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乙状结肠肿瘤治疗

黄石顺;林伟强;林奋强

关键词:乙状结肠肿瘤, 5-氟尿嘧啶, 亚叶酸钙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实验探讨乙状结肠肿瘤的治疗与化疗方法.方法: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之间接诊的32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对术后适合条件的18例患者分组分法者进行化疗治疗,观察使用5-氟尿嘧啶单药和使用亚叶酸钙辅助5-氟尿嘧啶治疗的区别和疗效.结果: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良性肿瘤9(28.1%)例,I期3(37.5%)例,Ⅱ期12(18.8%)例.Ⅲ期8(15.6%)例:局部淋巴结转移9(28.1%)例,腹腔种植转移2(6.3%)例,肝转移3(9.4%)例.18例化疗患者中,研究组与对照组在疗效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研究组相对较少.结论:乙状结肠肿瘤的临床表现不显著,易被患者和医生忽视,因此,应更加重视;根治性切除是有效的手术方法;使用5-氟尿嘧啶与亚叶酸钙结合的化疗方法,可更有效减少患者痛苦.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用于诊断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分析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所收治的160 例脑梗死患者,予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查有无颈动脉粥样斑块,并确定斑块范围、大小、形态以及内部回声特点,并随机选择同期门诊体检者160例,予颈动脉超声检查作为对照,2组间检查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分析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发生的关联性.结果: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为84.38%,对照组病例检出率为16.25%.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联.颈动脉超声检查对于脑梗死患者而言具有重要临床治疗与预防的价值.

    作者:田跃军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浅谈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与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药水平的不断发展,抗菌药物的种类越来越多,治疗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给广大患者带来很大便利的同时,也给抗菌药物的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而导致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多,如果不加强重视,产生的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本文就这一重要问题出发,探讨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管理.

    作者:蓝金全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贵金属铸造嵌体冠修复短冠磨牙大面积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评价嵌体冠在短冠磨牙大面积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67个经完善根管治疗后的大面积缺损短冠磨牙进行贵金属铸造嵌体冠修复,追踪观察1~5年.结果:67个患牙修复体固位良好,边缘密合度良好,1例患牙因边缘密合不良出现继发龋,1例患牙因牙根吸收达根尖1/3致患牙松动,1例患牙根尖组织病变拆除修复体重新治疗.结论:贵金属铸造嵌体冠可以有效地提高短冠磨牙修复体的固位力,有效地恢复咀嚼功能.

    作者:徐桂;程少青;汪玉莲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ADR)及相互作用

    根据有关报道,对喹诺酮类ADR及相互作用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提高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作者:陈焕芬;李艳荣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手术治疗胃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和手术方式.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125例胃溃疡患者手术治疗的资料,并分析结果.结果:单纯缝合修补86例,病灶局部切除缝合12例,胃大部切除27例.复查胃镜溃疡愈合112例,未愈13例.患者的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无手术死亡,无肠痿和腹腔脓肿形成,患者的疗效总有效率为89%.结论:外科手术治疗胃溃疡可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手术操作不当容易引起感染,在治疗中应给予重视.尽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崔学东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2种手术方法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比较观察

    目的:研究保留部分腮腺浅叶腺体与腮腺浅叶全切术这2种手术方式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腮腺浅叶肿瘤中,60例行肿瘤及部分浅叶腺体切除面神经解剖术,30例行肿瘤及全部浅叶切除.比较术后涎痿,面瘫及复发情况.结果:2种手术方式复发率分别为6.3 %(12/60),5.0 %(6/30),涎痿率接近,术后1~12周面瘫率及恢复率类似.结论:2种手术方式对腮腺浅叶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没有明显的影响.

    作者:罗洪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2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治疗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LC并发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2例LC并发症患者中10例胆痿,8例术后出血,2例胆道结石残留,2例胆管损伤,22例患者均无切口感染现象.结论:医护人员应熟悉LC的操作方法,严格遵循LC绝对禁忌证的规定,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前应进行严格的病例筛选,术前的病例筛选对于保障LC手术的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王强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诊治

    目的:了解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表现,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I组30例使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Ⅱ组30例使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然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Ⅰ组治疗方法的优良率显著高于Ⅱ组,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的疗效好.

    作者:刘亮洪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降阶法与咪喹莫特单独治疗扁平疣对比疗效观察

    目的:扁平疣是病毒所致的既难治愈也易复发的难症.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杀灭此病毒的特效药,故很难治愈.本研究是用新的疗法治愈本病.方法:根据西多福韦对多种病毒有很强抑制作用和咪喹莫特能增强多种免疫功能的特点,联合用于治疗扁平疣.结果:治疗扁平疣62例,治愈49例,取得了可喜的疗效.结论:降阶法是治疗扁平疣较好的方法.

