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生梅
目的 探讨布洛芬混悬液在联合医用退热贴在小儿高热中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4月于该院就诊的220例高热患儿(T≥38.5℃)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布洛芬混悬液联合医用退热贴组(联合组)、布洛芬混悬液组,对比两组组患儿用药后30 min、1 h、2 h、4 h、8 h时的腋下体温和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患儿各阶段退热程度明显高于布洛芬混悬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7%,布洛芬混悬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停药后8h两组不良反应均消失.结论 布洛芬混悬液联合医用退热贴在治疗小儿高热中,疗效显著,能够迅速降温,且持续时间长,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通过停药处理可有效消除不良反应.
作者:刘芙蓉;付丹;曾烈梅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通过健康查体,了解老年人健康状况,探讨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寻求符合城市老年居民卫生服务基本功能需求的健康教育策略.方法 收集 2011年7月-2013年1月在该中心进行健康查体的60岁以上老年人的体检资料.结果 高血压、高脂血症、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口腔类疾病、前列腺肥大症、胆囊炎、糖尿病及糖代谢异常、肾脏疾病、甲状腺疾病和慢性支气管炎为老年人多发疾病,其中脑血管病、高脂血症的发病率与随年龄的增加比例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管疾病应成为老年人保健的重点,十分有必要对老年人进行血脂和血糖的健康检查,应定期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查体及健康教育.
作者:原淑慧;亓志鹏;谢艳英;王喜钟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纤维肠镜检查术的效果.方法 80例ASAⅠ~Ⅱ级行肠镜检查的患者,按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不同,随机分为D1组(0.25μg/kg),D2组(0.5μg/kg),D3组(0.75μg/kg)和C组(0μg/kg),每组20例.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给药时间为10min,接着缓慢静脉给予舒芬太尼0.2μg/kg,检查中DEX以0.5μg/(kg·h)速率持续输注至检查完毕.观察两组患者注药前(T0)、进入乙状结肠曲(T1)、过脾曲时(T2)、过肝曲时(T3),过回盲部(T4)及苏醒时(T5)HR、RR、MAP、SpO2的变化,记录麻醉镇痛效果、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C组及T0时比较,D1、D2和D3组HR在T1~T5时均下降,Ramsay评分增加,与C组比较,D1~D3镇痛效果明显好于C组(P<0.01).结论 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75μg/kg后,以0.5μg/(kg·h)速率维持,可以安全用于无痛纤维结肠镜检查且麻醉效果满意.
作者:褚天;江伟航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左房增大对阵发性房颤的影响及P波离散度变化的意义.方法 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将108例患者分成左房增大及心房内径正常组.用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所有患者阵发性房颤发生情况,同时记录窦性心律时12导心电图P波离散度(PD),并探讨他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左房扩大的患者,其PD和Pmax均较心房内径正常者显著增大,阵发性房颤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结论 左房增大是引起心房电生理紊乱、产生房颤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石红梅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神经调控治疗特发性癫痫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特发性癫痫提供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特发性癫痫患者166例,获得患者同意后,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3例患者采取神经调控(脑深部刺激术)的方法联合口服西药进行治疗,对照组83例患者只采取口服西药对其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其治疗时间为3~12个月,治疗完成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经过一定时间的治疗后,治疗组83例特发性癫痫患者中,治愈率为60.24%,有效率为30.12%,无效率为9.64%,总有效率高达90.36%;对照组83例患者中治愈率39.76%,有效率31.32%,无效率28.92%,总有效率为71.08%;比较两组的治愈率、有效率与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神经调控法治疗特发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方法简单、安全、不良反应少的优点,故值得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白春艳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3-7月收治的9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针对性的舒适护理)和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两组护理均主要涉及环境、生理、心理方面,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的优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中脑出血、脑梗塞、癫痫三种病种患者的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三种病种患者的住院天数,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舒适护理模式可以提高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患者住院天数,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张艳春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观察.方法 该研究对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采用单用西药治疗的40例先兆流产患者Ⅰ组对照组与在使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的40例先兆流产患者Ⅱ组治疗组的治疗疗效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 经治疗后,Ⅰ组、Ⅱ组两组治疗方法都有着一定的功效,两组相比较来看,Ⅰ组对照临床有效率为67.5%,Ⅱ组临床有效率为92.5%;Ⅱ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Ⅰ组(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法治疗早期先兆性流产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法,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作者:钱翠霞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对糖尿病肾病(DN)治疗中血府逐瘀汤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糖尿病肾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展开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血府逐瘀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UAER、UP、CR、BUN等指标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患者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DN临床治疗中,血府逐瘀汤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高宏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通腑逐瘀法对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6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通腑逐瘀法),每组30例,通过偶氮显色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和比较两组血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血浆内毒素和TNF-α水平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浆内毒素和TNF-α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腑逐瘀法显著降低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及TNF-α水平,有效控制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作者:苏华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胰腺癌与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的临床及CT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比较31例胰腺癌患者和46例反复发作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 胰腺癌组患者和胰腺炎组患者入院时和24 h后血清淀粉酶检测结果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结果显示胰腺癌组患者的胰腺增大主要表现为局限性,胰腺炎患者主要表现为弥漫性增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胰腺癌组患者和胰腺炎组患者的胰腺密度和胰管扩张情况的CT检查结果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胰腺癌组患者扩张胰管贯通区病变率低于胰腺炎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胰腺癌组患者和胰腺炎组患者CT检查中胰腺强化特点比较得出,胰腺炎患者主要表现为非肿块型不均匀性强化,胰腺癌患者主要表现为肿块或结节状持续性弱强化,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检查可作为胰腺癌与反复发作性胰腺炎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作者:晋毅 刊期: 2013年第30期
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医学检验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各式各样的智能检验仪器逐渐在医学检验工作中得到应用,有效的提高了医院的医疗质量和诊断水平,就现阶段而言,如何利用先进的设备,以小的成本来开发安全、有效的医疗检查系统已经成为医院检验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内容,该综述结合作者多年工作经验,分析了妇幼保健院医学检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供参考.
