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X线与CT对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37例分析

郭跃成;杨庆峰

关键词:X线, CT, 肺癌, 早期诊断
摘要:周围型肺癌是原发于肺段或更小的支气管,包括直径不到1cm的小肿块.X线照片上,尤其是多层螺旋CT扫描不难发现.近年来,肺癌的上升幅度居各类肿瘤首位,对人类健康威胁日益严重.早期发现和有效治疗可使患者存活率提高80%,因此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至关重要本文对37例早期肺癌影像学诊断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影像医师对早期肺癌的鉴别诊断,为患者提供早期治疗的时机,提高生存率.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苦参素注射液对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生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观察苦参素注射液对恶性琳巴瘤化疗患者生化指标、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40例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苦参素注射液(治疗组)20例和单纯化疗组(对照组)20例,以苦参素注射液100mL/d静脉滴注,治疗4个周期.结果:治疗组生化指标、生活质量较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苦参素注射液对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的生化指标可显著改善,并且能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作者:刘光秀;王吉天;夏继云;宋喜峰;王朝霞;蒋晓玲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静脉输液中胰岛素浓度的影响因素

    胰岛素静脉输注在临床的应用中十分常见,又非常的重要.肠外营养以静脉输注葡萄糖为主要营养来源,糖尿病的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等急症主要采用静脉输注胰岛素进行降糖治疗.静脉输注胰岛素必然存在血糖监测和胰岛素用量调整的过程.因为在应用胰岛素静脉输注的过程中,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在安全范围.并尽量稳定在理想水平,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否则会对患者造成新的创伤.在一项多变量回归分析研究中发现,胰岛素用量及血糖水平都是患者病死率的独立正性预测因素.我们将临床常遇到的一些对静脉输液中影响胰岛素浓度的相关因素作一综述.

    作者:兰玉琼;阳国兴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对膝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膝部骨折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中不同护理干预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并观察其疗效.方法:选择8例不同类型的膝关节周围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内固定术后磁热理疗、关节热洗散熏蒸,局部按摩及被动运动(CPM机)和主动运动等综合的护理方法.对照组行坚强的内固定术后,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化(P<0.05).结论:术后早期综合功能锻炼与护理干预对于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群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腹部闭合性肝损伤30例诊治分析

    目的:了解腹部闭合性肝损伤的治疗方法,总结临床治疗闭合性肝损伤的经验.方法:对30例腹部闭合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组与非手术治疗组在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输血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非手术治疗对I-Ⅱ级肝损伤的治疗效果比较突出,而手术治疗对Ⅲ级以上的肝损伤的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张家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中老年胃癌病例分析

    现代医学条件下,癌症仍然是困扰医学领域的重要难题.近年来,胃癌,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中老年人体健康的恶性肿瘤疾病,死亡率趋向递增.现代卫生保健理念下,科学的分析与研究胃癌患者的病情,探究高效的治疗方案,是提高现代医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作者:周笑非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宫颈微偏腺癌8例病理形态学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微偏腺癌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方法:对我院2000年至2009年经病理证实的8例宫颈微偏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临床病理形态学、免疫表型特征进行观察分析,并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MDAC的临床主要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及大量稀黏液性白带,宫颈肥大和麋烂.病理特征为腺体轻度增生,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有轻度异型性,腺体侵入宫颈壁并有特殊间质反应.AB(pH2.5)/PAS染色证实,腺体腔内为混合性黏液,主要含唾液酸黏液,硫酸黏液减少,中性黏液较多.免疫表型:MDAC腺体上皮阳性表达CEA;CK7、CK19、CA-199表达均为阳性:vimentin、SMA浸润性腺体周围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均为阳性.结论:宫颈微偏腺癌早期诊断率非常低,临床上应警惕宫颈水样溢及宫颈肥大者,应争取多取材并尽量争取宫颈深活检,AB(pH2.5)/PAS特殊染色与CEA;CK7、CK19、CA-199免疫组化指标,对于宫颈微偏腺癌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陈国群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2种手术方法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比较观察

    目的:研究保留部分腮腺浅叶腺体与腮腺浅叶全切术这2种手术方式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腮腺浅叶肿瘤中,60例行肿瘤及部分浅叶腺体切除面神经解剖术,30例行肿瘤及全部浅叶切除.比较术后涎痿,面瘫及复发情况.结果:2种手术方式复发率分别为6.3 %(12/60),5.0 %(6/30),涎痿率接近,术后1~12周面瘫率及恢复率类似.结论:2种手术方式对腮腺浅叶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没有明显的影响.

    作者:罗洪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显微镜下输精管吻合术32例体会

    目的:分析32例需要复育的男性患者在显微镜下进行输精管吻合术的临床体会.方法:采用闭合式双层吻合法进行输精管吻合术,通过术后8周的精液常规检查评定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手术后,输精管复通率为100%,随访表明术后妊娠率为81.25%.结论:研究证明在显微镜下进行输精管吻合术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强调输精管吻合手术应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有足够的临床根据.