    作者:侯敏;侯润安;崔刚;吴桂香;王亚琴;梅兰;丁秀珍;陈湘红;侯震;蒋松柏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康复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了解康复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神经外科临床治疗、健度教育和临床护理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护理干预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和KPS预后评定表对75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生活质量的调查.结果:颅脑外伤患者经过康复护理干预后,在出院后6个月较出院时的日常生活能力及预后情况有着显著性的提高(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改善颅脑损伤患者后期的生活质量,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作者:鄢杰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乙状结肠肿瘤治疗

    目的:通过临床实验探讨乙状结肠肿瘤的治疗与化疗方法.方法: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之间接诊的32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对术后适合条件的18例患者分组分法者进行化疗治疗,观察使用5-氟尿嘧啶单药和使用亚叶酸钙辅助5-氟尿嘧啶治疗的区别和疗效.结果: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良性肿瘤9(28.1%)例,I期3(37.5%)例,Ⅱ期12(18.8%)例.Ⅲ期8(15.6%)例:局部淋巴结转移9(28.1%)例,腹腔种植转移2(6.3%)例,肝转移3(9.4%)例.18例化疗患者中,研究组与对照组在疗效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研究组相对较少.结论:乙状结肠肿瘤的临床表现不显著,易被患者和医生忽视,因此,应更加重视;根治性切除是有效的手术方法;使用5-氟尿嘧啶与亚叶酸钙结合的化疗方法,可更有效减少患者痛苦.

    作者:黄石顺;林伟强;林奋强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胞磷胆碱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炎7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胞磷胆碱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炎的疗效,并了解高热、抽搐、呼衰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38例急性脑炎患者,用胞磷胆碱联合高压氧治疗,观察高热、抽搐、呼衰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组三大主症(高热、抽搐、呼衰)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34例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室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预后中治疗组不同程度后遗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胞磷胆碱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炎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罗最容;蒋定平;周新云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股骨头骨折应用可吸收材料治疗效果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股骨头骨折应用可吸收材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至2010年,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头骨折患者16例,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除去失访1例,剩余15例按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其中优6例,占40.0%,良6例,占40.0%,一般2例,占13.3%,差1例,占7.7%.结论:采用可吸收材料治疗股骨头骨折,固定可靠.疗效满意,是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马宁;孙宣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将3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基础治疗相同的情况下,治疗组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血脂、24h尿蛋白定量(UAE)的影响.治疗组以上各项指标均有显著下降,而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丹红注射液具有降低糖尿病患者尿蛋白排泄率的作用,对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改善有帮助.

    作者:王月侠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136例剖宫产术产妇留置尿管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剖宫产术留置尿管的护理经验,提高产妇的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妇产科136例剖宫产术留置尿管产妇的护理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经过精心的护理,产妇无紧张心理,5例产妇诉插管时尿道不适或有尿意,3例拔管后小便时有尿痛,经多饮水后3-4d缓解,无感染并发症发生.结论:插管前要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掌握插管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积极采取有效地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剖宫产留置尿管的护理重点.

    作者:杨德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38例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小儿急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对小儿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对38例本院门诊及住院急性肾功能不全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采用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治疗38例小儿急性肾功能不全后,36例治愈出院,2例出院后持续常规治疗3个月,得以痊愈.结论:建议小儿急性肾功能不全在临床常规治疗基础上后应首选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的方法进行进一步治疗.

    作者:魏秀德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对35例子宫切口妊娠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4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子宫下段例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共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腹部B超引导下清宫术,10例患者行MTX+腹部B超引导下清宫术,5例患者行阴道B超引导下抽吸减胎术+局部MTX注射术,3例患者直接B超下清宫,1例患者病灶切除+子宫修补.1例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所有病例均好转或痊愈出院.结论:随着对切口妊娠的认识及超声技术的飞速发展,切口妊娠可以得到早期诊断.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明显降低了其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青华;张军署;李自瑜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及体会

    手术室护士通过对择期手术病人术前访视,能够增进护患之间的沟通,提高病人及家属对手术室工作的信任,降低病人的恐惧及紧张情绪,使手术病人以佳状态迎接手术.

    作者:张勤英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急性心梗后不同时间内用尿激酶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56例拟诊为急性心梗,发病后6~12h内无溶栓和抗凝禁忌证的患者,在入院后20~30min内开始溶栓.结果:全部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率为58.9%,其中溶栓距发病时间<4h组的再通率为71.4%显著高于4~6h组(63.3%)和6~12h组(33.3%),P<0.001,4周病死率为7.1%,显著低于4~6h组(13.3%)和6~12h组(16.6%),P<0.01:4~6h组的再通率显著高于6~12h组,P<0.01,但4周病死率2组无显著差异.结论:急性心梗后4h内溶栓血管再通率高,4周病死率低.4~6h组溶栓的再通率高于6~12h组,但4周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陈麦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白细胞介素6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IL-6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007年12月至2009年5月在长春市妇产医院住院患者中筛选出符合实验条件患者,测其血清中IL-6的含量,组间比较用X2检验,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中IL-6水平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且血清中IL-6水平随着病情的加重有增高趋势,呈正相关.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清中IL-6的含量随着病情的加重呈升高的趋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考虑IL-6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白宇 刊期: 2011年第20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