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

张翠禄;周国永;陈桥清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 消化内镜, 药物
摘要:目的 探讨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到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0例,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消化内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o%(P<0.01);观察组平均止血时间为(0.85±0.65)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0±0.68)d (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临床上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消化内镜治疗,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中国当代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亚低温血液滤过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脏器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亚低温血液滤过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脏器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重症颅脑损伤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血液滤过治疗,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肾功能指标、神经功能指标及炎症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神经功能指标及炎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不同时间观察组肾功能指标、神经功能指标及炎症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亚低温血液滤过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脏器的保护作用较好,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郭玉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不同时间间隔臭氧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随机单盲对照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间隔臭氧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94例单侧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7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关节腔内注射30μg/ml臭氧治疗,20 ml/次,共治疗4次.A组每3天治疗1次,B组每7天治疗1次.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l周的VAS评分、WOMAC关节炎指数评分以及膝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的WOMAC评分、VAS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后的WOMAC评分、VAS评分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后的TNF-α和1L-1β含量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医用臭氧腔内注射能有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缩短时间间隔能提高其治疗效果,改善关节功能.

    作者:陈琳;卓锦钊;姚东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药新药“丹芎救心气雾剂”对胸痹-心血瘀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评价“丹芎救心气雾剂”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0年2月~2001年11月在河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吉林省人民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长春市中医院确诊为胸痹-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住院及门诊诊治的42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316例和对照组104例,试验组给予“丹芎救心气雾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气雾剂治疗,疗程7d.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疗效、胸痹症状轻重分级积分、胸部疼痛积分、临床症状计分、临床症状分级、舌质和脉象变化和计分情况、体征变化情况、硝酸甘油用量变化、快速止痛疗效、起效时间及喷药次数、10 min心电图改善情况、7d心电图改善情况、用药前后心电图计分值变化、实验室检测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硝酸甘油用量、速效止痛作用、药物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对疼痛程度、入夜更甚者止痛效果显著;组内比较心电图速效作用和近期疗效均显著.结论 “丹芎救心气雾剂”治疗胸痹-心血瘀阻证可明显减轻临床症状,止痛速度快、药物起效时间短、硝酸甘油的服用量减少,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试验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

    作者:刘嵋松;温富春;纪凤兰;徐惠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科学的参考数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实验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体重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体重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体重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叙填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在放射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在放射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工作的临床影像技术医师49名及护理人员16名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入组观察时间段内病例数均为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护理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比较两组的整体护理质量、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满意情况、两组放射科医师对护理满意情况以及两组干预后的造影剂泄露比例及重复扫描比例.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整体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满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放射科医师对护理满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造影剂泄露及重复扫描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整体质量,患者满意度及医师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降低造影剂泄露及重复扫描的比例,提高放射科工作效率.

    作者:付忠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利普刀联合中药散剂治疗慢性子宫颈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 研究利普刀联合中药散剂治疗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妇科门诊收治的84例慢性子宫颈炎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采用利普刀联合中药散剂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利普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7.62%,对照组为95.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阴道流血时间、阴道流液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利普刀联合中药散剂治疗慢性宫颈炎效果显著.

    作者:鲍海燕;王铎;陈育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宫腔镜和腹腔镜在宫内节育器异位诊治中的价值

    目的 研究宫腔镜和腹腔镜在宫内节育器异位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6年3月我院妇科经超声检查疑为内置节育器异位、断裂、残留或嵌顿,且行常规宫内节育器取出术失败的5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宫腔镜和(或)腹腔镜进行诊断和治疗,观察节育器取出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结果 50例患者全部成功取器,其中盆腹腔异位8例,断裂、残留16例,嵌顿26例.经宫腔镜和腹腔镜取出宫内节育器后,患者阴道不规则流血、腰骶疼痛、下腹胀痛、月经紊乱改善总有效率均为100%,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达94%.结论 宫腔镜和腹腔镜在宫内节育器异位诊治中,能够明确异位位置以及手术创伤小,成功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友高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低出生体重儿喂养耐受性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低出生体重儿喂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6月于我院产科出生的低体重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出生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儿实施早期微量喂养并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喂养.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达足量肠内营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喂养不耐受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 vs.46.67%,P<0.05);观察组患儿到达足量肠内营养时间[(14.98±2.19)d vs.(19.47±2.55)d]、恢复出生体重时间[(8.36±2.57)d vs.(10.49±2.64)d]及住院时间[(13.36±2.18)d vs.(15.32±2.46)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能够降低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比例,促进胃肠功能程度,缩短住院时间,可在低体重儿治疗中应用.

    作者:梁启慧;王敏雅;秦微;郭利美;冯远征;曾双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及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CRP)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效果以及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75位BP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CRP治疗并评价治疗后1、3个月的效果,分析复位前及复位后3个月的中文版的眩晕障碍量表(DHI)及UCLA眩晕调查问卷(U-CLA-DQ)评分.结果 首次CRP后1个月的总有效率为90.67%,首次CRP后3个月的总有效率为89.3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前及首次CRP后3个月的DHI评分及UCLA-DQ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价为治愈的52例患者中,有13.46%的患者仍反复出现眩晕.结论 CRP治疗BPPV效果显著,患者治愈率高,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但是部分治愈患者仍然残留眩晕需要进一步处理.