    作者:严天海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我院2007年至2010年老年尿路感染患者致病细菌及其耐药性研究调查

    目的:了解我院2007年至2010年老年尿路感染患者致病细菌及其耐药性研究调查情况.方法:对我院2007年至2009年的380例老年尿路感染患者取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按照全国临床检验中心操作规程鉴定菌种,应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按NCCLS标准判断结果.结果:380例患者尿细菌培养分离出400株细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男女感染率间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其中以大肠埃希菌占多数,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头孢由松、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而对喹诺酮类、头孢噻肟、头袍哌酮、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结论:老年人尿路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男女感染率不同.常呈多重耐药性.抗菌药物的应用应当依据尿培养结果选择敏感药物,合理应用抗生素.

    作者:马章林;楼许柏;焦继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白细胞介素6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IL-6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007年12月至2009年5月在长春市妇产医院住院患者中筛选出符合实验条件患者,测其血清中IL-6的含量,组间比较用X2检验,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中IL-6水平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且血清中IL-6水平随着病情的加重有增高趋势,呈正相关.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清中IL-6的含量随着病情的加重呈升高的趋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考虑IL-6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白宇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下颌骨切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下颌骨切除患者的围术期的护理方法,为改进和提高下颌骨切除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78例下颌骨切除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的临床资料和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总结对其围术期进行护理时的注意事项.结果:分析发现对于整个围术期护理得比较好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对不同的下颌骨切除患者,应该选排拾当的方式,做好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能明显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李海霞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急性心梗后不同时间内用尿激酶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56例拟诊为急性心梗,发病后6~12h内无溶栓和抗凝禁忌证的患者,在入院后20~30min内开始溶栓.结果:全部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率为58.9%,其中溶栓距发病时间<4h组的再通率为71.4%显著高于4~6h组(63.3%)和6~12h组(33.3%),P<0.001,4周病死率为7.1%,显著低于4~6h组(13.3%)和6~12h组(16.6%),P<0.01:4~6h组的再通率显著高于6~12h组,P<0.01,但4周病死率2组无显著差异.结论:急性心梗后4h内溶栓血管再通率高,4周病死率低.4~6h组溶栓的再通率高于6~12h组,但4周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陈麦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恩经复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恩经复加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09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6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脏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2组,分别为治疗组(n=35)和观察组(n=27),前者肌肉注射9μg恩经复,pd,配合复方丹参注射液6~7mL加入到10%的葡萄糖注射液中,给患儿行静脉滴注治疗.给对照组患儿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采用鲍氏20NBNA项为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结果:治疗后,对患者随访半年,治疗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66.67%,2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恩经复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杰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羌活胜湿汤配合针刺、哑铃治疗肩周炎6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羌活胜湿汤配合针剂、哑铃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和哑铃功能锻炼;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口服羌活胜湿汤.治疗周期相同,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羌活胜湿汤配合针刺、哑铃治疗肩周炎标本兼治,临床疗效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赵作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胞磷胆碱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炎7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胞磷胆碱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炎的疗效,并了解高热、抽搐、呼衰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38例急性脑炎患者,用胞磷胆碱联合高压氧治疗,观察高热、抽搐、呼衰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组三大主症(高热、抽搐、呼衰)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34例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室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预后中治疗组不同程度后遗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胞磷胆碱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炎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罗最容;蒋定平;周新云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中的作用.方法: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门诊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56例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的按照护理干预内容完成3个月的调整,中途无一例退出,3个月内无一例患者出现糖尿病加重,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糖尿病合并感染等急性并发症.护理干预前与护理干预后观察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用量、糖化血红蛋白比较P<O.01有显著差异性.结论: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决心,积极配合治疗;饮食控制、运动疗法是干预的主要内客,可以从生活中对疾病进行治疗,减少药物的应用,防范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郭俊红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结肠造口个体化护理的体会

    结肠造口多用于低位直肠癌及结直肠损伤.结肠造口术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临床实践,技术上已经有了许多改进,治愈率、生活质量都有了极大改善.然而,排便方式的改变,患者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受到伤害,对未来生活感到焦虑,而并发症的发生会加剧这种负性反应.如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医务人员行结肠造口时面临的问题.现对我院2006年至2010年35例结肠造口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小莲;邵钰英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盐酸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盐酸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除给予常规治疗外加用盐酸曲美他嗪20mg,3次/d,口服.2组患者均治疗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程度、频率、硝酸甘油用量及心肌耗氧量等指标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12周,治疗组在心绞痛发作程度、频率,硝酸甘油用量上明显减少,心肌耗氧量明显降低,临床疗效显著(P<0.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苏红丽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重症颅脑损伤院前急救的护理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观察、急救与护理.方法:总结了2年零6个月我院136例颅脑损伤病人的院前急救及护理体会.结果:136例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经院前急救19例现场抢救无效死亡,1例转运途中抢救无效死亡,其余均安全送往医院救治.结论:快速、安全,平稳、及时转运及途中的观察护理.科学、熟练的急救护理技术及有预见性的救护措施,对降低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者:黎海燕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房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是社会卫生服务的基础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分布为广范的医疗卫生组织,其承担着重要的医疗保障任务.社卫药房的管理工作也是整个社区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药房管理,也成为当下科学管理社卫单位的重要工作.本文就社卫的药房管理出发,阐述问题,探讨管理方法,以促进整个社区医疗卫生工作.

    作者:邱慧勇 刊期: 2011年第20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