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晓艳
通过对重症监护室预防毒染的管理、人员、时间、物品等的管理,阐述重症监护室的重要性及护理管理的重点.
作者:乔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足月待产第二产程时剖宫产的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6年来我院足月分娩产程达第一产程104例和第二产程38例时剖宫产手术中发生的并发症.结果 第一产程与第二产程时剖宫产的手术时间、术中大出血、子宫切口延长、新生儿窒息以及术后伤口感染分别为(42±30)和(53±42)14.8%和10.5%; 5.8%和13.2%; 2.9%和10.5%;2.6%和5.3%.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第二产程持续的时间长短与术中并发症成正比,<1h、≥1~2h,>2h,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22.5%,36.4%.42.9%.结论 足月待产的产妇如发生产程异常应及时进行综合分析及处理,适时行剖宫产,减少第二产程剖宫产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邰晶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传统理论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中新生血管内膜中的平滑肌细胞来自损伤部位血管壁中膜的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如今这种理论受到了挑战,近的研究表明,骨髓来源以及其它组织中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一些细胞也可以分化为平滑肌细胞从而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综述了平滑肌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静脉药瘾史(IVDU)现在多认为是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病因之一.本文引用并分析了美国Barties Jewish医院为322位IE患者进行的346次瓣膜置换术的大量相关数据,并经过了19.5年的长期随访,把这322名患者分成IVDU纽和无静脉药瘾史(NIVDU)组,比较这两组之间的区别,尤其是手术年龄、长期死亡率、并发症、IE复发率等诸多不同,从而对瓣膜置换的选择(生物瓣或机械瓣)提出建议.该研究发现,对所有研究对象而言,年龄与手术相关死亡率是明显正相关的.虽然IVDU组的平均发病及手术年龄要明显比IVDU组小,但两组的远期死亡率和长期生存率没有明显差别,而且IVDU组因IE复发需再次手术的比率比NIVDU组要高.基于以上认识,在考虑到若使用机械瓣则需长期服用抗凝药,以及生物瓣的耐用性之后,对于IVDU患者,本研究认为也适于置换生物瓣.
作者:冯家烜;金海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老年脑震荡患者认知功能.方法 177例脑震荡患者病情平稳后接受了中国韦氏成人智力测量表(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Revised China,WAIS-RC)评估.结果 177例脑震荡患者中≥60岁者53例(29.9%),<59岁者1 24倒(70.1%).两组脑震荡患者WAIS-RC智测成绩比较中,老年组的知识、算术、相似性、数字广度、数字符号、填图、未块图、图形排列、图形拼凑等分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中,青年脑震荡患者(P均<0.05~0.01).结论 老年脑震荡患者认知功能损害较重.
作者:陈振军;孙冬韬;王文军;卓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人内皮抑素基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RT-PCR获取人内皮抑素基因(hEndostain,hES),通过酶切、测序鉴定获取的hES,MTT法检测该基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的影响.结果 获得的hES基因经测序证实成功克隆人内皮抑素基因;hES基因转染HUVEC细胞24h,48h和72h,细胞增殖率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而脂质体对照与载体对照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hES基因能够抑制HUVEC增殖.
作者:尹万昕;李朝辉;孟庆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骨盆骨折伤势复杂,病情变化迅速,并发症多,病死丰高,我院于2003年至2005年收治9例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体克的志者,经及时抢救、治疗及护理收到良好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赵桂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宫血停颗粒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 黄芪甲苷在进样量0.25~6μg有良好线性关系.结论 本方法可作为测定宫血停颗粒中黄芪甲苷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佳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医学论文英语摘要在国际学术交流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本文旨在介绍医学论文英文摘要的结构及其翻译技巧,从而为广大医学研究者的英语论文摘要写作提供一点建议.
作者:李宁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大剂量倍他乐克在慢性心力表竭(CHF)惠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84例CHF患者(男31例,女23例),平均年龄58.42岁,心功能Ⅱ~Ⅲ级.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只要能耐受,尽可能递增到(75~100)mg/d,治疗中严密监测各项相关指标.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近16周,随访期间无因心性原因死亡病例,因心力衰竭加重而再次入院2例.治疗后心功能和6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明显改善,(2.07±0.65)比(3.08±0.74)P<0.001,(310.43±182.16)m比(200.84±170.79)mP<0.001,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室舒张末径(LVFDD)和收缩末径(LVESD)减小,[(61.27±9.80)mm比(63.76±10.30)mm和(47.42±11.06)mm比(51.67±12.01)mm,P<0.01],LVEF明显增加,[(35.12±8.17)%比(43.95±1 0.38)%,P<0.01].本组患者治疗后血压略有下降.但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大剂量应用倍他乐克治疗心力衰竭是安全的,并且能明显提高患者活动耐量,改善心功能,增加LVEF.