    作者:王振英;陈国锋;李灶容;胡永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41例大体积脑转移瘤行SBRT的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41例大体积脑转移瘤行SBRT治疗的护理.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我院收治的大体积脑转移瘤行SBRT治疗患者4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观察组2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SBRT治疗,观察组患者在SBRT治疗过程当中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10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1.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9%;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体积脑转移瘤患者行SBRT治疗的过程当中,予以综合护理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作者:丁娟;张杨琼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股骨头坏死非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股骨头坏死是骨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其确切的发病机制、疾病特点仍无定论,一经发现患者大部已进入股骨头坏死中、晚期,此时股骨头常呈现出骨塌陷或者变性坏死,病理进程不再可逆,这时患者往往需要承受手术带来的创伤.临床上对于其早期诊断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总体上的治疗效果并不十分满意,随着生物工程研究的深入,非手术治疗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现对股骨头坏死非手术治疗方式作一综述.

    作者:满达;赵建民;刘瑞;李强;王雪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药学服务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药学服务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经我院临床确诊后进行住院治疗的8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病例,根据就诊顺序编号单双号分成两组.对照组(单号)43例给予常规用药指导,试验组(双号)43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药学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不良反应发生以及用药依从性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6.23±1.62) mmol/L]、餐后2h血糖[(8.34±2.43)mmol/L]、不良反应发生率(6.98%)均低于对照组[(9.56±2.64)mmol/L、(14.65 ±3.70) mmol/L、32.56%],试验组患者用药依从性(95.35%)高于对照组(72.09%)(P<0.05).结论 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药学服务,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用药依从性,减少用药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张婷婷;巫俊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喉癌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的脑电图追踪分析

    目的 探讨脑电图(EEG)检测作为早期发现喉癌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对2007年5月~2011年5月江门市中心医院74例首程放射治疗的喉癌患者于放疗前、放疗后3个月及1年的EEG进行追踪观察.结果 放疗后3个月EEG异常44例,追踪观察至结束(5年),放疗剂量与EEG异常和放射性脑损伤成正相关(r=0.478、0.417,P<0.05).结论 放射治疗后喉癌患者的EEG持续异常或进展与放射性脑损伤相关联,EEG的异常表现是以颞部为主的θ活动增多,表明放射治疗对喉癌患者的脑部损伤主要在颞叶,初步提示放射治疗后进行EEG动态测评有助于早期发现喉癌患者的放射性脑损伤.

    作者:谭凯儒;易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本院行膝关节周围骨折术的患者82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方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应用早期综合康复训练方法,比较两组患者锻炼效果,评价指标包括治疗有效率、膝关节活动范围和膝关节功能.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8,P<0.05);研究组患者膝关节ROM为(100.35±5.47)°、Lysholm评分为(84.29±4.42)分,与对照组(76.38±6.11)°、(62.45±4.7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尽早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患者进行综合康复训练,能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尽快恢复.

    作者:樊晓红;王梅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延续性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依从性、血糖控制水平、生活质量、满意度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依从性、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糖控制水平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干预有助于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提高患者质量、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作者:谢秀梅;金雪访;邓丽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在促进女性产后盆底功能恢复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在促进女性产后盆底功能恢复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7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0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列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盆底肌肉功能锻炼,观察组患者在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的基础上施加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盆底肌力恢复情况、盆底肌力积分、尿垫试验评分、阴道大收缩压.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74%)(P<0.05);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力恢复正常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盆底肌力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积分、尿垫试验评分、阴道大收缩压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盆底肌力恢复,增强患者的盆底肌力和阴道收缩能力,还可减轻尿失禁情况.

    作者:陈雪梅;门艳华;黎满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健康教育对白血病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白血病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白血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针对性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遵医嘱行为、焦虑(SAS评分)及抑郁评分(SDS评分)以及自我护理行为.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遵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遵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干预前后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护理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对性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白血病患者的遵医率,同时能够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促使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叶巧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与美丽同行,呵护乳腺癌患者的生命健康——访辽宁省肿瘤医院乳腺诊疗中心副主任、乳腺内科主任孙涛教授

    “做一名服务患者的好医生”,是辽宁省肿瘤医院乳腺诊疗中心副主任、乳腺内科主任孙涛教授重视的职业归属感.正是这样一种信念,支撑着她走过了职业生涯的第24年.24年来,她兢兢业业地主持和承担了国家级及省级课题14项,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奖3项,还获得了多项辽宁省科技成果奖,部分成果已广泛用于临床,同时她还屡次荣获医院科技精英、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在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才、辽宁省青年科技奖等荣耀的光环下,不变的是她那一颗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医务工作者的心.

    作者:王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广州局部地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目的 探讨广州市正骨医院5年期间桡骨远端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有助于了解该广州市局部地区该病的发病特征.方法 利用医学影像计算机系统(PACS),收集2010年7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1 62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年龄、性别、受伤原因、骨折分型和治疗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11 628例,男5156例,女647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以50~59岁的患者多,占20.72%;致伤原因中自行摔伤高,占62.1%;骨折分型在不同性别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女性桡骨远端骨折分布较高(男女比例为0.80∶1).结论 分析表明,桡骨远端骨折就诊患者在个体特征、创伤原因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作者:霍力为;王广伟;叶永亮;庾伟中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合并乳酸酸中毒的效果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合并乳酸酸中毒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合并乳酸酸中毒患者40例,随机将其分为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组(实验组)和普通血液透析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SBP、HR、RR、LVEF、24 h尿量、血乳酸、CO2CP、pH值及心力衰竭缓解时间、乳酸酸中毒纠正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实验组患者SBP、HR、R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VEF、24 h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乳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O2CP、pH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力衰竭缓解时间、乳酸酸中毒纠正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合并乳酸酸中毒的效果较普通血液透析治疗好.

    作者:吴超瑜;刘欣;胡滢;欧阳松茂;朱宏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中国当代医药杂志

中国当代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保健协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 当代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