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帕罗西汀(赛乐特)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0例临床观察

陈彩云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 帕岁西汀(赛乐特), 马来酸曲美布汀
摘要:目的:观察帕岁西汀(赛乐特)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临床确诊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用帕岁西汀(赛乐特)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对照组单独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总疗程4周,观察疗效.结果:2组临床症状均能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89.98%,对照组69.93%,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结论:以帕岁西汀(赛乐特)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IBS疗效肯定.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产前子痫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产前于痫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降低威胁母婴生命的危险程度.方法:分析2007年11月至2010年11月期间,我科收治的32例产前子痫患者的临床和护理资料.结果:32例患者经过急救处理和护理,均脱离生命危险,5例新生儿发生窒息,2例围产儿死亡.结论:做好产前检查,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胎儿情况,控制血压、适时终止妊娠是产前子痫护理的关键.

    作者:孙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骨牵引联合石膏夹板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

    目的:观察经胫骨结节骨牵引联合塑形石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闭合性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对7例股骨干骨折的患儿行胫骨结节牵引复位,联合塑形石膏夹板外固定,配合压垫纠正骨折移位.结果:骨折缩短移位及侧方成角畸形纠正,对位对线良好,骨瘀生长良好,6例获解剖复位,1例为粉碎性骨折,出院时患肢缩短0.5cm,1年后复诊已基本纠正.结论:儿童闭合性不稳定性股骨干骨折,以保宁治疗为主,可避免手术损伤及其并发症,此法较适应基层医院应用.

    作者:郑毅勇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对膝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膝部骨折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中不同护理干预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并观察其疗效.方法:选择8例不同类型的膝关节周围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内固定术后磁热理疗、关节热洗散熏蒸,局部按摩及被动运动(CPM机)和主动运动等综合的护理方法.对照组行坚强的内固定术后,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化(P<0.05).结论:术后早期综合功能锻炼与护理干预对于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群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浅谈如何正确引导患者承受治疗痛苦

    通过对几位病患者在接受治疗中的不同态度和治疗效果的分析,作者指出了病人在接受治疗中应该正确地对待治疗所带来的痛苦以及医方应该多途径探索如何提高患者对承受这种治疗痛苦的认识.

    作者:孙忠贤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ADR)及相互作用

    根据有关报道,对喹诺酮类ADR及相互作用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提高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作者:陈焕芬;李艳荣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循证护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析循证护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为循证护理更为有效的应用提供借鉴.方法:通过回顾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入我院治疗的90例普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划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30),比较2组一段时间护理后效果.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普外疾病知识普及率,心理情绪改善情况、疼痛分级、患者满意度方面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降低其术后疼痛感,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患者的满意程度.

    作者:龙文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乙状结肠肿瘤治疗

    目的:通过临床实验探讨乙状结肠肿瘤的治疗与化疗方法.方法: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之间接诊的32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对术后适合条件的18例患者分组分法者进行化疗治疗,观察使用5-氟尿嘧啶单药和使用亚叶酸钙辅助5-氟尿嘧啶治疗的区别和疗效.结果: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良性肿瘤9(28.1%)例,I期3(37.5%)例,Ⅱ期12(18.8%)例.Ⅲ期8(15.6%)例:局部淋巴结转移9(28.1%)例,腹腔种植转移2(6.3%)例,肝转移3(9.4%)例.18例化疗患者中,研究组与对照组在疗效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研究组相对较少.结论:乙状结肠肿瘤的临床表现不显著,易被患者和医生忽视,因此,应更加重视;根治性切除是有效的手术方法;使用5-氟尿嘧啶与亚叶酸钙结合的化疗方法,可更有效减少患者痛苦.

    作者:黄石顺;林伟强;林奋强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脑血管形态学类型与脑动脉瘤形成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各部位动脉瘤发生情况及患者脑血管形态学类型,探讨脑血管形态学类型与动脉瘤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性抽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以各种原因就诊患者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出颅内动脉瘤患者175例,分析其各部位动脉瘤发生情况及患者脑血管形态学类型.结果:前交通动脉瘤男女发生率(男性25/49,女性24/49,u=0.143,P=0.44)无显著性差异,后交通动脉瘤(男性5/58,女性53/58,u=6.303,p<O.001)及多发动脉瘤(男性2/31,女性29/31,u=4849,p<0.001)男女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49例前交通动脉瘤中34例为左侧大脑前动脉供血,其中33例为左侧优势型,仅3例为左右均衡型,15例为右侧大脑前动脉供血,其中12例为右侧优势型,3例为均衡型.一侧优势型占87.76%,与正常国人一侧优势型和标准均衡型构成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前交通动脉瘤男女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女性在后交通动脉瘤及多发动脉瘤中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前交通动脉瘤与一侧优势型供血成正相关,后交通动脉瘤与前循环优势型供血相关.