作者:陈小婷;郑尾珍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采用依那普利与注射用生脉联合治疗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心源性休克患者3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生脉注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伊拉普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2 h后的心率、尿量、血氧饱和度等,观察血清肌钙Ⅰ、肌酸激酶同工酶变化评价48 h后患者的死亡率.结果 在治疗12 h后,比较两组治疗前的情况,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理、血氧饱和度等,治疗组的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的死亡率为6%,对照组为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伊拉普利联合注射用生脉治疗心源性休克,能够在临床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方伟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甲亢病人的孕期病情变化并评价其对妊娠的影响.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39例妊娠合并甲亢病人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全部妊娠合并甲亢病人中共有11例在孕期没有异常状况,28例病人产生不同程度的甲亢症状,因为治疗比较及时,病人的症状都获得了有效的控制,没有1例出现甲亢危象,但是新生儿中有2例病人出现死亡,治疗后并发症少并且都不严重.共有5例早产,其他的34例足月产新生儿的平均体重为(3.295±230.7)g,经Apgar评分值为(9.41±0.28)分,均属正常.结论 在妊娠各期都可能会发生甲亢,并发的甲亢可能会造成不良妊娠结局并会对胎儿和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在孕期应当加强监护,并及时给予治疗以改善预后.
作者:闫莉梅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通过分析本市临床输血现状,来探讨进一步提高成分血使用率的具体对策.方法 对西宁市2008年1月-2012年12月临床用血总量、全血、成分血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西宁市临床输血已由输注全血发展到成分输血,各类成分血用量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改变临床医生的观念能够有效提高成分输血使用率,同时加强输血工作人员自身业务的学习也很有必要,并要及时指导纠正不合理的临床用血,保证科学、合理、安全的临床用血.
作者:贺生梅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AO分型结合TLICS评分在青壮年胸腰椎骨折手术指证及手术入路选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09~2012年青壮年胸腰椎骨折107例,采用AO分型和TLICS评分系统进行分型及评分,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及手术入路,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根据AO分型及TLICS评分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及手术入路,107例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81例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AO分型结合TLICS评分对青壮年胸腰椎骨折手术指证及手术入路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袁晓峰;段洪;闵捷;周兆文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治疗早期非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根据是否同意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98例,两组均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及抗缺血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替罗非班以负荷量 0.4 μg/(kg·min),30 min 内微量泵泵入,继以维持量 0.1 μg/(kg·min)微量泵泵入 48~72 h.观察两组用药前后、2 周时心绞痛发作情况、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心电图、血小板、凝血功能(APTT)、肌钙蛋白 T 及主要出血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心绞痛症状缓解、心电图ST-T 改变方面有明显改善,临床总有效率(87.75%)与对照组(71.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治疗后比较血小板数目未见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 48 h 后较治疗前、治疗 2 周后及对照组APTT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 48 h后治疗组肌钙蛋白 T 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血等不良反应方面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低剂量替罗非班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有效安全的药物.
作者:王翠;李文健;魏策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个旧地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麻疹发病规律和特征.方法 对2000-2010年个旧地区麻疹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麻疹发生时间、年龄和性别分布以及患者户籍以及免疫史情况.结果 2000-2010年期间共出现815例麻疹病例,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其中2005年发病率达到峰值,明显高于其他年份,发病年龄段主要集中于<8个月、8~11个月、20~29岁以及30~39岁,其中<8个月所占比例大,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发病时间主要集中于3、4、5月份,其中3月份所占比例大,麻疹患者流动人口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本地人口,无免疫史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有免疫史患者.结论 扩大麻疹免疫范围,进行季节性预防,提高流动人口的麻疹接种率,加强对高危人群免疫,对于控制麻疹感染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普毅;白圆圆;雷金;孙立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mAlb/Cr)、血清胱抑素C(c)ys-C)和尿α1-微球蛋白(α1-MG)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观察组包含福建省立医院内分泌科2012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2 型糖尿病住院病人,其尿白蛋白排泄率在30~300 mg/d;对照组为该院健康体检者,收集二者血清及尿液标本,检测U-mAlb/Cr、Cys-C和尿α1-MG浓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U-mAlb/Cr、Cys-C和尿α1-MG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均增高(P<0.05),而在UAER低水平增高时(UAER在30~100 mg/d),m-Alb/Cr(77.2%)和尿α1-MG(36.3%)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均增高(P<0.05),Cys-C (9.09%)阳性率无显著性增高,将三者间阳性率作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推断,对UAER低水平增高的敏感性U-mAlb/Cr>尿α1-MG> Cys-C.结论 U-mAlb/Cr、Cys-C、尿α1-MG联合检测有助于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
作者:李瑶;陈发林;戴婉如;蔡鹏威 刊期: 2013年第30期
目的 对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资料选自2010年1月-2012年10月在该院进行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治疗的患者200例,将其平均分为2组,各100例,研究组患者进行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烟酸肌醇酯联合消心痛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个月的检测血脂指标:血清总胆固醇、血清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时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 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组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明显比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还能够提高其治疗心绞痛的疗效,降低血脂,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应亮 刊期: 2013年第30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医疗改革的逐渐深入,医院工作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证人民的生命健康是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药师在医院工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新医改的形势下,药师的工作也出现相应的转变.该文围绕在新医改的形势下对药师工作的新认识以及药师工作的内容、发展等技能进行研究.
作者:黄艳芬;孟贤 刊期: 2013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