预防对策.方法 对该市血站2012年6 568例无偿献血者献血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68例献血者中发生献血晕厥反应68例,分析晕厥原因是由体位性低血压、精神紧张、空腹献血等诸多因素引起的.通过及时救治,所有晕厥者意识逐渐恢复,均在半小时内晕厥症状得到缓解,且未引起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做好无偿献血的宣传教育工作,消除献血者的焦虑紧张情绪,提高采血人员的操作水平,严格执行体检标准和详细的献血前健康征询,创造良好的献血环境,可有效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作者:范学天;金吉安;于翠敏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去白细胞输血和常规输血患者大剂量输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分析去白细胞输血及常规输血患者在大剂量输血应用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自2010年1月-2012年5月入院需要大剂量的输血的患者132例;分成两组,观察组68例采用去白细胞输血,对照组64例选用常规输血.观察比较两组输血患者输血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相比,去白细胞输血的患者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常规输血的不良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去白细胞输血能有效的降低大剂量输血而引起的不良反应,能使患者的脏器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周玉洁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罗派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在妇科手术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应用于妇科手术硬膜外麻醉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该院实施的64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罗哌卡因麻醉)和观察组(左旋布比卡因麻醉),对两组麻醉起效时间(TO)、完全起效时间(T1)、麻醉持续时间(T2)、肢体运动恢复时间(T3),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O时间明显缩短,T2、T3时间明显延长,P<0.05;而两组在T1时间和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旋布比卡因应用于妇科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惠杰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合作管理的效果探讨

    目的 研究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联合管理模式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该院自2011年5月起采用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联合管理模式,完善相关设备配置、培训工作人员、制定标准操作流程.在施行联合管理模式一年后,较联合管理前的手术器械清洗及包装质量、无菌抽查结果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施行联合管理模式后手术器械清洗及包装质量、手无菌抽查结果等与施行前相比有了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联合管理模式能显著提高手术器械清洗及包装、消毒灭菌的质量,降低院内感染发病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以推广.

    作者:李淑真;韦敏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8例行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方案,对照组40例行雷尼替丁、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方案.治疗2周后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间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结论 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中运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临床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的可靠选择.

    作者:刘剑君;李华翔;李延超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通腑逐瘀法对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通腑逐瘀法对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6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通腑逐瘀法),每组30例,通过偶氮显色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和比较两组血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血浆内毒素和TNF-α水平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浆内毒素和TNF-α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腑逐瘀法显著降低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及TNF-α水平,有效控制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作者:苏华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目的 建立符合该市实际情况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百分权重法等多种方法,确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结果 确立了30个指标及其权重.结论 社区公共卫生绩效评价的核心思想在该体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该体系结构较合理,内容较全面,值得推广.

    作者:谢艳英;原淑慧;亓志鹏;程国英;王喜钟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临床护理路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并评价其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一般护理方式进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住院治疗的时间、医疗费用等,并评价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住院治疗的时间、医疗费用、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评价,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中,可减轻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旦素梅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医保助力基层医疗机构发展

    该文以北京某新晋的医保二级医院为例,阐述了随着医保制度不断完善,基层医疗机构改革的部分经验和问题.论述了可以通过医保政策的导向性和监督性,助力基层医疗机构发展,促进其提供更加公平和及时的基本医疗服务.建议通过统筹管理、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建立补偿机制和支付方式改革等方式,探索基层医疗机构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作者:俞士水;王名晶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32例心理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通过将该院2007年4月-2012年10月64例尿毒症接受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接受血液透析后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前后使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分,同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测评.结果 ①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HAMD-17、HAM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可以稳定改善血液透析患者不安情绪,降低其焦虑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周涛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刍议项目管理在临床输血监测系统建设中的应用

    为了加强输血管理,使血液得到科学合理应用,须建设临床输血监测系统规范各类用血.该文以广州地区临床输血监测系统项目建设为例,讨论了通过加强沟通、多目标平衡、整体变更控制、风险控制、过程监控等项目管理手段对项目实施整体管理,协调各项工作,从而有效完成项目预期的目标.