    作者:周绍新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职业性尘肺病患者的观察以及护理

    目的:探讨尘肺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620例尘肺病患者对症治疗,并辅之心理护理、氧疗护理、排疾护理、井发症护理以及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指导.结果:620例患者1~2周时间,病情有所好转,减轻了其痛苦.结论:职业性尘肺病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只能对症治疗,辅之以科学、细致的护理,减轻或缓解患者症状,延缓患者的生命.

    作者:李洪美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38例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小儿急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对小儿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对38例本院门诊及住院急性肾功能不全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采用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治疗38例小儿急性肾功能不全后,36例治愈出院,2例出院后持续常规治疗3个月,得以痊愈.结论:建议小儿急性肾功能不全在临床常规治疗基础上后应首选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的方法进行进一步治疗.

    作者:魏秀德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护理干预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至2009年进行结核性胸膜炎穿刺手术的患者300例,采用前后对照的方法,2008年1~12月未实施护理干预的124例患者为对照组,2009年1~12月实施护理干预的176例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主要由医生管理,护士只进行常规的护理指导,实验组除常规护理指导外,同时实施系统、规范的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胸水吸收情况、结核病中毒症状是否缓解、麻醉及疼痛的耐受能力、胸膜是否发生粘连包裹、穿刺部位皮肤是否感染,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胸水的不完全吸收、结核病的中毒应状、胸膜粘连包裹、穿刺部位感染,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以上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实施护理干预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治疗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好的效果,缩短了患者的住院疗程,减轻其经济负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素菊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情景教学在ICU监护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情景教学在重症监护技术教学中应用效果及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在本院ICU实习护生84名随机分组,运用传统授课法和情景授课法来进行监护技术培训教学,观察2组护生重症监护理论、技术考核成绩效果、问卷调查结果.运用情景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解决问题及应变能力,情景教学组对监护技术理论知识优于传统教学组.结论:情景教学应用于重症监护技术教学的方法提高了护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作者:薛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腹部闭合性肝损伤30例诊治分析

    目的:了解腹部闭合性肝损伤的治疗方法,总结临床治疗闭合性肝损伤的经验.方法:对30例腹部闭合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组与非手术治疗组在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输血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非手术治疗对I-Ⅱ级肝损伤的治疗效果比较突出,而手术治疗对Ⅲ级以上的肝损伤的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张家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2种手术方法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比较观察

    目的:研究保留部分腮腺浅叶腺体与腮腺浅叶全切术这2种手术方式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腮腺浅叶肿瘤中,60例行肿瘤及部分浅叶腺体切除面神经解剖术,30例行肿瘤及全部浅叶切除.比较术后涎痿,面瘫及复发情况.结果:2种手术方式复发率分别为6.3 %(12/60),5.0 %(6/30),涎痿率接近,术后1~12周面瘫率及恢复率类似.结论:2种手术方式对腮腺浅叶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没有明显的影响.

    作者:罗洪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诊治

    目的:了解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表现,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I组30例使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Ⅱ组30例使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然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Ⅰ组治疗方法的优良率显著高于Ⅱ组,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的疗效好.

    作者:刘亮洪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焦虑症58例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用于焦虑症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6月至2009年3月焦虑症患者11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为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使用栀子龙牡汤加减疗法.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第4周和第6周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的方法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是治疗焦虑症的理想方法.

    作者:张峻岭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盐酸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盐酸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除给予常规治疗外加用盐酸曲美他嗪20mg,3次/d,口服.2组患者均治疗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程度、频率、硝酸甘油用量及心肌耗氧量等指标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12周,治疗组在心绞痛发作程度、频率,硝酸甘油用量上明显减少,心肌耗氧量明显降低,临床疗效显著(P<0.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苏红丽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恩经复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恩经复加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09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6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脏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2组,分别为治疗组(n=35)和观察组(n=27),前者肌肉注射9μg恩经复,pd,配合复方丹参注射液6~7mL加入到10%的葡萄糖注射液中,给患儿行静脉滴注治疗.给对照组患儿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采用鲍氏20NBNA项为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结果:治疗后,对患者随访半年,治疗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66.67%,2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恩经复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杰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27例无痛性胃镜诊疗体会

    目的:应用无痛性胃镜检查术使患者在无知觉的情况下接受胃镜检查及治疗,减轻患者痛苦.方法:术前常规禁食、禁水6~8h,口服利多卡因胶浆1OML,备好监护仪,氧气,急救药品及气管插管等抢救设备,给予胃镜检查、治疗,术中监测并记录病人的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变化.结果:在胃镜检查中加强监测,适量应用麻醉镇静药物是安全的,能使病人无痛苦、安全、顺利地完成检查.

    作者:杨平;汤海涛;杜军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0年11月骨科患者120例,并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脸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并发症在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1).结论:预见性护理程序可降低护理并发症的发生,并协调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曾和香 刊期: 2011年第20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