作者:孙连达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作者通过对20例颞下颌关节囊内髁状突骨折的病人,实施领下切口颞下领关节重建术,术后3个月至4年随访及经临床观察,收到良好效果.颌下切口颞下领关节重建术治疗囊内髁状突骨折与传统切除髁状突治疗囊内髁状突骨折比较,此手术是从关节下腔入路,手术范围仅限于下腔,对关节的医源性创伤小,故其功能恢复较快.对囊内髁状突骨折的病人,早期应用领下切口颞下颌关节重建术治疗囊内髁状突骨折,不仅有效地减少粘连和防止关节强直,还可逐渐接近正常地、关节结构较好地恢复生理功能.
作者:王凤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惠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发病后给予洛伐他汀20mg 1次/d,持续6个月,对照组禾用洛伐他汀,其他常规治疗相同.结果 治疗组心血管死亡、再次梗死、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结论 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危险的发生,减少梗死后心绞痛和再次梗死的发生.
作者:白英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本文探讨了产后立即放置宫内节育器对产妇的影响.认为产后立即放置宫内节育器对产科的影响较大,可待子宫和身体状况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后再行放置效果较佳.
作者:马月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冠心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冠心宁治疗组和丹参对照组,每组54例,两纽的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两组疗效差异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实验数据检查差异显著,表现出冠心宁用药后的血液黏度、红细胞压积、胆固醇、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及临床症状均有明显好转.结论 冠心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
作者:吴晓峰;李玉峰;刘俊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为了解我区儿童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工作现状,及时发现查验接种证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切实做好儿童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工作,我区于2007年对辖区的五所小学和十七所幼儿园的741名儿童逐一开展了预防接种证的查验工作.结果 儿童预防接种证持有率为84.08%,10.93%的儿童接种证丢失,4.99%的儿童既无接种证也无接种卡.
作者:周萍;周兰清;郎伟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尼群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病例选自门诊高血压就诊患者按1999年WHO制定的高血压分期和标准,舒张压(DBP)≥95mmHg和收缩压(SBP)≥160mmHg.并排除严重的心、肝、肾、脾、肺及内分泌疾病者,给予100例确诊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尼群地平治疗组50例,复方利血平对照组50例,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结果 尼群地平治疗高血压显效率为68%,有效率为24%,总有效率为92%.复方利血平显效率为46%,有效率为26%,总有效率为72%.结论 尼群地平降压迅速、温和、持久、安全、副作用少,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仲利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老年人股骨颈骨骨折率日益增高,通过手术治疗和护理未减轻患者骨折后的创伤反应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乔晓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及其意艾分析.方法 将48例AMI患者分成室速组12例和非室速组36例,进行测量QT间期离散度(Q-Td),并对比观察.结果 室速组与非室速组Q-Td比较,室速组12例,Q-Td为(83±21.6)ms,非室速组36例,Q-Td为(47±18.4)ms.两组相比:P<0.05.结论 Q-Td增加是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引起猝死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作为预测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速,室颤的有效指标.
作者:朱明燕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3月至2007年9月共收治三踝骨折38例,均采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 本组38例均获6~12个月随访,治疗效果根据上述疗效标准予以评定.其中优28例,良5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92.1%.结论 三踝骨折应积极手术治疗,把握手术时机,恰当的内固定,重视手术后处理,可提高疗效,降低伤残的程度.
作者:李智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完探讨抗精神失常药氯氮平.氯丙唪和利培翻对精神分裂症志者的体质量和血糖的影响,以及体质量与血糖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体重,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h血糖(OGTT)为指标.结果 氯氮平组、氯丙嗪组和利培酮组的糖代谢异常之间的关系是显著的(P<0.05).而对于引起糖尿病的影响是不显著的(P>0.05).而三组对于体重增加和糖代谢异常的影响是相关的且是同向的.结论 非其型性抗精神失常氯氮平相对于氯丙嗪和利培酮更易使患者体重增加,同时更易产生糖代谢异常现象,且患者体重增加与糖代谢异常之同有密切关系.
作者:李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