    作者:杨乐东;贝春花;李锦城;杨穗群;李洁;林昌周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探讨肠造口患者的心理问题以及相应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肠造口患者的心理问题,研究对其进行相应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86例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进行普通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结果 术后干预组SDS和SAS得分均低于常规组,SCL各项内容得分均低于常规组.结论 对肠造口患者心理问题的充分了解和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抑郁、焦躁等负面情绪,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韦芸琳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与神经内科的方式与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神经内科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划分为风险管理组与常规管理组(每组患者30例).给予风险管理组全面的护理风险管理,常规管理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常规管理组患者基础护理(67.43±2.87)分,消毒卫生护理(75.88±3.08)分;风险管理组患者基础护理(93.44±4.03)分,消毒卫生护理(97.11±3.55)分.风险管理组两项护理效果均明显优于常规管理组(P<0.05).常规管理组综合风险产生率53.33%,风险管理组综合风险产生率为3.33%,风险管理组综合风险产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管理组(P<0.05).结论 在生活、疾病、用药等方面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全面提升神经内科护理水平,降低护理中的风险发生率.

    作者:彭梅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红炉生肌散在肛瘘术后创面换药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 观察使用红炉生肌散在肛瘘术后促进创面愈合的疗效,探讨煨脓生肌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用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该院行肛瘘手术住院患者30例,按照随机数字发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治疗组15例.治疗组给予红炉散纱条外敷换药,对照组给予凡士林纱条外敷换药.结果 治疗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36.0±17.0)d,对照组为(57.9±7.4)d,经t检验,P<0.01.结论 红炉生肌散具有明显促使肉芽和新生组织生长,加速创面愈合的疗效,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煨脓生肌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金蕾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几种肠内营养制剂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营养支持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几种肠内营养制剂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能全力、百普力和百普素3种营养制剂分别对3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2周后,评价患者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营养状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疗效评价方面,百普素和百普力治疗组患者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和营养不良反应率均低于能全力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方面,不良反应的症状以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并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百普力和百普素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能全力治疗组,但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则高于能全力治疗组.结论 能全力、百普素、百普力3种营养制剂均能够满足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需求,且具有较好的临床安全性.

    作者:赵鸽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瑞舒伐他汀钙对100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对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资料选自2010年1月-2012年10月在该院进行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治疗的患者200例,将其平均分为2组,各100例,研究组患者进行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烟酸肌醇酯联合消心痛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个月的检测血脂指标:血清总胆固醇、血清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时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 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组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明显比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还能够提高其治疗心绞痛的疗效,降低血脂,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应亮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探析39例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甲亢病人的孕期病情变化并评价其对妊娠的影响.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39例妊娠合并甲亢病人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全部妊娠合并甲亢病人中共有11例在孕期没有异常状况,28例病人产生不同程度的甲亢症状,因为治疗比较及时,病人的症状都获得了有效的控制,没有1例出现甲亢危象,但是新生儿中有2例病人出现死亡,治疗后并发症少并且都不严重.共有5例早产,其他的34例足月产新生儿的平均体重为(3.295±230.7)g,经Apgar评分值为(9.41±0.28)分,均属正常.结论 在妊娠各期都可能会发生甲亢,并发的甲亢可能会造成不良妊娠结局并会对胎儿和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在孕期应当加强监护,并及时给予治疗以改善预后.

    作者:闫莉梅 刊期: 2013年第30期

  • 妇产科的护理质量安全隐患和防范对策研究

    在整个医学临床中,妇产科护理学可以说是一门实践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学科,医院只有不断使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优质服务的护理能力增强,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患者,并使医院的综合竞争力提高.妇产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是护理人员专业技术素质不高、风险意识不强和设备操作不熟练以及沟通缺乏导致医患关系紧张.防范和化解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主要对策是要加强医院妇产科病房管理,不断完善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各项护理工作标准,通过提高妇科护理人员的各项综合素质,严格护理记录书写质量规范,并认真落实奖罚制度.同时要加强设备和药品的管理工作.分析和准确的判断护理安全过程中各种危险因素是产科护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作者:孟庆云 刊期: 2013年第30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